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對自己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媽媽 / 爸爸我想玩手機。不同的家長面對孩子同樣的請求時,會做出不同的反應。而大部分的家長都會回答孩子“那就玩一會兒”。</p><p><br></p><p>的確,面對孩子要求玩手機的請求時,不同家長給出的不同回復,有可能會決定著孩子的未來。手機是把雙刃劍,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手機,是我們的永恒的課題。大多成人都無法抵制手機的誘惑,更何況是孩子!</p><p><br></p><p><b>之前,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公布了自己長達十年的研究結果,令人震驚。</b></p><p><br></p><p><br></p><p>這位科學家在10年前從全國各地的中下階層的家庭中選取了100名孩子,將他們分成了兩組。50名是接觸不到手機的孩子,50名是對手機癡迷的孩子。然后對他們進行跟蹤調查。10年后,調查結果如下:</p><p><br></p><p>50位癡迷手機的孩子只有2位考上大學。</p><p><br></p><p>另外50名不玩手機的孩子幾乎全部考入大學,只有三名孩子高中畢業后選擇在家幫工。</p><p><br></p><p>這些考入大學的孩子們,有16位獲得了學校的全額獎學金。</p><p><br></p><p>法國克萊蒙·費朗大學一項測試表明,兒童使用手機時,大腦對手機電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p><p><br></p><p>近期,英國《每日郵報》更撰文指出,兒童用手機會造成記憶力衰退、睡眠紊亂等健康問題。</p><p><br></p><p>英國華威大學的杰勒德·凱都博士警告說,手機輻射會破壞孩子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從而引起記憶力衰退、頭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問題。</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手機是如何毀掉孩子的呢?</b></p><p><br></p><p><b>智能手機影響兒童健康。</b></p><p><br></p><p>智能手機傷害孩子視力,導致孩子失明或者傷害孩子頸椎,導致孩子頸椎變形的新聞屢見不鮮,這些傷害都是有形的,可以眼見為實的。另外,沉迷智能手機的孩子常常會對運動鍛煉表現出消極態度,導致運動能力低下,進而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p><p><br></p><p><b>手機讓孩子患上抑郁癥。</b></p><p><br></p><p>有專家表示,花費在手機上的時間越多,越喜歡宅在家里的人,患上抑郁癥的幾率就越高,經常玩手機的孩子患抑郁癥的比例遠高于一般孩子。</p><p><br></p><p><b>手機損傷腦神經。</b></p><p><br></p><p>孩子的生理構造和生理形態與成人不同,手機、平板電腦等無線電設備產生的電磁波輻射,對兒童神經系統的傷害遠大于成人。<b>過度接觸電磁波輻射對兒童健康狀況和認知力會產生一定影響。</b></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b>手機耽誤孩子學習。</b></p><p><br></p><p>喜歡玩手機的孩子,習慣了手機帶來的輕松愉悅的信息,對知識學習感到鼓噪乏味,學習成績下降。受到指責后更需要在手機網絡里找到慰藉,形成惡性循環之后,孩子逐漸喪失求知欲,產生厭學情緒。整天沉迷于手機世界里,花費在學習上的時間、精力自然就少了,久而久之,學習成績必然下滑。</p> <p><b>容易導致睡眠障礙。</b></p><p><br></p><p>可能大家都知道,孩子頻繁使用智能手機會引起視力下降,但更可怕的是會引起睡眠問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家健康機構,做出了一項調查——手機光線與日常燈光對孩子睡眠的影響。把十位孩子分別進入兩個房間,一個房子的孩子們在看電視后睡覺,用了28分鐘內睡著;</p><p><br></p><p>而另一個房間玩智能手機后的孩子,普遍在39分鐘之后睡著。當然我們不建議孩子在睡覺前看電視哦。 <b>看看法國出臺了一個什么舉措?</b></p><p><br></p><p>禁止中小學生在學校使用手機:</p><p><br></p><p>新法案規定,學生在整個校園和教室都不得使用手機;</p><p><br></p><p>據統計,12-17歲學生手機的普及率已經達到90%;</p><p><br></p><p>中小學生禁用手機是馬克龍上臺后提出的重要舉措之一;</p><p><br></p><p>用禁令,但希望家長引起重視!如何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防止孩子過度沉迷手機?</p> <p><b>不同年齡段孩子應采取不同的干預措施</b></p><p><br></p><p><b>1-3歲:盡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b></p><p><br></p><p>幼兒的視網膜要到12歲才能發育完善,在此之前都應該盡量少接觸手機類電子產品。兩三歲接觸電子產品(手機游戲/電視)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歲發生注意力障礙(比如多動癥)的可能性也越大。建議:父母盡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多與孩子互動、主動更新孩子的玩具等。