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中國小語界有四位老人,上個世紀90年代,他們講遍全國,傳遍全國,聞名全國,被譽為“四大天王”。如今這四位老人都已年近耄耋,卻依然站在語文教學改革的最前沿,用語言播種,用粉筆耕耘,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在教書育人中傾注生命。以年齡為序,這四位老人分別是——上海的賈志敏、河北的支玉恒、江蘇的于永正、天津的靳家彥。</p><p><br></p><p><br></p> <p>賈志敏</p><p><br></p><p><br></p><p><br></p><p> </p><p><br></p><p><br></p><p><br></p><p> 于永正曾說:“賈志敏老師是一本書。在學生面前,他是一本教科書;在老師面前,他是一本關于語文教育學和語文教學藝術的書?!边@話我深信不疑。最近,我讀了賈志敏的專著《與講臺同在》,對于永正的這番評價得到了印證?!杜c講臺同在》是賈志敏關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隨筆集,書中講述了“我——教育——語文——人生”的故事,內容豐富,思想閃爍,感悟深刻,充滿了人生的滄桑、溫情和智慧。</p><p><br></p><p><br></p><p><br></p><p> 他,1958年高中畢業,盡管讀書用功,成績不差,但因“家庭出身不好”,連續四次報考大學,均未被錄取。求學無門,生活無著,只能在社會上靠打工代職謀生。</p><p><br></p><p><br></p><p><br></p><p> 他,到中藥房為病員送過藥,其間最喜歡往同濟、復旦等高等學府送藥。送完了藥,把自行車往墻上一靠,就混進教室聽課,哪怕只聽一會兒,也要過把“上大學”的癮。</p><p><br></p><p><br></p><p><br></p><p> 他,到小學代過課。如果哪個小學有教師請病假,他就忙著去應聘代課。校長看他教書不錯,想把他轉為正式教師,可是政審查出了“家庭出身不好”,他連代課都代不成了。</p><p><br></p><p><br></p><p><br></p><p>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使他煥發了青春的活力,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他當上了校長,評上了特級教師,成為了上海電視臺《賈老師教作文》節目的主講嘉賓。2015年,他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榮獲了“中國好教育”燭光獎。</p><p><br></p><p><br></p><p><br></p><p> 有一年,他在溫州一所學校執教《驚弓之鳥》。</p><p><br></p><p><br></p><p><br></p><p> 教生字,“更羸”的“羸”字筆畫多,幾個小朋友上黑板來寫,要么擠成一堆,要么散成一片,不規范,也不美觀。</p><p><br></p><p><br></p><p><br></p><p> 他笑瞇瞇地說:“同學們,看賈老師怎么寫這個字。這個字結構復雜,就像一個大家庭,有很多兄弟姊妹;又像一個班級,有很多同學。一個家庭、一個班級要想和諧,怎么辦?那就需要每個成員都謙讓、寬容。你看,這個‘亡’字頭,很謙讓,把自己的身體壓扁一些,少占空間;這個‘口’也向‘亡’學習,努力扁一些;‘月’‘羊’‘凡’很受感動,也都趕緊把身體收縮一點,變得瘦長一些。僅僅謙讓還不行,大家還要好好團結在一起……”</p><p><br></p><p><br></p><p><br></p><p> 他一邊形象地講述,一邊板書,最后,一個美麗大方的“羸”呈現在黑板上。</p><p><br></p><p><br></p><p><br></p><p> 孩子都笑了。他說:“寫字是這樣,在班級里、在家庭中生活也要這樣?!?lt;/p><p><br></p><p><br></p><p><br></p><p> 8年前,賈志敏不幸被查出癌癥,動過多次手術,現在他仍屹立在講臺上,以信念逾越,戰勝病痛,將師道之弘毅、壯美演繹到極致。叨念此事,不禁讓人潸然落淚。