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浸著鄉愁的文字(代序)</b></h1><p> 文/倪霞</p><p> 和朱鐘昕先生未曾謀面。</p><p> 朱鐘昕是我們通山縣作家協會的會員。這一點又讓我覺得,他是一個出門在外、隨時歸家的親人一般親切。他離開家鄉多年,長住外地,“尋”著加入我們作協這個大家庭,只為在遙遠的地方通過文字的方式,來尋找他曾心心念念的那個家。</p><p> 如他這樣,在外地工作,又熱愛著文字,加入我們縣作協的游子,有好幾個。比如,在廣東的龐希華老師,他是八七年縣作協成立時的首批會員,因為多年在外地與作協失去了聯系,去年重新找到作協,并特意趕回家還出資金參加作協掛牌儀式,自從回歸作協后,常常從廣東跑回來參加作協的活動;在東莞的陳鴻章老師,自己出錢為縣作協會員制作作協徽章,并刻上了每個人的名字……他們諸多舉動,愛作協這個大家庭的心情,讓我這個作協主席十分感動。如他們一樣,縣作協背后,有許多令人感動卻不為人知的故事。</p><p> 朱鐘昕老師微信我時,先是婉拒的。無論是筆力還是資歷,哪敢作序!一序千斤重啊!可經不住他的再三“請求”,只好接受這個任務。我常說,基層作協起著基石作用,而縣級作協主席,是為我們所有作協家人服務的。為了遠在他鄉游子對家鄉的熱愛和思鄉之情,更要滿足他的愿望。</p><p> 收到快遞寄來的打印稿《小卷詩痕》,先粗略翻看,看到的是隨筆散文占一多半,古體詩一小半。我建議他更名為《小卷怡情》,畢竟十八萬字不盡是詩稿。朱老師聽取了我的建議,更名為《小卷怡情》。</p><p> 鄉愁是從開篇的《年味》開始的:……我忙著幫奶奶在灶堂里塞柴火,那些嗆人的煙味,奶奶移動著裹過的小腳,從灶頭旁到火膛,用那小竹子做的吹火筒,輕輕地吹吧幾下,翻滾的火苗把嫩嫩的臉蛋舔得通紅……多年后,無情的歲月,帶走了爺爺奶奶,帶走了大伯母慈祥的笑臉,帶走了對我們所有的愛……</p><p> ……如今,故鄉更像一個離開了就很難回去的夢境。但落葉歸根始終烙印在我童年記憶里……燭火始終只會搖曳出故鄉朦朧、模糊的影子來。在我的記憶深處,我的心坎上……《落葉歸根》。這些關于鄉愁的文字,俯拾皆是。</p><p> 他寫祖父祖母,寫父親母親,寫伯父伯母,寫三叔四叔,寫姑姑寫鄉鄰,寫故鄉的山水和農作物。《楠竹碗》《插紅薯》《玉米地》《稻穗飄香》等等篇什,字里行間融入樸實的真情實感,通過對他們的抒寫,來抒發對故鄉對親人的思念,對童年往事的回顧。</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兒時的老家,是一片風景,天邊的云,猶如揮之不去的炊煙。老家是一縷鄉情,一絲牽掛,是記憶深處的母親……《端午節》。特別是寫小時候看到祖母對姑姑的思念時,有幾處細枝末節令人感動:“你阿娘(niang念四聲,姑姑的稱呼)就住在彩虹那邊的山上,她有四個月零八天沒有回來了……”讀到此處,我淚濕了。仿佛看到一位母親依門遠望的凄苦,數著女兒未歸家的日子,道出的是天下母親的心聲,對出嫁女兒難舍的掛念。</span></p><p> 在這些文稿里,他不惜筆墨寫兒時記憶中的故鄉人物和風物。十八萬字的文稿,有三分之一放在后半部的是古體詩。對古體詩我可一竅不通,但其中有一首《鄉愁》卻撥動了我的心弦:</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桃花逐水難為客,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楊柳隨詩意自悠。</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把酒獨斟思故里,</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暫邀明月飲鄉愁。</span></p><p>文字從艱苦的年月一路走來,浸著歲月的傷和痛,道出生活的不容易。慢慢地,隨著外出求生之路寬泛起來,生活有了改變,孩子也長大成人,文字隨之漸漸滋潤和明快起來。是文字讓朱鐘昕的鄉愁有了著落,他用抒寫的方式,為祖父母、父母親以及那些隨歲月失去的親人們,為子孫留下永遠抹不去的印記;因了今生對文字的愛,讓“不抽煙不喝酒無趣無味”的作者,找到了人生的大趣味。