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西山,地處北京西部山區,屬太行山余脈。</p><p class="ql-block"> 西山以東,層巒疊嶂,湖泊羅列,泉水充沛,樹木茂盛,風景優美,古跡眾多,是歷代皇家行宮苑囿之地。四季景色各異,秋天霜染山川,滿目繽紛,“西山紅葉好,霜重色愈濃。”冬天里的"西山晴雪",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清朝文學家劉大櫆有首詩《詠西山》稱贊清新如畫的西山雨后景象。詩曰:</p><p class="ql-block"> 西山過雨染朝嵐,</p><p class="ql-block"> 千尺平岡百頃潭。</p><p class="ql-block"> 啼鳥數聲深樹里, </p><p class="ql-block"> 屏風十幅寫江南。</p><p class="ql-block"> 北京市發展規劃中提到的建設三山五園就在西山地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經紅學界一些專家考證,西山地區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長期生活和逝世的地方。在正蘭旗的黃葉村,他完成文學巨著《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創作。在西山地區關于他的傳說有很多。了解《紅樓夢》和曹雪芹,西山己經成為重要的地理座標。</p> <p class="ql-block"> 1,北京植物園內的黃葉村</p><p class="ql-block"> 黃葉村是清朝健銳營正白旗的一個村落。村子周圍過去是滿山樹木,且種類繁多,一到秋天,滿山黃葉,分外絢麗,明代便有“金山腳下黃葉村”之說。</p><p class="ql-block"> 清代鄭板橋在《游香山臥佛寺訪青崖和尚》中有:“匹馬徑尋黃葉寺,雨晴稻熟早秋天”的詩句,又稱臥佛寺為黃葉寺。黃葉村和臥佛寺現在都在北京植物園內,己經成為一處景觀。</p><p class="ql-block"> </p> <p> 2,“黃葉村”由啟功先生題寫匾名</p><p> 黃葉村以前是村子,現在僅剩下了一個院子,院內有幾處景點。</p><p> 在植物園澄碧湖東側,可以看到一處綠樹成蔭,木板矮柵,草屋茅舍相接的院落。這就是尚存的正白旗黃葉村。</p><p> 棕地綠字的“黃葉村”門匾由啟功書寫,蒼勁娟秀。院內布局錯落有致,柱子上布滿對聯,景色優雅大氣。墻上的憑欄和院內桃花塢的門楣充滿佛家氣息。</p><p> 院內有店家經營著餐館和茶館,在新冠病毒降級后開始正常營業。</p><p> 院子南排門口的墻壁上有篇“不如著書黃葉村”的題文,這句詩源于曹雪芹的好友敦誠的詩《寄懷曹雪芹》的最后一句。</p><p> 勸君莫彈食客鋏,勸君莫扣富兒門。</p><p> 殘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p><p><br></p> <p class="ql-block"> 這是木制題文,內容滿是戲虐和無耐。不知作者是誰。</p><p class="ql-block"> “黃葉村,花雕酒,當年曹雪芹,在此寫紅樓。紅樓未成人先去,留下紅顏壘石頭。遂成殘篇驚天下,古往今來第一樓。小兒小女都隨紅樓成絕唱,不復記王侯。禿筆詩,流水簫,鴛鴦鎖,龍鳳裘,橫空飛來馬,潮夕過往舟。大江東去淘不盡,文章從來著高丘,豈為歲月留。</p><p class="ql-block"> 滿園芬芳各春秋,杏花塢頂起碉樓,去斷香爐霞,月隱西山后,遠聞碧云禪,近牽臥佛手。北與孫傳芳為鄰,東與梁啟超成友。還有南國雨村,愈是殘冬愈繁盛,就在村西頭。每逢細雨瀟瀟,村前重重飛煙,多少風冷花瘦。每遇飛雪絮絮,世界清清正氣,管他浮云蒼狗。</p><p class="ql-block"> 風也走,雨也走,扯得歲月一起走。為爭風流滿人間,勿使青絲笑白頭。松竹風采到此見,京師俗氣到此休,莫怪人高臥,只因釀未熟,兩三眼花開葉落,四五個騷人墨友。