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城市很大,生活很小,走出去才能擁有世界。想要過一種生活,有情趣做飯,有心情看書,有時間旅行,最最重要的,是這一切都有人陪伴。一路涉足、一路留戀、一路回望,依舊前行!</p> <p>這里曾有燦爛輝煌的歷史:絲綢之路、文景之治、大唐盛象,這里也曾黃沙漫天,沉睡千年,這里有豐富的礦產,黃河長江的源頭。漓江晚秋,春城飛花,這里也有大漠孤煙,塞外風疾。放眼看過來,這里,是中國西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寧夜市》</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行千里追美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抗拒疲勞看美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滿腔歡喜度雙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放飛舒緩心自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月華如練霓虹幻,</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流涌動香飄漫,</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鳳髓龍肝誘惑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回味始覺甘如飴。</p> <p>雙節來臨,和親朋好友的聚會后,一種對山川流水和瑰麗文化的癡迷,隨著西下而行,路過甘谷,西寧來到了塔爾寺。</p> <p>塔爾寺又名塔兒寺,創建于明洪武十二年。塔爾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內為紀念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銀塔,藏語稱為“袞本賢巴林”,意思是“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勒寺”。塔爾寺位于青海省西寧市西南25公里處的湟中縣城魯沙爾鎮。</p> <p>塔爾寺的由來,還得從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說起。相傳宗喀巴于藏歷1357年10月10日誕生在“宗喀”。宗喀巴從小聰明過人,3歲進夏宗寺受近事戒。7歲入夏瓊寺受沙彌戒,在此隨高僧端智仁青學經9年,16歲離開夏瓊寺徒步赴衛藏學法,后來到后藏,朝拜各派名寺,遍訪高僧名師,刻苦研習法學,29歲在雅隆地區南杰拉康寺受比丘戒。34歲時對佛教密乘教典、灌頂諸法均有很深的造詣,并到處去講經講法,在佛教界乃至社會上的地位不斷提高。他于1401年和1406年分別撰寫了《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奠定了他創立格魯派的理論思想基礎。他一生中的著作達170多卷。</p> <p>通過塔爾寺建筑與自然環境、總體布局、空間組合、園林景點、細部裝修以及磚雕、壁畫、油塑、堆繡等方面的情況,論述了塔爾寺的建筑藝術。</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女神把背影留給了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節日在我眼前花花綠綠地一閃而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這眾神的故鄉、靈魂的故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每個心靈深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都會享有短暫的幸福</p> <p>原意“塔而寺”也就是現有塔后有寺的意思。傳說中是達賴與班禪的老師藏傳佛教的鼻祖宗喀巴大師誕生的地方。宗喀巴大師成人后進藏修行,其母發現在他出生的地方長出了一棵菩提樹,于是信徒修塔包住了菩提樹,而后在塔外再建寺。塔爾寺并非我們內地佛教寺廟建筑那么規整,其實是一個建筑群,大概是信徒捐些錢就修一個殿,零零落落在山谷間,有寺廟有村落。</p> <p>酥油花是一種用酥油(黃油)塑形像物的特殊技藝,為“塔爾寺三絕”(酥油花、壁畫、堆繡)之一。酥油花最早產生于西藏苯教,是施食供品上的小小貼花。一架酥油花,從整體來看,亭臺樓閣數十座,人物、走獸動輒以百計,大至一兩米的菩薩金剛、小至十數毫米的花鳥魚蟲無所不備,浮雕與圓雕結合,人物與景物結合,佛界與凡間結合,動態與靜態結合,時空分而不斷,物象繁而不亂,色彩繽紛,渾然一體。塔爾寺酥油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p> <p>日月山又叫納喇薩喇。古稱赤嶺。位于日月山口與干子河口之間。長90公里,寬10-20公里。山峰海拔多在4 000米左右,最高峰阿勒大灣山海拔4 455米。日月山自古以來是青海省東西之間的交通要道,西寧至格爾木的公路、鐵路由此通過。月山,歷來是內地赴西藏大道的咽喉。早在漢、魏、晉以至隋、唐等朝代,都是中原王朝轄區的前哨和屏障。故有"西海屏風"、"草原門戶"之稱。北魏明帝神龜元年(公元420年),僧人宋云自洛陽西行求經,便是取道日月山前往天竺。</p> <p>日月山坐落在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西南40公里,屬祁連山脈,長90公里,是青海湖東部的天然水壩。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海拔最高為4877米,青藏公路通過的日月山口為海拔3520米。日月山不僅有恢宏的歷史意義,它還有非常重大的地理意義。它位于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上,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疊合區,是青海省內外流域的天然分界線,劃分了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p> <p>相傳,文成公主遠嫁松贊干布時曾經過此山。