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是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紀念日,慶幸我還活著,已94周歲!我是1950年由冀東14軍分區調入67軍201師宣傳科的,當時部隊要解放臺灣,準備併入海軍,駐地在葫蘆島。抗美援朝開始,記得是剛過完春節,大家都刺破手指寫決心書。本來不要女同志去,但我堅決要求,領導說你一定要去的話,到了新義州不行就回來。我連夜收拾東西(出國一律不能帶私人物品),我同宣傳科等人從錦西乘火車到達安東(丹東)后跑步負重過鴨綠江,連續急行軍24天,艱苦程度到了極限:餓了吃炒面加雪,困了鋪上雨布睡會兒,淌冰河行山路,朝鮮都是山,到處是廢墟。行軍路上白天躲美機,晚上坐在山洞里改稿子寫材料出《英雄陣地》小報,再由運送炮彈的部隊帶往前線。</p> <p class="ql-block">我和老伴都在1951年入朝,他在司令部任作戰參謀。</p> <p class="ql-block">入朝前我們和戰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2008年8月在平壤友誼塔,我們買了鮮花獻上。</p> <p>2008年8月去朝鮮參觀,在友誼塔見到第一名烈士就是軍長李湘的名字,軍長當年得病一天內去世,我們司、政部許多人在場,俗稱鎖骨疔:臉上有條紅線,根本無條件治療。67軍在朝鮮戰場犧牲了2萬名左右戰友。我們參加了金城阻擊戰和第四、五次戰役。</p> <h3>當年運送給養的卡車</h3> <p>在朝鮮,開始一年衣服從不脫下來,虱子成堆,已不知道癢了。</p> <p>在朝鮮</p> <p>在朝鮮前線,從開始入朝負重行軍直到回國,每人都有一塊大油布,像被子那么大的四方形,不管坐著還是躺著都是把它鋪在坑道或山洞里,連鋪帶蓋防潮防雨。</p> <p>1951年夏天,給養跟不上,我這個東北人認識可吃的野菜,帶領戰友采野菜。</p> <h3>朝鮮前線和戰友在一起</h3> <h3>祖國慰問團在朝鮮</h3> <h3>和戰友</h3> <p>在朝鮮金鶴洞得到第一枚軍功章,時間在1952年初。立功是表現突出,完成任務突出。一次科長帶領男同志們去別處工作,留我一個人在洞里堅守,7晝夜后他們回來找我,發現我已暈倒,但任務都完成了:寫、收、發通訊稿件。</p> <h3>回國時戴的軍功章</h3> <p>在朝鮮獲得的軍功章,當時朝方許諾今后去朝鮮都免費招待。</p> <p class="ql-block">1952年春季在朝鮮前線,二十兵團歡送志愿軍歸國代表的合影,我是67軍201師眾多英雄功臣中、選出的唯一一名歸國女代表。另外一名女同志叫解秀梅,她是68軍的護士。</p> <p class="ql-block">這是回國前夕,軍里發我的一塊手錶,從祖國回到朝鮮后我上交,領導說是發給我了。</p><p class="ql-block">這塊表已跟隨我70余年,為我和家人工作了25年,從未舍得丟掉它。</p> <p>1952年4月,歸國代表團回國向祖國人民匯報,被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中南海接見時照片,我在第一排左9。肖華主任頭一天囑咐大家到時不能前擁,可是見到毛主席后女同志全擁上前同他握手,主席邊同我們握手邊講感謝同志們把敵人趕過了三八線……,主席連說多遍謝謝…同志們!</p><p>晚上在懷仁堂看演出,我前面坐著毛主席朱德周總理劉少奇等人,我掏出小筆記本請領導人一一簽字,可惜文革時數次搬遷丟失了。</p><p>回到朝鮮后又到部隊傳達祖國人民的慰問,我這雙同毛主席握過的手又被戰士們爭先恐后的握。</p> <h3>全國婦聯何香凝和鄧穎超接見歸國女代表,我在前排何、鄧之間。</h3> <p>1952年4月天津日報的報道</p> <p>分在華北區的女代表,我在前排左一。</p> <p>這是祖國人民為志愿軍英雄們搭建的凱旋門,志愿軍被祖國稱為“最可愛的人”。</p> <h3>受歡迎場面</h3> <h3>向祖國人民做匯報,中間背影是我。每次報告會現場,人民群眾都會踴躍捐獻,當時摘下金耳環、金戒指或金條……</h3> <h3>受歡迎場面</h3> <p class="ql-block">和馬維華</p> <p class="ql-block">我和200師英模馬維華在參觀,這張照片是最近在網絡上搜集的。</p> <h3>一位大娘見我眼睛紅了,送來水晶眼鏡給我戴。</h3> <h3>祖國人民歡迎場面</h3> <h3>報告會上接受祖國人民敬獻的錦旗</h3> <h3>被歡迎</h3> <p>歡迎會上,我站在中間。