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母親節早晨,一大早就和大娃大吵了一頓,關于他的功課,關于他的游戲,關于他的態度,關于他的自控能力。<br><br>想起這次回國,和妹妹聊天,才知道她之所以不要小朋友的原因。她說,她是一個太過強勢爭好的女生,怕將來這樣的性情,會不知不覺給孩子帶來無數無形的壓力。與其孩子不快樂,不如根本不讓其發生。就像我們姐妹倆曾經面對的這些那些。<br><br>很多時候,我也在反醒自己,到底是不是正在犯一樣的錯誤。</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大娃五六歲的時候,他爹在電腦前上網,他在旁邊左摸摸右動動,然后拿起剛剛新買的鼠標玩起來。他爹后來和我形容,一轉頭間,就看見他兒子拿著剪刀一剪子下去就把鼠標線給剪斷了。<br><br>之后,我問熊孩子:為什么啊?你知道這個線是不能剪斷的嗎?斷了就壞了!他只低著頭,無辜的小眼神時不時瞟著我,點頭。再問:那你為什么要剪啊?你怎么想的啊?!這娃就再也沒音了。<br><br>這時候,孩子爹在背后拍拍我,說:你這么問他,不就象當年你媽對你一樣了嘛!</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當年,當年我十一二歲的年紀,小學生,正是貪玩的歲數。<br><br>那年,家里搬了新家,請了外地來北京的幾個工匠來家里打一組衣柜。那個年代,周六的下午,大人上班、學校沒課。父母讓我呆在一間房間關上門,工匠們就在外面干活。住隔壁樓的同學來電話,叫我去她家里玩。于是,出房間和工匠們打了招呼,說我要出門去了。雖然心里知道這樣做肯定不妥,還是高高興興的跑掉了,在同學那里玩了一整個下午。然后,和下班的父母一起踏進了家門。</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可想而知,母親必然暴怒,晚飯也沒吃,就一直在問我:你怎么想的啊?!把家丟在一邊,自己跑出去玩!居然還專門告訴人家,你出去玩去了。怎么想的,要是家被那些人直接搬空了怎么辦啊?你到底怎么想的?!即使那天一直在我媽面前傻站到半夜,我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br><br>長大之后再想來,那只不過是因為,我根本就沒什么想法。能有什么想法,不過是那樣的年紀,貪玩罷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孩子的世界有時候大人似乎無法了解,他們經常會做些完全莫名其妙的事情。有些規矩你可能叮囑過無數遍,可同樣的錯誤他還是會一犯再犯。明知道不妥當或者不合適的行為舉止,他就是要去實施一下,讓大人氣得無可奈何。<br><br>其實,發生這樣的情況,反過頭想想當年的自己,或許總能找到些蛛絲馬跡,現在的他們不過是曾經的我們。</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就像是,我做事拖拉,兒子也會在交作業的頭天晚上才急哧忙慌兒的趕功課。孩子爹脾氣急,孩子就會在電腦運行慢到讓他不能順利玩游戲的時候,拍桌子跺腳和電腦較勁的鬧騰。<br><br>所以,也別問孩子為什么,別問他們怎么想的,因為沒想法,貪玩、好奇、淘氣,就是沒想法。然后,該囑咐的接著囑咐,該教導的接著教導,直到他們能記住。</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 />小時候,母親是個女強人,連帶著對我們姐妹倆要求也頗高。我一直以為,這樣不通融的強勢,只會給我這樣"糊不上墻的泥"帶來巨大的壓力。對于從小就是大人眼里"別人家的孩子"這樣優秀的妹妹,完全應該勝任無虞。<br /><br />萬萬沒想到,她會說,母親的要求也一樣讓她過的苦不堪言。因為優秀,所以不允許有錯失,不可以有懈怠,能做到更好就不能只是一個好即可。心里存了恐懼擔心,這也成為現在她堅決不要小朋友的理由。</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自己做了媽媽以后,也時不時走上我們母親當年的老套路。貪心,對孩子諸多期望,把自身的缺失加諸在孩子身上;有時候孩子是我們炫耀的資本和臉面,有時候會把訓斥孩子當成發泄生活壓力的一種方式。<br><br>好在現在的孩子們,不是我們當年的“父母是絕對的正確”,他們會疑問、會質詢、會爭取,會撒嬌耍賴。我們也不時在檢討、在討論、在妥協,在睜一只眼閉一只眼。</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一直自覺,大體上不算是個太古板的媽媽。大娃上了 high school 以后,交了個小女朋友,開始在網絡上和同學玩游戲,我都盡量不去過于反應,由他自己去體會。<br><br>我一直在想,我們當年象他們這么大的時候是個什么樣子,又在想什么。即使年代不同,不過是玩的東西不一樣,想法還是有共通處的。那么,或許很多他們的行為可以理解,一定程度的接受,畢竟都是成長過程里的必經階段。<br><br>當然,孩子畢竟還是孩子,他們拿不準什么時候應該適可而止,什么程度算是進退有度。孩子小的時候,因為沒想法,對父母幾乎算是言聽計從;到長大一些,有了自己的認知,和父母之間就象打磨砂紙,那種磁磁啦啦的動靜,恨得人牙癢癢。這就是為什么我會和大娃動不動就吵架,也沒別的,就是到了要吵架的年紀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孩子爹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到現在還沒發光,只能說明咱們壓根就不是金子。你自己都不是金子,何必總想著要把孩子打磨成金子。<br><br>我們家的娃們不是金子,都是人群里給別人鼓掌的普通人。我們對他們的期許,也就是將來做個快樂的普通人挺好。<br><br>有一份普通的工作,也許不算喜歡可也不應該討厭,能有足夠的能力照顧好妻兒家庭。畢竟這世界上,又開心又能掙大錢的幾率太小。除去努力工作,還可以有多余的時間、精力還有能力,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當然,前提是,那些都不應該是奢求。</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 />在達成這樣的目標的路上,不知道還會發生什么。可經常這樣想想:<br /><br />現在的他們,就是曾經的我們。<br /><br />可能,是我們在他們那般的年紀,也做過一樣的傻事;可能,是他們為人處事的方式,多少帶了我們的痕跡,如同我們的映像;也可能,是我們也象當年的父母一樣,對孩子加諸了過多的期許和壓力。</font></h3><h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 /></font></h3><h3>這樣,是不是心態能夠寬和很多,是不是就能夠不太執拗。</h3><h3><br /></h3><h3>帶孩子的過程,沒有相同的路程。反正這樣走下去,走多少彎路,犯多少錯誤,孩子們也好,我們也好,都是一直在學習的路上吧!<br /></h3><h3><br /></h3></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柱县|
万安县|
河间市|
永川市|
阜新|
湖北省|
静海县|
克山县|
汤阴县|
玉林市|
新和县|
邮箱|
曲周县|
泰州市|
海门市|
崇义县|
崇仁县|
江西省|
临泉县|
界首市|
原平市|
永济市|
裕民县|
张掖市|
正安县|
汕尾市|
邹城市|
临江市|
保定市|
家居|
嘉义县|
阆中市|
连州市|
原平市|
富民县|
南阳市|
临江市|
田东县|
奉新县|
伊吾县|
平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