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九月五日,出平城為淶源長城游。保定府,自古兵家必爭之地也。淶源隸屬保定府,其飛狐峪、蒲陰陘為太行八陘之樞紐要道,故淶源內長城亦為拱衛京師之屏障,歷經嘉、隆、萬三朝經營,漸成體系矣。</p><p> 吾自前年走內邊,業已八百里,其中因故未連續而行者,蕎麥茬、七畝地為其中也。有心續之,然時疫所累,久久未能成行。如今能就,不免欣然也。 </p><p> 七畝地長城,位靈丘、淶源間,西與蕎麥茬跨山險而接,實體長城未連續也。隸屬插字號長城,屬倒馬關路長城所轄。倒馬關路長城東北起淶源插箭嶺,西南至山西繁峙竹帛口,與太原鎮長城相接,南與龍泉關路長城相連。倒馬關路又分倒馬關 、插箭嶺、狼牙口、茨溝營。</p><p> 七畝地往東,獨山城也。獨山城西接唐河 ,插字四十二號臺立于河床,為河水沖毀,不復存在矣。</p><p> 欲過唐河,然河寬水急,無奈折返,至七畝地村。沿山腳上攀,披荊斬棘,至插字四十三號臺,匾額字體難辨,敵樓外觀尚可,內部殘破,蒿草雜生。</p><p> 沿邊墻經插字四十四號臺,與前樓似,木板平頂,回廊結構,年久易塌,亦復如是。</p><p> 插字四十五號臺,與前敵臺,有所不同,回廊拱劵,四角藻井,樓梯通頂,一十八級。登頂觀之,樓櫓殘跡可尋也。</p><p> 立于此樓,遠眺四十六號臺,沿山脊蜿蜒而起,高高在上,然又平平如也,僅存條石基座 ,據傳毀于雷擊,樓匾亦不知所終。</p><p> 登插字四十六號臺,居高臨下,其它三臺,一覽無余。青翠山巒,邊墻起伏,敵臺如珠,相互連貫,互為犄角,與峰相合,蔚為大觀也。</p><p> 過四十六號臺,奇峰如削,單邊墻險,臨崖入云。越步其上,其樂無窮,至山險處,無路可走,故下撤之。</p><p> 至龍門村,唐河岸邊,竟遇溫泉,奇也!其深不及尺,周不過丈,清可見底,底積黑沙,氣泡涌起,滋滋有聲。赤足圍之,入水片刻,隨即起足,不敢時之久也,可見水溫之高矣。如此,攀越之累,入水之間,消之無形,妙哉!</p><p> 詞曰:望江南?淶源長城行</p><p> 初秋起,蒼翠滿青山。萬里大邊橫玉帶,鐵騎勁風倒馬關。人立敵樓間。</p><p> 登高處,愁情此時消。不聞馬嘶角鼓鳴,但見長河落日圓。泉溫洗凝脂。</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原县|
普安县|
镇平县|
平利县|
深水埗区|
九龙城区|
孝感市|
合水县|
通河县|
甘南县|
南安市|
稻城县|
方山县|
阳泉市|
濮阳市|
永丰县|
武鸣县|
弥勒县|
甘谷县|
永清县|
东港市|
盱眙县|
台安县|
克拉玛依市|
龙门县|
浮山县|
新民市|
榆树市|
敦化市|
盘锦市|
应城市|
兴和县|
平塘县|
伊川县|
东山县|
和静县|
荆门市|
蒙自县|
盐城市|
拉萨市|
开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