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福州林森公館及往事拾碎<br> 林正德<br> 林森(1868.2.11—1943.8.1),原名林天波,字長仁,號子超,晚年自號青芝老人,別署百洞山人、嘯余廬主人、鳳港漁翁、虎洞老樵,福建閩縣(今福建閩侯)人,近代政治家,曾任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福州林森公館,亦稱林森大厝,建于上世紀二十年代,由福州鄉親江屏藩(1881-1933,曾先后任大元帥府建設部交通局局長、閩海關監督兼福建省建設廳廳長等)等人籌建。公館位于福州市倉山區七星巷2號,是林森回到福州時的主要居所。1943年林森去世后,公館仍由林森弟弟林為楨的家人居住。1949年后,解放軍某部一醫療隊占用主樓,林森家屬遷至副樓居住。1951年,醫療隊將副樓也全部占用,林森家屬遷至七星巷3號屬林為楨的房內居住。數年后,解放軍醫療隊遷出,林森公館產權收歸國有,并移交倉山區房管所,先后遷入20多戶居民。 林森公館鉛筆畫(網絡圖片) 話說1967年是紅羊年,福州地區發生了駭人聽聞的7.20火燒省交際處大樓事件,恰巧此時又發生了震驚中外的武漢7.20事件,一時間福州陷入一片極端恐怖之中,反軍激進造反派肆無忌憚地到處沖擊軍區和部隊駐地,搶奪槍支彈藥,毆打解放軍,毀我長城。而福州擁軍派屬極少數派,各校組織隊部被反軍激進造反派強占、抄家,人員挨打時有發生。那時,我是福建師院附中(現福建師大附中)擁軍派一組織勤務組召集人,在我的新寫實長篇小說《非常十年》(香港人民出版社出版)中記錄了這段歷史:7月“24日上午,我們新革會勤務組開了一個會,在會上我說:‘昨晚上我和師院干到底公社的幾位同志談了話。我們的看法是一致的,目前我們面臨的形勢是極端嚴重、險峻的,可以說我們新革會從成立以來,現在的處境是最為艱難險惡的,我們必須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做到最壞的估計、最壞的打算和最壞的準備。師院干到底公社前幾天被井×山×到底一伙人強行接管了隊部,他們現在已經被迫轉入了地下斗爭。古語曰,‘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覀兏街幸彩恰痢帘拇蟊緺I,那些九××、×九×的人現在已經喪失了理性,他們連交際處大樓也敢放火燒了,還有什么事情干不出呀?我們必須丟掉任何幻想,準備戰斗,要做好被他們趕出學校的思想準備,我們要把所有材料、紙張、印刷機等財物統統轉移到外面去,堅壁清野,看來,我們很快也要轉入地下斗爭了?!? 原網上《一兆書庫》《非常十年》刊頭畫(網絡圖片) 會后,我們雷厲風行地開始了堅壁清野工作。第二天,即25日,我們的財物都堅壁清野了,留在隊部里的一架油印機和少量紙張也都藏起來了。不出所料,“25日晚上,九×××野×××、××一伙人乘我們隊部無人的時候,抄砸了我們新革會隊部。那門上的鎖被他們撬開了,就像電影里見到的國民黨匪兵抄家一樣,我們的隊部被他們搞得一片狼藉,所有的櫥子、柜子都被打開了,他們甚至把仇恨都發泄到椅子、桌子上頭,那些椅子、桌子也被他們掀倒在地,還要再踩上一腳,留下了一個個骯臟的鞋印,碎紙、傳單等物滿地上都是,他們還在墻壁上用藍色墨汁涂寫著歪歪斜斜的標語,如:‘勒令叭兒狗新革會立即滾出學校!”