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云上的日子—怒江 怒江(三)

行者與過客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真正的怒江之行始于與沙溪說再見,在此之前,整個行程還做了一個徹底調整。原計劃這次滇西之行是逆時針走小環線從沙溪經麗江、香格里拉、徳欽、貢山到獨龍江,再從獨龍江經貢山、福貢、六庫回大理。怒江的一個大姐一句話就把這個方案否了,理由是我們租的車根本走不了德貢(徳欽—貢山)公路,更別提進獨龍江了。她上周剛從獨龍江出來,從貢山到獨龍江的路被五月的一場大雨沖毀了八九處,因此景區至今未開放。</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怒江這個大姐去過數十次獨龍江,見慣大山大河的她獨獨對獨龍江念念不忘,因此,她的建議不敢不聽。大姐被豪爽的怒江同事們稱為“王哥”,而我還是敬其大氣卻不失細膩,尚法又自帶溫情,稱呼她“王姐”。</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王姐建議我直接從沙溪開車到六庫,她再陪我一起進獨龍江,最終能否到目的地則要看天氣以及最新路況,盡力但勉強不得……</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變化著的計劃</p><p> 計劃隨變化而變化,既然不能走徳欽方向那就只能掉頭繞回大理,再從杭瑞高速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六庫。這一來一回意味著多走了三百公里的冤枉路,好在有石寶山和古鎮沙溪的美好回憶來平衡這幾百公里的辛勞。</p><p> 畢竟到了懂得變化比計劃更快的年歲,也到了堅定實施計劃并樂享變化的年歲,有時重要的是結果,有時比結果更重要的是過程。</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路上邊開車邊不時抬頭看看天上變幻莫測的云,因為今天的天氣決定著明后天能否進獨龍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想起五年前也是在滇西,也是由天氣決定著能否成行,那次的目的地是徒步圣地—雨崩,結果過了香格里拉也還是大雨,大雨讓我們斷了去雨崩徒步的幻想,于是我們繼續西行,竟然西行到了拉薩,而頭一年我剛去過拉薩。</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這路也很像那次進藏的路,很多路段都高懸在半山腰,一邊是絕壁一邊是山崖。</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云翻滾著似乎是在和我開玩笑,雨在云中也開始和我捉起迷藏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如果這次進不了獨龍江,我就把怒江仔細地走一走</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從這個岔口下杭瑞高速公路后便都是國道了,一直到怒江州的州府所在地—六庫接近一百公里的國道都是陡坡彎道。</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本地司機在這種路上可以開到時速接近一百公里,我坐在副駕體驗過那種如打賽車游戲般的感覺,那感覺絕對和東北司機在雪地上以一百公里的時速超車有一拼,腎上腺素刺激得人眩暈。不分南北寒暑,輕車熟駕的老司機哪里都有。</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的速度并不比本地老司機慢多少,在沿途耽誤了半個多小時安全檢查加修路堵車的情況下依然按照百度地圖原計劃的時間到達了六庫的酒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這個酒店也是六庫數一數二的酒店,當然,這酒店的硬件條件可能比不上沿海發達地區的三星級,但它有個細節在兩年前就給了我深刻印象:它的幾個一次性洗漱用品的包裝盒拼在一起是一幅完整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代表景點—怒江第一灣的圖片。這種用心而巧妙的設計在其他地方不多見,必須贊一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如圖,很高興它還在。</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六庫的地形是兩山夾一江,平地極少而山不少,和山城重慶一樣,這里除了兩岸的濱江路是平的,與之垂直的路基本上都是大陡坡,所以極少能看到騎自行車的人。別說騎自行車了,就是人走路都不是站直了走,感覺是上坡時身體前傾下坡時身體后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這座橋下的江邊是怒江目前最熱鬧的地段了,這段步行街為這個彩云之南相對閉塞的少數民族自治州增添了不少現代氣息。</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盡管昨天天氣預報還是連續一周都有雨,至少現在云散開一些,心情隨著晚霞多了幾分明朗,既為了這美景,更為了明天能成行的幾率又大了一些。