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毛澤東和毛澤青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6年11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毛澤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毛澤青(1916~1981) 字詠才·化名萬才。韶山鄉韶源村人。毛澤東的堂弟.基層干部。</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民國26年(1937)1 0月·到延安找毛澤東,被安排到陜北公學學習,后分配到延安解放印制廠和抗日軍政大學第七分校工作。曾化名萬才,以“商人”身分往來于延安、西安之間,為根據地購運食鹽、布匹、藥品等物資。后擔任過八路軍、人民解放軍后勤部門基層單位的會計.民國3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5月,到東北軍區某陸軍醫院任會計股長,后改任供應股長,一直使用“毛萬才”這個名字,從不向人透露和毛澤東的關系。一次,毛澤東給他300萬元(舊人民幣).添置日常用品,他購置了一件大衣、一床毛毯和一塊手表,竟被人懷疑有貪污行為。他出于無奈·不得不出示毛澤東給他的親筆信,并說明自己與毛澤東的關系,懷疑頓時消除,并受到群眾的欽敬與稱贊。后任過阜新火電公司科員、撫順市政公司預制廠黨支部書記,并被選為該市政協委員。1981年在撫順病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1956年,毛澤連的親弟弟毛澤青到中南海作客時的合照。江青原以為毛澤東在韶山兄弟中是最高的。但看了這個堂弟毛澤青后,善意地笑了:敢情在毛澤東的兄弟中,還有比他高出半個頭的人啊!(從左至右:李訥、毛澤青妻子龐淑誼、毛澤青、毛澤東、江青、毛遠新、李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毛澤青的妻子龐淑誼老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眾所周知,毛澤東在他的堂弟兄們當中排行老三,因此他的乳名為“石三伢子”。這些毛家弟兄共有十位。這十位弟兄,為中國革命和新中國建設做出了杰出貢獻,大都為人們所熟悉,而其中的一位卻鮮為人知,他就是毛澤東的堂弟毛澤青(后來改名為毛運才、毛萬才)。解放后,毛澤東的這位不善言談的堂弟和他的妻子龐淑誼一直默默無聞地生活在東北。在幾十年的艱苦的生活中,他們的周圍沒有幾個人知道他們的身世。1981年,毛萬才在撫順去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此后,作為一名百姓,毛萬才的妻子和她的子女們仍然一如既往地在撫順這個北方的工業城市,過著普普通通的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八歲那年,她嫁給了15歲的毛澤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30年龐淑誼8歲,父母多病,家中沒有一分耕地,一間常常漏雨的小茅房就算一家人僅有的一點家產。忙時候,父母拖著多病的身子給別人做活,掙點糧食吃,而閑起來的時候,他們不得不出去要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當時,在韶山從事秘密革命活動的,有毛澤民的妻子王淑蘭。為了保存韶山的革命力量,為了不被國民黨抓走,這位堅強的共產黨員與毛澤民不得不“假離婚”。這個時候,王淑蘭就寄住在毛慰生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毛慰生與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同一祖父,家里只有三間草房。和龐淑誼家里一樣,毛慰生家里也沒有地種,他們年復一年地靠給別人做長工糊口。毛慰生先后共有三個孩子:男孩毛澤連、毛澤青,女孩毛澤建。因為毛慰生家里很窮,又因毛順生家里沒有女孩,毛澤建就被過繼到毛順生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住在毛慰生家中的王淑蘭很關心這家人的生活,她常常幫助毛慰生的妻子做一些零碎的家務活,有時候還為毛澤連、毛澤青兄弟倆帶回一點吃的。這些,讓兄弟倆一直不能忘懷。一天,王淑蘭對毛慰生夫妻倆說:“看龐月池(龐淑誼的父親)家很苦的,他家的女娃子很懂事,給澤青做媳婦吧。”毛慰生夫妻當即表示同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第二天,王淑蘭來到龐家說媒。龐淑誼的父母覺得毛家人都很誠實可靠,便爽快地答應了這門親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很快,龐淑誼出嫁到了毛家,做了毛澤青的童養媳。那一年她八歲,毛澤青15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她丈夫20歲那年,投奔延安的三哥毛澤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來到毛家后,龐淑誼有時和毛澤青一起在別人家里做一些農活,有時則幫助婆婆做一些家務。