、“叭兒狗新革會不投降,就叫它滅亡!’、‘堅決砸爛叭兒狗、保皇狗的狗頭!’……標語署名均是‘×野’”。 《非常十年》曾在《福州市場報》連載 即日,我到66屆高中某同學家實地考察,探看這預選的點是否真的適合作為活動地點和存放紙張等物,該同學家的地點就是倉山區七星巷2號。起初,我不曉得此處就是林森公館,到了后來才知道。從外面看上去,這里是一座年久失修的大雜院,三層樓房還比較大,院子雜亂無章,廳堂兩側擺滿好幾張舊飯桌,這棟樓是房產所的房子,住了許多戶人家,那些飯桌就是住戶吃飯的地方。我在廳堂還碰見了一位老熟人,他是陶園街公園理發店主任張木金師傅,其年齡四五十歲,個子矮矮的,有腿疾,走路一瘸一瘸,他為人和藹可親,我是他的老顧客,經常找他理發。他看見我跟我打招呼,其就住在一層廳堂左側的一間廂房里,獨身一人過著孤苦伶仃的生活。如今幾十年過去了,我一直都沒有見到他,不知他是否還健在。 《非常十年》在加拿大《中華時刊》《中華時報》連載 我在書中寫道:<br><br> 下午,我就跑到許曉光家找許曉光,他看見我來了,就把我拉進房間去,他家的地板洗得很干凈,我隨俗脫了鞋才走進去。許曉光的母親在家,她是個家庭婦女,我同她打了招呼,她叫我坐,我就坐了下來。<br> 這時候,許曉光從一只籃子里抓了幾把帶殼熟花生放在我旁邊的茶幾上,笑著說:“你嘗嘗吧,這花生好吃得很。”<br> “唉,我又不是三歲小孩子,你拿這一些干嗎?”<br> “你是貴客呀,總得有東西款待,這花生不錯,你嘗嘗就知道,毛主席教導我們說,‘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彼贿吙淇淦湔勚?,一邊自己就抓起花生大嚼起來。<br> 我也跟著剝著花生吃了起來,同時,我的眼睛在打量著這房間,這房間面積不大,擺了一張雙人床和一張單人床就差不多了。<br> “你家有幾間房?”我問。<br> “有三間,這二樓一間,三樓還有兩間,一間我父親住,另一間小的空著?!?lt;br> “你說的那空房間就在三樓上面?”<br> “嗯,是的?!?lt;br> “走,咱們去看看那空房間?!?lt;br> 于是,許曉光就領著我上了樓梯,來到了三樓那房間。許曉光掏出鑰匙,打開了房門,我們便走了進去。這房間很小,就跟上海的亭子間差不多大小,那幾疊從學校剛運出來的紙張就擱在一張桌子上。<br> 我對他道:“這房間關起門來,躲在里面偷印傳單,還是不錯的?!?lt;div> “這角落地方沒什么人來往,比較安全。”<br> “這里可以作為一個活動點,以后有什么傳單要印,就在你這兒印?!?lt;/div><div> “從這樓梯上去,有一個陽臺,你要不要去看一看?”<br> …………<br> 接著,我倆就來到了陽臺上,這陽臺是四方形的,面積大約有十平方米,陽臺上空空蕩蕩的,現在是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時期,不然在這陽臺上置些花卉盆景,將增添不少生色。從這陽臺上可以望見小巷的道路和遠處的田疇,總之,在這陽臺上小憩,呼吸新鮮空氣,眺望遠景是一件令人舒暢、愜意悅目的事情。<br></div> 《非常十年》由香港人民出版社出版 書中的許曉光是某同學的原型人物,以后,我又去了他家多次,最終并沒有做為活動地點,畢竟這里住戶太多,人多眼雜不方便。<div> 在這林森公館里還住著一位傳奇人物——林白的警衛員老許,我與他相識于1972年,曾是病友。