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背景音樂【雙河之歌】 ——</p><p class="ql-block">作詞:王雅林 作曲:明樹輝</p><p class="ql-block">演唱:李永剛 手風琴:武長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龍兵56團5營歷史上的兩次奇遇</p><p class="ql-block"> 56團5營的前身就是當年甘南縣100余個山東移民村中的三個村子;56團5營的今身卻是北京市在黑龍江省的一塊飛地,是北京司法隊伍中的一員,烏雞變成了彩鳳凰,這一巨變緣自歷史上的兩次奇遇。</p><p class="ql-block"> 龍兵56團就是現在的北京市雙河農場,位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境內,東經120度38分至57分和北緯47度41分至48度01分之間。北倚大興安嶺,南臨嫩江,屬沖擊性平原,阿倫河、音河,從雙河農場東、西兩側流過,地下水質優良,資源豐富。雙河轄區總面積380平方公里,土地平坦、肥沃,盛產優質水稻、玉米、大豆,是歷史上的魚米之鄉。</p><p class="ql-block"> 這片土地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甘南縣城周圍廣袤荒野的一小部分,冬季白雪皚皚,一望無垠,冒煙雪肆虐,風舞銀蛇,原馳蠟象。當春風輕拂,萬物復蘇,風吹綠草綿綿向遠方的時節,群鳥飛舞,百靈縱情歌唱,清澈的河水輕輕流過,波瀾不驚。魚兒自由自在的游過,時而魚翔淺底,時而翻動著浪花。綠頭鴨、灰鶴在淺水中戲弄著魚蝦。岸邊一叢一叢的馬蘭花隨風擺動,綿綿延長向天邊,黃花微微點頭招手笑,勺藥花輕輕搖曳,赤橙黃綠青藍紫,七彩繽紛開向草原深處,草原深處遍布著不知名的野花。野兔豎起兩個前肢,站在草叢里向外探望著,狍子成群結隊漫無目標的游蕩,天空中鴻雁飛翔,十幾只或幾十只一群的老鵏在草原上時而奔跑時而漫步。柳叢里、榆樹下狐貍和狼在窺視著草原。堿草,五花草,小葉樟、黃瓜香遍布茫茫荒野,大自然的美麗美醉了這片純潔的土地。八九月間音阿兩河波濤洶涌,有如萬馬奔騰,河水肆虐,灌滿了草原,白茫茫一片猶如汪洋大海。河水沖擊著兩岸,使這浩瀚無垠的土地黑油油的,抓一把在手里,仿佛都在滴著油,插一個枯技就能長出翠柳婀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56年春,山東省臨沂地區(沂蒙革命老區)所屬的臨沂、費縣、平邑、東平等縣的部分鄉村干部、復轉軍人、貧農社員,響應黨和政府關于“移民開墾北大荒建設邊疆”的號召。采取自愿報名,政府批準原則,以區為單位組成一個“墾荒團”到黑龍江省甘南縣,每一個“墾荒團”建一個村,當時甘南縣共建移民村100多個,后期因水災,合并了地勢低洼的村子。如今只剩下90多個村,這些新建村分別是“甘”字號,“巨”字號,“長”字號,如長山;“中”字號,如中興;期中的“興”字號就來到了音河東岸至阿倫河西岸,興隆泉以南這片荒野上,相距八里路遠在大地上釘一塊牌子就是村莊,移民挖地窨子,搭草架子就當房,人拉梨,鎬翻地,建起了興一村至興十六村。</p><p class="ql-block"> 1959年,黑龍江省農業廳決定在省內建8個畜牧場,由黑龍江省測繪局派人,派飛機在阿倫河、音河區域進行考察,經半年的勘察,把阿倫河畜牧場的場址及范圍定了下來,大體是東至阿倫河,西至音河,南至興十二村,北至興三村。1960年3月12日。隸屬于黑龍江省農業廳的阿倫河畜牧場正式成立,做為東北細毛羊基地,場長王文化,書記何奎。當時的3個移民村興二,興八,興九劃入場內,改編為3個分場,更名為遼原分場、平原分場、草原分場,場部設在興八村。從紅色草原牧場調進二千來只東北細毛羊,開始了東北細毛羊的繁育飼養。據說興八是當時音河鄉鄉政府所在地,建了畜牧場把鄉政府搬到了興三村,鄉里的工作人員和一些與鄉政府靠的近的農民都去了興三村,還有一些農民不習慣畜牧場的工作,紛紛去了周邊的興十二村、興十三村和興十四村。阿倫河畜牧場經過四年的開墾建設擁有了七個生產隊,五萬多畝耕地和十四五萬畝草原,一直擴建到了阿倫河畔。1963年12年黑龍江省將阿倫河畜牧場劃歸查哈陽農場局領導,1968年組建為生產建設兵團五十五團十一營,1969年6月,兵團五師決定將其劃歸五十六團,編為七營,1971年6月,營縮編后改為五營。