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19年6月1日</p><p>今天休整,開車在散落在峽谷之中的幾個村落,用手機抓拍了一些當地村民的日常生活照。對他們的生活環境和現狀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只可惜語言不通,無法深入地交流。</p> <p>2019年6月2日</p><p>Lake Titicaca(的的喀喀湖)</p><p>是南美洲最大、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又可供船只航行的湖泊,海拔3800米,面積8400平方公里,跨越秘魯和玻利維亞,它吸引之處并不是湖,而是湖上不同的島嶼,其中最特別的是用蘆葦編織成的浮島Uros Floating Islands。這里一千多位原住民均住在漂浮的用蘆葦建成的島上。600年前,他們祖先為躲避印加人的侵略而逃到Titicaca Lake。就地取材,用湖中的蘆葦建立新的家園,我們跟隨當地Titicaca Travel,乘快艇出發,大概半個小時就到達。我踏上島,腳下是黃色軟軟的蘆葦草,雖然有60多個人工島,但每個島面積都很小,大概五分鐘就能繞島一周,四周是一望無際的湖水,,每個島住3至8個家庭,我們參觀的小島,住四個家庭,有小庭院,幾間小屋,非常小的廚房,可他們居然用的燃氣爐和太陽能發電版,主要收入來源就是接待游客及售賣手工藝制品。交通工具也是用蘆葦制作的船只。一切均保持原生態。</p> <p>2019年6月3日</p><p>Titicaca Lake我們第二個去的是Taquile 島。它是一個天然島,分六個區,公職人員5名,全島2500人。一該島旅游像Uros 一樣,由原住民全權擁有、控制及管理,島上沒有汽車,工廠及商業,居民歡迎旅客,但沒有追著旅客賣手工藝品,也沒有向旅客索要小費的。最有意思的是該島居民有自己獨特文化,男子都頭戴針織帽,紅白代表未婚,紅藍代表訂婚,全紅代表已婚(警察是黑氈帽),他們八歲開始學習紡織技術,如果遇到心儀女子,就帶著自己織的帽子去女方家提親,女子父親會把水倒入帽中,若沒有漏水,這位男子就可能成為女婿,不過一到三年屬于試婚,雙方不滿意,就可分開,如果有孩子歸女方。而女子一生要織兩條腰封帶,一條訂婚時送給未婚夫,另一條結婚后給丈夫。盡管外面世界日新月異,但該島居民不理會所謂的先進文明,反而為自己的文化自豪,一代代逍遙,自成一體地生活著,與天地和諧共處。</p> <p>2019年6月4日</p><p>今天是這次旅行最艱難,也是最有挑戰的一天(估計是我這輩子爬的海拔最高的山)。挑戰海拔5200米隱藏在安第斯山脈中的彩虹山(2015年被發現,2016年1月開始允許參觀)。我們早晨5點半起床,吃完早餐大概7點左右開車向彩虹山進發。雖然已經做了充足準備(如怕自己產生高山不適應,前2個星期的旅行有意識的從低海拔至高海拔以便調整自己適應高海拔的能力)隨著山路不斷的攀升路也越來越窄,越來越陡峭,許多彎度大于90度,我是膽戰心驚的開著車,雖然沿途的風景非常漂亮,也不敢盡情地欣賞,好在我們運氣非常好 是個大晴天,一路上藍天和遼闊的山脈,讓人精神氣爽。在海拔4200米的停車場停車后,我們拿上登山杖,開始向彩虹山攀登,沒走幾步我手指發紫,先生雇了毛驢讓我騎著往上走,但到達4800米,毛驢也不能上了。我和先生彼此鼓勵,每走5分鐘就停下來休息一下,調整心跳或步伐,告誡自己慢慢來,越往上越氣喘加劇,先生牽著我的手一路登頂,當我站在5200米的高度時,呈現在眼前就是一幅天然的油畫,上帝用他的調色板在這里盡興揮灑,鬼斧神工孕育出這樣的神奇,彩虹山美的讓人炫目,美的不像真實世界,而遠處安第斯山脈綿延不絕,看不到盡頭,我背后是積滿了白雪的層層山巒,猶如世外桃源一般,我為自己戰勝困難,挑戰自己極限的毅力所鼓舞。360度環景,讓我都舍不得離開山頂,無奈山頂氧氣稀薄加之風速很快,氣溫又在零度以下,不能停留太久,能有幸看到如此令人贊嘆的美景,已經讓我非常滿足了。