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10月1日,國慶中秋之際,女兒女婿帶我們到綿陽紅色教育基地――“兩彈城”去旅游。</p> <p> 兩彈城,位于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1965年8月三線建設時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內由青海遷梓潼,九院解密后,綿陽市把九院舊址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p> <p> 正值國慶之際,女兒女婿帶我們去紅色基地――兩彈城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回憶那艱苦年代艱苦的歲月,紅磚墻、紅標語,“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弘揚兩彈精神,兩彈精神是艱苦的奉獻精神,是卓越的創新精神,也是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兩彈精神是我們當代黨員同志應該去學習和發揚光大的精神,是我們當代實現“中國夢”所不可或缺的精神,也是我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的必要條件。</p><p>緬懷元勛光輝偉業,弘揚兩彈精神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p> <p> 當時,享譽國內外的著名科學家王淦昌、朱光亞、于敏、陳能寬、周光召、程開甲、彭桓武、郭永懷、鄧稼先等,肩負黨和人民的重托,懷著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為人民造福的愿望,又為實現“振我國威,揚我軍威”的理想,都云集到這里。當時,萬余名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初到這莽莽荒野中時,首先遇到的困難就是住房問題。為克服困難,他們發揚艱苦奮斗的“干打壘”革命精神,自己動手筑土墻、蓋草房。科學家們帶領一批剛從學校出校的大學生,亦在“臥薪嘗膽,忘我攻關”的感召下,白天挑磚、抬瓦搞基地建設,夜晚挑燈夜戰學理論、學專業。科學家們為實現自己的理想,甘心當一輩子無名英雄,隱姓埋名,藏匿于深山,廢寢忘食的投入“精心研究、精心設計、精心試驗、精心制造,力爭第一,慎之又慎,萬無一失”的原子彈和氫彈的研發之中。</p><p> 他們在沒有資料,缺乏試驗條件的情況下,靠自己刻苦學習,靠自己反復摸索去掌握尖端技術。他們沒有節日,也沒有星期天,研究室里的燈光常常從黃昏亮至天明。為一個關鍵技術,他們在簡易手搖計算機上一遍一遍的計算。僅僅用半年時間,就取得了重大理論突破,完成原子彈的理論設計方案。事隔不到一年,又研究完成“氫彈”的設計方案。“兩彈”的研制成功,從而使中國人民有了自己的“爭氣彈”。并構成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導彈部隊的強大陣容,中國的國力和在世界的國際地位也隨之而提高,古老的中華民族也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 <p> 女兒為科學家王淦昌獻上鮮花。</p> <p> 當年防空洞</p> <p> 玲瓏一號模型</p> <p>兩彈元勛故居</p> <p> 1990年九院院部遷綿陽后,在梓潼長卿山西麓的九院舊址“兩彈”元勛鄧稼先的故居,張愛萍將軍住過的“將軍樓”以及科學家們住過的“科學家樓”均原貌保留。這些都是對人們進行艱苦奮斗、拼搏不息教育的好基地,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我被科學家們的精神所感動,向兩彈元勛們深深三鞠躬。</p> <p>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p> <p>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p> <p>科學家給毛主席匯報科研成果</p> <p>講解員給游人解說中</p> <p>兩彈模型</p> <p>科學家商討交流科研工作</p> <p> 1985年一1986年7月,鄧稼先在北京使用的車輛。</p> <p> 科學家在艱苦的環境下,生活、工作、休息之地。</p> <p>平面核試驗</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霸州市|
噶尔县|
务川|
新绛县|
昌乐县|
左贡县|
黄平县|
社旗县|
西城区|
阿坝|
个旧市|
桃园县|
沂水县|
三门峡市|
甘洛县|
霍邱县|
台山市|
酉阳|
望都县|
麻城市|
保康县|
邻水|
湖州市|
东乡县|
平原县|
开化县|
永州市|
大渡口区|
淮滨县|
德兴市|
林州市|
胶南市|
五莲县|
宁安市|
运城市|
民勤县|
筠连县|
定西市|
余庆县|
孙吴县|
巴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