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青島最美古村落之一西三都河村,激發了我金秋時節下鄉追尋豐收景致的雅趣。</p> <p class="ql-block"> 相傳魚米之鄉的龍華河沿岸,雨季便泛濫成災,明永樂帝便委派邵、王、劉姓三人督修龍華河,三年完工后,三監官又帶領村民重建家園,為表感激,鄉民在村中修三大宅并命名“三都府”,府宅落地那天,一只彩色大鳥從南方飛來,將一粒黑檀樹種掉落在“三都府”前院,幾年間竟長成棵參天大樹。三監官也定居于此,繁衍后代,成為當地大戶,三都(督)河村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br></p> <p> 利用十一長假,開車匯入青龍高速車流。離開宅簡室陋的小居,奔馳在廣闊的膠東大地,在秋高氣爽時節,無論怎樣飛馳,都不用擔心囊中買路錢的羞澀,心情自然格外舒暢。</p><p> </p> <p> 從華山下高速路后,不遠就到達三都河村,直奔已有600多年歷史的那棵黑檀樹。遠遠望見其枝繁葉茂,高達20余米,樹冠覆蓋近千平米。北方村民不知該樹的品種,便以“山巴滿”、“三八門”、“八門樹”等稱之,把它看成保佑全村平安富裕的“神樹”。我也情不自禁繞樹一周仔細端詳,但見樹干上長了不少靈芝,南方樹種確在寒冷北方能生根發芽,真乃人杰境靈的寶地神樹。</p><p><br></p> <p> 然仔細搜尋周圍,確未見“三都府”遺跡,向村民打聽,才知曉一段封塵的悲壯歷史。</p><p> 1942年,國民黨山東即墨縣長兼保安第一旅長隋永谞,與駐即墨日軍秘談默許后,駐三都河村建立據點。后與日軍矛盾激化,1943年9月7日日軍向隋部進攻前,隋永谞卻以其母遷葬為名,帶領特務營,移防鰲山衛等地避戰。而留守的保一旅官兵,在副旅長紀淑和等率領下同日寇進行了慘烈的"三都河保衛戰",雖經廣大官兵不怕犧牲、浴血奮戰、頑強反擊,在付出重大傷亡后,三都河基地最終陷落。許多村民及房舍包括“三都府”也在這場保衛戰中損毀。</p><p><br></p> <p> 萬幸有一些古建筑在這場戰爭及隨后歷程中得以幸存。慢步村中近20處小青瓦古建筑,建筑均為四合院式,屋脊用青瓦設計花形構造,兩端有吻獸,多數為龍頭式樣,有的檐端出檐。大門采用木制構造,上有門楣雕花,兩側有石鼓形和長條形門墩。行進在寧靜的村街古巷中,早已散去了當年的戰火硝煙,玉米、花生、瓜子等豐收的碩果晾曬在室間空地,給小村增添了秋日的艷麗色彩。</p><p><br></p> <p> 彈孔,好密集的彈孔。在一處偏僻街巷入室墻壁上,不足一平米璧墻竟遺留十數個彈孔,可以想象出當年保衛戰的激烈。仔細查看周邊地形,十多年的軍旅歷練,可以準確判斷出這是日冦射擊的彈孔。在這條小巷及迷宮般的院室通道間,當年一定灑滿了抗日壯士的鮮血。在巷道間仔細尋覓,看是否可撿拾個彈片、彈頭或彈殼以資紀念,然77年的風雨滄桑,這些戰爭遺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但地上殘留的許多瓦礫碎片還是吸引了我的注意,沿途搜尋了一片帶有龍頭紋飾的殘片,不久又搜尋到一片帶有龍尾的,使我驚奇的是這兩殘片,竟是出自同一瓦片,也許是那場戰斗使他們分離77年,今日應該是他們首尾團聚的大喜日子。</p><p><br></p> <p> 返程行駛在收獲的田野間,勤勞樸實的中國農民假日期間依然在農田辛勤勞作。但廣闊原野農田確被人為分割成一個個小塊,極大地束縛了農業機械效能。與村民交流中了解到,當年在小崗村的引導下,他們也分了全村的耕地,每家僅3畝左右。人民公社∽多年前的人民創造,應該是未來農業參與國際市場一體化競爭的光明大道,只可惜我們在錯誤的時間及生產力條件下,提前60多年進行了悲壯的嘗試。</p><p> </p> <p> 2020年國慶 三都河村</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亚市|
张家川|
绩溪县|
怀安县|
嘉定区|
祁门县|
板桥市|
平阴县|
兴海县|
永和县|
白河县|
健康|
简阳市|
渭南市|
平果县|
鸡泽县|
江西省|
邳州市|
皮山县|
涞水县|
根河市|
肥西县|
台前县|
姚安县|
玉门市|
灵寿县|
平泉县|
富川|
南宫市|
琼中|
肥乡县|
玛沁县|
洛隆县|
通渭县|
阳朔县|
施甸县|
乌兰县|
科技|
古交市|
右玉县|
九龙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