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講到中國古代的書院,我們往往會想到應天府書院、岳麓書院、嵩陽書院和白鹿洞書院這四大書院。然而,還有一個書院也赫赫有名,曾經在明朝嘉靖年間,和嵩陽、岳麓、白鹿洞一起,被列入“天下四大書院”之中,它就是鵝湖書院。</p> <p>鵝湖書院位于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鵝湖鎮鵝湖山麓,此地靠山面野,林木蔥蔥,風景秀麗。這里,我首先代江西老表向大家普及一下“鉛山縣”的“鉛”讀 yán,非銅鐵鉛的qiān 。</p><p><br></p> <p>就象梅貽琦先生所說的那樣,“大學之大,非大樓之大,乃大師之大也”,鵝湖書院這么有名,現在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并非它有多大(占地8000平方米,說小也不小),而是因為在南宋時,它是當時全國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學家云集之地,尤其是南宋理學家朱熹與陸九淵、陸九齡、呂祖謙等人的“鵝湖之會”,成為中國儒學史上一件影響深遠的盛事。</p> <p>事實上,從一個區域來看,鵝湖書院的教育,對古代廣信府(即今上饒市)影響更大。上饒,自古以“鐘靈毓秀之地,文明昌盛之邦”著稱于世,自唐代以來,13個狀元、23個宰相、2097個進士、2710位舉人;改革開放后,3400多位博士和院士,3000多位碩士從這里走出。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冰凍三尺也非一日之寒,文化底蘊的積淀,從來都是有原因的。</p> <p>所以,到了上饒,就人文景觀來說,不可不謁訪鵝湖書院。今天,我就來了,以虔誠的心!</p> <p>鵝湖書院的建筑風格頗似孔廟。這是頭門,匾額為“敦化育人”,表明書院的宗旨,拿現在的話說,就是“教書育人”。楹聯為“鵝從天外飛來,藏修游息,返本開新,人文化成彌宇宙;湖自地心涌見,吞吐涵容,承先啟后,書院論道貫古今”,“鵝湖”兩字嵌入其中,人文書院不言自明。</p> <p>穿過儀門,迎面而來的就是一座高大的青石牌坊,據記載,該坊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正面額文題“斯文宗主”四字,表明鵝湖書院的崇高地位,難怪南宋理宗皇帝曾賜名“文宗書院”。這使我想起家鄉天臺山國清寺,山門的照壁上刻著“教觀總持”四字,都是一種地位的象征。這座牌坊的圖案和雕塑都是富有寓意,比如頂上有倒立狀的青石鯉魚雕塑18尾,深含“鯉魚跳龍門”之義。其他圖案還有:琴、棋、書、畫、葫蘆、朱筆、香囊、壽字、蝙蝠、丹鳳、朝陽、喜鳥、瑞草、龍門、雁塔等,滿滿的吉祥如意!我看過不少古代牌坊,覺得這座石牌坊很不簡單,值得刮目相看。</p> <p>狀元橋,為單孔拱形石橋。古代學子們都希望從橋上走過,討個彩頭,期望日后高中狀元。</p> <p>橋下為泮池,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開鑿。泮池,一般孔廟內或孔廟前都有,呈半月形水池狀,意即“泮宮之池”,它是官學的標志。</p> <p>儀門,額上懸“道學之宗”匾。</p> <p>會元堂,內掛有《朱子教條》,兩側墻壁有仿朱熹書體“忠孝廉節”四個大字。</p> <p>御書樓,匾文“窮理居敬”和兩側的楹聯“章巖月朗中天鏡,石井波分太極泉”均為康熙皇帝御書 ,詮釋的正是理學的精髓。</p> <p>穿過御書樓,只見墻院下有洗筆池,池水引自鵝湖山大源坑泉水。望著今日清清的泉水,我腦海里出現的是當年學子們課后在此洗筆、玩鬧喜悅的場景……</p> <p>鵝湖書院因“鵝湖之會”而得名。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呂祖謙為調和朱熹“理學”和陸九淵、陸九齡“心學”之間的理論分歧,使兩種哲學觀點“會歸于一”,出面邀請陸九齡、陸九淵兄弟前來與朱熹會面,相約鵝湖進行學術交流。此后三天,雙方就各自的哲學觀點展開激烈辯論,吸引了東南賢士300多人慕名而來,這是中國哲學史上一次典范學術討論會,場面盛極一時,史稱“鵝湖之會”。</p> <p>此后,淳熙十五年(1188),辛棄疾、陳亮兩位老友在此“長歌相答,極論世事”,縱談十日,共商抗金復國大計,為孱弱的南宋點亮一道剛烈的火焰,是為“鵝湖之晤”。</p> <p>士子號舍,一位學子正在宿舍里吟詩沉思。多想這個人就是我,在九百年前的某個美好季節里,在此聆聽大儒教學,深造成才。</p> <p>在“義圃”旁邊,有一處焚燒字紙的爐子,叫“敬惜字爐”,警戒后人“讀書當因敬而惜字”。這也體現了我們古代人對精神文化產品的一種敬重,有很深的文化意味在里面。幾年前,我在家鄉天臺小溪坑一個村里就看到這樣一個爐子,雖然形狀有異,但含意相同。我不禁想起小時候,母親總是把我扔掉的,用鉛筆或鋼筆寫了字的紙,都一一揀起來,燒在爐灶孔中。</p> <p>鵝湖書院環境清幽,廣玉蘭、桂花、羅漢松吐發出氤氳之息,走在其中,輕松愉悅。</p> <p>走出鵝湖書院,我心里有兩個想法:一、當年朱熹與兩陸之爭,爭什么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鵝湖書院代表著一種自由、包容、開放的教學之方與處世之道,這也契合天臺山和合文化內涵。學術爭論和論點激辯是正常的文化現象,思想禁錮的文化環境出不了大師,唯有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和而不同、美美與共,才會真正興起文化繁榮。</p> <p>二、古代的書院是集藏書、教學與研究為一體的高等學校,是真正意義上教書育人的地方,而現在各地“書院”林立,有的僅掛個牌子而已,甚至變成休閑式的喝茶聊天地方,實在有名無實。現代書院怎么發展?值得我們深思。我們當然不可能回到過去的書院模式,但合理的成分還是要吸收的,你說呢?</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载县|
新沂市|
沙洋县|
来安县|
陆良县|
庐江县|
林周县|
乌兰县|
尤溪县|
渑池县|
尼木县|
老河口市|
舟山市|
弋阳县|
蕲春县|
清丰县|
苏尼特左旗|
车致|
中山市|
施秉县|
酉阳|
通许县|
固安县|
桦甸市|
富平县|
郸城县|
应城市|
开原市|
仁怀市|
剑阁县|
牟定县|
潜江市|
同仁县|
西林县|
灵山县|
诸暨市|
黄梅县|
尼玛县|
喀喇沁旗|
长宁县|
本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