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p><b><i> 叮當河在淺吟低唱</i></b></p><p><b><i> 這少年時最美的天籟</i></b></p><p><b><i> 如果不是我遙遠的鄉愁</i></b></p><p><b><i> 肯定是你懷舊的夢囈</i></b></p><p><b><i> 比秋水長 比寒潭深</i></b></p><p> </p><p> ? ? ? ? ? ? ? ? ?</p><p><b style="font-size: 20px;"> ?表 哥?</b></p><p> </p><p> 表哥是舅舅大兒子,方正臉龐,長得魁梧結實,一直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他特別貪玩,不愛讀書,為讀書沒少挨爺爺訓戒。小升初都沒過關,爺爺是中學校長,沒有利用職權把孫子弄進中學。</p><p> </p><p> 他大我7歲,平時帶著我玩。劉莊西邊是叮當河,夏天我倆坐在大堤上乘涼,聽林中鳥鳴,看河水向北無聲地流淌。清澈的河水灌溉著沿岸的莊稼,也給人們帶來舌尖上的美味。</p><p> </p><p> 叮當河全長25公里,相傳是乾隆年間劉墉帶萬余民工開挖。開挖中,劉墉發現鎬鍬報廢很厲害,當他聽到河道傳來一片叮叮當當的響聲時,才恍然大悟,原來看似柔軟的土層下面,有大量無棱角的石頭塊,鎬鍬和石頭塊碰擊發出了叮叮當當響聲。叮當河由此得名。</p> <p> 這條河充滿了那片土地的靈性。春天,河面上飄散著緲緲水霧,兩岸楊柳倒映在水中。夏天,鴨鵝在水中嬉戲,搖著小船兒的漁翁撒網捕魚。秋天,沿河兩岸一片金黃,到處飄散著成熟莊稼的味道。冬天,河面結上厚厚的冰層,村莊上的孩子們溜冰玩耍。</p><p> </p><p> 表哥喜歡捕魚摸蝦,哪兒有魚,哪兒沒魚門清。每逢星期天,他提著漁網,我背著魚簍,沿著河岸打漁,一網一網撒下,網網不落空,有鯽魚、白條、黑魚、嘎魚,蝦,偶爾還會捕到甲魚。有一次,拉網時覺得手里網綱在抖動,知道網里有大魚,對我說,你拉著網綱,我下河把魚弄上來,魚太大會把網鉆破。天氣還冷,他赤條條跳到河里,把魚抱了上來,那是一條足有5斤多重活蹦亂跳大黑魚。</p><p> </p><p> 吃魚不用去集市上買,他打漁就能滿足家人口福了。打漁歸來,我倆哼著小曲,心里那種興奮勁就別提了。外祖母是烹調高手,燒的魚鮮嫩美味,外祖父愛吃魚。夏天傍晚,小方桌擺在樹下,一家人圍坐一起,外祖母端上燒好的魚,給外祖父斟上一杯酒。吃著鮮美的魚,那種幸福感至今難忘。</p><p> </p><p> 秋天收完大豆的時候,我倆扛著鋤頭,去河堤下的豆田里刨豆丹(一種吃豆葉的大青蟲。豆丹在豆葉漸漸變黃時,鉆入土里做窩成蛹,來年化蝶飛到豆葉上產卵,長出幼蟲。)入土的豆丹最肥,是一道營養價值很高的美味。找豆丹也要有技巧,豆丹怕水澇,會選擇田里高處入土做窩,我倆就選擇田里高的地方刨,每次比別人刨的多。回家后,外祖母用黃芽菜燒豆丹,豆丹油漂浮在菜上面,點綴著紅辣椒,那味道簡直妙不可言。</p> <p> 公社有時候放露天電影,我倆知道后,頭頂滿天閃爍的星星,走在鄉間小路上,去七華里外看電影。什么《地雷戰》、《地道戰》、《奇襲白虎團》、《上甘嶺》、《南征北戰》,還有幾部樣板戲,就這幾部電影顛來倒去的看。</p><p> </p><p> 自從外祖父外祖母去世以后,表哥快活的日子就到頭了。結婚后,和嫂子關系并不和諧,日子過得不太順心。不久工作單位倒閉便下崗。兩個兒子都沒有考上高中。</p><p> </p><p> 下崗后,一個人又回到了劉莊,住在爺爺奶奶留下的四間青石瓦房里,耕種幾畝田,養雞養鴨,園子種青菜蘿卜,吃魚提著漁網去打漁。每年收的稻谷,除了留一部分自家吃,余糧賣掉。農閑時,織漁網賣掙點零花錢。一個人過著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倒也逍遙自在。</p> <p> 聽母親說,他嗜酒如命,已然成癮,每日三餐離不開酒,喝的也都是劣質酒。酒,不光損害了他的健康,也損害了他的智商。一個剛毅的漢子,面容顯得呆滯,語言遲鈍。我不知道他在酒的豪氣中,是否有“今宵酒醒何處”的痛苦?這種透明的液體,對一個孤獨的靈魂來說,是一種安慰?還是一種更深的傷害?</p><p> </p><p> 去年底,我們回劉莊給外祖父外祖母送寒衣,知道他愛喝酒,買兩瓶好酒帶上,順便看看他。我有二十年沒有見到他,很想念。</p><p> </p><p> 詢問遠房一個舅舅才知道,他已經好久沒回劉莊了,因為腰疼走不了路,做了手術,身體每況愈下,什么活也干不了。</p><p> </p><p> 我不能說表哥這一輩子過得好與不好,但我知道,爺爺奶奶在世時,那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有爺爺奶奶疼愛,吃穿住行有爺爺奶奶照顧,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爺爺奶奶去世后,他日子過得愈發艱難,下崗后身無分文,只有返鄉務農,靠種田為生。