在毛家,她的生活要稍好一些,因為這時她不再出去要飯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龐淑誼的眼里,毛澤青老實厚道,言語不多卻很真誠。在一起干活的時候,毛澤青總像一個大哥一樣關心、愛護著她,舍不得讓她多干一點活。婆婆很愛嘮嗑,有時不免要對兒媳婦講起一些關于毛澤東的事情。有一次,她說:“三伢子從小就愛幫助別人。有一回下雨了,莊稼都在地里晾著,他幫助窮人把莊稼收起來,這讓毛順生很生氣,就罵他。三伢子卻頂撞說,人家窮,莊稼少,咱家莊稼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這時,毛澤青已長到20歲,他的個頭已經早已高過了自己的家門。人們說,韶山還沒有過這么高個子的人。后來據他的子女講,他的個頭足有一米九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毛澤青從小就對三哥毛澤東充滿著敬意。在他的心中,一直向往著革命,向往著能跟著這位一直走革命道路的三哥為窮人打天下。他想,有這份熱情,有這么高的個頭,參加革命能用得上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他開始向革命組織靠近。這一年,他在王淑蘭的秘密工作下,離開韶山,投奔延安,投奔毛澤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為了保證家里人的安全,免遭敵人的迫害,毛澤青對他們保守這一秘密。臨走的時候,他對龐淑誼說:“我要出去做生意,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你在家里好好過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毛澤青這一走,再也沒有任何音信。龐淑誼和她的公公、婆婆都不知道他的去向,更不知道他的生意做得怎么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從此,龐淑誼身上的負擔更重了。沒有地種,她只好和家里人一起到外面給人家做長工。因為那個時候土地比較集中,許多人都“地無一垅”,所以打長工的人很多,做工換回來的糧食少得可憐,有時都難以糊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龐淑誼以她的勤勞和誠摯,和毛澤連夫妻一起,料理著公公、婆婆的生活,支撐著這家人艱苦的日子。盡管她顯得有些瘦小,但她卻總主動承擔更多的勞務,這使得她與公婆和妯娌相處的很好。一家人在韶山相依為命,等待著毛澤青的歸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就這樣,龐淑誼在韶山一直等了12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9年,湘潭地區解放。這年9月,一位解放軍捎來了口信:“毛澤青早就參加了革命,如今是后勤部隊里的一個副連職干部,現在長沙,過一段要回家里來看看并接走妻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2年的漫長的等待,12年日日夜夜的企盼,龐淑誼終于盼到了丈夫的音信。驚喜之中,她和家里人等不到毛澤青回來,第二天就踏上了去往長沙的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毛澤東是她丈夫參軍和入黨的介紹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幾天后,在長沙戥子橋附近的一處軍營里,龐淑誼終于找到了高高的個子、身穿軍裝的丈夫毛澤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此時的毛澤青,已32歲,比他離開韶山時更高了,而最明顯的,還是他比在家時胖了一些;而龐淑誼,多年的勞累和困苦使她變得有些憔悴,站在高大的毛澤青面前,就更顯得有些瘦弱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毛澤青對妻子說:“革命不成功,我就不能回來。三哥毛主席介紹我參軍又介紹我入黨。”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原來,12年前,毛澤青經過兩個多月的奔波,來到了延安,找到了日盼夜盼的三哥。看到十弟毛澤青來投奔革命,毛澤東很高興,他一一問了幾位韶山老人的情況,還特意問到了毛澤青的親哥毛澤連(解放后毛澤東曾多次寄錢救濟他)。他對十弟說:“來了就好嘛。”當他們談到毛澤建等親人的慘死,都很悲痛。毛澤東對十弟說:“澤青,要記住啊,我們可不能想升官發財啊,要為窮人打江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從參軍到入黨,毛澤青的介紹人都是毛澤東。