她在峰頂翹首西望,遠離家鄉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臨行時皇后所賜"日月寶鏡"觀看,鏡中頓時現出長安的迷人景色。</p><p>公主悲喜交加,不慎失手,把"日月寶鏡"摔成兩半,正好落在兩個小山包上,東邊的半塊朝西,映著落日的余輝,西邊的半塊朝東,照著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得名。</p> <p>拉脊山曾稱小積石山或唐述山。位于湟水和黃河干流之間,西起干子河口,東到青海省界。長260公里,寬20-40公里,山峰多在海拔4 000-4 500米之間,最高峰野牛山海拔4 832米。由于水系切割已形成很多山口。青沙山口、拉脊山口、日月山口均是出入西寧的重要交通要道。</p> <p>青海湖又名“措溫布”,即藏語“青色的海”之意,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內,既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咸水湖。由祁連山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我們也是沿著青海湖的東,南,西,北環游而行。</p> <p>我們被造物主隨心所欲安排出的樂律牽引著,尋找自己心中神秘之地——那個神仙妹妹嬉戲玩耍過的青海湖,那個文成公主駐足停留、回望故鄉的青海湖。</p> <p>每一滴水都是海,人因有自我,便產生了痛苦。由自我的觀點產生了過去未來,產生了好壞順逆,人一向活在企盼與欲望中。當小我消失變成無我時,那滴海水既溶入了海洋而得到了自在。</p> <p>有些人不辭辛苦趕赴至此,只為了舀一罐青海湖的圣水,只為了看一眼文成公主走過的腳印,只為了讀一首倉央嘉措的詩行,將一段故事延續到另一段故事里。這是一對蒙古族男女,他們身上藏著不為人知的愛情故事,真心的祝愿他們天長地久!</p> <p>祭海臺位于青海湖湖北岸泉吉鄉西南8千米處。遠遠相望七色經幡環繞下祭海臺祭海臺,在青海湖的襯托下呈現出一幅神秘的畫卷,每年吸引著眾多的藏族教徒到此煨桑祭海,以求平安吉祥。每逢秋季八月份的祭海儀式更為宏大,是青海湖畔難得一見的人文景觀。可惜的是我們于國慶來到此地,沒有看到祭海儀式,由于氣候已經冷了,游客也很少。</p> <p>當黎明的第一縷曙光灑向大地時,絢麗的朝霞映在了闊的湖面上,把湖水裝扮的格外艷麗。當我們被這湖上的奇觀深深陶醉時,看似是水飛進了霞中,還是霞光落進了水中。萬道金光忽而射向海面,照出耀眼的今天,是朝霞拉開了帷幕。</p> <p>青海湖的祭海臺有此傳說;在歷史上一直被視為仙海,歷代統治者有"祭湖"的宗教政治活動。早在唐代天寶年間(751年),唐玄宗曾賜封西海神(西王母)為"廣潤公"。遣使禮祭。北宋仁宗慶歷元年又加封為"通圣廣潤公",實行遙祭。清雍正二年(1724年),四川提督岳鐘琪在青海追擊羅卜藏丹津屬下,疾奔一晝夜,因找不到水,人馬甚渴,求水不得,便祈求西海神賜水,令人掘地尋水,果然從地下挖出水來。岳氏認為"青海神顯靈",便上奏朝廷:"追剿叛匪,深入窮山,因惡身死,海神顯靈賜水,拯救三軍性命,求萬歲賜封"。皇帝聽奏大喜,于清雍正四年(1726年)三月,清廷詔封青海"水神"為"靈顯宣威青海神",具有政治含義的大規模祭海活動始于清代。在湖邊立碑,并筑碑亭,派官員祭祀。</p> <p>青海自然條件差,生活環境苦,地勢起伏較大,高原地區氣溫較低,水源少。地方性小氣候顯著,夏季太陽輻射強,我們是在十一期間去的,已經是比較冷了,在橡皮山一帶,看到的都是雪山,而紫外線很強,皮膚不適應裸露在戶外。</p> <p>茶卡在藏語里的意思是鹽池,它是柴達木盆地最有名的結晶鹽湖。柴達木盆地的四大鹽湖分別是:茶卡鹽湖、察爾汗鹽湖、馬海鹽湖、昆特依鹽湖。我們去的是“天空之境”——茶卡鹽湖。被國家旅游地理雜志評為“人一生必去的55個地方”之一。游客還可以赤腳走到湖面上觀看和拍攝自己的倒影,宛若天空之鏡。</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茶卡鹽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空之鏡——鹽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豎起一面妝鏡</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沉沒了多少星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藍藍、海藍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云白鹽成一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晚霞中沐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早霞中妝扮</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浮不起沉不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只好在湖面</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化作鹽花萬點</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接連凝固的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感嘆于紅靴化為點點的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熙熙攘攘的分布在湖面</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沉浮不定的人群</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小火車一批一批送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批一批的送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之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