為的是此山此水此村與此酒,搏得天公一抖擻。”</p> <p> 村內有家“凹晶館”,借《紅樓夢》書中“山之低洼近水處”之意,匾額是87版《紅樓夢》組曲創作者王立平先生所提。該館又稱芹溪茶社,是人們體驗曹紅文化的地方。現因疫情仃業待裝修。</p> <p> 從黃葉村沿山而上就是“雪芹小道”</p><p> 順著乾隆21年前后修建的“河墻”可以走到櫻桃溝的“水盡頭”處。這里曾經泉水不斷,山水順山勢而下,沿河墻流向玉泉山和清漪園,保障皇家園林用水。</p><p> 現在沿途尚有紅衣大炮,正白旗水井、關帝廟、碉樓,以及河墻煙柳景點和臥佛寺等古跡。還有元寶石和木石結盟等紅樓夢典故。</p><p><br></p> 黃葉村正白旗古井,至今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 “元寶石”位于櫻桃溝水源頭旁,相傳曹雪芹受此石啟發給《紅樓夢》主人公起名“賈(假)寶玉”。 <p class="ql-block"> 正藍旗碉樓</p> <p> 3,村內有國內著名的《曹雪芹紀念館》</p><p> 紀念館是以正白旗39號院為主擴建的。這個院子經紅學專家考證確定為曹雪芹晚年故居,是他著書《紅樓夢》的地方。</p><p> 1971年4月4日原住戶舒成勛、陳燕秀夫婦在房間墻內壁上發現8首題壁詩,舒成勛生于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曾做過香山正白旗最后一個筆帖式,筆帖式為滿語,意思是辦理文件、文書的人。新中國成立后擔任中學教員,是紅學愛好者,1971年時已64歲。他逐級上報,后經著名工藝美術大師、抄錄曹雪芹佚著《廢藝齋集稿》的孔祥澤老先生辨識,“題壁詩”的筆跡與曹雪芹佚著筆跡相同;另外經吳恩裕等紅學家考證,其中一首詩落款的“拙筆”,與據說是曹雪芹遺物的黃木書箱上的“拙筆”暗合;其他詩中兩句“遠富近貧以禮相交天下少,疏親慢友因財而散世間多”,紅學大師吳恩裕建國初期在西山采風中,聽到張永海老人提起過是曹雪芹的朋友鄂比送給曹雪芹的對聯詩,現在在墻壁上看到了詩文墨跡。這處旗院與征集到的史料和傳聞大致相符,認定是曹雪芹晚年生活的地方,在史學界引起了轟動。</p> <p class="ql-block"> 正藍旗39號老屋“題壁詩”</p> <p> 由于紅學界存在爭議,1983年4月22日,在這里建立了《曹雪芹紀念館》。傅杰題寫了匾額。1984年4月22日,北京市委宣傳部和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員會正式批準對外開放。這里的《曹雪芹紀念館》是中國最早建立的也是目前規模最大的以曹雪芹《紅樓夢》為主題的歷史文化名人紀念館。創建以來歷經多次擴建和布展。幾十多年來接待國內外游客千萬人次。</p> <p> 4,《曹雪芹紀念館》展示了文學巨匠曹雪芹的一生。</p><p> 這座虎皮石墻圍切的長方形院落是清代制式“營房”布局。</p><p> 院前有館名石刻和建館碑文,三棵幾百年老樹盤根挺立,翠林環繞。</p><p> 院內前后二排三院共有18間房舍,青磚鋪地,木窗瓦屋,幽靜秀雅。</p><p><br></p> <p class="ql-block"> 院內有一尊曹雪芹塑像,背襯綠竹,遠眺凝思,滄桑不掩才華。</p><p class="ql-block"> 好友張宜泉在《題芹溪居士》詩中贊嘆曹雪芹在西山的生活,街柳庭花,柴扉薄煙,遁身于槐蔭濃密處。</p><p class="ql-block"> 愛將筆墨逞風流,</p><p class="ql-block"> 廬結西郊別樣幽,</p><p class="ql-block"> 門外山川供繪畫,</p><p class="ql-block"> 堂前花鳥入吟謳,</p><p class="ql-block"> 羹調未羨青蓮寵,</p><p class="ql-block"> 苑召難忘立本羞。</p><p class="ql-block"> 借問古來誰得似?</p><p class="ql-block"> 野心應被白云留。</p> <p> 院辟有五個展廳,前排展室陳列清代旗人的生活環境,曹雪芹在西山生活著書環境模型和介紹,200多年來有關曹雪芹身世的重大發現及有關文章,書籍,其中包括黃葉村正白旗39號發現“題壁詩”的殘墻復制品。