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國慶長假開始了,9月30日晚,乘火車前往北京。</p> <p>10月1日7:40到達北京南站,轉乘大巴,中午趕到了北京市密云區司馬臺村,準備登長城。</p><p>司馬臺長城是保存比較完整的一段明長城,位于燕山山脈。</p> <p>穿過這片果園時,心情特好,看著開心啊!還有點小饞,但我們只是留下了一個個堅實的腳印,帶回了一張張絕美的照片,卻沒敢損傷一絲毫的枝葉。</p> <p>快到了,登司馬臺長城的愿望就要實現了。</p><p>司馬臺長城依山脊而建,橫亙東西,如并攏的手指端,陡峭起伏呈階梯狀,“橫看成嶺”在此得到了很好的注解。</p> <p>左側不遠處是景區,有索道。</p> <p>這是去往天梯前的最陡的一段路,我們收起登山杖,把外掛在包上的所有東西全部收入包中,確保沒有東西可以掉落。我們手腳并用,謹慎攀爬。</p> <p>到了天梯前,向西有貓眼樓,再往西就到景區了;向東就是上天梯,往仙女樓、望京樓方向。</p><p>我們從此埡口往右,也就是由西向東。</p> <p>真所謂</p><p>刀劈峻嶺立如屏,更有長城臥險峰。</p><p>自古及今能擋馬,難攔勇士競攀登。</p><p> (作者:李祚忠)</p> <p>上天梯前先合影,正好稍作休息。</p> <p>這就是天梯,單邊墻,極窄,寬僅容腳,沿山脊向上,幾乎垂直,無扶手可尋,攀在懸崖峭壁上,俯首下望,令人目眩。有時級差很大,不敢躬身抬腳外移重心,只能用膝蓋跪著貼壁慢慢上移,好在石材堅固粗糙,風險大減。</p><p>據查,這里坡陡達85度,長約百米,崖深約900米。</p><p>我感覺天梯坡度85度是實,幾乎垂直向上了,長約百米有點夸大,最陡的地方可能不足50米,也許是把稍緩的地方也算在一起了。</p> <p>這里平緩了,拍照吧。</p> <p>這段墻腳邊有站腳的地方了,單邊墻有多高?參照物來了。</p> <p>平緩的地方墻也寬,但也往往會出現驟降或驟升,讓你不得不認真對待。</p> <p>近處是仙女樓,另一端是望京樓,遙相呼應,矗立于險峰之顛,非常壯美。</p><p>這里的城墻修復和保護,是在盡量不破壞原貌的原則上進行的,故又被稱為原始長城。</p> <p>繼續向東,進仙女樓。從城墻上是不能直接進樓門的,照片上看,好像直通樓門,其實中間有個豁口,約二到三米,須下豁口再攀壁而上。</p> <p>仙女樓東面墻,可能是受季風影響,墻面經常被雨水沖洗,顯得十分整潔,亭亭玉立,婀娜多姿。</p> <p>連接仙女樓和望京樓之間的城墻被稱為“天橋”,寬約30厘米,就是兩磚寬,有的地方磚已松動,甚至一磚已掉落,行走在這懸崖絕壁之上的墻上,十分危險,還有驟升驟降一至二米的直立墻擋在面前,更是險中套險。我是不敢走,慢慢爬也不敢,只能在兩頭裝裝樣子,擺拍打卡。</p><p>有體驗者作品為證</p><p>天梯高聳入云端,天橋懸掛云海間。</p><p>亭亭玉立仙女樓,登臨望京難上難。</p><p> (來源:網絡)</p> <p>驢頭老海令人佩服,真好漢!25人中唯一走過天橋的人。</p> <p>清風,我們要向望京樓走,方向錯了。</p> <p>大隊人馬從長城外下撤,繞過天橋到望京樓。</p> <p>由東向西看到的望京樓,我們就是剛從那里下來的,看起來,似乎這段山嶺就此一峰。</p><p>橫看成嶺側成峰中的“側成峰”在此也同樣得到了很好的詮釋。</p> <p>今天只用半天的時間,強度不大,但因車馬勞頓,有些人沒休息好,早點收隊,回酒店慶祝雙節。</p><p>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源县|
三江|
开江县|
凤冈县|
临漳县|
湘乡市|
万宁市|
始兴县|
大英县|
斗六市|
城步|
仪征市|
永城市|
神池县|
绥棱县|
千阳县|
长岛县|
宜黄县|
吉林省|
三门县|
襄城县|
呼玛县|
万盛区|
肥西县|
田林县|
宿州市|
仙居县|
宁夏|
鹰潭市|
塔城市|
阳原县|
祁连县|
长武县|
红原县|
荣昌县|
兖州市|
西乡县|
乐东|
迁安市|
汽车|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