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根據歷史記載:卓資縣舊石器時期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唐堯舊冀州,虞舜時屬并州。西周時屬于并州代國。東周時為林胡、樓煩地。戰國時期屬于趙國云中郡。秦初分屬雁門、云中郡。后為匈奴地。西漢到東漢屬定襄、雁門郡,東漢末年到三國歸鮮卑。兩晉南北朝初為鮮卑、柔然、突厥游牧民族爭地,后為北魏王朝地。隋朝屬定襄郡,唐屬單于大都護府,后屬契丹應天軍。遼金分屬集寧路集寧縣和西京路豐州。元朝分屬中書省集寧路集寧縣、中書省大同路豐州。明初屬官山衛,后為蒙古察罕右翼諸部。光緒十年(1884年)屬山西省歸綏道豐鎮廳、寧遠廳。民國初年仍延用清制、將廳改縣。1945年10月,賀龍率領晉察翼部隊第一次解放卓資山,12月由涼城、豐鎮、集寧、陶林四縣析置為龍勝縣。1948年9月第二次解放,恢復龍勝縣建制,隸屬綏遠省集寧專署,旗縣并存,蒙漢分設。1952年5月經政務院批準改稱卓資縣至今,隸屬烏蘭察布市。2020年2月24日,卓資縣已達到貧困縣退出標準,將按程序退出貧困縣序列。</p><p>卓資縣地處西伯利亞冷高壓和蒙古氣旋流向內地的主風道上,位于內蒙古高原陰山山脈東南麓,是個多丘陵地區,最高海撥2206m,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5℃,是個水資源短缺地區。一年四季常年有風,冬季和春季多西北風和西風,其中春季風最大,冬、秋季風次之。適合規劃建設風力發電場。同時,礦產儲量大、品位高,在國內屬大礦、富礦;鐵礦探明儲量1300萬噸。非金屬礦有煤、油頁巖、石墨、石棉、云母、石灰石等。植物、牧草資源豐富。</p><p>卓資山地域面積3119平方公里,總人口21.82萬人,有漢、蒙、滿、回、朝鮮族、壯族、藏族、苗族、土家族、彝族、侗族、白族、布依族、傈僳族、達翰爾族、鄂倫春族、錫伯族、拉祜族18個民族。</p><p>卓資縣交通便利,有京包鐵路,京藏高速鐵路、 G6、G7高速公路和G110國道。</p><p>卓資縣的旅游景點有臥佛山、武要古城、九龍灣、林胡古塞、康熙古驛道、輝騰錫勒草原、紅召九龍灣山水風光旅游區等。</p> <p>生態山娛樂場</p><p><br></p> <p>黃花溝旅游景點</p><p><br></p><p><br></p> <p>九龍灣旅游景點</p><p><br></p> <p>人民英雄紀念碑</p><p><br></p> <p>賀龍銅像</p><p><br></p> <p>憶往事歷歷在目</p><p><br></p> <p>童年的回憶</p><p><br></p> <p>舊火車站</p><p><br></p> <p>同學舊照片收藏</p><p><br></p> <p>幸福的日子</p><p><br></p> <p>少女之歌,人生之歌。</p><p><br></p> <p>無論走到哪里,無論多遠多久,故土之親難以忘懷。</p><p><br></p> <p>攝影制作 : 王栓扣</p><p><br></p><p><br></p><p><br></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德市|
鹤庆县|
大厂|
酉阳|
双鸭山市|
田阳县|
和龙市|
双柏县|
南投市|
方山县|
长乐市|
长沙县|
涪陵区|
麻江县|
丘北县|
平罗县|
定陶县|
揭阳市|
古蔺县|
色达县|
洛隆县|
德惠市|
绥芬河市|
连云港市|
松溪县|
桦南县|
阿尔山市|
锡林郭勒盟|
米脂县|
边坝县|
临颍县|
竹山县|
镇江市|
乌拉特后旗|
汉沽区|
临洮县|
大英县|
葫芦岛市|
安图县|
贺州市|
广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