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p><p>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p><p><br></p><p>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p><p> </p><p>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p> <p>梅花在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著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素有“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之說,可在嚴寒的冬雪中盛開,多以梅花來給人立志奮發的激勵。梅花更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并與蘭花、竹子、菊花并稱四君子;又與松、竹合稱為“歲寒三友”。</p><p> 梅花走進我們的生活中,在《西京雜記》有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朱梅,胭脂梅。“。在西漢末年揚雄作《蜀都賦》也有:“被以櫻、梅,樹以木蘭。所以梅花已經根深蒂固地扎根在我們中華兒女的心中。關于梅還有四德之說,初生為元,是開始之本;開花為亨。因梅花是五瓣,又象征五福的意思,即快樂、幸福、長壽、順利與和平。我想這兩點也是文人墨客和書畫家喜歡去創作梅花題材作品的原因吧。</p><p> 梅花在唐、五代時期,受喜愛度基本普及,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都種植梅花、養梅花,并且有著大量的詠梅作品出現。如唐皇李世民的詠梅絕句“送寒余雪盡,迎歲早梅新”。又如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隱等詩人寫詩詠梅。到了宋、元,可以說是梅花文化的鼎盛時期。梅花的詩、文、書、畫也出現了空前的數量,包括現在在內也是數量之最。梅花也于此時奠定了其百花獨尊、群芳之首的位置。</p><p> 自宋代起更是出現了畫梅花題材畫的畫家,也留下了許多傳世之作,如:宋代畫家沈子蕃《梅鵲圖軸》,林椿《梅竹寒禽圖》,元代鄒復雷《春消息圖》,王冕《墨梅圖》,明代陳錄《煙籠玉樹圖》、《萬玉圖》,明代孫克弘《梅竹圖》,王謙《墨梅圖軸》,王醴《雪梅鴛鴦圖》,清代姜泓《水仙茶梅圖》,楊晉《早春圖》,金農《玉壺春色圖》。</p><p> 到了近現代畫家們畫梅花更是形式輩出,他們加入了近現代的文化,把審美的角度重新進行了定位,并把當代人最為注重的觀賞性列入了創作的目的;同時對反應梅花的精神品格和時代精神內資精神用自己時代人的眼光來定義。近現代杰出代表有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關山月、于希寧等。在新生代畫家中也有孫寶元、趙國祿等畫家</p> <p>關山月梅花作品</p><p><br></p><p>關山月是著名嶺南畫派大師,他創作的《俏不爭春》以及與傅抱石合作《江山如此多嬌》等許多重要作品成為中華民族藝術的經典之作。</p><p><br></p><p>關山月擅長山水、人物、花鳥,尤以寫梅著稱,世稱“關梅”,素有“當今畫梅第一人”之譽。以下就是他的《畫梅十例》。</p><p><br></p><p>一、工筆雙鉤白梅</p><p><br></p><p>初學應從寫生入手,表現方法可借鑒于臨品。寫生時首先應根據畫面構圖的需要進行選擇而有所取舍;同時對梅的生長規律,特征要深入觀察分析,畫花在注意其陰陽向背以及新蕾、初放、盛放、殘、謝等的區別。雙鉤花瓣要圓,老干新枝要注意質與勢的不同。雙鉤不著色,即中國畫的“白描”,它跟西洋畫的素描不同,素描刻畫形象側重明暗而以“面”為主,白描則偏重物象結構的刻畫而以“線”為主。</p> <p>二、工筆雙鉤著色紅梅</p><p><br></p><p>先以墨線雙鉤花與干,鉤線時要注意花瓣與枝干用筆的區別,老干新枝用筆的不同。著色時要注意花的全放、初放與新蕾的色調變化,在深、淺、濃、淡的色階中,可以采用撞水或撞粉法,但要防止用色妨礙筆墨。中國畫用色與西洋水彩不一樣,中國畫的工筆雙鉤以墨線為基礎,色與筆墨不能互相抵觸,要使之互相配合,互相補充,相得益彰。</p> <p>三、工筆沒骨粉寫白梅</p><p><br></p><p>沒骨是寫“面”而不是勾“線”。即盡可能用最簡單的筆勢寫出物象的形體,寫出物象的結構關系。