他當時年齡五六十歲,個子1米7多,像一條絲瓜一般干干瘦瘦的,背稍有些駝,一頭灰白的頭發,臉孔也是清癯消瘦的模樣,人很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但話不多,說起話來一副不疾不徐、慢條斯理的樣子。如果不是聽人說他是大名鼎鼎原中共福州市委常委、副市長、福州城工部副部長林白的警衛員,還以為他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甚至有點弱不禁風的神態,與想象中人高馬大的保鏢形象差異太大。當時林白還沒平反,還戴著“叛徒”、“特務”多頂帽子,但大家都知道會有平反的一天。他也受到林白問題的牽連,也沒平反,可能他只是排級干部待遇。我也沒從他嘴里聽到太多關于林白的傳奇故事,他當其警衛員,就是隨身藏著一支駁殼槍,緊跟著他寸步不離。我上某同學家時遇見過他,才知道他也住在林森公館。我最后一次見到他的面已是好多年前的事,那時他早已平反,已是離休干部待遇,我在市二醫院體檢中心邂逅遇見他,他已老態龍鐘,坐在一張輪椅上,可能是中風過,由他兒子推著輪椅。我沒上前跟他打招呼,心想他可能已經認不得我了,就在不遠處端詳著他。如今又過去好些年,恐怕他已……<br> 后來,某同學搬家到匯豐弄居住,這林森公館再也沒有來了。<br></div><div><br></div> 原中共福州市委常委、副市長、福州城工部副部長林白(網絡圖片) 幾十年時間一晃就過去了,七星巷2號周邊的老房子都被拆除了,林森公館1988年列為倉山區文物保護單位而保留下來。2009年林森公館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倉山區投入100多萬元進行修繕,在保留其外觀舊貌的同時,活化文物使用,打造成公共文化空間;2015年12月,林森公館被開辟成兒童繪本閱讀空間,并作為倉山區圖書館繪本分館,免費對外開放,成為全省第一家公益性的繪本主題館。<br> 近年,每當我從這里路過,看見門口有塊“福州市倉山區圖書館繪本分館”牌子,那木門總是關著,也不曉得有沒有對外開放,就沒進去看。<br> 這幾天,因為要撰寫此文,特專程前往林森公館一趟。最近,復園路正在擴建,馬路兩側多處豎起綠色圍屏,林森公館很難找,我騎電動車都騎過頭了,再折回慢慢找,終于找到了。在它的高臺邊上就是數米高的綠色圍屏,被遮擋著幾乎看不見廬山真面目。 林森公館圍墻外景 我在附近停好車后,拾階上了狹窄的高臺。今天運氣好,那門有開一半,我取出相機先在門口拍照,在那門口右邊青磚墻上,赫然望見一塊久違的藍色門牌寫著:“七星巷2”,當然這是一塊特制的嶄新門牌,細看上面居然還有一個二維碼。下方墻前豎立著一塊黑色大理石碑上寫著燙金字:“福建省級保護單位/林森公館/福建省人民政府 二00九年十一月十六日公布 ”。 福建省政府公布的林森公館石碑 當我正準備拍照時,忽然間,門里走出一個身穿黃背心、五十來歲的本地男子,熱情地對我打招呼說:“你要參觀林森公館嗎?進來看吧?!?lt;br> “今天有開放嗎?”我問。<br> “有開放,你進來看吧?!?lt;br> “好的,我先在外面拍完照就進去看。”<br> 我拍完右邊墻,又拍左邊墻,那邊也有三塊牌碑,一塊是福州市政府立的“林森故居”,一塊是倉山區文物局、倉山區旅游局立的林森公館簡介,一塊碑石是倉山區政府立的“文物保護單位林森公館”。