</p><p><br></p><p>父母手機中拒絕下載任何游戲,以防孩子因游戲上癮而索要手機玩。如果孩子對手機好奇,可向孩子示范打電話、發語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對手機用途的正確認知。</p><p><br></p><p><b>3-6歲:盡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游戲</b></p><p><br></p><p>不少父母為了圖一時清凈,偶爾會把孩子丟給手機游戲“照看”。但3-6歲的孩子還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觸游戲,極易上癮。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適當接觸手機,如讓孩子明白手機可撥打電話、可與人聊天、視頻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遠離手機游戲。</p><p><br></p><p>建議:<b>父母家人手機去娛樂化,即刪除游戲、音樂、視頻等各類會吸引孩子的APP。</b></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機,除了翻翻相冊、拍拍照,也不會覺得有趣,自然不會一直纏著父母要手機玩。</p><p><br></p><p><b>積極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多與孩子共讀兒童繪本。</b></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b>繪本的顏色和故事性,對孩子吸引力也比較大,只要孩子愛上閱讀,基本不會想著要玩手機了。<b>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歷,多帶孩子外出體驗大自然,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b></p> <p><b>7-12歲:針對手機問題不宜強勢打壓</b></p><p><br></p><p>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入了心理叛逆期的第二階段,即兒童叛逆期。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會變得固執又脾氣暴躁,有時講起來道理來,懟得爸媽都無語。面對孩子沉迷手機,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p><p><br></p><p>一用父母身份強壓(我說了不許玩就是不許玩/再玩就沒飯吃了/再玩就揍你);</p><p><br></p><p>二是用親子關系威脅(再玩就不要你了/再玩就不喜歡你了)。</p><p><br></p><p>這兩種方法,弊大于利。<b>長此以往,不僅會嚴重破壞親子關系,還會加重孩子對手機的依賴和沉迷。</b></p><p><br></p><p>建議: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若違反,可以承擔家務為責罰手段。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目標是“孩子停止玩手機游戲”,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機游戲”。<b>允許孩子出現頂嘴、哭鬧等不滿情緒。</b></p><p><br></p><p>家長要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如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先完成作業再玩手機,不要說“現在立刻去做作業”,而是說“我知道這個游戲很好玩,但你必須先完成作業。我看著你玩兒完這一局,然后你就去做作業,可以嗎?”</p><p><br></p><p><b>12-18歲:適當干預,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b></p><p><br></p><p>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于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認知水平較高,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父母應堅持適當干預、合理利用。直接沒收或生氣吼罵、甚至是暴打一頓,都是治標不治根的做法。手機就像一把雙刃劍,能傷害孩子,但也能幫助孩子,關鍵在于如何使用。</p><p><br></p><p>建議:<b>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和行為變化,給予孩子一定的個人空間。</b>很多青少年沉迷手機,是因為對性的好奇,父母可試探詢問并委婉教育。如通過微信、扣扣或郵件的方式,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性知識等。</p><p><br></p><p><b>有了溝通和信任后,與孩子一起協商制定玩手機的規則。</b>如是否可以帶去學校玩、什么時候可以玩手機、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時會有怎樣的懲罰等。<b>正確看待孩子使用手機,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的正面效應。</b></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b>如手機上閱讀電子書籍更方便、手機搜索學習信息等??