</p><p class="ql-block"> 若不是建立畜牧場選中了興二村、興八村和興九村(就是后來的24連、23連、26連),那他們和其他興字號移民村一樣,始終是人民公社。若是黑龍江省把阿倫河畜牧場劃歸給甘南縣而不是查哈陽農場局,他們也進不了農墾系統,就不會組建到兵團序列當中,而劃歸給56團。成立阿倫河畜牧場后劃規農場局是他們第一次奇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6團是黑龍江省公安廳嫩江勞改分局1956年夏所建,當時,擬在甘南縣東南部音河、阿倫河尾閭草地上組建3個勞改農場,即敖寶山農場(阿倫河東)、阿倫河農場(現在的十一隊)、音河農場(現在的一隊)。首批建場人員5月22日從齊齊哈爾市起程,由薄自會帶隊,干部3人,公安戰士12人,犯人40名,雇4輛馬車拉行里,人步行,24日上午踏上這一望無際的荒原,拉開了建場的序幕。當時沒有房屋,犯人住臨時搭的大車棚里,四周埋上木樁,拉上鐵絲,晚上四周掛上提燈照明,公安戰士站崗監視。只不過由于當年雨量大,阿倫河、音河兩河河水出槽,草原一片汪洋,給建場開荒帶來了極大的困難,省公安廳決定停建敖寶山農場,阿倫河農場并入音河農場。</p><p class="ql-block"> 1964年9月北京市公安五處接收,定名為北京市地方國營音河農場,1966年8月交給黑龍江省公安廳,稱之為黑龍江省地方國營音河農場。1968年11月劃歸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組建成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56團。1969年6月,兵團五師決定將55團11營(原阿倫河畜牧場)劃歸五十六團,編為七營,1971年6月,營縮編后改為五營。</p><p class="ql-block"> 1976年組建黑龍江國營農場總局時,黑龍江省委根據兵團時期阿倫河畜牧場并入音河農場這一歷史,把56團命名為雙河農場,5月25日正式改稱黑龍江省雙河農場。</p><p class="ql-block"> 1981年秋,根據北京市委常委會1981年9月18日《關于收回雙河農場的決定》和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移交雙河農場的通知》。北京市勞改局將文革前交給黑龍江省的雙河農場(原音河農場)收回。</p><p class="ql-block"> 兵團時期并入雙河農場的老五營順理成章的跟隨雙河歸屬了北京市,第二次奇遇使移民村完成了最后一次兌變而成為了北京市最遠的飛地。</p><p class="ql-block"> 墾荒人用數十年的艱苦奮斗、戰天斗地,勇于拼搏的氣概凝結了忠誠厚重,無怨無悔,勇于探索,勵精圖治的雙河精神。</p><p class="ql-block">這真是:</p><p class="ql-block">沂蒙男兒志向遠,</p><p class="ql-block">百團奔赴北大荒。</p><p class="ql-block">越過長城山海關,</p><p class="ql-block">跨過嫩江向北方。</p><p class="ql-block">腿踏荒原數星斗,</p><p class="ql-block">開墾良田建設邊疆。</p><p class="ql-block">茫茫荒原肥沃的土壤,</p><p class="ql-block">木梨翻出泥土的芳香。</p><p class="ql-block">草窩里升起裊裊炊煙,</p><p class="ql-block">野雞飛來東張西望。</p><p class="ql-block">喚醒了沉睡的黑土地,</p><p class="ql-block">撒下種子長出北大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明小麥種在冰上,</p><p class="ql-block">芒種大豆壟成行。</p><p class="ql-block">沃野無垠禾苗綠,</p><p class="ql-block">牧場遍布牛和羊。</p><p class="ql-block">黑土地妙筆繪宏圖,</p><p class="ql-block">丹頂鶴送來鳥語花香。</p><p class="ql-block">麥浪滾滾油菜花兒黃,</p><p class="ql-block">風搖豆鈴奏響豐收樂章。