</p><p><br></p><p><br></p><p><br></p><p> 2012年11月,教育部前發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在福建泉州舉辦“新課標、新思維、新探索”小學語文教學觀摩研討活動,活動時,還向全國語文教育同人發出了“學習賈老師,實施本真語文”的《聚龍宣言》。</p><p><br></p><p><br></p><p><br></p><p> 2015年7月,王旭明在《誰更感動中國》的博文中說:“在全中國語文課堂彌漫著假語文的當下,他,78歲又身患癌癥、被醫生判死的極限已到,至今卻仍奔走在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的第一線。2014年,他隨真語文團隊到四川、廣州、成都、北京、山東上公開課,為真語文鼓與呼。課堂就是他的舞臺,孩子們稚嫩的讀書聲是他的人生享受。他與假語文做不懈斗爭,呼吁小學語文老師少用或慎用PPT,呼吁語文教學回歸字詞句段篇,他的語文課堂上沒有聲光電,卻潤物無聲,扎實有味。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賈志敏雖然沒有顯赫的名聲,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創造著價值,他一輩子熱愛語文,一生情系語文,他把自己的全部光和熱都奉獻給了孩子,奉獻給了自己鐘愛的教育事業?!?lt;/p><p><br></p><p><br></p><p><br></p><p> 賈志敏說:“當年,我為了生活而走上這三尺講臺;今天,我離開這三尺講臺則一刻也無法生活?!边@就是他的生命姿態。他為講臺而生、而活,講臺因他而設、而美,他與講臺同在,乃吾儕之幸。</p><p><br></p><p><br></p><p><br></p><p> </p> <p>支玉恒</p><p><br></p><p><br></p><p><br></p><p> 與其他三位相比,大智若愚的支玉恒既不是“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也不是“全國優秀教師”,甚至于連現如今任何一個教育落后的邊遠山區小縣城都有若干名的特級教師,他也不在其列。但他的影響力卻如日中天,絕不遜色于其他“天王”。就連于永正都對他欣賞有加,推崇備至,稱之為“怪才”。</p><p><br></p><p> 支玉恒,“呱呱塞北,足跡八方。一生從教,兩鬢披霜。迷戀語文,幾近癲狂。” 他半路出家,快40歲時才由體育教師改行當了語文先生,結果一教就教出了自己的個性,教出了語文教學的名堂,教出了在全國的影響。</p><p><br></p><p> 1989年11月,他在四川成都執教《第一場雪》,一鳴驚人,掌聲經久不息,開創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以讀代講”之風,許多教育刊物、報紙紛紛聚焦于此。</p><p><br></p><p> 他用一支粉筆馳騁于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他的課篇篇不同、次次出新,在課堂雕琢中,形成了“新、實、活、深、巧”的教學風格。</p><p><br></p><p> 他勇立潮頭唱大風,詼諧幽默、爐火純青的教學藝術,折服了無數的聽課者,許多青年教師找上門來拜他為師。</p><p><br></p><p> 他著述頗豐,出版了《小學語文教學文集》《支玉恒老師教語文》《閱讀教學方法集萃》《耕耘與收獲》《欣賞與評析》《課堂情趣與智慧》等教學專著。</p><p><br></p><p> 我與支玉恒相識多年,讀過他的著作,聽過他的講座,看過他的教學,還與他一起當過教學大賽的評委,對他的學識修養、道德文章佩服至極。</p><p><br></p><p> 1998年,金秋十月,我去深圳,在石巖公學與他不期而遇。</p><p><br></p><p> 支玉恒的辦公室不大,一面臨窗,窗下有一張辦公桌,桌上堆滿了書籍,書中夾著各種紙條。老友相見,不免寒暄幾句。從交談中我得知,他是從廣東碧桂園學校辭職“云游”而來的,在這里,一邊上課,一邊講學,一邊寫書,生活中充滿了無窮的樂趣。</p><p><br></p><p> 回首名師來時路,他慶幸自己最終能夠成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穿行在博大精深、馨香馥郁的語文世界里,盡享“玉鑒瓊田三萬畝,著我扁舟一葉”的暢快。