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拉熱窩,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簡稱波黑)的首都,國家經濟文化中心,人口30余萬。人口占一半的波斯尼亞人信奉伊斯蘭教、其次的塞爾維亞人信奉東正教、人數較少的克羅地亞人信奉天主教。這座都市數世紀以來都是多宗教文化并存,多種教堂并立,不時發生碰撞,被喻為歐洲的耶路撒冷。 <p>波黑的農村。波黑國土面積約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50萬,人均GDP約6千美元。經濟不發達,農舍建筑比較陳舊</p> <p>小土崗上的小教堂,有點像土地廟</p> <p>來到薩拉熱窩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熟悉是因為很多中國人都知曉這個名字,因為當年前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風靡中國;陌生是因為離得太遠,來一次不易</p> 14世紀以后,這片土地飽受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的征服與反抗的爭斗苦楚;一戰、二戰中災難深重;上世紀90年代爆發的波黑戰爭又是歐洲二戰后最慘烈的一場戰爭,總人口才400多萬的國家,有近28萬人死亡,200多萬人流離失所,薩拉熱窩也有一萬多人喪生。今天,歷經磨難,終于迎來和平,首都也浴火重生,老城區伊斯蘭教氛圍愈加濃厚 城市的有軌電車有一百多年歷史 <p>高聳的清真寺尖塔</p> 老城內道路狹窄,交通擁堵 <b>瑟比利噴泉廣場,</b>老城地標,噴泉處立著土耳其風格的木亭子。清真寺和銅匠街就在不遠處,廣場上人流密集,人們觀賞、休息、逗鴿或者靜思 廣場也是鴿子的天堂,人鴿互娛;看群鴿爭食,鴿上頭肩,其樂融融。這位樂呵呵的奶奶和小孫女逗樂多開心 在和平的環境中,孩子是花朵。可愛的小姑娘看著鴿子若有所思,忍不住奔向鴿群,惹得群鴿起飛,振翅撲騰 前往清真寺和銅匠街 瓦爾特電影中的鐵匠鋪街現在成了金銀銅器手工藝品的銅匠街 這位慈祥的匠人據說是瓦爾特電影中鐘表店老板的孫子 <b>貝格清真寺(薩拉熱窩大清真寺),</b>老城區保存了大量15世紀后土耳其時代的建筑,這座著名的奧斯曼風格清真寺落成于16世紀,現為波黑最大、最重要的歷史建筑與伊斯蘭宗教中心 適逢穆斯林齋月,教徒們在寺中靜坐和禱告,從日出到日落期間不吃不喝 可愛的孩子,艱辛的母親 大清真寺的尖塔。16世紀時,薩拉熱窩清真寺數量超過100個 <b>薩拉熱窩鐘樓,</b>緊鄰清真寺旁,高30米,據推測建于16世紀。電影中瓦爾特就是在這座鐘樓上與敵交火。由于周圍加建了清真寺圍墻和商鋪,看上去場景地沒有電影中來得開闊 清真寺周圍的老街,商業氣氛濃厚 這位老人家大概中了彩票,笑得合不攏嘴 這里的人們雖然宗教信仰不同,但都屬歐羅巴白色人種,女孩像蘿莉,男孩也英俊 通往河邊的大道 <b>米里雅茨河,</b>貫穿城市中心的薩拉熱窩母親河。也許因見證了太多城市經歷的血與火,河里流淌的水也是紅的 拉丁橋,看似一座很普通的小石橋,卻因一百多年前塞族青年刺殺奧匈帝國大公事件引發一次世界大戰而名聞遐邇,巴爾干成為歐洲的火藥桶,載入史冊 沿河風光 <p>一部優秀的電影能激勵幾代人,也能吸引八方游客。2019以前幾年,來這座城市的中國游客數量每年翻倍,或多或少與中國民眾仰慕英雄的民族情節有關</p> <b>薩拉熱窩市政廳,</b>建于19世紀末奧匈帝國統治時期,三角形建筑外形是土耳其式彩繪與羅馬式拱形廊柱相結合,內部是伊斯蘭和奧匈帝國風格的混合體。在波黑戰爭中也受到損毀,現在看到的嶄新面貌是戰后修復的 山上的古堡和民居建筑 新城區,伊斯蘭、奧匈、現代野派,各種風格的建筑混搭 新建的賓館挺時尚 城里的河水紅似血,近郊的河水清如許,在微紅的晨曦中格外清澈明亮 <p>掩隱在林中的屋院,靜謐、溫馨。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們,和平相處,命運與共,該有多好,并非奢望。祝愿這個國家、這座城市和平恒久,國泰民安</p> 拍攝于2019年5月22、23日<br>文字參考網絡資料編寫<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謝謝觀覽</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游戏|
金门县|
清流县|
锡林浩特市|
北票市|
华亭县|
英吉沙县|
平罗县|
隆子县|
上蔡县|
德安县|
滦平县|
宁陵县|
互助|
巩留县|
海宁市|
兴文县|
马边|
莎车县|
凤城市|
莱州市|
宜君县|
温州市|
阜宁县|
阳西县|
阜城县|
景德镇市|
成都市|
焉耆|
沙田区|
曲沃县|
新昌县|
渭源县|
大关县|
华池县|
陇南市|
疏附县|
仁布县|
阳山县|
青岛市|
红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