赡芸戳诉@么多,真正做起來,很多家長還是很頭疼,如何在父母親自陪伴孩子,和讓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之間找個平衡點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三點經驗</b></p><p><br></p><p><b>1. 規定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b></p><p><br></p><p>之前有父母問,孩子玩手機時間已經很久了,不讓他玩,就大哭大鬧的,該怎么辦?</p><p><br></p><p>這個問題其實也好解決,一來規定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二來是可以提前提醒他一下還剩多少時間,讓他說話要算話。我們家平常不讓熊熊看電視,但會讓他玩一下IPAD,每次只能玩10分鐘,一天最多不超過兩次,每次還剩個兩三分鐘的時候,我就會提醒下他,告訴他還有多長時間,讓他有個心理準備。</p><p><br></p><p>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吸引力是很大的,10分鐘一下子就過去了,所以提前提醒下孩子,讓他有個時間準備結束,對于孩子來說比較容易接受。<b>當然,這個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長也不必規定的那么死。</b></p><p><br></p><p>有的節目時間長一點,二三十分鐘,看看也無妨,但每天總共的時長最好不超過1個小時。只要一直保持這種規則,孩子就會逐漸習慣的,這對培養孩子的自控力也是有好處的,畢竟孩子都沒什么自制力,還是需要父母通過在生活中幫孩子遵守規則。</p><p><br></p><p><b>2. 通過電子產品學習。</b></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在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候,可以教孩子了解到電子產品的優點,讓孩子通過電子產品學習到新的知識。</b></p><p><br></p><p>例如:手機的地圖功能,有一次,晚高峰時間,我要帶熊熊趕著去較遠的地方聽演奏會,于是我就告訴熊熊用百度地圖查詢出行方式。我們倆是搭地鐵出行的,在路上,每到一站,我都給熊熊看一下地圖上我們的實時位置,出了地鐵再跟著導航往前走,這樣一下子就讓孩子把電子產品里的信息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了。除了地圖導航功能,還可以讓孩子學著拍照、錄像、天氣預報、微信語音信息等和生活緊密聯系的實用性功能。</p><p><br></p><p><b>再者,父母可以幫孩子挑選一些有教育意義的節目。</b>比如動物世界,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并且時不時問一下孩子,這是什么動物,那是什么,解釋給孩子聽。在平常的時候看些相關的繪本,帶孩子去動物園,那么孩子從不同渠道接受的信息就全部結合起來了。</p><p><br></p><p><b>3. 找到能替代電子產品的活動。</b></p><p><br></p><p>有的媽媽說,孩子不看電視不玩手機就覺得無聊,不知道干什么好。所以說,除了使用電子產品以外,讓孩子培養點興趣愛好,安排豐富的娛樂活動,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學畫畫、學下棋等等,每天都需要練習,也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耐心;或者帶孩子爬山、游泳,讓孩子全身心都鍛煉了;還有親子閱讀、親子游戲,這些都是能夠幫孩子綜合發展的有益的活動。怎么樣?感覺還不錯吧!家長只要多點去思考,孩子就會有更多的收獲!</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父母的陪伴讓孩子見識更大的天地</b></p><p><br></p><p>龍應臺說:“玩,是天地間學問的根本。”最優秀的父母,是最會帶著孩子玩的父母。帶孩子散步、旅行、博覽群書,孩子會在自然中觀察蟲居、鳥鳴、草露,感知山、海、云、霧之美,在書中拓展眼界和胸懷。</p><p><br></p><p>從小被自然灌溉,被人文浸潤,被書香熏染的孩子,興趣自在天外,心中自有大世界,又怎會沉溺于手機等電子產品中?</p><p><br></p><p>都說教育拼的是父母的財力和孩子的靈氣,不如說拼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凝聚力。好的父母用心關愛孩子、傾聽孩子、指引孩子,而不是扔給孩子一部手機。</p><p><br></p><p><b>一部小手機,往往藏著做父母的哲學,也藏著孩子的未來,愿父母們共勉!</b></p><p><br></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W79hl-9YiYmUbXPqO0dEKw" >查看原文</a> 原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平市|
诸城市|
香格里拉县|
潮州市|
南通市|
江口县|
乌海市|
溆浦县|
张北县|
晋江市|
江门市|
萨迦县|
贺兰县|
闵行区|
封丘县|
石嘴山市|
嘉荫县|
东兰县|
乌鲁木齐县|
延津县|
宣恩县|
岚皋县|
城固县|
林芝县|
浪卡子县|
贡嘎县|
玛纳斯县|
宜宾县|
博兴县|
黎川县|
安福县|
大余县|
克山县|
西乌珠穆沁旗|
皋兰县|
云阳县|
秭归县|
镇平县|
武义县|
喀喇|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