不久,毛澤東還送給他一支槍,并說:“干革命沒有武器不行,武器是啥,就是革命理論和槍桿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毛澤青在抗大學習一段時間后,在部隊里搞后勤工作,后來他又到山西為了革命搞了一段地下工作,為了保密身份,他改名為毛運才(解放后又改名為毛萬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有人建議將她丈夫的名字改回叫“毛澤青”,她反對,并給他改名叫毛萬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幾天后,龐淑誼和丈夫回到了韶山。龐淑誼發現,當丈夫看到解放后的韶山充滿了生機,貧苦農民都有了自己的土地,竟然激動得流下了眼淚。他對龐淑誼說:“跟著毛主席干了12年革命,就是盼著今天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半個月后,龐淑誼跟著丈夫回到了部隊。按照當時的有關規定,連職干部可以讓家屬隨軍。這樣,龐淑誼就跟著丈夫和部隊一起走南闖北,從此他們再也沒有分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剛一開始,他們在長沙,后來就到了四川南充。又過了一年,他們又隨部隊到了東北佳木斯。這段時間,毛運才一直在部隊里搞財務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龐淑誼,一直在家里帶孩子,并料理著所有其它的家務。她常常對丈夫說:“毛主席早就對你說過,不要想升官發財,在部隊里要注意呀。”毛運才說:“我一定不給三哥抹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毛運才老實厚道,在部隊里從不講起自己與毛澤東的關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54年,龐淑誼的丈夫毛運才轉業到遼寧阜新發電廠。轉業前,一位干部在家里對他們說:“要轉業了,你們要是聽我的話,毛大哥再用原來毛澤青的名字更好,用毛運才這個名字,沒有幾個人知道大哥是毛主席的堂弟,別說你們不說,就是說了也沒人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這位好心的干部剛走,龐淑誼對丈夫說:“運才,這名字可不能往回改,咱們要的就是不讓別人知道我們和毛主席的關系。要改也可以,毛運才這個名字用家鄉的話說不大上口,就改成毛萬才吧。不管咋說,不能再叫毛澤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丈夫聽了龐淑誼的話,到了阜新發電廠后,取名“毛萬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到了東北后,龐淑誼的丈夫毛萬才曾多次寫信給毛澤東,匯報地方和家里的情況。1955年,毛澤東給他們回了一封用毛筆寫的信:“澤青弟:來信收悉,一切尚好,望好好學習,努力工作。毛澤東。”這封信現仍由龐淑誼保留在家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龐淑誼和丈夫一樣,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見到他們的三哥毛澤東。他們幾次寫信都向三哥表達這個心愿。1956年11月,他們收到了總理辦公室的通知,讓他們全家來北京一次。龐淑誼和丈夫激動得一夜未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夫妻倆領著三個孩子來到北京。幾天后的一個上午,一家人被請到中南海,毛澤東在那里約見了他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毛澤東的家里,龐淑誼平生第一次見到了這位紅光滿面、正領導著億萬中國人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毛澤東。此前,她曾想了千言萬語,但此刻竟一時說不出話來。當丈夫向三哥介紹妻子和孩子時,毛澤東對她說:“東北那里很冷啊,你能習慣嗎?”龐淑誼說:“早就習慣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毛澤東向江青介紹說:“這是叔叔家的兒子,十弟澤青,就是在延安當兵的那個,這是弟媳,也是韶山的,這是他們的三個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毛澤東將一個玩具車送給了龐淑誼的二女兒,江青笑著對毛澤東說:“這不是那天少先隊員送給你的嗎?”毛澤東說:“那今天我作主,把這個禮物送給小侄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閑談間,毛澤東讓江青把幾個孩子叫進來。很快,龐淑誼一家人見到了李敏、李訥和十幾歲的毛遠新。毛澤東請他們吃了一頓飯,都是一些很普通的湖南菜。毛澤東說:“吃點家鄉的菜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飯后,毛澤東說:“咱們合個影,留個紀念。”這樣,毛澤東、江青、李敏、李訥、毛遠新與毛萬才一家人在餐廳前合了影。