</p><p> 整個書稿雖然篇幅不長,多數是千字文,許多篇什也有相同之處,這些相同之處,恰是鄉愁的點滴和串串。雖然沒有通讀,但能感知,所寫之人事之風物,還可涉足更寬一些,文詞也可更廣遠更詩意一些,內涵還要挖得更深更重一些。怡情的文字,除了讓平凡的人生更具意義,更多的,是要留給子孫去追溯和受益的。</p><p> 一日,夜色漸濃,燈火升起,沙發上斷斷續讀他的稿件,讀到一處愁緒時,忽有歌聲傳來:</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阿里郎阿里郎阿郎里呦</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離別時還不懂歌中的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放任時光它匆匆流淌</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將思念偷偷地寫在心上</span></p><p> ……</p><p> 拿著稿子的我,那一刻,仿佛看到少年朱鐘昕漫步在家鄉的山水間,又映出一個壯年人離別家鄉時頻頻回首之愁容。捧著朱鐘昕浸著鄉愁的文字,突然有悟,豈敢言寫序,只是為身處異鄉的他,用家鄉的聲音回應他的思鄉之情,為他解解鄉愁罷了。</p><p> 感謝朱鐘昕老師的信任。</p><p> 感謝愛通山、愛文字的美好。</p><p> 2019年11月10日</p><p> 于玉竹樓·子謙書院</p> <p>作者簡介: </p><p> 倪霞,又名倪小書,筆名人兒。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咸寧市作協副主席、通山縣作家協會主席。通山縣李自成文化研究會副會長。</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小卷怡情》后記</b></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文/朱鐘昕</span></p><p><br></p><p> 這是我的第一本集子。</p><p> 故鄉,鄉村的影子、鄉親們的故事漸行漸遠。人們用各種方法記錄她,詮釋鄉愁。書寫記錄是我唯一的途徑,鄉愁是有情可憶,有淚可揮,而我要用文字記載她,去挽留她。</p><p> 想想,自2010年我在新浪微博上注冊了個帳號起名為“中國網上圖書館”,一年下來,由我牽頭帶動了一群詩詞對聯愛好的網友與書畫家聯手舉辦二十幾屆有獎征聯活動,大賽并且設立有獎征聯評獎委員會,委員會成員都是在微博上聘請的對聯資深人士,沒酬勞,純自娛自樂。</p><p> 獎品是書畫家們提供的字畫,我們這些沒有長進毫無作為的人,每天都在賣力地為那些當時尚未成名的書畫家們做宣傳搞活動,并且在微博上拍賣他們提供的書畫作品,所獲得的資金全部拿來救助因家庭貧困而面臨失學的兒童。兩年下來吸引了一大批對聯詩詞愛好者和書畫家們的追捧,曾經最高峰時粉絲人數已超過3萬。也就是在這兩年間,我對有著平仄格律有要求的詩有了興趣,我就試著學習寫詩了。</p><p> 2013年春節,我帶著筆記本電腦回鄉,返回東莞時難舍故鄉的我,竟然忘記了帶回電腦,一年多來我未登過微傅。直到2015年我才買了部智能手機,此后便常在微信朋友圈發些自己寫的打油詩,偶爾也登上微傅看看,竟然還有一萬余粉絲在那靜靜地等候我的微博更新。</p><p> 2016年春節大伯父璧昌在朱氏家族聯誼大會上向大家提議,2020年是朱氏太公美加誕辰100周年紀念日,為了緬懷先輩,激勵朱家后人寫幾篇紀念爺爺的文章合成一本集子。很慚愧,2017年我一直在猶豫,不敢提筆,直到2018年10月份我才在微信公眾號上投了第一份稿件緬懷美加公五首新詩,后來在美篇上注冊帳號,寫起了不成文的詩句來。</p><p> 我不打牌、不抽煙、不喝酒,想起來是一個無趣無味的人。幸好今生有幸與文字結緣,生命也不至于太浮躁。我深知自己的文字觸角不夠寬,主題也不深刻,語言也不夠精練而且很稚嫩。老話說丑媳婦總要見公婆,這次我把多年來寫的詩句文章做了個總結。幾年來,我磕磕絆絆地在2019年時值新中國誕辰70周年之際,才結出了這枚青澀的果實。