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紹興去過n次了。今年國慶節(jié),和幾位家人再一次去紹興游玩。</p><p> 浙江省紹興市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聯(lián)合國人居獎城市,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是著名的文物之邦、水鄉(xiāng)、橋鄉(xiāng)、酒鄉(xiāng)、書法之鄉(xiāng)、名士之鄉(xiāng)、魚米之鄉(xiāng)。紹興文化底蘊極其深厚,可玩的人文景觀太多太多了。著名的文化古跡有蘭亭、大禹陵、魯迅故里、沈園、柯巖、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秋瑾故居、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賀知章故居等。這些地方以前基本上去過,有的去過多次。</p> <p> 第一天下午大禹陵游玩結(jié)束,吃過晚飯,回“府山壹酒店”入住。多說一句,紹興和衢州同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市區(qū)中心都有一個“府山公園”,都有一個“府山街道”,這應該是歷史的巧合吧!“府山壹酒店”就在紹興府山公園西側(cè)的府山西路上。</p><p> 在做第二天的攻略時,大家意見還是比較一致的,要來一次高端的文化之旅,先去魯迅故里、經(jīng)周恩來祖居、再到蔡元培故居。</p><p> 早飯后,一行人沿環(huán)山路往東穿過府山公園,無意中來到了倉橋直街歷史街區(qū),一個意外的大收獲。倉橋直街位于越王城歷史街區(qū)內(nèi),府山東側(cè),是以古城風貌為特色,以傳統(tǒng)民居為主要內(nèi)涵,集居住、商業(yè)、旅游為一體的歷史文化街道。倉橋直街獲得了“聯(lián)合國亞太地區(qū)遺產(chǎn)保護獎”,稱此老街是“中國遺產(chǎn)活生生的展示地”。老街主要有河道、民居、石板道路三部分組成,青石板、濕苔蘚、烏篷船,一派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致。我們在倉橋直街上由北向南,邊走邊看,這里停停,那里看看。紹興的水鄉(xiāng)風貌、傳統(tǒng)建筑特色與民情風俗在倉橋直街得到了集中體現(xiàn)。</p> 2018年國慶節(jié),在揚州,我步行從朱自清故居到史可法紀念館,就意外的發(fā)現(xiàn)了江澤民舊居。我覺得,在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游玩,從一個景點到下一個景點,如果路程不太遠,時間容許,還是走路為好,說不定有意外的收獲。 看,倉橋直街上的孔乙己酒家、狀元軒,滿滿的文化味,看看都舒服。 第二次的意外收獲。離開倉橋直街去魯迅故里,途徑人民西路,發(fā)現(xiàn)左側(cè)149號“恒濟典當”大門上有兩張白紙便條:“此處非魯迅幼時當鋪”。有點好奇,原來由于當鋪名和魯迅筆下的“恒濟當”部分相同,有很多游客來參觀,影響了當鋪的生意。當鋪這么做也是無奈之舉。<br> <p> 經(jīng)過魯迅小學、咸亨酒店,不一會,我們來到了魯迅故里景區(qū)。魯迅故里有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魯迅祖居、土谷祠、長慶寺、魯迅筆下風情園、紹興魯迅紀念館等一大批與魯迅有關的人文古跡。</p><p> 我曾經(jīng)于1992年10月份去過魯迅故居,是第一次去紹興,那時還沒有叫魯迅故里吧!當時在浙江教育學院參加浙江省第八期完高中校長培訓班,我們班有個同學叫沈喬,是紹興柯橋中學副校長,他邀請我們?nèi)嗤瑢W到紹興考察。</p><p><br></p> <p> 那次紹興之行,考察魯迅故居是重點內(nèi)容,大家收獲很大。記得,我們參觀考察了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魯迅祖居、魯迅紀念館五個地方,那時的這幾個地方還是比較簡樸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路較窄,較近,一會兒就走到了。印象中,百草園、三味書屋都很小,那時的游客非常稀少。</p><p> 非常感謝沈喬校長,他應該退休8年了,不知道現(xiàn)在怎么樣,挺想念的。</p> 魯迅中路179號的“咸亨酒店”,小店名氣大,老酒醉人多。清光緒甲午年(公元1894年),魯迅堂叔周仲翔等在紹興城內(nèi)的都昌坊口開設一家小酒店。店主從《易經(jīng).坤卦》之《彖傳》“含弘廣大,品物咸亨”句中,取“咸亨”兩字為店名,寓意酒店生意興隆,萬事亨通。魯迅在《孔乙己 》中,把咸亨酒店作為重要背景,使咸亨酒店名揚海內(nèi)外。“咸亨酒店”緊鄰魯迅故里,深厚的文化底蘊,璀璨的飲食文化,成為紹興旅游矚目的焦點。 只要是中國人,稍稍有點文化知識,應該都知道魯迅。魯迅(1881年9月-1936年10月),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戰(zhàn)士,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魯迅”,1918年發(fā)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最為廣泛的筆名。 