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樓觀臺,中國道教最早的重要圣地,道教樓觀的發(fā)源地,因其說經(jīng)臺猶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方舟,常稱樓觀臺。位于秦嶺北麓中部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境內,東距西安70公里,西距周至縣城15公里,是著名的圣跡游覽地,號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p><p> 樓觀臺創(chuàng)始于西周,在魏、周、隋、唐各朝,都對皇室信道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鼎盛于隋唐,衰落于宋金,毀于宋末,振興于今。傳春秋函谷關令尹喜在此結草為樓,以觀天象,因名草樓觀。老子在此著《道德經(jīng)》五千言,并在樓南高崗筑臺授經(jīng),又名說經(jīng)臺。晉惠帝曾廣植林木,并遷民三百余戶來此守護。唐朝臻盛,武德七年(624),唐太祖改樓觀臺為宗圣宮,大加營造,唐玄宗時再次擴建,使其成為當時規(guī)模最大的皇家道觀和道教圣地。宋朝以后屢次重修。清末時,宗圣宮已廢毀,唯說經(jīng)臺(老子祠)保存完整,系明、清、近代所建,占地9000多平方米。</p><p> 樓觀臺名勝風景規(guī)劃區(qū)323平方公里,有樓觀景區(qū)、金牛坪景區(qū)、木子坪景區(qū)和就峪景區(qū)。樓觀為核心景區(qū),主體景觀說經(jīng)臺,傳說老子在此講授過道德五千言。有宮觀30余座,其中中國書法名碑1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古樹7種20余株,翠竹環(huán)擁,林木蔥郁。</p> <p> 樓觀位于秦嶺山脈的終南山北麓中部的山前臺原和淺山區(qū)。南依秦嶺,千峰聳翠,猶如重重樓臺相疊,山間綠樹青竹,掩映著道家宮觀,古稱石樓山。山前梁崗起伏,屬于黃土丘陵,樓觀現(xiàn)存的核心景觀說經(jīng)臺,建在海拔580米的山崗上。臺北與扇形的土坎相連,面向如畫的秦川渭水,宋代蘇軾游此吟有名句:“此臺一覽秦川小。”</p><p> 沿說經(jīng)臺卵石路南行,越翠竹林海,拾級而上,登山2.5公里,松林盡處,是海拔950米的翠薇峰。峰巔有高爐,世傳為老子煉丹爐,在爐旁的古廟院中北望秦川,恍若棋盤的阡陌道路,點綴著綠樹如云的村落,煙嵐橫斷,遠接藍天。自說經(jīng)臺向東南行,幽竹夾道。下聞溪水淙淙,水底礫石,晶瑩剔亮,石間游魚,忽來忽往,竹拂水面,清韻悠悠。忽聞隱約而來的轟轟咚咚聲,猶如社火鑼鼓。待人覺得面目潤澤清爽時,忽見飛瀑,自山腰飄落河中,這是聞仙瀑布。再向上攀,進入竹海,腳下軟綿綿的竹葉,伴著竹韻,沐著竹葉篩下的細碎陽光,登上海拔1350米的峰頂,見仰天池,南望千山萬嶺,蒼蒼莽莽,直接巴蜀。</p> <p> 2020年9月23日下午,驅車來到著名的終南山樓觀臺,在當?shù)厝说囊龑拢{車直接進入景區(qū),可惜樓觀臺說經(jīng)臺封閉維修,只能沿著竹林上山,直達老子塑像,由上往下游。</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蓝旗|
景宁|
红河县|
勐海县|
广州市|
阿尔山市|
东莞市|
乌鲁木齐县|
敦煌市|
津南区|
阳信县|
蕲春县|
佛山市|
武隆县|
自治县|
游戏|
介休市|
缙云县|
高邮市|
桐庐县|
临江市|
永济市|
南和县|
剑阁县|
宝丰县|
沾化县|
临西县|
玛沁县|
德昌县|
乐陵市|
绥芬河市|
增城市|
原平市|
沅江市|
平潭县|
大港区|
石阡县|
江西省|
延庆县|
绥阳县|
西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