在右邊內側墻還嵌有“倉山區圖書館繪本分館”的牌子及開放時間牌子。 福州市政府公布的“林森故居”牌子 拍完外面的照片,我即往門里走,那門是舊式的上方呈拱形的小木門,連油漆也未上,修舊如舊。<br> 那老頭是這里的門衛,他讓我登記,從登記本上看我應該是今天來參觀的第一人。 林森公館外墻一景 辦妥手續,我便拍起照來。那院子再也不是以前亂七八糟的模樣,很整潔,花木扶疏,綠蔭斜影,還有人用專用大剪刀正在梯子上修剪樹枝。修繕過的林森公館煥然一新,正是“千里來尋故地,舊貌換新顏”。公館建筑面積約380平方米,建筑呈“T”字形,座北朝南,為中西合璧的三層磚木結構樓房,公館分為主樓、副樓,副樓在主樓西側,每層僅有一個房間,窗門原均裝有帶花紋的玻璃,故該樓俗稱“花玻璃”。 林森公館外景 那門衛吩咐我:“要戴上口罩,一樓沒開放,你直接上三樓看?!?lt;br> “好的。”我有嘴沒心,有可能的話,我是每一層都要拍照的。<br> 一樓前面為西式柱廊,頗為美觀。進入原來的廳堂,現改為“森林屋”繪本館,每逢周六、周日全免費開放,這少兒分館依托倉山區圖書館17多萬冊的藏書資源,集實體書、電子書、有聲讀物于一體,提供少兒繪本的借閱、時尚讀物的借閱、舉辦親子閱讀交流、輔導,組織親子活動,跟孩子一起享受閱讀并組織豐富多彩“寓學于樂”的親子活動,倡導快樂讀書。 一層繪本分館大廳一景 今天是非開放日,大廳未開燈,光線很暗,我也一時忘帶閃光燈,拍攝效果不理想。那地板是剛油漆過的,呈棕褐色,廳中央置放的三層塔型書架無一本書,墻邊的書架也空空如也,邊上還有一個西式壁爐。在東側最前面廂房現改為服務間,一排長桌擺著幾臺電腦,東側墻前立有兩臺一人多高的自助辦證機,現代設備一應俱全,有兩個工作人員正在走廊角落修理路由器。 一層繪本分館大廳一景 一層繪本分館服務間一景 自動辦證機 我徑直登上樓梯,那樓梯還是原來的陡峭的曲形木梯,只是剛油漆過,走廊處還開著射燈照明,木板墻上掛著多只五顏六色的半顆紙繡球,增添活潑生動的氛圍。走廊處有手繪室、借閱室等,但都關著門。其實,真正的“森林屋”是在二樓,那大廳幾盞白色繡球造型的燈未開,全靠門窗、走廊的光線透進來,柜式空調也關著,相當悶熱,東側墻也有一個西式壁爐,西側墻邊是一長排灰藍色花紋皮質長椅,背墊全是五顏六色拉丁字母造型的背墊,小小的幾張茶幾也是白色花瓣造型,對側的是數張搖搖椅形狀的單人小沙發,總之,所有的設施都洋溢著童趣,讓孩子們能在安靜童趣的環境之下看書,參加讀書活動,度過美妙的閱讀時光。柯里葉爾說:“書籍是幼年人的導師,是老年人的護士,在岑寂的時候,書籍使我們歡娛,遠離一切的痛苦?!睆男∨囵B兒童閱讀習慣對人生成長至關重要。 二層繪本分館走廊一景 二層繪本分館走廊一景 二層繪本分館閱覽廳一景 二層繪本分館閱覽廳一景 二層大廳壁爐 在南面的走廊上,西式半拱形窗戶關著,只開百葉窗,但光線比廳里要透亮得多,走廊上也有幾張紅色、綠色、白色的球形硬凳供孩子們坐閱。我此行是帶著懷舊心情而來,記得,某同學和他母親便住在東側的一間廂房里,現大概是借閱室,關著門。 二層南面走廊一景 二層南面走廊一景 隨后,我就轉到了三樓,在樓梯口的走廊墻上有一塊頂天立地的林森畫像牌子,上面寫著:“林森生平事跡展”。廣告牌右側是一扇門,進入里面就是大廳。 林森生平事跡展廣告牌 廳正面豎立著一尊林森胸像,青銅制作,形象逼真,儀態端莊,鶴發童顏,銀須飄垂,目光如炬。