他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fā)展具有重大影響,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div>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于1926年寫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憶性散文,一直以來是中學語文教材必選課。“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這些句子我是耳熟能詳?shù)摹?lt;/div> 在故里景區(qū)邊走邊看,走走停停,游客比較多。突然發(fā)現(xiàn)左側(cè)一個大石碑,上寫“天下黃酒源紹興”七個大字。紹興黃酒是中國黃酒的杰出代表,其香氣優(yōu)雅芬芳,口感醇厚鮮爽,“天下黃酒源紹興”真有道理,名不虛傳。每次去紹興,我是一定要喝紹興黃酒的,會稽山、古越龍山、塔牌、女兒紅、梁祝、越品、唐宋等品牌我都喝過、確實非常不錯。在某種意義上講,飲酒不是就飲酒而飲酒,它也是在飲文化、品人生。當美酒徐徐打開,襲著濃濃醇香,輕啜慢飲,細細品味,這才是紹興酒的本質(zhì),美的本質(zhì)。<div> 本想等這位愛狗的先生離開,再拍照片,后來想想也罷,這樣也別有一番風味。</div> 越往前走,游客越多,魯迅故居門口、三味書屋附近、免費參觀通行證領取處人山人海,熱鬧非凡。<div> 魯迅故里參觀是免費的,但要控制人流量,要預約,要憑身份證出入。我們預約的參觀時間要一個半小時以后,這就有點糾結(jié)了。我以前參觀過幾次,要等一個半小時有點不太情愿。同行的幾位家人有的以前去過,有的沒有去過。最后還是達成共識,不進去參觀了,去下兩站,周恩來祖居和蔡元培故居參觀。</div> 我們離開魯迅故里,沿著中興南路、中興中路向北走,至勞動路口,往西走兩三百米,20多分鐘,就來到了周恩來祖居。這里游客不多,我們掃碼、測體溫,亮身份證,很快就進去參觀了。 周恩來(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chǎn)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原藉浙江紹興,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蘇淮安。周恩來同志長時期擔任新中國總理,是深受全國人民愛戴的好總理,他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進步事業(yè)而奮斗的光輝一生中建立的卓著功勛、展現(xiàn)的崇高風范,深深銘刻在中國各族人民心中,也深深銘刻在全世界追求和平與正義的人們心中。<div> 周恩來的祖居位于紹興城內(nèi)的勞動路東端,是一座具有明代建筑式樣的磚瓦平房。周恩來的祖居俗稱“百歲堂”,他的祖輩世居于此。“百歲堂”西軸線第二進樓屋,便是屬于周恩來祖父的家產(chǎn)。<br> 周恩來的祖父周起魁(又名周攀龍)生在紹興,并在那里做過師爺。他的父親周貽能青少年也在紹興度過,后來到淮安謀職。</div> 咦,周恩來祖居里面的導示牌出現(xiàn)“周恩來故居”這樣的錯誤,真的不應該。<br> 周恩來的出生地是江蘇淮安,祖籍地在浙江紹興。他生前多次說過“我是浙江紹興人”,還曾說:“祖墳在紹興,紹興的家譜有我的名字,我不能不承認是紹興人。但我生長在淮安,滿嘴的淮安口音,也不能不承認是淮安人。所以我說我是‘原籍浙江,淮安生人,江浙人也’。說是紹興人,不僅那有祖墳和家譜,更主要的家庭的根子在紹興。”<br> 緊挨著“周恩來祖居”的是“賀秘監(jiān)祠”,也算是一個意外的收獲,是計劃之外的。好吧!順路走進去看看。<div> 賀秘監(jiān)即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晚年自號四明狂客,唐代著名詩人、書法家,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和李白、杜甫同時代人。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授賀知章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jiān)。“賀秘監(jiān)”之稱即由此而來。</div><div> 許多人認識賀知章,是源于他的著名詩作《回鄉(xiāng)偶書》和《詠柳》:“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不在多,在于精,兩首夠了。</div> 賀秘監(jiān)祠是賀知章家族的祠堂,始建于唐代。曾作為賀知章的行館,在宋代和明代都曾有過多次的修、建,現(xiàn)建筑乃2001年重建,包括了崇賢堂、千秋樓、懷賀亭等一組仿古建筑。<br><div><div><br></div></div> 走進“賀秘監(jiān)祠”,第二進是“崇賢堂”,兩側(cè)抱柱聯(lián):“問稽山鑒水,狂客風流今安在;看綠柳春波,醉仙清夢留勝跡”。會稽山、鑒湖水是紹興山水的代表,賀知章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自號"四明狂客。此聯(lián)寫得極妙。 崇賢堂內(nèi)正中有賀知章坐像,背后屏風正中是毛澤東手書回鄉(xiāng)偶書一詩,兩側(cè)對聯(lián)是:“辭榮謝珪出九重,月明清風仰先賢。”賀知章享年八十六歲,在那個年代,實在是高壽的高壽了。 時間不早了,該去蔡元培故居了。