<p>五月間,兩位兄長從上海來到美國,我便從紐約飛往喬治亞州,在亞特蘭大的侄女家中與他們相聚。</p> <p>亞太蘭大是著名的花園城市,也是“好山好水好寂寞”的所在。我們驅車到佛羅里達、田納西游玩一通后回到亞特蘭大。忽然想起除了著名的可口可樂、BBC公司之外,亞特蘭大還是馬丁·路德金和瑪格麗特·米切爾的故鄉。</p> <p> </p><p>或許,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名字已在人們的記憶深處,但是說起小說《飄》在世界范圍內掀起的熱浪,仍然可以津津樂道。這位只寫了一部小說就讓全世界記住的女作家,因車禍去世時還不滿50歲。她生于亞特蘭大,歿于亞特蘭大,她是亞特蘭大市民的驕傲。</p> <p> 奧克蘭歷史公墓,這座有著一個半余世紀歷史的公墓中,安息著眾多喬治亞州的名人,內戰時的將領和戰士,州長和官員。1968年慘遭暗殺的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也在此安息。</p><p><br></p><p>雖然地處市中心,但墓園內樹影婆娑,安詳靜謐,墓園中的建筑和墓碑雕塑不乏象征主義的佳作。</p><p><br></p><p>幾經詢問找到瑪格麗特的墓地時我們才發現,墓園道路旁其實有著指向瑪格麗特墓地路牌。一位值班老者告訴我們,很多游人慕名來這里為追憶這位女作家,所以墓園特意制作了指路牌為游人提供方便。</p> <p>瑪格麗特出身名門,父親是一位律師,也是亞特蘭大歷史學會的主席。童年時期,她常常看到父親和朋友們在家里談論南北戰爭。在亞特蘭大報社當記者期間,她發表了很多為南方邦聯將領寫的專題報道,同時萌生了寫一部以南北戰爭為背景的小說的念頭。</p><p><br></p><p>沒有多少人知道她在寫小說,直到1935年春,麥克米倫出版公司的一位編輯偶爾發現了她。1936年6月,《飄》一經出版即洛陽紙貴,銷售打破了美國出版界的多項紀錄,1937年獲得普利策獎和美國出版商協會獎。小說問世當年,好萊塢便以高價購得電影改編權,由克拉克·蓋博和費·雯麗主演的《亂世佳人》于1939年問世后又創票房奇跡。</p><p><br></p><p> 這一切使瑪格麗特一夜間成了名人,由此改變了她的生活。可這些改變不是她所需要的,她說:過去的幾十年里我的生活一直非常寧靜,我不知道一個作家的生活會是這個樣子,如果知道,我絕不會去當一名作家。</p> <p>讓人意外的是,飲譽世界的女作家的墓地就像她的為人處世一樣,平淡,簡樸。她是和他的父母丈夫葬在一起的,墓碑上只有名字和生卒年月,沒有碑文。</p><p>或許,在很多讀者的心中,瑪格麗特就是郝思嘉……</p> <p>我們記憶猶新的是,上世紀70年代末,浩劫剛剛過去,在鄧小平同志的支持下,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重印的《飄》再次掀起熱浪。印數飆升至60萬冊仍然供不應求奇貨可居。《飄》成為年輕人追逐的目標,一時間,郝思嘉、白瑞德成為人們交流中繞不開的話題。</p><p><br></p> <p> 瑪格麗特的故居坐落在亞特蘭大市區的桃樹大街。</p><p>這幢建造于1899年的紅磚三層小樓,幾經火災,已經遠非原貌,但參觀者仍然絡繹不絕,因為它是《飄》的誕生地。</p><p><br></p><p>故居一樓有各種版本和語言的《飄》以及各種紀念品出售。走廊的墻上掛滿了瑪格麗特各個時期的照片和她的生平文字。</p><p>二樓空蕩的房間里,除了幾把椅子空無一物,但是,空間和時間中仿佛仍然彌漫著瑪格麗特和郝思嘉的氣息。</p><p><br></p> <p>二樓房間裡的電視機,循環播放著瑪格麗特的生平和關於《飄》的電視片。</p> <p> 走出瑪格麗特故居,我在留言簿上寫了這樣一句話:歲月隨風飄去,記憶猶在夢中。</p><p>姪女九歲的女兒Alva則寫下了: I love the book。</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谷县|
伊川县|
镇平县|
永和县|
綦江县|
道孚县|
太保市|
汾西县|
嫩江县|
巴彦县|
徐汇区|
抚松县|
玉环县|
二手房|
阿巴嘎旗|
增城市|
沙洋县|
台山市|
汶上县|
龙海市|
漠河县|
大连市|
临西县|
扎赉特旗|
印江|
泸水县|
苍梧县|
遂川县|
永康市|
襄垣县|
崇礼县|
余庆县|
湖南省|
永泰县|
沿河|
金沙县|
龙山县|
温州市|
崇文区|
北碚区|
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