后排6間展室介紹曹雪芹的生平家世和《紅樓夢》的影響。陳列的展品中有清代的祖宗板子和掛簽、八仙桌,躺柜墩箱,青花瓷器,以及《紅樓夢》中提到的一些民俗器物如薩滿教的全套祭器,銀鎖,手爐,拂塵等。其中在第三展廳詳細說明曹雪芹著書黃葉村的經歷;第五展廳詳細說明曹雪芹在故居生活和著書的情況。</p><p> 據說院內《抗風軒》就是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嘔心瀝血,批點《石頭記》的書房。</p><p> 因受新冠病毒影響,五個展廳現在仍未開放。</p>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抗風軒”,據說是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地方。 <p class="ql-block"> 此外,后院建有“芹圃學坊”展出對曹雪芹研究的成果及各種版本的《紅樓夢》。不定期在紀念館內舉辦紅學研討會和主題展覽,推動紅學研究。</p> <p class="ql-block"> 這是現在正在舉辦的紅樓夢展覽。</p> <p> 全國各地有四處《曹雪芹紀念館》。在遼陽市老城西小什字街口路東吳公館院內一處;南京烏龍潭公園內一處;北京的兩處,北京植物園內一處;市內瓷器口路口東北角,目前在建中的一處。</p> <p class="ql-block"> 這是南京《曹雪芹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 這是在北京磁器口新建的《曹雪芹故居》,明年開放。</p> <p> 5,蒜市口《曹雪芹故居》</p><p> 蒜市口已經改為磁器口。這里的曹雪芹故居是唯一由清朝檔案記載的曹家住宅。</p><p> 上世紀50年代,世界和平理事會成立后,連續紀念世界文化名人,包括中國的李時珍、吳敬梓、屈原、杜甫等,而曹雪芹更有資格入列。于是,文藝界想借曹雪芹逝世200周年之機,開展紀念活動。如若在紀念活動之前,能夠將曹雪芹故居、墳塋位置明確下來,這將是紅學研究領域中爆出的最大冷門。為此北京市文化局提前一年就開始準備,組織力量對曹雪芹故居、墳塋、后裔開展廣泛調查。 在1982年,關于曹雪芹在北京的住所才又有了新發現。</p><p>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研究員張書才,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保存的清代內務府檔案中發現一件雍正七年(1729)的“刑部移會”,其中載明:江寧織造隋赫德曾將抄沒曹家的“京城崇文門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間半、家仆三對,給予曹寅之妻孀婦度命。”由此確定曹氏在蒜市口地區有十七間半老宅,而這里應該是曹雪芹從南京回到北京后的第一居址。據乾隆《京城全圖》所標示,在蒜市口地區僅有一處院落是十七間半房,即廣渠門大街207號院。經過實地考證,這處院落格局保存完整,而且它與檔案記載、地圖所繪完全吻合,基本可以確認這里就是曹氏故居。 在隨后的實地調查中,專家們還發現了尚存在207號院的“端方正直”四扇屏門,這四個字在《紅樓夢》里曾經出現過,由此專家得出結論,這處四合院是國內唯一的一處有清代檔案可據、有《京城全圖》可證、有遺跡遺物可尋的曹雪芹故居遺址。</p><p> 曹雪芹一家從江寧(南京)遷到北京時,曹雪芹大約13歲。</p><p> </p> <p> 6,曹雪芹的一生</p><p> 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祖籍遼寧鐵嶺,清朝正白旗包衣世家,生于康熙54年(1715年5月28日,卒于1763年2月12日)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遺腹子)。</p><p> 曹雪芹家世顯赫。