</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此時心情大好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馬上可以吃到地道的傈僳族手抓飯了。</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漢族人多推崇“詩以言志”,而大部分少數民族則是“舞以宣情”。在很多熱鬧的場合,那些能唱能跳的基本上都是少數民族同胞,或者是外國人,而那些笨手笨腳在音樂中四肢極度不協調的人不用問也能猜出來肯定是漢族人。儒家文化提倡中庸含蓄,這恐怕是對人性自然流露的最大束縛。</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有一年冬季去額爾齊斯河畔哈薩克族牧民的冬牧場,熱氣騰騰的手抓肉被直徑半米多的大盤子端上來,幾塊肉幾杯酒下肚,所有的哈薩克人就又唱又跳,那氣氛無比熱烈,而我坐在那里,無比尷尬……</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學界普遍認為傈僳族源于古氐羌族(氐族和羌族),與彝族同宗同源,一千年前才從氐羌族中分離出來獨立成族。古氐羌族殷商時在西北的秦隴聚居,其后迫于戰亂等原因從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邊際一路不斷南遷,傈僳族遷到云貴高原并最終聚居在怒江地區大約是在十六世紀中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也許現在文字呈現出來的只是平淡的遷徙,如旅游一般輕松地從甲地到乙地,誰又能想到這漫長的歲月里、遙遠的路途中有多少對故土的不舍和骨肉的分離。這是怎樣一個苦難又堅韌的民族。</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所有的歷史都由人民創造,而民以食為天,那就吃吧。</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將水果、蔬菜、肉類、主食整合在一起,用一個巨大的簸箕盛上來的手抓飯是傈僳族最具特色美食,也是傈僳族待客的最高禮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五谷雜糧、雞鴨魚肉、特色蔬菜以最直接的方式烹制,以最直觀的方式呈現,以最粗暴的方式誘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飲食習慣也是民族性的一個代表方面,你盡管品,“毫不掩飾”一定就是傈僳族的風格之一。</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腸胃被扎扎實實的手抓飯給夯實了,一路邊消食邊賞景往住處方向散步,經過了州政府前的同心廣場。標語醒目地掛著,如今這信息社會,春風不僅能度玉門關,春風也能到怒江畔,有些事情記在心里再用實際行動證明不好嗎……</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早上八點多鐘從怒江大酒店出發,逆怒江而上,目標,獨龍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路上行的景色并不單調,六庫到貢山之間會有幾個景點,這些景點多為天工巧成,只適合在某些特殊的角度和距離觀賞,位置稍變則景致消失,如果沒有非常熟悉地形的本地朋友做指引,這一路上會錯過很多美景。</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車程一個多小時左右有一處名為“偉人山”的景點。車行至此,隱約可見遠處山梁上有個仰臥的頭像,頭像側影的額頭、眼、鼻和嘴還真有些像是本地人口中的那位“偉人”。信者如觀浮云,各人有各人的想象,信者恒信,不信者……</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峽濁浪幻幾許輕霧</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兩璧青山擋萬丈紅塵</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這里是怒江虎跳峽,與這里相隔不遠的金沙江也有虎跳峽。后者比前者更為開闊,對于虎來說,更逼仄的江面才越有跳的可能,所以,我選擇相信這怒江虎跳峽不僅僅只是一個傳說。</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怒江在這里因為更緊的約束而變得暴怒,巨大的落差讓江水砸在巨石上轉變為雨霧,濛濛雨霧濕了面目,濁浪青山,紅塵作伴,相信期待的美景并不遙遠。</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這個季節的怒江江如其名,江兩岸山勢險峻植被卻茂盛,怒江水是從西藏裹挾著巨量泥沙奔騰而來的,比黃河更渾濁的怒江被兩岸的高山擠壓得更為暴躁,咆哮著、跳躍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站在此時的怒江邊,感受不到這是一條哺育著兩岸百姓的溫柔的母親河,感受到的只是大自然的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氣勢。