</p> <p>在河北省會被歡迎,講話的是省長楊秀峰。</p> <h3>祖國人民歡迎場面</h3> <h3>志愿軍歸國女代表在某單位受歡迎,我在前排右一。</h3> <p>女代表在中山公園,我在后排左2(被人擁著)。</p> <h3>這也是志愿軍歸國女代表合影,我在第一排中間。這張照片是最近在網絡上搜集的。</h3> <h3>被歡迎場面</h3> <h3>我在前排左三</h3> <h3>志愿軍女代表,我在前排左一。</h3> <h3>河北省政協歡迎志愿軍和人民軍代表時照,我在二排矮個穿軍裝。</h3> <h3>受祖國人民歡迎場面</h3> <p>“最可愛的人”被抬起的場面。</p> <h3>和朝鮮人民軍、朝鮮道、里干部一起,都是華北組成員。我在前排右一。</h3> <h3>受歡迎場面,我在左二。</h3> <p>向祖國人民匯報。1952年五一節時,我坐在天安門城樓下右側的觀禮臺上,參加了慶典活動。</p> <p>向祖國人民匯報,每場會上孩子們都會獻上數條紅領巾系在我脖子上。</p> <h3>被歡迎場面(同人民軍)</h3> <p>受部隊人員歡迎,我的衣領上是厚厚的紅領巾圍著。</p> <p>受歡迎場面,祖國人民給予我們最高的禮遇,為我們換上全新的服裝,包括朝鮮人民軍。</p> <h3>我會見軍屬</h3> <h3>和軍屬見面</h3> <h3>慰問傷病員</h3> <p>慰問傷病員。在祖國匯報、參觀、訪問三個多月,回到朝鮮前線又下部隊傳達祖國人民對志愿軍的慰問。</p> <p>這張照片應是1953年7月份,打下驕巖山戰斗后,是軍政治部人員合影,這些女戰士大多是護士和文工團員。我在第二排左一(左邊最邊上),此時我已在67軍政治部前進報社任記者。</p> <p>應是1953年,防空洞里有電燈照明了,這是由祖國小豐滿發電站,把電輸送到朝鮮。勝利來之不易,在朝鮮都是前線。我的戰友小劉干事就在停戰協議簽定前幾天,去前邊送稿子剛出地道被美機投彈炸飛了,同我分手剛十幾分鐘!</p> <p class="ql-block">1954年回國照,名簽已改成解放軍了。照片背面記著三枚軍功章,和平鴿紀念章是祖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所贈。</p> <p>1954年回國后部隊駐地在唐山,女同志轉業,讓我去工廠當宣傳科長或黨支部書記,但政委告訴我人民大學招生,他鼓勵我去報考,這時我已經28歲了。1951年部隊曾保送我去外交學院讀書,為了入朝我放棄了。</p> <p>28歲又考上大學</p> <p>我是踏著烈士的鮮血來上學,沒有理由不好好學習。這是三好學生證書。</p> <p>畢業后留校當了老師,這是我主編過的部分敎材。</p> <p>在軍隊10年,上大學4年,此后一直在學校敎書育人。從1960年開始擔任民商法敎研室主任20余年(包括在北大法律系的民法敎研室),直到離休。</p> <p>1995年參加世婦會論壇</p> <p>曾敎過的軍干班學生來家看望</p> <p>這些年自己和同仁一起組建過婚姻家庭研究會、女律師協會,也創建過二個律師事務所:一個是公益性的(為北京市婦聯組建),另一個是在學校辦的地石律所,為學生們提供的實習基地。</p> <h3>二位校長到家看望</h3> <p>2000年5月,去韓國漢城在青瓦臺照,幾十年前部隊打到漢城時,這里是一片廢墟。</p> <p>2008年8月,重返三八線,在板門店。回想在朝鮮的三年,自己無愧于祖國和人民!遺憾的是幾十年經歷數次政治運動,尤其是文革和去五七干校,搬家數十次(毫無誇張),把許多照片及中央領導人的簽名本和戰利品都丟失了!</p> <h3>參加北京電視臺的健康北京節目,晚年曾做過三次大手術,一生做了七次手術。</h3> <p>離休后的生活,能活到現在實屬奇跡:戰場上的幸存者,疾病中的幸運者!在家人陪同下游歷過四大洲去觀看世界。</p> <p>每天上午坐在電腦前瀏覽新聞和玩遊戲。</p> <p>節假日享受四世同堂生活。</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新县|
泸溪县|
京山县|
武山县|
会同县|
景东|
正镶白旗|
富宁县|
台南县|
旬阳县|
绥江县|
双峰县|
吴江市|
庆阳市|
清镇市|
抚松县|
杭锦后旗|
呼伦贝尔市|
于都县|
三明市|
奈曼旗|
平谷区|
高台县|
抚州市|
普兰店市|
金山区|
乳源|
琼中|
砚山县|
葫芦岛市|
乌什县|
资兴市|
龙江县|
观塘区|
五莲县|
陵川县|
双流县|
普陀区|
柯坪县|
乌拉特前旗|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