后來,這張照片他們一直珍藏在家中,40多年從沒有公開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臨走時,毛澤東給了他們300元錢,讓一家人回了一趟韶山老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回到東北后,龐淑誼對丈夫說:“見到毛主席的事,就不要對別人講了,平平常常地最好,免得人家說咱們驕傲。”毛萬才說:“那就跟誰也不說了,好好工作就啥都有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后來,龐淑誼和丈夫帶著孩子來到撫順。毛萬才在撫順市政公司做黨委副書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58年8月,毛澤東到撫順視察,表示要見一見他們。因為保密的原因,市委的同志事先讓他們第二天去機關一趟。但到了第二天,他們卻因孩子生病而沒有去。兩天后,他們才知道是毛澤 東要見他們,可是那時毛澤東早就離撫順 ,當時兩人都急哭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躍進”時,人們“干勁沖天”,許多年輕夫婦看不過來孩子。這時,一向在家里相夫教子的龐淑誼和幾個女同志一起,在撫順市開辦了一個幼兒園,為人們義務看孩子,一直堅持了三年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時候,除了管檔案的同志和她丈夫的上級領導之外,沒有幾個人知道他們的身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后來幼兒園解散,龐淑誼又回到家里。作為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她又恢復了原來的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時候,龐淑誼已有了五個孩子,一家人只住在一間房里,幾個孩子要在搭起的上下鋪睡,十分擁擠。家里只有丈夫一個人掙工資,生活上的困難可想而知。但是,她卻從來不讓丈夫向單位要救濟。她勸說丈夫:“比咱們家困難的還有的是,孩子大了后,慢慢就會好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生活的重負早就使丈夫得了心臟病,衛生所的一個醫生和毛萬才是至交,對他們夫妻說:“就憑你們的身世,竟弄得這么困難,找找組織。”龐淑誼說:“困難啥,比起我小時候要飯,還不強上百倍?沒有毛主席和共產黨,我們早就被餓死了。到啥時候,咱們也不能麻煩組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文革”時,她勸說丈夫不要加入任何“武斗”的派別,直到1970年,她和家人才住上兩室的房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當“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國的時候,撫順各種派別林立,他們“文攻武衛”,鬧得不可開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龐淑誼知道丈夫老實厚道,平時從不跟別人鬧意見,計較什么,遇到事常常憨厚地一笑了之。他性格內向,待人誠懇,不會出現什么問題。但是,在“武斗”之風盛行的時候,龐淑誼真的有些擔心了。她天天勸說丈夫:“老毛,外面這么亂,你可千萬別參加這個派那個派的去武斗啊!”丈夫總下保證:“放心,我不去亂鬧。咱干不了大事,也不能給三哥抹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時候,有兩個派的頭目了解到了龐淑誼和她丈夫的身世,便先后悄悄地找到他們,讓他們加入自己的派別,以壯大其聲勢。但是,不管來人怎么說,他們就是不答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70年,龐淑誼一家仍住著一間房,孩子漸漸大了,家里就更顯得擁擠不堪。這時,那個衛生所的醫生看不過,在龐淑誼和丈夫不知道的情況下,找到了市里的軍代表,他說:“老毛(萬才)干革命這么多年,五個孩子都大了,還住一間房子!”不久,他們才住上兩室的房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丈夫去世后,為了生活,她為居委會掃了三年的街道,每天掙一元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74年秋,龐淑誼和丈夫想回湖南韶山探親,事先寫信給毛澤東,想先去看望他。不久,總理辦公室來信,讓他們到北京來,準備去中南海見毛澤東。但他們在北京等了幾天后,被告之原計劃因故取消。后來他們才知道,毛澤東因為身體的原因而沒能再見到他的堂弟和弟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不久,毛萬才退休。退休之后,龐淑誼和他常常去新撫區菜市做義務勞動。這種活動他們一直堅持了兩年多,直到后來毛萬才的身體很不好的時候才作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81年,毛萬才去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此后,因為一直沒有工作,兒女們的收入也非常低,龐淑誼的生活便沒有了保障。