</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沿江上行,左側是高黎貢山,翻過高黎貢山是緬甸,當年中國遠征軍第一次敗退造成死傷無數的野人山就在高黎貢山上;右側是碧羅雪山,山那邊是另一條大江—瀾滄江,山頂有眾多高山草甸和高山湖泊,碧羅雪山已成了徒步者的天堂。</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行至此處是另一個自然奇觀—石月亮,遠處山峰的山腹上有一個巨大的圓圓的空洞,那是一個在海拔3300米的峰巔上形成的巨大的大理巖溶蝕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寬約40余米,高約60米。它宛如一輪圓月掛在半山,常常會形成日月同輝的景象。</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從州府所在地的六庫逆江而上至貢山縣的丙中洛全長300公里,這條“美麗公路”于2019年12月擴建完成,它猶如一條秀美的絲帶將怒江大峽谷沿途的景點串聯起來,它的特色指數并不亞于新疆的獨庫公路,喜歡自駕的小伙伴萬萬不可錯過了這串滇西的珍珠。</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全球二百多萬傈僳族人口中我國占了至少一半,而國內的一百多萬傈僳族同胞主要散居于滇、川和西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傈僳族最為集中的地州市,這里聚居的人數占到國內人數的百分之八十左右。作為一支已久居于西南部地區的古老民族,傈僳族不僅可以感受到大山大河的撫慰,也可以享受到彩云之南的佑護,這些自然生長的各種美味就是明證。</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車到貢山時已是中午一點多,好飯不怕晚,最能證明這頓是好飯的是這一大盤松露。</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怒江盛產品質優良的高黎貢山新鮮黑松露,黑松露因其外形被稱為“黑塊菌”,“雞腰子”、“松毛蛋”,它還有個爛俗的名字叫“豬拱菌”。這個名字的由來比較有意思,采摘期的松露都在泥土中不露頭,而它散發出來的氣味最是吸引發情期的母豬,山民們便會牽著母豬去尋找這黑松露,并趁著它們在拱出來之前“豬口奪食”,于是“豬拱菌”就成了本地人口中最直白的叫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特別佩服第一個吃“豬拱菌”的人,他(她)怎么會知道老母豬從土里拱出來的這個黑乎乎的東西是能吃而且是好吃的,他(她)怎么會有豬口奪食的勇氣。哈哈,現在誰會探究和在乎那最初。</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對于高黎貢山的黑松露有專家認為它不屬于嚴格意義上的黑松露,但確實歐洲的黑松露傳統上也是靠牽著豬拱去尋找,二者在這一點上完全相同,豬的嗅覺并不弱于狗,所以,與其質疑專家不如偶爾相信豬,就叫它“豬拱菌”又如何,畢竟怒江州一年的出產總量也不到六噸(2018年)。</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特別感謝提供這幾張照片的朋友,我不過是在寫此文時問問他手機中有沒有完整的黑松露的照片,他竟然跑到菜市場去專門拍了這幾張照片給我發過來,然后,又買了幾斤新鮮的黑松露給我快遞過來……</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初識獨龍江</p><p> 享受過大山的饋贈—黑松露后心中滿是對自然的感恩和敬畏。大山大江的阻隔讓怒江顯得閉塞,這種閉塞又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怒江,讓她素顏,讓她自然,讓她青春常在,讓她生生不息。</p><p> 怒江已是秘境,在這片秘境中最神秘的一片地方則是獨龍江,“獨龍江”是一條發源于西藏又流向緬甸的江,貢山最偏遠的一個鄉以這條江命名為“獨龍江鄉”,人數僅有5000人的獨龍族就有4000多人居住在獨龍江鄉。</p><p> 因海拔4000多米的高黎貢山的阻隔,歷史上的獨龍江一年中會有半年以上被大雪封山,直到2015年獨龍江隧道的開通才結束這種半開放半封閉的狀況,獨龍江的神秘,可見一斑。</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貢山縣城是進獨龍江的必經之地,進出縣城的路旁有一條不起眼的小岔路,只是因為立著的一塊指示牌才不會讓你不經意間錯過,牌子上清晰地指明了去往獨龍江方向。貢山縣城出來往右是前往丙中洛,我們往左轉向獨龍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從縣城直通獨龍江鄉政府所在地孔當村的公路就是獨龍江公路,公路建在高黎貢山的半腰,以地質結構復雜、施工困難著稱的“獨龍江隧道”便在這條公路上。</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5年獨龍江隧道正式通車前,獨龍江公路的長度是96公里,隧道的開通不僅讓獨龍江公路縮短了17公里,也讓車程減少了一個多小時,更重要的是結束了每年10月到來年4月因下雪而封山的歷史。