游客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遠非那么簡單</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鹽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日照銀波動詩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踏云踩鏡映身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靈根雅韻女神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冰雕銀玉君子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水相連如夢幻</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纖塵不染鏡之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汲取天地精華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景卻只在仙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剛察縣為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轄縣,省環湖重點牧業縣之一,位于州境西部,青海湖北岸。東隔哈爾蓋河與海晏縣為鄰,西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毗鄰,南隔布哈河與海南州共和縣相望,北隔大通河與祁連縣接壤。</p> <p>剛察縣是我們這次路過的縣城,第一感覺很好。富有、縣政府大氣輝煌,環境優美,街道整潔。感受到這個縣城不一般,格外關注多了點。此地海拔平均在3300米,絕大部分在3500米以上,有高原反應。剛察縣境內有青海湖,水質好,天然礦泉水流量大,品質優,為國內少有的優質礦泉飲品。此地有生物資源和礦藏資源,人民生活富裕,人畜興旺。</p> <p>“西寧”意為西部安寧,有“西寧則寧,國則安之”說。冠名西寧市于青海建省后,1929.1.15日,國民黨馮玉祥部孫連仲在馬麒所派的歡迎代表馬步青的陪同下,由蘭州出發,18日到達西寧。將原西寧道所屬的青海東部農業區七縣及蒙古二十九旗、玉樹二十五族、環海八族、果洛為所屬,設立青海省。</p> <p>據有關資料講述,青海省是在北洋軍閥年代建立。當時甘肅回民三馬內哄,馬麒馬麟兩兄弟敗北,跑到西寧,靠著自己所帶多數回民騎兵,到處沖殺搶占地盤。后一謀士建議向當時北洋政府請求設省。二馬采取其建議,派謀士及親信帶有大批金銀珠寶,前往北平北洋軍閥政府吳佩服,請求建立青海省。后北洋軍閥政府吳佩服批準同意建議青海省。此后,馬麒一直擔任青海省主席,死后傳給小兒子馬步芳。</p><p>而青海省與相鄰各省的省界直到1994年到1996年間才由國家政府有關測繪部門測繪劃定。</p> <p>劉家峽水庫位于黃河上游,位于甘肅臨夏永靖縣/城西南1公里處,距蘭州市75公里,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自己設計、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水電工程,竣工于1974年。為黃河上游開發規劃中的第七個梯階電站,兼有發電、防洪、灌溉、養殖、航運、旅游等多種功能。 水庫地處高原峽谷,被譽為"高原明珠",景色壯觀。</p> <p>到劉家峽游覽,可乘船溯流而上,河水清洌,浪花飛舞;進入峽谷后,但見兩岸奇峰對峙,壁立千仞,景色變化多端,足可與桂林山水、長江的巫峽相媲美。出峽后,眼前是高山湖,湖水蕩漾,襯以藍天白云,別有一番湖光山色。</p> <p>空氣溫度的變化,喚不起我對季節更替的敏感。葉子從綠到黃,花兒從盛開到凋零,生活持續著,迎朝霞而出,背余暉而回。即使方向在轉換,沿途風景也是忽而而過,看著陌生的路人,聯系漸少的朋友親人,也許一次旅行能夠淡忘一切煩惱之事。</p> <p>美好的旅程總是短暫的,但是給我們的收獲卻總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在這個城市,有了親人相聚一刻的幸福,有了一種聯系到的快樂。回憶總是長長久久,短暫的相聚有著甜甜的向往。</p> <p>蘭州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早在5000年前,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西漢設立縣治,取“金城湯池”之意而稱金城。隋初改置蘭州總管府,始稱蘭州。古絲綢之路也在這里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跡和燦爛文化,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口碑甚好。</p> <p>如果用一種聲音來形容一座城市的夜晚,那蘭州絕對是架在烤爐上“滋滋”作響的。一千個蘭州人心目中有一千個烤肉攤子,他們吃著烤肉會諞一千種閑傳,每逢夜幕垂降,都有一千個出門宵夜的理由。那些身懷絕技面色平靜、手握鋼簽上下翻飛的烤肉師傅才是夜晚真正的主角。音樂與酒精是這座城市獨特的下酒菜。</p> <p>旅行,是一種享受,一種享受生活的感覺。每個人或者是每一天,都可以享受一場不必遠走的旅行。這是對我們身心的一種釋放,對精神壓力的緩解。更難得的是旅行之前的期待,旅行時的感動和歸來時的回憶。感恩旅途中對我照顧的人,感恩與我同行之人。</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州市|
衡阳县|
龙井市|
蒙城县|
叶城县|
天峨县|
大埔区|
灌南县|
衡东县|
冷水江市|
基隆市|
汪清县|
屏南县|
井研县|
文安县|
临海市|
邹平县|
南乐县|
宁乡县|
东兴市|
班戈县|
昆明市|
剑河县|
札达县|
左贡县|
商水县|
衡山县|
鹤岗市|
阿城市|
同心县|
牟定县|
简阳市|
忻城县|
穆棱市|
丁青县|
嘉祥县|
平阳县|
安国市|
丰原市|
宜州市|
和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