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今天網上看有家長介紹孩子天天舉手,但老師不叫的應對策略,覺得不錯。</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有些低年級的媽媽經常焦慮,說孩子在學校經常積極舉手,希望被老師點名發言,但是很多時候都很失望,老師總是不叫他,于是孩子覺得很受傷害,回家跟媽媽說,媽媽也覺得這會影響孩子學習積極性。</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原文應對方法:告訴孩子,舉手是種肢體語言,在告訴老師,這個問題你會了。若每個孩子老師都問一遍,或大家都用聲音來回答老師,第一浪費時間,第二那么多同學,老師根本聽不清誰說會誰說不會,也記不住多少人會多少人不會。但會的孩子一舉手,老師就一目了然了。所以舉手不代表老師就一定要叫你,老師需要知道她講的問題有多少孩子會了,才能有針對性地調整她講課的節奏,比如講慢一段,講細一點,或者看到大家都會就接著往下講。</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所以,課堂舉手是一種師生互動方式,至于最后叫誰回答問題,那是隨機的,沒有特別意義。當然,偶爾也會刻意地叫一些成績稍差的同學回答問題,目的是檢驗他們是不是真的跟得上大家的進度,對這事,無需介懷,因為那代表著你是不需要老師特別操心的好孩子。</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了解到舉手的這個意義以后,兒子就不再為老師不叫他回答問題而糾結了。他心里很坦然,我告訴你我會了就行了,你叫誰既然是隨機的,那就隨便吧,看到我舉手沒叫我,沒準還因為我是讓你放心的那個孩子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原文方法優點 通過事件的解釋,改變了孩子對這事的看法,保護了老師的正面形象,又消除了孩子受傷與受挫的心理。將這事解讀成,我沒有被老師點名發言,是因為我棒。相對很多育兒書與網絡上其它處理方法,這個處理辦法非常棒。</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我的改進</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對這個方法做了些改進,記載在下面,當然案例是在理想化情況下進行的,實際上不可能一次通話就全部搞定問題。</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為什么要改進?其一,現在有些老師比較勢利,有時會相對關照一些官員與朋友的孩子。有些老師會自覺不自覺地喜歡一些特定的孩子,這很難避免,孩子雖小,但大多感覺靈敏,時間一長孩子還是會覺得老師不公平,覺得受傷害,其二,若將時間延后十數年,孩子參加工作后,會跟我們成人一樣,經常工作出色,卻不被上級賞識,我們會因被不公平對待而生氣。這在社會上很普遍。感受不公平而憤怒。是人類的天性。原例里面的孩子就有感受不公而受傷受挫的思想。</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的改進1</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父親:你是不是更喜歡香蕉與桔子,而喜歡蘋果少些?</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女兒:是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父親:那么蘋果是不是會覺得你對它不公平。</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女兒:是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父親:這正常嗎?</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女兒:正常</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父親:所以世界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我們喜歡某些東西多,喜歡另一些東西少,就形成了公平問題,絕對公平是沒有的,不公平是正常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父親:爸爸最喜什么水果?然后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女兒:蘋果啊!你最愛吃蘋果。然后是西瓜。</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父親:看!爸爸對西瓜喜歡是不是少點?對西瓜是不是有點不公平?正常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女兒:是少點!是不公平,但正常。</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父親:所以這世界很公平不?正常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女兒:不公平,但正常!</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父親:你知道爸爸香蕉吃得少,但有哪種動物與哪個人最喜歡香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女兒:大群的猴子與我最愛香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父親:所以老師叫你少點,或有人不喜歡你,是不是也有其它老師或其它人喜歡你。</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女兒:有!有很多人喜歡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父親:所以老師喜歡某些小朋友多點,喜歡某些朋友少點正常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女兒:正常。</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父親:什么樣的孩子老師與其它人喜歡?</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女兒:優秀的人。我要成為優秀的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女兒:你想成為優秀的人是為了討好爸爸、媽媽與老師?你是為了誰優秀?</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3.</span>昨晚,上一年級的女兒回來,我倆聊了聊。她說:“我上課舉手,老師卻叫不舉手的同學回答問題,不叫我們舉手的。只是有時候叫一下。我都生氣了,怎么就不叫我們呢?我和我同桌都不高興了?!甭犕旰⒆舆@么說。</p><p>我說:“媽媽,為你積極回答問題點贊,你舉手了,老師不叫,這確實心里有點不高興。我小時候也有這樣的感覺,甚至還在想,是不是老師不喜歡自己了呢?”</p><p>她連忙說:“就是的,我舉手了不叫,老叫不舉手的同學回答問題?!?lt;/p><p>我說:“媽媽小時候上學時,課堂上回答問題特別積極,記得有一次上數學課,一道題特別難,但是我很快就做出來了,就特別想表現一下,把手舉得高高的,老師看到了但是一直不叫我,叫了好幾個沒舉手的同學,他們都說錯了,最后在我快把手放下時,老師叫我回答了。是的,只有我一個人說得對。我記得老師當時說,‘同學們,下去你們好好看看這道題,這道題確實很難,但是總有人能做出來。’那一刻,我特別自豪。下課后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對我說:‘從一開始,我就知道你會,但是,我希望大家都思考,盡量讓大家都做出來。如果我一開始就把你叫起來把答案說了,其他同學就不會認真去思考了,你們都是我的學生,每一個我都希望學好!’”</p><p>她聽了對我說:“媽媽,好像是,有些同學回答不上來時,老師會叫我們舉手的回答的。”</p><p>我說:“是啊,老師會看情況,因為老師很愛你們,你們都是老師可愛的學生,老師希望你們都學好,都有機會回答問題,這樣老師才能知道有多少孩子聽懂了,有多少孩子沒聽懂。”她情緒慢慢好多了。</p><p>我接著說:“我的老師還說了,當他每次看到我們幾個都舉手了,他就在想,這節課我講得好呢,孩子們聽懂了,如果你們幾個不舉手,我就會想,是不是這節課沒講清楚呀,孩子們都沒聽懂嗎?他都不知道什么情況了。所以,無論老師叫還是沒叫,你們一定要舉手告訴老師,我聽懂了!這是你們跟老師的信號!好嗎?”</p><p>她說:“哦,原來如此,我就說,老師在叫其他同學回答問題,但是還會看我們的。老師想知道我們會不會呀!”</p><p>我說:“是啊,你、媽媽遇到的都是好老師,只有負責任的老師才會關注他們的每個學生?!?lt;/p><p>她說:“知道了,媽媽,現在我就舉手告訴老師,我聽懂了,叫我就回答,不叫也沒事。我不生氣了?!?lt;/p><p>我說:“對,當老師叫其他同學回答問題時,你就認真聽著,比如老師讓用‘天’組詞,你可能想到的是‘天空’但是其他同學可能會回答‘天空、天地、天上、天堂、天天向上’等等,你是不是就能知道很多詞語呢?上課不但要認真聽老師的還要認真聽同學怎么回答問題,這都是學習!”</p><p>她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p><p><br></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源市|
西宁市|
游戏|
调兵山市|
印江|
和林格尔县|
承德市|
金昌市|
湄潭县|
明溪县|
西和县|
临泽县|
鸡西市|
牡丹江市|
广灵县|
乐东|
松江区|
鱼台县|
虹口区|
南溪县|
延寿县|
海兴县|
定陶县|
五常市|
霞浦县|
鄱阳县|
陆河县|
土默特右旗|
康乐县|
新郑市|
巴楚县|
麟游县|
建湖县|
礼泉县|
郑州市|
于田县|
锦屏县|
中牟县|
长白|
正阳县|
霍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