</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獨龍江公路始建于1999年,當時花費了不到一個億,2010年開始至2015年完工的獨龍江公路改建工程總投資卻接近8億元,其中那6.68公里長的獨龍江隧道就占用了大部分的資金和時間,以至于臨開通時最高領導人也為它發來了賀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正常情況從貢山縣至獨龍江鄉的這不到80公里的路開車仍舊要花費3小時,平均時速也就不到30公路,全路段很少有超過100米的直路,據有人統計,其中有一段23公里的路就有400道彎。</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這是一條異常險峻、景色絕美的天路,風格和318國道曾經的通麥天險類似—“險”而“秀”。沿著獨龍江公路的兩旁盡是高山深谷,古木流泉,目中的一切都是一塵不染、美到醉心。</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沒開出多遠轉過一個山峰豁然就出現了一掛瀑布,同行的家人瞬間一陣驚喜,一陣雀躍,而本地朋友很淡然,在同行的王姐和“小螞蟻”看來,這還沒有開始。</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公路改擴建完成后獨龍江作為一個景區正式對外開放,由于獨龍江承載游客的能力有限,從2017年10月1日-2019年9月30日期間,獨龍江又暫停了正式接待游客開始擴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新冠疫情后期云南率先開放旅游并給予醫務人員特殊照顧發布了《關于獨龍江旅游景區恢復開放的公告》,公告稱獨龍江旅游景區于3月28日起恢復開放,醫務人員憑證件可享受免費住宿一晚的優惠政策。</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可是天有不測風云,僅僅開放了一個多月,今年五月初的一場大雨沖毀了很多路段,這又讓剛剛開始恢復接待的獨龍江景區再次封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圖片拍攝于第一觀景臺</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獨龍江公路沿途開辟了五個觀景臺,這些根據近旁的景色和地勢打造的觀景臺方便了過往車輛停靠和游客休息觀賞美景,其中最大的一個觀景臺叫神樹樁觀景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據來過數十次的朋友介紹,這樣的霧極少碰到,有霧和沒有霧時的神樹樁觀景臺一個像是在天上一個還是在人間。</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這一段云霧蒸騰的視頻便是抓緊時間在神樹樁觀景臺延時拍攝的。</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觀景臺被一片巨大的禿樹干圍繞著,那些曾經高大挺拔的杉樹群落由云杉、鐵杉以及冷杉混雜在一起,現在一律光禿禿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這些造型各異的樹主干烏黑,有些從支干又冒出來些綠葉,不生不死的狀態讓這些老樹愈加顯得精怪起來。尤其是那些掛在樹干上的絲絲縷縷的“樹胡子”,又為老樹平添了幾分仙氣。</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那些飄逸的“樹胡子”很多人第一看到會以為是蜘蛛網,這其實是一種寄生植物,對環境的要求極高,空氣稍微有點污染就不能存活,所以只有人跡罕至的高海拔森林里才有。如果告訴你它也是金絲猴的食物是不是馬上會對它另眼相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樹胡子也叫女蘿、松落、樹掛、天棚草,雖然看著很奇怪,但它卻是十分難得的美食,而且據說有清熱解毒甚至是防癌抗癌的作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云南很多地方食用的“樹花”也是“樹胡子”的一種,新鮮的樹胡子洗凈曬干后去除苦味,吃的時候再用水泡幾遍,涼拌吃清脆爽口,煲湯喝鮮美可口。</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獨龍江每年的365天中有二百多天的時間在下雨或下雪,充沛的降水浸潤進土地,匯聚成河流,而像這樣蒸騰成云霧再繚繞不斷的日子并不多,這如夢如幻的云霧把獨龍江這個巨大的動植物園變成了真正的仙境。</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同行的王姐來過這里很多次,她表示之前沒有見過神樹樁被這樣的云霧妝點;同行的司機“小螞蟻”來過獨龍江的次數更多,他拿出之前手機里在這個位置拍過的圖片對比眼前,沒了云霧的神樹樁確實少了神樹的感覺。</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順便介紹一下同行的朋友“小螞蟻”,他的名號不是因為他長得黑瘦,作為一個老司機他常被其他司機取笑開車速度慢,慢得像一只“小螞蟻”,于是大家叫他“小螞蟻”,對這個名號他只是笑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如果說他是“小螞蟻”,那他也是一只懂得輕重緩急并且率真的會飛的小螞蟻。其實他開車并不慢。