上方墻上橫匾寫著:“高風裕德”四個燙金大字,小字寫著:“林洋港敬題”,林洋港乃國民黨元老、著名書法家。西墻也有一個西式壁爐,上方懸掛著一幅林森時任國府主席披著紅勛帶的標準像;東墻掛著是《前言》展板。 三層展廳正廳 林森塑像 據百度百科介紹:“林森幼居福州,入英華學堂,因反清被開除,后參加反割讓臺灣斗爭,并加入興中會;中國同盟會成立時率會加盟。辛亥革命中,領導九江起義,并促海軍反正,派兵援鄂、皖,穩定革命大局,被舉為民國開國參議院議長。1914年在東京加入中華革命黨。此后又擔任過大元帥府外交部部長,參議院院長兼憲法會議議長等職。/1928年2月,林森被選為國民政府委員,10月當選為立法院副院長,接著又選為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1931年12月23日,接替因九一八事變下野的蔣介石而任國民政府主席。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林森于11月20日宣布遷都重慶,并率員于11月底抵達重慶。1941年12月9日,林森代表國民政府對日宣戰。1943年8月1日因車禍在重慶逝世,葬于重慶歌樂山林園。” 林森標準像 《前言》展板 在東邊房間中間擺放著一個四方玻璃罩的展柜,里面擱著四本書籍資料,乃《林森評傳》等有關林森傳記之類的書籍資料。四面墻上掛著都是介紹林森生平事跡的文字圖片展板,我把這些珍貴的文獻資料都一一拍攝下來。在我印象中,此廂房也是某同學的家,他父親住在這間房。 東邊展間一景 林森生平展板 接著,我轉到南面走廊,那西式半拱形百葉窗窗戶也是關閉著,只是光線略比房間里亮一些,所有墻壁的地方都是掛著展板,可謂見縫插針。 三層南面走廊一景 西面是一間長方形大房間,前方擺著一對黑酸枝中式靠背椅和一張幾桌,后面是一張中式寫字臺和辦公椅,桌上擱著一只插著一支毛筆的筆筒和兩塊案石,這一圈被紅帶子攔住,不讓游客抵近。在寫字臺上方墻上懸掛著當年孫文先生送給林森的“博愛”條幅,西側墻上懸掛著林森墨跡條幅:“金鐘大鏞在東序,淡云微雨過高城”。 林森會客辦公廳 林森寫字臺 林森墨跡 走出這房間,走廊西側是一間臥室,里面右邊擺放著一張有高高床架的中式床鋪,左側有兩張中式沙發椅和一茶幾,還有一個洗臉架,陳設異常簡單,這也是他真實生活的寫照。林森一生潔身自好,生活力奉簡約,雖貴為元首,卻過著平民化的生活,他喜歡清淡素食,幾乎煙酒不沾,經常身穿黑色或藍色大衣長袍,戴灰絨呢帽或黑色禮帽,一年四季都是布衣,只有厚薄之分,沒有時常變化。 林森臥室一景 林森出生地為福建省閩縣(今閩侯縣),自幼聰慧,見多識廣。他有個表妹溫柔嫻靜,聰明美麗,在青梅竹馬時就愛戀上他,兩人悄悄早戀著??墒?,當他14歲還在美國人創辦的鶴嶺英華書院讀書時,即光緒十七年(1891年)就由家中長輩做主,迎娶了比他大幾歲的鄰村鄭氏為妻。當時,福州農村盛行一種舊俗,小女婿大媳婦,男子成婚時一般都很小。林森與鄭氏婚前素不相識,從未謀面,婚后也毫無感情可言,而對表妹卻一往情深。光緒十九年(1893年),鄭氏突然患病,不治身亡。而此時林森與表妹的感情也愈加熾烈,難分難解,誰知這時表妹的父母突然決定將女兒許配給一個華僑巨商的兒子,正當林森表妹著急萬分之時,林森因公事回來了。表妹大膽跑到林森身邊,向他表明自己的愛慕心跡,懇求林森帶她一同私奔,遠赴重洋,決無怨言。