曾祖父曹璽任江寧織造,曾祖母孫氏是康熙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過康熙帝的伴讀和御前侍衛,后接任江寧織造,曾兼任兩淮巡鹽監察御使,極受康熙寵信。在康熙、雍正兩朝,曹家祖孫三代四個人主政江寧織造達五十八年,有權有勢,極富極貴,成為當時南京第一豪門,天下推為望族。康熙六下江南,曹寅接駕四次。</p><p> 曹雪芹在江陵(南京)生活無憂無慮。“每日只和姊妹丫鬟們一處,或讀書,或寫字,或彈琴下棋,作畫吟詩,以至描鸞刺鳳、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他終生都對這段幸福生活記憶猶新。曹家藏書極多,精本有3287種之多。曹雪芹尤愛讀詩賦、戲文、小說之類的文學書籍,諸如戲曲、美食、養生、醫藥、茶道、織造等百科文化知識和技藝莫不旁搜雜取。曹雪芹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對四書五經和科舉仕途沒興趣。 </p><p> 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虧空皇銀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曹家日漸衰微。乾隆4年受莊親王謀反案牽連,又遭更大打擊,從此一蹶不振。這個時候曹雪芹大約二十四五歲年紀,經歷生活重大轉折,曹雪芹深感世態炎涼,富貴無常,浮生若夢。曹雪芹有兩個姑姑分別嫁給了皇族,在她們的關照和曹雪芹本人的努力,他曾到右翼宗學擔任過“助教”,與皇族子弟敦敏、敦誠、裕瑞和私塾先生張宜泉交往過密,成為終生好友。裕瑞在《棗窗閑筆》中說曹雪芹“其人身胖頭廣而色黑,善談吐,風雅游戲,觸景生春,聞其奇談,娓娓然令人終日不卷。是以其書絕妙盡致。”</p> <p> 曹雪芹晚年生活十分貧困。移居北京西山的黃葉村和白家疃,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也曾為鄉親尋醫問藥,醫術頗受好評。他的好友敦誠寫了一首《贈曹雪芹》的詩,描寫凄慘景象。“滿經逢高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衡門僻巷愁今雨,廢館頹樓夢舊家。司業青錢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何人曾與豬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p><p> 生活拮據的曹雪芹,唯一的兒子患天花夭折,他悲痛過度,在乾隆28年(1764年)除夕之夜抱病而亡,享年49歲。好友出資將他葬在西山一帶,“生于繁華,終于淪落”,鮮花著錦落入凋零衰敗,人生悲哀,世道無情,一代文學巨匠在寒冬中獨自飄然而去。 </p><p><br></p> <p> 《紅樓夢》在他身后名聲鶴起,受到文人和官場的吹捧,市井抄書價格居高不下,康熙第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禵之四世孫清宗室詩人永忠因墨香得觀《紅樓夢》小說,作詩寫到:“傳神文筆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淚流。可恨同時不相識,幾回掩卷哭曹侯。”傳神文筆足千秋,一句話寫盡了曹雪芹文筆之絕。</p><p> “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在西山的朝霞晚煙、晨鐘暮鼓中創作出一部文學價值極高的古典名著,成為人們對曹雪芹長久的記憶。</p> <p> 7,古典文學巨著《紅樓夢》</p><p> 《紅樓夢》以豐富的內容,曲折的情節,深刻的思想認識,精湛的藝術手法,成為中國古典的巔峰之作,被譽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一部作品構成一門學術獨立研究的學科,這在世界文學史上極為罕見。</p><p> 《紅樓夢》融匯傳統文學精華。詩的風雅和小說的通俗,構成《紅樓夢》一書文學價值的基礎。