離開賀秘監(jiān)祠,經(jīng)新建北路,轉(zhuǎn)蕭山街,10分鐘光景,見右側(cè)一小弄堂口子墻面上有一塊“蔡元培故居”的小牌子。實話實說,這塊小牌子實在太小,稍不注意,就不一定能夠看見。好在多年前我去過“蔡元培故居”,大概方位我有點數(shù)。 沿著筆飛弄向北走,這弄堂實在夠窄的,一輛三輪車過來,必須避讓的。小弄堂走了約兩百米左右吧,就到“蔡元培故居”門口了。與寬敞豪華、人山人海的魯迅故里截然相反,這里簡樸寒酸、游客稀少。不需要預約,直接掃碼、測體溫就可以進去參觀了。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實在是一個響當當?shù)拿郑憬B興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進步人士,國民黨中央執(zhí)委、國民政府委員兼監(jiān)察院院長,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同時兼任中法大學校長。<div> 蔡元培對近現(xiàn)代中國教育、中國革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自蔡元培始,中國才形成了較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和教育制度,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張,使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發(fā)祥地;他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fā)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他為中華民族保護了一批思想先進、才華出眾的學者。</div>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國民政府發(fā)布褒揚令,贊其為“高年碩學”“萬流景仰”。毛澤東在唁電中譽其“學界泰斗,人世楷模”。周恩來寫挽聯(lián)云:“從排滿到抗日戰(zhàn)爭,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從五四到人權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div> 蔡元培故居主體建筑是先生祖父蔡寶煜在清道光年間購置,蔡元培1868年誕生于此,度過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div> 蔡元培革故鼎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深深地影響了近現(xiàn)代中國,被譽為中國“現(xiàn)代教育之父”。在他誕辰100周年之際,聯(lián)合國冠之以“世界文化偉人”稱號。蔡元培先生走后,馮友蘭感慨道:大學雖已遍天下,世間再無蔡元培!<div> 前面看過魯迅故里的寬敞豪華,游客人山人海,再看蔡元培故居的簡樸寒酸,游客稀稀拉拉,我心里真不是滋味。蔡元培對中國文化、教育作出的貢獻絕不亞于魯迅,甚至要高于魯迅。這樣的狀況是虧待了蔡元培的。</div><div> 作為同鄉(xiāng),蔡元培比魯迅要大13歲,對魯迅是有著知遇之恩的,魯迅在教育部、北大的任職都得到了蔡元培的幫助。郭沫若說:“影響到魯迅生活頗深的人應該推數(shù)蔡元培吧!這位有名的自由主義者,對于中國的文化教育界貢獻相當大,而他對于魯迅始終是刮目相看的。魯迅的進教育部乃至進入北京教育界都是由于蔡元培的援引。一直到魯迅的病歿,蔡元培是盡了沒世不渝的友誼。”</div> 好在,紹興市人民政府已經(jīng)著手新建蔡元培紀念館了。<div> 即將動工建設的蔡元培紀念館位于蔡元培故居西側(cè),即原紹興市第五醫(yī)院地址上,由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創(chuàng)作研究中心設計,是紹興市古城保護和利用的一項重點示范工程。項目用地約18.3畝,總建筑面積約16700平方米,總投資4億元。</div><div> 新的蔡元培紀念館是紹興市與北大校地合作的首個落地項目。紹興出過四位北大校長,是北大學子們向往的地方,也是北大學子的研學、實踐基地。蔡元培紀念館建成后,將成為紹興與北京大學保持密切聯(lián)系的重要文化紐帶。<br></div> 蔡元培紀念館建成后,將與蔡元培故居一起,成為人們紀念蔡元培先生的重要場所,成為中國蔡元培研究的中心,成為紹興名士之鄉(xiāng)的又一處人文地標。<div> 從魯迅故居、經(jīng)周恩來祖居、賀秘監(jiān)祠,再到蔡元培故居,費時3個小時,緬懷4位先生,感慨收獲良多。4位先生的光輝業(yè)績、偉大精神永放光彩,4位先生的思想春風化雨滋潤后人,我們要緬懷先賢、不忘初心、砥礪前行。</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怀市|
龙海市|
富顺县|
大洼县|
宾阳县|
池州市|
毕节市|
庆安县|
应城市|
临洮县|
天津市|
遂川县|
平远县|
库尔勒市|
厦门市|
若尔盖县|
鸡泽县|
枞阳县|
宣汉县|
宁强县|
武强县|
阿拉善盟|
宜章县|
资中县|
彝良县|
新营市|
河西区|
淳化县|
府谷县|
湘阴县|
永兴县|
如东县|
海安县|
吉木乃县|
芦山县|
贵港市|
兴仁县|
定南县|
大余县|
长白|
罗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