</p><p> </p><p> 一個書香門第的長子長孫,沒有通過發憤讀書,躋身于較好的社會層級,結果被社會邊緣化,這是他人生的遺憾和悲哀。</p><p> </p><p> 沒有知識如何能改變命運?</p> <p><b style="font-size: 20px;"> ? 別了 劉莊 !?</b></p><p> </p><p> 母親說,今年你回來正好,過幾天是農歷十月初一,我們一起去劉莊,給你外祖父外祖母送寒衣,我也想回去看看。母親88歲,身體不太好,本不想讓她去,但我知道,母親惦念著劉莊,畢竟那兒珍藏著她許多美好的往事。</p><p> </p><p> 小妹開車,我和母親、虹妹,四人來到了久別的劉莊。</p><p> </p><p> 村莊靜悄悄,看不到人,我好生奇怪,莊上人都去哪兒了?將車停在一個遠房舅舅家門前。聽到動靜,他咳喘著走出院子,熱情招呼我們。我問,村莊怎么這樣安靜?人都去哪兒了?他說,如今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也有搬到城里住了,留下都是老弱病殘的人,這些人也不多了。</p><p> </p><p> 我向遠處眺望,劉莊已經沒有往昔的喧鬧,沒有雞鳴狗吠,沒有牛羊成群,沒有裊裊炊煙,沒有人氣的村莊死一般沉寂。</p><p> </p><p> 我想尋找外祖父外祖母的青石瓦房,怎么也看不見,舅舅指著一大片被枯萎藤蔓覆蓋的地方說,那兒就是。沿著雜草叢生的小路,扯掉懸掛著的藤枝蔓條的纏繞,終于又見到了我曾經住過、時常懷念的四間青石瓦房。</p><p> </p><p> 歷經歲月的風雨磨蝕,房子泛著滄桑,極像垂暮的老人。這就是我曾經自豪的房子嗎?小時候,青石瓦房可是遠近幾十里最好的房子,它在一片低矮的茅屋中鶴立雞群,從兩華里外的常蕩村都能看到的青石瓦房,如今,它顯得那么矮小。</p><p> </p><p> 院子里雜草叢生,一片荒蕪,到處是破敗的景象。《紅樓夢》中的一句詞忽然閃現我腦海:“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我的淚水一下子流了出來。</p> <p> 站在叮當河岸邊,夕陽的余暉灑在靜靜的河面上,河水微漾著緋紅的漣漪。多少次,這條河流從我夢中流過,它記錄著我少年時代的歡樂和憂傷,一幕幕記憶,融進了對劉莊的鄉戀,縈繞心頭的是村野魂夢,淡淡地、輕輕地、柔柔地時常升騰在我心間。</p><p> </p><p> 外祖父外祖母的墓地就在叮當河畔,墳墓四周有4棵盤龍松,是母親三十年前栽下,如今,虬枝崢嶸的盤龍松,像一把巨傘把墓地覆蓋。青石墓碑歷經風雨磨蝕,已經看不清鐫刻在上面的字體,我和小妹用紅漆和黑漆把碑上的字一個一個重新描好。</p><p> </p><p> 每年清明節,附近小學校都會組織師生來到外祖父外祖母的墓地祭拜,家鄉的父老鄉親忘不了他們對家鄉的恩澤。</p><p> </p><p> 有人說,生前有普世愛心的人,死后靈魂就會翱翔于天空。我跪伏在外祖父外祖母墓前,默默祈禱:愿你們在天之靈,庇佑流淌著你們血脈的后代吧!讓這個家族走向復興和繁榮。</p><p> </p><p> 少年時代是生命長河里,一朵最歡愉的浪花,可爬樹摘果,可下河摸魚,只道是歡歌達云,只道是夢中天空。如今,一切都被歲月的風雨消磨,少年的純真明凈,少年的天真爛漫,就像一條遠航的船兒,載著我飄離少年,飄離劉莊,越行越遠……。</p><p> </p><p> 只是在午后陽光下,在寧靜的黃昏,在萬籟俱寂的子夜,如許的記憶,時常泛起層層漣漪,讓我憂傷和惆悵,讓我懷念和流淚。</p><p> </p><p> 別了,劉莊!該凋零的終究要凋零,該衰落的終究要衰落,該消亡的終究要消亡,而最后告別的時候,卻難免有那么一絲絲牽動血脈的疼痛,有那么一點點難以撒手的依戀……</p><p> </p><p> 畢竟,親情難舍,畢竟,血脈淵源。</p><p> </p><p> 2020.3.24 寫于北京南櫻桃園</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南县|
公安县|
临江市|
盐山县|
鹤庆县|
施秉县|
堆龙德庆县|
冕宁县|
宿州市|
平泉县|
江油市|
静海县|
始兴县|
突泉县|
龙山县|
柳河县|
平乐县|
塘沽区|
嘉善县|
南华县|
武强县|
南康市|
晋江市|
桃园市|
岗巴县|
吉木萨尔县|
溆浦县|
榆中县|
泽州县|
杭州市|
福安市|
驻马店市|
射洪县|
邻水|
会宁县|
古交市|
凤山市|
临西县|
天峻县|
玉门市|
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