</p><p class="ql-block">機聲隆隆把歡歌唱,</p><p class="ql-block">運糧的汽車南來北往。</p><p class="ql-block">成熟的土地展開笑容,</p><p class="ql-block">撒下種子生出魚米水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崢嶸歲月不能忘,</p><p class="ql-block">我在深情的呼喚:</p><p class="ql-block">我的父老、我的天堂,</p><p class="ql-block">我的情人、我的故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14.cn/4g8l978y" target="_blank">田園春曲 —— 鄉情篇</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14.cn/2s25up28" target="_blank">時光在牧歌聲中走過</a></p><p class="ql-block"><br></p> <p> 五營人才濟濟,先后走出來一位場長,三位副場長,兩位唯一的總工程師;20多位實職科級,40多位書記隊長,200余位干警。以及眾多的專業人士,為雙河的經濟發展,為守護北京的安寧做出了貢獻。</p> <p class="ql-block">有歌為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雙河之歌】</p><p class="ql-block">阿倫河畔百靈鳥歡唱,</p><p class="ql-block">史詩寫在天上。</p><p class="ql-block">開拓者奉獻出青春,</p><p class="ql-block">青春歷經滄桑。</p><p class="ql-block">站在莽原上眺望,</p><p class="ql-block">綿羊麥田和村莊。</p><p class="ql-block">天有情、地有愛,</p><p class="ql-block">我們有雙河農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荒原變成魚米水鄉,</p><p class="ql-block">稻海碧波蕩漾。</p><p class="ql-block">漫步萬頃稻花田間,</p><p class="ql-block">處處歌甜花香。</p><p class="ql-block">田野里清泉流淌,</p><p class="ql-block">天空中大雁飛翔。</p><p class="ql-block">天有情、地有愛,</p><p class="ql-block">我們有雙河農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陽春三月琴聲悠揚,</p><p class="ql-block">四季歌聲回蕩。</p><p class="ql-block">半個世紀風雨蒼茫,</p><p class="ql-block">囑托記在心上。</p><p class="ql-block">老人們心情歡暢,</p><p class="ql-block">青年人放飛理想。</p><p class="ql-block">天有情、地有愛,</p><p class="ql-block">我們有雙河農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完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保县|
阜平县|
浦北县|
淅川县|
察哈|
花莲县|
乌兰察布市|
五峰|
喀喇沁旗|
湘潭县|
金沙县|
海伦市|
余干县|
荣昌县|
同德县|
达尔|
高台县|
阜康市|
徐水县|
广平县|
陆川县|
易门县|
宁海县|
涡阳县|
独山县|
股票|
江阴市|
绥中县|
克东县|
库伦旗|
兰坪|
若尔盖县|
随州市|
久治县|
永康市|
正定县|
商城县|
安岳县|
原阳县|
民权县|
赤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