語文在他的心中成了一份別樣的情思,別樣的風景,別樣的夢境。</p><p><br></p><p> 他說:“這么些年來,在這么多地方,給這么多孩子,講了這么多的課,我沒有敷衍應付,沒有弄虛作假,沒有因循守舊,沒有停滯不前,我非常得意,因為我沒有誤人子弟?!贝嗽挼莱隽酥в窈銥橛硕虝男穆?。</p><p><br></p><p> 第二天,我與支玉恒在西麗湖度假村又見面了,我們同是“全國小學語文十佳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藝術大賽”的評委。賽課盛況空前,教者們那端莊優雅的風度美、生動感人的語言美、活潑開朗的性格美、工整瀟灑的板書美、充滿青春活力的形象美,博得了一陣陣掌聲、笑聲和贊揚聲??催@樣的課堂教學,如沐春風之中,如臨翠嶺之上,賞心悅目,簡直是一種美的享受。</p><p><br></p><p> 這一晚,西麗湖夜空如洗,月色如圖,清風徐來,波光閃動,我與支玉恒同寢一室。睡前,我們一邊品茶,一邊聊天,也許過于興奮,支玉恒由白天的聽課而講起他的一節課。</p><p><br></p><p> 有一年在杭州講作文課,上課前他在教室門外小憩。忽然一陣風刮來一頁報紙,隨手翻開一看,上面登著一篇討論學生為什么不喜歡校服的文章。只看了標題,支玉恒便一下子產生了一個靈感——為什么不讓學生自己設計校服呢?設計思路,設計方案,產品說明,再配上設計圖樣,多么生動的一節習作課!于是,五分鐘之內,他放棄了原來的課程設計,改上《創意校服》,效果非常之好。面對教材,能找到與眾不同的切入點,設計出獨特的教學過程,選擇新穎的教學方法,這就是支玉恒的教學藝術。</p><p><br></p><p> 何謂教學藝術?支玉恒的課告訴我們:教學藝術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按照教學規律,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美學原則,嫻熟地運用各種技能、技巧,進行創造性的教學活動,使教學方法動態展開,并使其精妙,富有個性。</p><p><br></p><p><br></p> <p>于永正</p><p><br></p><p><br></p><p><br></p><p> 氣質儒雅的于永正,是教育部“跨世紀名師工程”向全國推出的首位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62年以來一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2013年,經江蘇省教育廳批準,徐州市成立了于永正語文教學研究所。他站在語文教學改革的最前沿,提出的“五重”(重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教學法,引領語文教學改革潮流。</p><p><br></p><p> 提起他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貢獻,于永正意味深長地說:“如果我身上有一點靈性,比別人多一點悟性,我想,與我學京胡、唱京戲、熱愛藝術有很大關系。”我知道,于永正一生以戲為伴。他的京劇,字正腔圓;他的京胡,行云流水。此話怎講?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他的藝術人生。</p><p><br></p><p> 京劇伴他幾十年。他上小學三年級時學拉京胡,一把刻有“民國三十一年,楊寶忠監制”的京胡,一直伴隨著他,這便是見證。</p><p><br></p><p> 于永正第一次看《失空斬》,個子還沒有戲臺高,諸葛亮的一段西皮快板“一見馬謖跪帳下,不由老夫咬碎牙!言過其實多空話, 剛愎自用誤國家”,讓他淚流滿面。中學時代,學校里有一批喜歡京劇的老師和同學,他們常常聚在一起談戲、唱戲,有時還到廣播室里唱,向全校廣播,傾倒了一群粉絲。于永正擅長小嗓,嗓音清亮甜美,頗有梅蘭芳大師的神韻,一曲蘇三驚四座,使他如醉如癡。參加工作后,于永正更是一個戲迷,聽廣播,看電視,周信芳的《徐策跑城》,袁世海的《九江口》,尚長榮的《黑旋風李逵》,令他激動不已。