</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獨龍江偏遠而封閉的地理位置,加上至今也只是斷斷續續開放著旅游,所以這個被專家認定為“野生植物天然博物館”的獨龍江國家森林公園成了國內原始生態保存最完整的區域之一。那里的素顏山水和獨特人文都會給游客帶來極大的震撼,而有幸能進去一睹芳容的人很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只一眼,便會永遠。</span></p> <p>1964年之前獨龍江沒有公路,住在里面的人只能選擇小半年的非封山季出行,翻山越嶺、人背馬馱足足3天才能走到外面的世界;之后有了土路;之后又有了公路;現在修通了隧道,三個小時就可以聯通內外兩個世界。</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下面就是進入鼎鼎大名的獨龍江隧道的視頻,隧道入口左側是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黎貢山的老路,從便捷性上來看隧道當然是進出獨龍江的最優先選項,但事物都具有兩面性。</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獨龍江隧道讓獨龍江公路縮短了17公里,這17公里的美景無法復制;隧道加快了一個小時的車程,誰舍得刪減在世外桃源里的分分秒秒;隧道改變了半年封山的歷史,也正是這一年中半年的休養生息保持了獨龍江和獨龍族表和里的純潔。</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有時不妨慢一點,原始一點,感受家書抵萬金的真切。</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站在觀景臺俯瞰獨龍江河谷,獨龍江猶如一條長龍低伏谷底,云霧繚繞在群山間。因為雨季及上游的泥沙讓溫順的獨龍江也有些躁動和渾濁。雖然比起怒江它要清澈太多,但遠遠不像我想象的那么明澈、溫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獨龍江位于“三江并流”的核心區中卻又是并行于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之外而獨立存在的,這條位于“三江并流”西部的河流也被稱為“第四江”,它向西流入緬甸克欽邦后改稱“恩梅開江”。</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云層翻滾著籠罩著綿綿的高黎貢山,高黎貢山不僅是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也是歷代兵家爭奪的戰略要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高黎貢山是滇西大反攻的主戰場之一,中國遠征軍敗走的野人山就高黎貢山的一部分,至今高黎貢山上仍可見彈坑、地堡、戰壕,以及在駝峰航線上失事的運輸機的殘骸。</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獨龍江景區目前沒有對游客開放,只有本地人的車才可以進出。少了喧囂的游人和來來往往的旅游車輛,雙向兩車道的水泥路面也顯得寬闊起來,在這里拍照可以隨便找角度,即便是站在路中間拍也不用擔心,因為十幾分鐘也很難等到一輛車路過。</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從這里再往前行基本上是一路下坡,而且也不像之前的路那樣被雨水毀壞得很嚴重,路面很平整但坡陡彎急,這路對車輛的轉向和剎車是個考驗。</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這條路的盡頭就是獨龍江鄉政府所在地孔當村,整個獨龍江鄉住著的4000多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獨龍族,獨龍江鄉也是中國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獨龍族唯一聚居的地方。當然,那里也是我此行的目標。</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前行,前行,目的地就在前方……</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這是一張比例尺合適能清晰呈現獨龍江鄉位置的地圖。獨龍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四江并行,各江之間隔著高山,這一區域是中國森林覆蓋率最高、水利資源最為充沛的地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獨龍江被西邊的擔當力卡山和東邊的高黎貢山夾在中間,順江而下可以到緬甸,逆流而上則可以到西藏的察瓦龍、察隅,這察隅、察瓦龍就是著名的滇藏公路丙察察上的“二察”了,也就是說不用經過丙中洛,從這里也可以自駕到西藏而且風景更佳。</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來到谷底才發現江邊的路并不像在山頂上看到的那么完好,今年的降雨量很大,五月份的暴雨讓獨龍江公路高處的路段損毀嚴重,谷底狂暴的江水也卷噬了大段的路基,施工人員正趁著水位較低時對路基抓緊修復,然而巨大的工作量恐怕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今年年內不知道是否可以等到獨龍江景區再次開放。