著色方法與西洋水彩也有差別,因沒骨用筆同樣要求體現寫的筆意,如用五筆寫出五瓣梅花,第一筆要寫出花瓣的形象,又要講究寫的筆意,著色時要求每一花瓣都有色的變化,最好用色紙以粉寫出沒骨白梅。畫花須、花蕊、花蒂時除注意筆勢外,還應注意蒂和花與枝的相互關系。同時也要注意花與蕾的陰陽向背,在點畫花蒂時要注意用筆的取勢走向。</p> <p>四、工筆著色雪里紅梅</p><p><br></p><p>畫干時要注意積雪處留空,補以渲染加強雪的氣氛和空間感。著色后因黑的老干和紅的花朵以及白的積雪互相映襯,紅梅紅得便格外艷麗、更有生氣。如用熟宣寫工筆紅梅,畫紅花瓣時可采用撞水或撞粉法,使之富有透明的含有水份的感覺。</p> <p>五、工筆著色月下白梅</p><p><br></p><p>為了表達“暗香浮動”的情調,月色的渲染很重要。渲染時要注意梅花的留白,使染后敷粉更顯出花朵的潔白無瑕。為了更充分表達月色的氣氛。最好用熟宣紙濕染,即染前先以排筆用清水將熟紙抺濕,然后用渲染空間調好的色參膠粉濕染,一次不夠,要待干后才好再染第二次,務使月色氣氛更朦朧些、更渾厚些。</p> <p>六、水墨寫意白梅</p><p><br></p><p>梅干分枝走向多為九十度角,故其枝干所構成的空間常常出現“女”字形的交搭規律。故古人有云:“無女不成梅”。水墨寫意更強調一個“寫”字,每一筆一畫都是書法一樣寫出來的,要求把縱橫的老干和挺拔的新枝的不同姿態和特征寫出來,把花瓣、花須、花蕊、花蒂的體態一筆不茍的寫出來。寫意水墨畫與書法用筆雖有相通之處,但卻大有不同的地方。因寫意畫有個“形象”問題,不但要求“以筆寫形”,還進一步要求“以形寫神”。</p> <p>七、水墨沒骨寫意紅梅</p><p><br></p><p>紅梅畫在白紙上,用焦墨畫老干,黑、白、紅三種原色對比鮮明,特別好看。沒骨寫花瓣要注意用干凈的筆沾水、蘸色,特別是在分量上要掌握好,筆尖色階最濃,筆肚漸淡。沾筆用色得法時,便能使每筆都能寫出濃淡陰陽層次來。蘸墨用墨也一樣重要,如能掌握好分寸,一筆就能體現出墨分五彩而寫出濃淡干濕的效果來,沒骨畫枝干,也要注意寫出它的質與勢來。</p> <p>八、水墨大寫意月梅</p><p><br></p><p>寫意月梅不一定渲染,有時可以把月用線勾寫出來,文人畫多是這樣概括處理的。若要把月色的氣氛表達得迷朦些和空間感強一些,就要用渲染法來體現才能達到要求。渲染天空的用色要加入少許膠粉,天空才更渾厚,月亮的留白更易于控制,效果也會更好些。</p> <p>九、水墨寫意雪梅</p><p><br></p><p>古人常在生宣紙上有膠礬水寫雪和白梅花,凡染有膠礬水的地方,染了天空之后,就會出現白色的花或雪,因為染有膠礬的地方不吸水,保留了“寫”的筆意,干上的積雪,畫干時要有意識地在行筆時留空或無意的飛白。膠礬畫雪,只能在留白的空間,雪自然積在枝干上,積雪不足之處,可用粉補足之。但要注意莫礙筆意。</p> <p>十、水墨大寫意白梅</p><p><br></p><p>所謂大寫意,就是要求表現手法更加概括,即做到筆簡意賅。大寫意用筆有利于寫出梅干古、老、奇、妙的特征,寫出梅花縱橫盤錯的質與勢。從而使梅干的線與空間構成節奏感與韻律感。畫愈簡則愈難,簡不是簡單,要以少見多,小中見大,要筆筆起作用,多一筆則太多,少一筆則太少,要求恰到好處的精煉概括。就因筆簡不易藏拙,一有敗筆、廢筆就會暴露無遺。這就需要真功夫、硬本領。古梅老干因鱗皴斑駁,苔蘚蟠繞,可用點苔法豐富之,如有敗筆或行筆不到處,也可用點苔法補之。但點苔也有其自身規律,不能亂點。</p> <p>以上十則,只是屬于一般基本技法和與構圖有關的內容。如進行要求更高的創作,就還有個如何表達“詩情”、“畫意”的思想感情問題,即表現作者自己對描寫的對象抱怎樣的態度問題,亦即是處理內容與形式之間的關系問題。它們之間是“化合”的關系,是個統一體,但有時是互相為用或到相制約的,互相配合得好就能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p><p><br></p><p>總之,藝海無涯,以上提出的也不是固定的框套。只能通過不斷的創作實踐來體會、豐富、發展。</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莒南县|
五河县|
镇坪县|
府谷县|
图们市|
澜沧|
锦州市|
通山县|
金寨县|
德钦县|
天镇县|
赤壁市|
湘乡市|
山东|
禹州市|
瑞丽市|
藁城市|
双辽市|
禹州市|
宜城市|
西乡县|
新河县|
和顺县|
中阳县|
出国|
曲松县|
中超|
永福县|
闵行区|
江陵县|
通城县|
顺义区|
五河县|
博客|
福建省|
攀枝花市|
门头沟区|
石家庄市|
大安市|
太湖县|
竹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