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蕩村是一個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布依族村寨,位于鎮(zhèn)寧自治縣縣城西南12公里處,該村民居均為石木結構干欄式石板房,房屋、寨門保存基本完好,第三土語布依風貌保存完整,特色鮮明。 高蕩村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代,至清代漸成規(guī)模,是研究布依族歷史的實物證據。在這里,布依族民族文化傳承全面而豐富,布依族的母語地位牢固,是感受和研究布依族語言、文化難得的樣本。這里歷來有崇學尚智,尊師重教的優(yōu)良傳統,因歷代人才輩出,成為聞名遐邇的“儒林村”和“文化村” 民居依山勢地形而建,排列有序,多數房屋座北向南。東山腳下有少量房屋呈東西向。寨中有兩條寬約3米的道路縱觀全寨,各排房屋之間有寬度不等的巷道連通各戶,形成縱橫交錯的寨中交通網。多數房屋三個通間的三層樓房,紅板壁、黑柱頭,底層為牲畜圈舍、二層為居室、三層可作居室亦兼?zhèn)}庫,但僅是靠山墻的兩間有樓枕、樓板而在作圈舍的底層之上形成兩層。正中一間的后半間或全部則留空,稱為半樓。多數房屋是兩邊山墻和后廊用石塊砌成,前廊下半段用木頭夾著厚石板作墻面,俗稱“擋風”,上半段則為木質墻面和窗戶。也有部分房屋為兩邊山墻和前后廊的墻體均用石頭砌成,稱為“四落腔”。寨腳有半圓石拱寨門,寨中還有5道石拱院門,院門以內成為相對獨立的寨中“四合院小區(qū)”。 盡管沒有文字記載,但是根據當地人的口口相傳,村里的石頭建筑大都是從明清時期遺留下來。寨門、巷子、民居無一不是用石頭建成。在村子東邊的小山上建有古屯堡,稱為小屯;與之遙相呼應的是在寨后的大山上建成的大屯屯堡,幾十間房屋建筑的墻體完整地保留在那里。據說,這些都是在清朝守寨拒敵的攻防設施。 外大門 大門內側 高蕩是石頭建筑的博物館,貴州的“八大怪”之一就是布依族的“石頭當瓦蓋”, 建筑形式一般“以木為架,石頭為墻,石片為瓦”,特點是冬暖夏涼,隔熱驅濕,不怕火災。 石門、石橋、石房,猶如走進“石器時代”;古井、古碑、古堡,好像回到“明朝軍營”。很多時候,不以石為居、為伴的人總覺得石頭礙事,而這樣一個民族卻以石相依、生生不息…… 相傳在明朝朱元璋時期調北征南,因這里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易于屯兵,故建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屯堡和營盤。高蕩村現在還保存著三處明朝的軍事防御古堡,寨子東邊的小山上建有小屯堡稱為小屯,寨前的大山上亦建有屯堡,稱為大屯,與小屯遙相呼應,都是古代守寨拒敵的攻防設施。寨后的大山頂上有三十余間簡易居民遺跡,稱為營盤,是古時供寨上老弱婦幼避兵、躲避匪患的場所,具有部分軍用性質。也是村寨最后的堅壁防衛(wèi)所在。 地下室為養(yǎng)牲畜地方 尋羊井 打碗碗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州市|
和林格尔县|
绿春县|
庄浪县|
若羌县|
梅州市|
旌德县|
政和县|
库尔勒市|
图木舒克市|
航空|
怀化市|
乐陵市|
墨玉县|
承德市|
嘉兴市|
察隅县|
汾西县|
云梦县|
聂荣县|
寻乌县|
剑川县|
新疆|
合阳县|
伊金霍洛旗|
宜昌市|
卓尼县|
溧阳市|
昭平县|
大方县|
吴忠市|
翼城县|
海淀区|
霍林郭勒市|
金坛市|
丰县|
柳林县|
大丰市|
呼和浩特市|
乌拉特中旗|
大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