在這種情況下,她與當地居委會聯系,和幾個老太太一起打掃街道衛生,她們一人負責一片,春夏掃臟物,秋天掃樹葉,冬天掃雪。每天早早地起來,拿著掃帚沿著街道清掃。沒有人知道,她自己也從不講起,她就是毛澤東的十弟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兒女們心疼,不讓她去。她笑著說:“就算鍛煉身體了,起得早,干點活兒,身板也結實。這不挺好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當時,居委會一天給她一元錢的報酬。這樣,她一直堅持到了1984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3年,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之際,龐淑誼又一次回到了韶山。在家鄉,她見到了李敏、李訥、韶華、毛遠新、毛新宇、毛遠平(毛澤連之子,現為韶山接待處負責人)等毛家親人。他們都親切地稱她為“十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她總對子女說:“要像你爸那樣,什么時候也不要給毛主席抹黑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也是在1993年,撫順市財政局局長郭峰在飛機上看到了一篇寫毛澤連的文章,里面講到了他的弟弟毛萬才一家一直很清貧生活在撫順。他真的有些不相信,毛澤東的堂弟竟也生活在撫順這個城市。回來后他就四處查尋。兩個月后,他終于找到了龐淑誼老人。他發現,老人生活的很拮據,這位局長的眼睛濕潤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他要發動干部為老人捐款,老人堅決不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龐淑誼的五個子女除了她的大女兒毛小平在機關做服務工作收入稍好外,其余人收入都很低,生活都很困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龐淑誼的兩個兒子全在企業工作,廠里效益都不好,看到這種情況,這位很有社會良心的局長在不讓龐淑誼老人知道的情況下,通過組織對她的大兒子毛佳新進行了人事考核。考核合格后,將他從廠里調到市財政局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她的二兒子毛佳明十幾年前從部隊退伍后,一直在一個小廠里工作,近年來他所在的企業效益較差,很多時候都不能按時拿到工資,即使發了工資,也是很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幾年前在韶山探親時,有人對十婆龐淑誼說,你們要在湖南,子女的境遇會好很多很多。她卻說:“在哪兒都一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盡管生活得不算太好,但她常常告誡子女們:“要像你爸那樣,什么時候也不要給毛主席抹黑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生清貧節儉,默默無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龐淑誼的一生就是這樣,無論在哪個時間段,無論日子過得有多清貧,她都樂觀面對,從不會因為自己的特殊身份而到處招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直以來,龐淑誼都保持著勤勞,樸素,節儉的作風。即使生活再清貧,再辛苦,她也沒有公開過自己的身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教育子女,龐淑誼只說:要像你爸那樣,什么時候也不要給毛主席抹黑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毛主席的十弟媳,能褪去身份的光環,能默默無聞,能勤儉節約。是什么支撐著她這么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無疑是毛主席“不能想升官發財”的教導!是毛主席一生為民偉大家風的熏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她不愧為毛澤青的妻子。更不愧是毛主席的家人,她的崇高品質,永遠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左旗|
汝城县|
景谷|
海晏县|
林周县|
彭泽县|
宁远县|
大冶市|
黄石市|
平度市|
思茅市|
友谊县|
濮阳市|
东乌|
进贤县|
阿图什市|
东港市|
大同市|
四川省|
贵阳市|
绥德县|
扶风县|
翼城县|
邢台县|
门源|
永宁县|
正定县|
尼勒克县|
靖远县|
五莲县|
曲周县|
霍城县|
兴宁市|
高唐县|
当阳市|
兰西县|
黎城县|
嘉兴市|
那曲县|
土默特右旗|
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