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歌曲 : 夢回嘉峪關</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嘉峪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位于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千米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墻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筑雄偉,有連陲鎖鑰之稱。</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嘉峪關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b></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嘉峪關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全長約60千米。長城城臺、墩臺、堡城星羅棋布,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組成重疊并守之勢,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體系。</b></p> <p><b style="color: rgb(63, 63, 63); font-size: 20px;"> 嘉峪關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主要景點有嘉峪關關城、懸壁光城、長城第一圾、魏晉墓群、黑山石刻、木蘭城、“七·一”冰川、滑翔基地等。</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1, 51, 51);"> 嘉峪關,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結合部(中部偏西),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山海關.早建九年,是現存長城上的最大的關隘,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關隘。</b></p> <p><b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20px;"> 明初,宋國公、征虜大將軍2馬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門、背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關。明代東部的吐魯番日漸強大,常引兵進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為必經之地。自建成嘉峪關后,這關便為西部國防重地,對保障河西地區的安全起著重要作用。</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嘉峪關由內城、外城、城嚎三道防線成重疊并守之勢,壁壘森嚴。與長城連為一體,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軍事防御體系。</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嘉峪關初建時,是一座6米高的土城,占地2500平方米。現存的關城總面積33500余平方米,由外城、內城和甕城組合而成。</b></p> <p><b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20px;"> 關西門外百余米處,有清代刊立的“天下雄關”石碑。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肅鎮總兵李廷臣視察嘉峪關防務時,見這里南有祁連雪山,北有黑山,關勢雄偉,便寫下“天下雄關”四字并勒石為碑。</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嘉峪關內城墻上建有箭樓、敵樓、角樓、閣樓、閘門等共十四座,關城內建有游擊將軍府、井亭、文昌閣,東門外建有關帝廟、牌樓、戲樓等。</b></p> <p><b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20px;"> 嘉峪關戲臺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嘉峪關游擊將軍袋什衣主持修建,系當時守城官兵、城內居民及過往商旅的娛樂場所。其形制為典型的中國傳統古典戲臺。</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嘉峪關</b><b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20px;"> 內城西寬東窄,略呈梯形,城高9米,東西開“光化門”和“柔遠門”兩門。門外各筑有甕城,城樓對稱,三層三檐五間式,周圍有廊,單檐歇山頂,高17米。城四隅有角樓、南、北墻中段有敵樓,一層三間式帶前廊。兩門內北側有馬道達城頂。</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絲綢之路</b></p> <h3><br></h3><p><b style="font-size: 20px;"> 文昌閣,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樓閣為兩層兩檐歇山頂式建筑,底層兩邊為單間鋪房,四周立紅漆明柱18根,形成回廊。內為面寬三間、進深二間的官廳。四面裝有花格門窗,上部繪制山水人物彩畫80余幅。此閣在明清時為文人墨客會友、吟詩作畫、讀書的場所。到了清代末年成為文官辦公的地方。</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黄县|
长治市|
武清区|
丹寨县|
桓仁|
民和|
舞阳县|
延边|
阳泉市|
新干县|
阿克陶县|
郴州市|
石河子市|
鄱阳县|
岗巴县|
扬中市|
贵州省|
宁晋县|
赣州市|
武隆县|
新竹县|
奉贤区|
周口市|
延川县|
曲阳县|
隆化县|
乌兰县|
杭锦后旗|
龙南县|
临安市|
新建县|
商城县|
湖北省|
桃江县|
大埔县|
湄潭县|
华宁县|
镇远县|
临海市|
迭部县|
得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