紅樓夢成書的時代,有吳敬梓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蒲松齡的文言小說《聊齋志異》,孔尚任的劇作《桃花扇》,洪昇的劇作《長生殿》,曹雪芹的《紅樓夢》是最后的輝煌。魯迅說“在中國,小說是向來不算文學的。在輕視的眼光下,自從十八世紀末的《紅樓夢》以后,實在也沒有產生什么較偉大的作品。”《且介亭雜文·〈草鞋腳〉》</p><p> 《紅樓夢》包羅社會萬象,思想性文學性極高。全書83萬字,人物9百多,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卻很鮮活。以金陵貴族名門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歷史為暗線,展現了窮途末路的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魯迅說:”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寶王,卻看見他看見許多死亡。”中醫學家可以從全書中找到幾百味珍貴藥方,植物學家可以從中發現數百種珍貴名木,美食家能夠列出上百種珍饈佳肴,建筑學家可以看見典雅秀美的園林建筑和規劃,由于讀者的思想感情和立場角度不一樣,會有不同的看法,閱讀《紅樓夢》,各有所得。</p><p><br></p> <p> 新中國成立后對《紅樓夢》研究進一步深入。文化部門組織系統性收集紅樓夢和曹雪芹的史料,出版多種書刊,百家爭鳴,使紅學研究健康深入。成立學術研究組織,開展各類研究和宣傳活動,推動紅學與社會發展相結合,打造傳統文化銘牌。由中央電視臺制作,王扶林先生導演的87版電視劇《紅樓夢》膾炙人口,其中由王立平創作的十幾首歌曲經久不衰,有的成為了經典,樹立起《紅樓夢》的音樂形象,與清朝畫家改琦的《紅樓夢人物圖冊》相益彰。</p><p> 《紅樓夢》研究自成書起就有爭議,出現不少未解之謎。但是瑕不掩瑜,《紅樓夢》一書極高的古典文學價值,是不爭的事實。晚年曹雪芹在西山生活和著書也是不爭的事實。</p> <p> 8,富振華戰友的章回體小說《紅樓春秋》</p><p> 富振華是工程兵131團汽車連戰士,我的戰友。北京兵,“老三屆”,1971年從山西插隊地方入伍,滿族。幼喜詩文,尤喜《紅樓夢》一書。退伍后調機械部軍用車改裝試驗場,后調機械部機床局搞政策研究。在北師大中文系畢業時,他已過而立之年,操筆撰文著書,在報刊發表各類文章上百篇,《紅樓春秋》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完成于1988年,1991年6月由花山出版社出版發行,1997年4月,經過修改交由京華出版社再版。</p> <p> 富振華所著長篇小說《紅樓春秋》循著雍正皇帝暴亡之謎,將隱去的曹雪芹身前身后傳奇般的故事娓娓道來。雍正帝不僅抄了曹雪芹的家,還把與他傾心相愛的女子竺香玉奪入宮中納為妃子,冊封為皇貴妃。為抗議強暴,曹雪芹與竺香玉二人合力將雍正皇帝用丹砂毒死。小說圍繞這一事件,描繪出朝廷昏庸腐敗,文武大臣猜疑傾軋,曹家榮辱興衰,多情好義女子竺香玉由“齡官”而皇貴妃而尼姑的復雜傳奇的一生。為了痛貶殘暴.也是為了給自己和所戀女子立傳,曹雪芹傾注后半生心血,寫成了千古奇書《紅樓夢》。</p><p> 富振華的《紅樓春秋》一書,為紅學研究提供了另一種視角。</p> <p> 照片后排左三是富振華。1973年初攝于陜西城固縣。</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阳县|
蒙山县|
宜都市|
名山县|
射阳县|
正镶白旗|
得荣县|
宜昌市|
格尔木市|
湖州市|
满城县|
湘乡市|
天水市|
梁河县|
新蔡县|
磴口县|
天长市|
盈江县|
衡水市|
微山县|
永安市|
彰化县|
西乌珠穆沁旗|
广河县|
凭祥市|
甘泉县|
青田县|
内江市|
张家川|
贵南县|
洛浦县|
延庆县|
诏安县|
珲春市|
临湘市|
宜州市|
曲阜市|
若尔盖县|
麦盖提县|
禄劝|
吉木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