下山后還沉浸于其中。不過我和先生說再讓我開一遍這樣的路,再好的美景我也不會再開車上去的。事后都有些后怕,這是我自駕旅行以來最險、最難開、路況最差的路段。</p> <p>2019年6月5日</p><p>Cusco (庫斯科)是秘魯南部著名古城,古印加帝國首都,現為庫斯科省省會。它位于海拔3410米的安第斯山高原盆地,秘魯人稱其為“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和“古印加文化的搖籃”。1983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元1200年前后,當時國王曼科·卡帕克遵循他父親太陽神的指示,從的的喀喀湖遷都這里,建成雄偉華麗的庫斯科城,并以這里為中心,建立了龐大的印加帝國(印加意為“太陽的子孫”),創造了印加文化,成為南美大陸印第安文明的最高峰。1533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將財寶文物洗劫一空,后又經幾次地震和二百多年的拉鋸戰,城市受到很大破壞;但城內有些印加帝國時代街道、宮殿、廟宇和房屋建筑,仍留存至當代,后西班牙殖民者又修建了大批屋舍,兩種建筑風格融合,被譽為西班牙—印加的獨特建筑方式。一天的時間里,我們游覽了Plaza de Armas(庫斯科武器廣場)、Cuzco Cathedral(庫斯科大教堂)、Piedra de los 12 Angulos(印加古墻和十二邊形印加石)等,我們不停地穿行在庫斯科的石頭小巷中,晚上還看了一場展示秘魯文化藝術特色的歌舞表演。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Piedra de los 12 Angulos(印加古墻和十二邊形印加石)整座古墻由一塊塊切割平整的大石如同拼圖一樣堆疊起來。墻上石塊雖然形狀大小不一,印加石匠對石頭進行精密的切割,然后將不同形狀的石頭在不使用黏合劑的前提下天衣無縫地拼接在一起。石頭之間的結合如此緊密,連一張紙都插不進去。印加人的石工技術如此高明,連現代的建筑工匠都自嘆不如。我對它近乎完美的結合是驚嘆不已。在此停留的時間也最長。</p> <p>2019年6月6日</p><p>Cusco (庫斯克)周邊有許多印加帝國遺址,比較著名的有Pisac印加遺址、1983年與庫斯克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Sacsayhuamán (薩克塞瓦曼)古印加遺址、及Tambomachay古印加政客休閑之地遺址。其中Sacsahuayman 經歷了三代君王,動用了2萬多人,最大的石塊重達300噸,高5米,在當時需要6千人用滾筒拖到施工現場,而該遺址的位置正好在古印加帝國的頭部(古印加帝國的圖形正好是南美洲豹Puma 的形狀,遺址正好位于豹子頭上)和其它印加石頭建筑一樣,它是如何建成的,依然是迷。遺址在西班牙人入侵后,損毀嚴重,許多石頭被拆毀,移走建筑教堂及其它設施,后又經歷了毀滅性的地震,現在幸存下來的墻體向內傾斜,規模只是原來的五分之一。如果說昨天十二邊形印加石給我印象是深刻,那今天面對工程規模如此之大的薩克塞瓦曼,我只能驚嘆不已了。Sacsahuaman 現已成為旅游及秘魯節慶的重要地點。</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仁县|
萨迦县|
永顺县|
水富县|
仪征市|
含山县|
左贡县|
泾阳县|
合水县|
普兰店市|
沽源县|
凤山市|
绵竹市|
海淀区|
澄江县|
武汉市|
河间市|
东阿县|
霞浦县|
巍山|
阳山县|
延津县|
阳新县|
吐鲁番市|
中江县|
景东|
洛阳市|
大洼县|
班玛县|
榆社县|
永靖县|
石狮市|
江孜县|
香港|
广州市|
广饶县|
桃园县|
西华县|
平原县|
穆棱市|
万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