</p><p> 今天我非常期待《小卷詩痕》早日面世,我感覺創作的路上有伙伴朋友與我同行,讓我有靈感,在精神上鼓舞著我,讓我的一字一句,落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p><p> 親友們的情誼,給了我莫大的壓力與思考,也給了我太多的動力,激勵著我歷練前行。我一直認為生活是文學的源泉,文學藝術始終是為人民服務,為地方發展建設提供精神食糧,是為社會傳遞正能量,只有這樣才能從中體現出其神圣的價值所在。</p><p> 在此感謝江西省作協作家葉征球兄弟一直以來對我的鼓勵與引導,感謝通山縣作家協會阮長興秘書長和每一位老師,兩年來的教導和友誼,感謝每一位親人朋友的關注與支持,感謝湖北作協作家、咸寧作家協會副主席、通山縣作家協會主席倪霞老師,在百忙中為我寫序。感謝《湖北文學》主編柳雁陽老師的厚愛與統籌,感謝本書編輯老師付出的汗水及心血。</p><p> 由于時間倉促,《小卷詩痕》成書還顯匆忙,加之個人水平有限,一定存在許多不足與錯誤,敬請方家批評指正,再版時,一定糾正。</p><p> 感謝您的閱讀。</p><p> </p><p><br></p><p> 朱鐘昕</p><p> 2020年3月22日深夜于東莞</p><p> </p> <p>作者簡介; 朱鐘昕,通山沙店人,現已遷居武漢。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東莞市作家協會會員、咸寧市作家協會會員。已在《中國文藝家》《散文百家》《散文選刊·下半月》《鴨綠江》《青年文學家》《文學少年》《參花》《中華文學》《海風》《牡丹》《西部散文選刊》《文藝生活》《傳奇故事·百家》《湖南科技報》《國防時報》《賀州時報》《山西晚報》《微型小說月報》等報刊雜志上發表散文、小說百余篇。作品《打工記》曾獲第三屆“百花苑杯”全國文學大賽二等獎。出版有散文集《小卷怡情》。</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朱鐘昕散文集《小卷怡情》</b></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心有詩情筆生花(文藝評論)</b></h1><p> ——評著名詩人作家朱鐘昕老師佳作</p><p> ⊙ 世界文學總編婉君 ⊙主編審夜明珠</p><p> 斯人無處不凝思,</p><p> 滾滾紅塵聚硯池。</p><p> 悲喜一腔皆有致,</p><p> 古今萬象俱含詩。</p><p> 書生意緒囊螢日,</p><p> 蝮蝂生涯籠碧時。</p><p> 且看凡人追日去,</p><p> 身攜一卷總為師!</p><p> </p><p> 今天,有幸拜讀朱鐘昕老師的古詩詞佳作,深感詩人是用心靈之筆抒發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抒發生活中的苦辣酸甜,從這幾首小詩中,我們可以看到詩人的藝術境界和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他所獨開的勝境,在于觸機成趣,妙緒紛披,讀之情味嫣然,猶如圍爐閑話,燭邊談心,無論是生活的感嘆還是春花秋月的贊美,都給人以親切、直率、懇摯之感,使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樸質而雅健的獨特風格,是耐人回味咀嚼的。</p><p> 宏觀朱鐘昕老師的詩是情感和理性相融的統一體。“無情未必真豪杰,落淚如何不丈夫?”魯迅先生兩句詩稍一改動,便可以用在朱鐘昕老師古詩詞作品《秋思》中,他對自然景觀及歷史人文的思考,對文化關懷之深令人感動,在他的錦心繡口之中還隱著幾許柔情與關愛,是一個有血有肉有責任感的男子漢的風骨和靈魂,使人平添幾分親切與敬仰。</p><p> 細觀朱鐘昕老師的古詩詞作品,是精神與物質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在詩詞創作中精神即是情,物質既是景。他的詩是情與景互相交融的,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與“景即是情,情即是景”的統一,使詩詞達到了“心凝形釋,物我兩忘的地步”。