</p><p><br></p><p> 每學一段京劇唱腔,每唱一遍哪怕是很熟悉的唱段,對他來說,都是一次感情上的洗禮,都會增加一次感情上的積淀。京劇使他懂得了愛,懂得了恨。京劇教會了他喜,教會了他怒,教會了他悲,教會了他樂。總之,京劇讓他懂得了人世間重要的一個字——情。</p><p><br></p><p> 于永正與京戲結緣,提高了他的藝術修養,使他具備了演員的某些素質。這種素質又無形中滲透到了語文教學之中,使他的語文教學有了更多的成功。</p><p><br></p><p> 2002年10月,于永正在杭州上《梅蘭芳學藝》一課,有兩個教學環節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p><p><br></p><p> 鏡頭一:</p><p><br></p><p> 上課伊始,于永正臉上掛著微笑,對學生說:“我知道你們都很喜歡聽音樂,今天我要讓同學們聽一段京戲?!庇谑蔷筒シ帕嗣诽m芳在《宇宙鋒》中的幾句唱詞。優美動人的旋律,獨具韻味的唱腔,激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他問:“好聽嗎?”學生都說:“好聽?!薄澳銈冎肋@是誰唱的嗎?”“梅蘭芳?!庇谟勒谄聊簧洗虺雒诽m芳的大幅照片,說:“這就是梅蘭芳。他是四大名旦之一,是著名的京劇大師。他的戲唱得這么棒,是勤學苦練的結果。他9歲那年,跟一個姓吳的師傅學戲,師傅說他眼睛沒神兒,不是唱戲的料子。他沒有灰心,下決心練好基本功,終于成為世界聞名的京劇藝術大師。想不想知道他是怎樣唱戲的?”“想!”一段唱腔,一幅照片,幾句頗能勾起懸念的開場白,激起了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興趣。</p><p><br></p><p> 鏡頭二:</p><p><br></p><p> 課快要結束的時候,于永正笑容滿面地說:“我從小就喜歡京戲,二三年級剛開始學的時候,老師也說我的嗓音不好,聲音不亮,但是我不服氣,我反復地練習,唱了一遍又一遍,后來老師夸我說,于永正,你唱得還真行!你們想不想聽我唱?”學生說:“想!”接著,于永正唱了梅蘭芳代表劇目《霸王別姬》中的南梆子“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結果一句一個滿堂彩,他嗓音脆亮,甜美,這種以假亂真的男喉女聲贏得了聽課的老師和同學們的熱烈掌聲。</p><p><br></p><p> 京劇是濃縮的生活,濃縮的歷史,作為國粹,代表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一種藝術形式。一段京劇唱詞就是一首優美的詩,一部京劇大戲就是一本東方美學的書。在《跟京劇一塊活著》一文中,于永正寫道:“京戲真好。生活不能沒有京劇。有了京劇,我的生活才如此多姿多彩,才如此有滋有味?!贝嗽捳f得多深刻啊!</p><p><br></p><p><br></p> <p>靳家彥</p><p><br></p><p><br></p><p><br></p><p> 靳家彥是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人民教師”獎章獲得者。他應邀到全國近30個省、市、自治區及大專院校講示范課,交流經驗,做過600多場次公開教學。僅《跳水》一課,他就講了200多節,這個課的錄像也曾獲得“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中國政府教育合作項目”一等獎。</p><p><br></p><p> 他主張:語思統一,口書并重,內外相通,以讀為本,教師致力于導,學生循導學讀。</p><p><br></p><p> 他曾賦詩言志:</p><p><br></p><p> 簡冊誰重童子師,今逢盛世感榮祁。</p><p><br></p><p> 誓為祖國培翹秀,奮此年富力強時。</p><p><br></p><p> 賈志敏說:“靳家彥憑借深厚的文化功底在課堂上揮灑自如,學生在他的課上學習,如沐春風,如沐春雨。他的教學思想、教學設計和教學機智使他的課堂教學達到了一種藝術的境界,召喚著課堂上每一位學生的生命活力?!?lt;/p><p><br></p><p> 1988年暑假,牡丹江。</p><p><br></p><p> 靳家彥語文導讀法研討會在這座城市舉行。會議由牡丹江市教科所研究員李守仁主持。