</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眼看天色將晚,我們抄對岸的小路趕往普卡旺,想趁著天色欣賞普卡旺河。這是一條路即將被對岸新路取代掉的老路,兩旁的植物欣欣向榮幾乎在空中交錯,讓路變成了一條綠色隧道,一路走并沒有見到第二輛車。</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下午六點半趕到了普卡旺河,第一眼就被它驚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源自擔當力卡山峰頂的雪水帶著晶瑩的光芒從海拔四千米高處一路蹦跳下來,到谷底已是有些累了,想緩緩地流卻偶爾被江中的石塊挑逗一下,水花馬上快樂的繞過去繼續奔向前方,留下一串笑聲。</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普卡旺河位于普卡旺村旁,不知道是誰因為誰而得名,思考這個問題就像是琢磨先有蛋還是先有雞,費腦子而沒有結果,我更相信是先有了普卡旺河再有了普卡旺村,村因河而得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普卡旺河是匯入獨龍江的上百條瀑布支流的一條,源自雪峰的單純出身讓她在匯入獨龍江之前都保持著冰雪晶瑩。</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本就空氣清新、人際罕至的獨龍江國家公園里普卡旺是一處更加難得的存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夕陽西下,江水碧綠如翡翠,水花雪白如奶油,兩種截然不同的顏色又如此自然和諧地共存著。</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現在的獨龍江已是如此誘人,而據說秋季的獨龍江更是美得不可方物。</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每年的10月到來年4月才是獨龍江最佳觀賞時間,那時的擔當力卡山和高黎貢山已披上了皚皚白雪,獨龍江水已恢復了碧玉一般的體貼,山上秋葉靜美,峽谷里仍氣候溫和,雪山與熱帶植物映襯,再加上五顏六色的斑斕,獨龍江成了大自然在滇西秘境繪出的一幅絕美油畫。</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說實在的,初見獨龍江的江水讓我有些失望,前幾天的大雨抑或是上游正在下著的大雨讓江水渾濁,雖然理論上雨停半天江水就會恢復清澈,但我們并不知道上游是否還在下雨,也不可能等著獨龍江變清變綠。</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是今天的最后一段時光,是普卡旺河讓我見到了獨龍江可以如此清亮,清亮到發著光。</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普卡旺河匯入獨龍江,獨龍江進緬甸后更名為恩梅開江匯入伊洛瓦底江,伊洛瓦底江以緬甸第一大江河的身份貫穿緬甸全境最后匯入印度洋,印度洋蒸騰起來的氣流又被帶到橫斷山脈降為雨雪。不必問從哪里來也不必問到哪里去,也不知道沿岸多少生靈承蒙了它的恩澤。</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夜色開始濃重,普卡旺河還在不舍晝夜地奔流,我們不可以,我們只是行者,或許對山石林木來說,我們連過客都算不上。</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有些景</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不想也無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用言語形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只能那么</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呆呆看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無來也無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無喜亦無憂</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忘了時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康市| 施甸县| 呈贡县| 荔浦县| 潍坊市| 仁布县| 木兰县| 偃师市| 惠州市| 阿克苏市| 光山县| 嘉峪关市| 东城区| 密山市| 彰武县| 横山县| 伊通| 五原县| 新化县| 丹东市| 三门峡市| 新龙县| 阳西县| 通山县| 周宁县| 德化县| 克什克腾旗| 宁安市| 土默特左旗| 罗山县| 兴国县| 马公市| 班玛县| 麻江县| 乳山市| 柯坪县| 珠海市| 盐城市| 财经| 永年县| 辛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