林森內心十分矛盾,因為他重任在肩,孫中山委任他去美國從事秘密革命活動,帶著一個女人有諸多不便,最終他沒有答應表妹的懇求,懷著深深的痛苦與負疚之心離開家鄉,在美國工作兩年。他表妹傷心絕望至極,一天悄悄跑到樹林里吊死在一棵樹上。后來,林森回到家鄉聞此噩耗,悲痛欲絕,追悔莫及,在表妹墳前佇立許久,含淚挖開墳穴取出他表妹的頭骨,發誓終身不再續弦。他將表妹的頭骨洗凈放置在自己的寫字臺上,陪伴他度過余生,這個秘密只有追隨他多年的親信朱副官知道。 林森臥室一景 在臥室東面隔壁是一間放映間,里面僅擺放著3張皮質靠背椅,前面有一臺電視機。我以為這是擺設用的,真播資料片,難道僅容3位看客嗎?我在密不透風、又沒開空調的房間里轉來轉去,已是大汗淋漓,便坐在一把椅子上喘口氣,擦擦臉上、手上的汗珠,反正整層就我一人隨心所欲。 放映室一景 接著,我補拍了走廊上的林森墨寶條幅:“山靈喜我馬蹄聲,正用此時秋雨晴。 日淡風斜江上路,蘆花也似柳花輕”(陸游詩)、“水流任意境常靜,松老無風韻亦幽”、毛澤東題“林公領導抗戰,功在國家”、孫中山題“自入興中會至今,無一事無一役不是篤行革命宗旨而不稍懈”的相框?!? 林森墨跡 林森墨跡 林森墨跡 毛澤東題的畫框 孫文題的畫框 當我拍了陡峭的樓梯照片之后,走到轉彎有一角落處,那里有一扇小門被鎖起來,我一愣,這不就是那扇通向陽臺的小門么?當年站在那陽臺上眺望,下面就是程埔頭通往桃花山新村的上坡路,如今早已時過境遷。在小門邊上一小房間,便是當年我們堅壁清野存藏紙張的小房間,那房間也緊閉著,但往事歷歷忘不了。 三樓樓梯一景 通往陽臺的小門 后來,我下樓了。那門衛早在門口等我說:“你半天才出來,已到下班時間了?!庇终f,“這樓修得不錯吧?!?lt;br> “是啊,修得很漂亮,我以前來過這里,變化實在太大了?!蔽业?。<br> 我還不忘再在院子里拍二張照。一出門,門衛隨即把門關上了。我在大墻外面又補拍幾張照片,才依依不舍地離去。 林森公館一角 今天,我是尋覓“鄉愁”而來,但無意中觸摸了林森那顆高風亮節的靈魂,使我更多了解他,以前只知道他是福州籍最大的官,以及他是我就學的福建師大附中前身英華中學(書院)的校友,其他就知之甚少。林森是辛亥革命的元老,他凄美的愛情故事,讓我想起的是裴多菲的名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蹦切┛蠢L本書長大的兒童是祖國的未來,但我更把希望寄托于看文字本書長大的少兒們,寇第斯說:“書籍乃世人累積智慧之長明燈?!毕M覀兿乱淮芟裣荣t林森一樣勤讀書,愛讀書,追求真理與正義,中華民族的崛起應寄托于他們身上。 林森公館外景 趙育建《長相思》 趙育建《思遠人》 林森公館外景 趙育建《如夢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拉萨市|
河源市|
抚顺市|
鸡泽县|
当阳市|
沽源县|
弋阳县|
公安县|
确山县|
梅州市|
靖远县|
宁德市|
新乡市|
咸宁市|
荆门市|
永新县|
扶绥县|
临桂县|
富顺县|
连州市|
沅陵县|
微山县|
济南市|
邢台县|
宝鸡市|
自贡市|
句容市|
兴安盟|
报价|
兴海县|
嘉义县|
横山县|
田林县|
德兴市|
丰镇市|
若羌县|
绵阳市|
泉州市|
SHOW|
麻城市|
平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