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偉英里系民國初年由地皮大王劉歆生在當時的漢口法租界建房成里,于1912年建成,以其女劉偉英之名為里份名。</p><p><br></p><p>偉英里位于武漢市江岸區中山大道中段東南側,黃興路與車站路之間,呈十字形。西南口通黃興路,西北口出中山大道,長150米,寬4米。水泥路面,門牌號1—29號。1967年改名保衛里,1982年恢復原名。里內皆為二層磚木結構樓房,式樣相近,排列整齊,巷道偏窄,不通汽車。</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偉英里內皆為二層磚木結構樓房</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偉英里西北口出中山大道</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偉英里西南口通黃興路</p><p><br></p> <p>偉英里甫一建成,就有歷史故事在此產生。據《蔣翊武年譜》,1912年12月初,辛亥武昌首義的主要組織、領導者蔣翊武離湘回漢,曾在法租界偉英里進行籌建《民國日報》的工作。</p><p><br></p><p>民國年間,位于漢口法租界的偉英里也曾散發著油墨的清香。1916年5月《民報》在漢口日租界懷安里創刊,因內容涉及反對袁世凱,出版12天后即被查封。同年8月20日,報館遷至偉英里,8月29號正式復刊,日出三大張:“秉春秋之筆,誅暴除奸,以慰同胞踵引之殷,久旱之苦。……材料豐富,印刷精良。他如有聞必錄,俾消息之靈通;無事不波,求新聞之正確。為救亡之針藥,作醒夢之警鐘。”直至1917年1月停刊。</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偉英里5號講究風水的斜門</p><p><br></p> <p>漢口《民報》在偉英里復刊后的第5天,即1916年8月25日,花界小報《飛艇報》創刊,設發行處于偉英里29號:“以一紙之尺素,集花界之大觀,想章臺走馬者,當必以先睹為快也。”一時之間,以“社會道德,國家秩序,人民生計”為標榜的《民報》與專刊妓女“芳名”、專談風花雪月的《飛艇報》并存于偉英里29號,兩者“一正一邪”,演繹出民國武漢報業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偉英里住戶大門內的小天井</p><p><br></p> <p>偉英里有文化人的聚集,也有商人的印跡。曾經是曹祥泰雜貨店第二代人居住的地方。老字號曹祥泰雜貨店于1884年開業,在第二代老板曹云階掌舵期間,抗日戰爭爆發,曹即從武昌舉家遷到漢口偉英里。偉英里28號、總面積約200平方米的兩層老民居,曾經都被曹家買下。曹云階的女兒曹美璋,后來仍住在偉英里。老人回憶說,父親曹云階很講民族氣節。大約在1944年,日本人闖到偉英里的家中,強迫曹云階出面當商會會長。但曹云階捋著長長的胡須,說自己老了,管不了事情。日本人沒有辦法,只能離去。曹云階后來說,自己寧死也不能給日本人做事。</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偉英里內房屋的斜坡紅瓦屋頂</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武漢淪陷之初的1938年冬,日本人欲請劉歆生出任維持會會長。劉聞訊從花樓街家中避居法租界偉英里,一直未與日本人照面。1941年,84歲的地皮大王劉歆生,在法租界偉英里去世。遺體運回花樓街,為避開前門的日本兵,劉家人在一日清晨悄悄從后門出殯。劉歆生與家人在法租界的合影,也成了劉歆生留給世人最后的影像。 </p><p><br></p> <p>▲抗戰時期劉歆生(中)避居偉英里時與前來看望他的兒孫們合影 </p><p><br></p> <p>在民國時期,偉英里口外面臨中山大道的一片"洋房"是繁華的商業地帶,云集了一些著名的商行,如"上海同昌腳踏車行″漢口分行就設在“偉英里口七號洋房”。</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同昌腳踏車行的促銷廣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上圖為當時同昌腳踏車行發布的促銷廣告,廣告中稱:“由上海英大馬路分設漢口,已歷十有余年,專經售各國名廠老牌雙飛腳踏車、大小汽車、小孩健身車,以及各種車上應用物件,如電料、機器、油漆等,無不應有盡有。并自監制新式包車,材料選擇上等,工作時加研究,式樣翻新,精益求精。兼經理英國名廠鄧祿普老洋人頭牌橡皮,如空氣實心人力車、馬車、汽車上所用之尺碼內外胎大小齊備,并經理康墨脫廠三角牌鋼絲車輪,經用耐久,名馳遐邇。雖屢辱各界推許,誠貨真價實也。如蒙光顧,無任歡迎。”</p><p><br></p> <p>同昌車行由諸同生創立于1897年,地址在上海南京路604號,是我國第一家自行車商行,專營自行車及零配件,民國時期還開設了同昌車輛制造廠,制造車腳踏車各主要部件及裝配整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風靡一時的“鳳凰牌”自行車,其生產廠家的前身就是同昌車行。</p><p><br></p> <p>▲偉英里臨中山大道的房屋是"騎樓"式的,下面的通道可為行人遮風擋雨</p><p><br></p><p>一些論者認為,"騎樓″是劉歆生在漢口里份建設中的創意。然而,在我的印象中,原本的偉英里臨中山大道的房屋并不是"騎樓"式的。記得是在上世紀50年代時,因中山大道這段道路太窄,而對臨街房屋的底層進行改造,即臨街房屋的底層全部向后縮進再將隔墻打通,才形成這種類似"騎樓"式的人行通道。在此聊備一說。</p><p><br></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托克旗|
建湖县|
潜江市|
梁平县|
平果县|
长治市|
沐川县|
乐清市|
民乐县|
英超|
阿拉善左旗|
谷城县|
泽库县|
延津县|
安康市|
崇州市|
哈密市|
东阳市|
赣榆县|
盐边县|
东宁县|
许昌市|
赤城县|
田林县|
察隅县|
洛川县|
永康市|
鄂伦春自治旗|
威海市|
罗城|
西安市|
上蔡县|
新沂市|
阿克苏市|
丽江市|
武陟县|
大厂|
广元市|
津南区|
易门县|
河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