靳家彥講《跳水》,有這樣一組鏡頭:</p><p><br></p><p> 師:你們想不想親眼看一看猴子是怎樣逗孩子的?</p><p><br></p><p> 生:(興致很高地)想看。(互相議論,氣氛活躍)</p><p><br></p><p>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準備好就讓大家看。</p><p><br></p><p> 生:(笑著閉上了眼睛)</p><p><br></p><p> 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猴子跳到一個十二歲的孩子(他是船長的兒子)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下來,戴在自己的頭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桿。水手們都笑起來,只有那個孩子哭笑不得,光著頭站在那里。猴子坐到桅桿的第一根橫木上,把帽子摘下來,用牙齒和爪子撕。它好像故意讓這孩子生氣,指著孩子,沖著他做種種鬼臉。孩子嚇唬它,朝著它大聲叫喊,但是它撕得更兇了。</p><p><br></p><p> 師:請大家睜開眼睛。你們看到了嗎?</p><p><br></p><p> 生:看到了。</p><p><br></p><p> 師:看到什么了?</p><p><br></p><p> 生:我看見了一只長著一雙圓圓的小亮眼睛的猴子,頑皮地摘下孩子的帽子,飛快地爬上了桅桿。還看見了它怎樣撕帽子,做鬼臉氣孩子,就像在眼前一樣。</p><p><br></p><p> 師:明明閉著眼睛,你怎么說看到了呢?</p><p><br></p><p> 生:在我腦子里就像電影一樣,這是因為我進行了想象。</p><p><br></p><p> 我評課時說,這里,靳家彥既是對學生進行再現課文事物的思維能力亦或說是形象思維能力的訓練,也是在盡力設計一種新穎的、活潑的、饒有趣味的讀書形式,使學生領會到開動腦筋、探索知識是一種快樂的勞動。</p><p><br></p><p> 靳家彥多次談到,語文教學應當有情,包括情緒、情感、情操。情是紐帶,要把教材之情、教師之情、學生之情水乳交融地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之中。語文教學應該有情,讓學生學得有興趣,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培養高尚的志趣。要以情勵學,以趣激學,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如何把課上得情趣盎然。</p><p><br></p><p> 會后,牡丹江市教科所招待靳家彥,我作陪。桌間,李守仁首先敬酒,他說了一條謎語,花河,打一城市名,讓靳家彥猜。這位長期站在課堂上的校長,英俊的臉龐,寫著學者的風度,哪能猜不著呢?隨口說道:“牡丹江?!崩钍厝收f“小城有一種地產啤酒叫花河,口味不錯,咱們用這個,行嗎?”靳家彥扶了扶眼鏡說:“可以少嘗一點兒?!本瓦@樣,一堂《跳水》課,一聽花河酒,讓我醉倒在牡丹江。</p><p><br></p><p><br></p><p><br></p><p> </p> <p>江山代有名師出,各領風騷數十年。周一貫說:“如果中國小語界有一條紅地毯鋪設的星光大道,那么,披著耀眼的閃光燈光率先向我們走來的必定是于永正、支玉恒、賈志敏、靳家彥風采卓然的身影?!笔堑模@四位老人,承前啟后,光芒四射,為人景仰。昨天也好,今天也好,明天也好,他們永遠是一本精彩的語文教科書,青年教師應認真捧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高县|
阜阳市|
图们市|
西安市|
遵化市|
太仆寺旗|
黄冈市|
岢岚县|
长宁区|
古田县|
安庆市|
通山县|
锡林浩特市|
温州市|
西乌珠穆沁旗|
大关县|
北海市|
定结县|
宁明县|
菏泽市|
宁都县|
普兰县|
防城港市|
望奎县|
南昌县|
昌宁县|
图们市|
蓬安县|
辽阳县|
汕尾市|
扎鲁特旗|
东丰县|
聂拉木县|
上栗县|
阳东县|
太白县|
青龙|
富蕴县|
东辽县|
宁海县|
湖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