這種境界也就是“內在的真與外界的真的協調、混合”,宇宙與自我合成一體。</p><p> </p><p> 朱鐘昕老師博學多才,他的作品堪為佳作美文,他的詩詞意境美,語言美,音樂美,建筑美,意境是用語言來表現的,如他筆下的《冬日》,這是一首意境深邃的好詩,詩人一開頭就把讀者引入自己創造的意境之中。一篇之妙在于妙句,妙句之妙在于畫龍點睛之一詞一字。朱鐘昕老師的作品表面上平淡、實則豐怡,那是一種枯澀后的回味,生活上的體會,冥思后的放松,滄桑后的年輕,質而實奇,這實在是一種人生的最高境界!</p><p> 多年來,詩人朱鐘昕老師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中,曾這樣形容他的人生真義:我要始終以自然萬物為貴,如梅凌寒霜,浮動暗香,如蘭抱幽真,空谷清芳;如竹生高節,勁挺新篁,如菊采東籬,悠然夕陽,此四者,皆自然之象。人在紅塵來往處,平生最重是自強!</p><p> 這種自強自立的性格流露在他的詩詞中,更體現在他的散文《打工奇遇記》、《租來的家》、《逃亡記》等等作品中,我最欣賞的還是詩人朱鐘昕老師的春節力作《回家》,春節近了,詩人回家的心更切了,他起筆就用一首《回家》的歌曲,把我們帶到了游子期盼回家和親人團聚的旋律里!同時他用對故鄉包含深情的筆墨,渲染對故鄉的無限眷戀,書寫對母親的無盡思念和日夜牽掛。他用心靈發聲,描繪故鄉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這景物有情,這草木留聲!就像相冊一樣,只要翻開欣賞,總會看到自己童年的歡樂底片,總會憶起母親為兒女不停忙碌深愛的身影。有過多少往事的浪花就在我們眼前泛起,有過多少情思就在我們身邊停留,聲聲回蕩在我們的心海,激起了我們情感上的共鳴!</p><p> </p><p> 作家朱鐘昕老師的散文別俱一格,篇篇散文都寫的揚揚灑灑,輕輕爽爽,淡淡雅雅,沿溪而上,順流而下,間有浪花飛濺,萬船競發之勢……,他的散文《年味》及《我的父親》等作品多在平臺和省內外發表并獲獎。他根據散文特點,把不同內容題材寫成敘事、抒情、說理、回憶性的散文。</p><p> 朱鐘昕老師寫作激情高,他常常寫到深夜,有時甚至到黎明,情由景生,事變多移。他的許多散文都是按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變換,場景的變動來安排組織脈絡的,同時也展現了人物活動和時間發展的全過程。他把寫景、狀物、抒情、敘事、記人都寫得清清楚楚,盡善盡美。</p><p> 我感覺朱鐘昕老師的散文很美,它是一朵朵奇葩,不管冬夏春秋,都怒放在帶火的枝頭。他常常抒發內心的感慨,寫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寫社會上的真人真事,在技法上靈活多變。個性鮮明,以物之微,點滴之水,大小由之,可零可整,一筆一劃,點點滴滴,匯聚成長江大海的波濤,造就自己文學藝術的獨特風格。</p><p> 此時,讀完詩人作家朱鐘昕老師的佳作已過子夜,應感意悠未盡,也許這首小詩更能表達出我對朱鐘昕老師的敬佩之情:讀罷詩文夜已闌,精神振奮意無眠,若無筆冢堆埋志,焉有珠璣不朽篇!</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世界文學作家主編 著名詩人:婉君</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朱鐘昕散文集《小卷怡情》</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溧阳市|
福清市|
敖汉旗|
荆州市|
固阳县|
三门峡市|
蒙山县|
柳江县|
石嘴山市|
长岭县|
嵊泗县|
麻城市|
微山县|
岑溪市|
惠东县|
大同县|
鹰潭市|
柳州市|
南木林县|
岳西县|
龙江县|
泌阳县|
常熟市|
霸州市|
博客|
翁牛特旗|
宁武县|
故城县|
深泽县|
赞皇县|
红河县|
三台县|
长沙市|
虞城县|
滁州市|
武清区|
临夏市|
项城市|
新晃|
阿坝县|
遂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