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村 <p class="ql-block"> 徘徊村系徘徊鎮(zhèn)人民政府駐地,位于市區(qū)西南18、5公里。東與本鎮(zhèn)苑水村毗鄰,南與本鎮(zhèn)茶口村相連,西與本鎮(zhèn)新安村接壤,北與本鎮(zhèn)夏莊村搭界。屬丘陵地區(qū),處南洺河北岸,南洺河自西向東在村南流過,夏莊河自北向南<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村東過</span>境,并在村東南與過境的南洺河交匯。海拔650米的五尖垴為全村最高峰。</p><p class="ql-block"> 相傳建村于明朝明永樂年間(1402年-1424年),民國初襲清制,屬武安惠區(qū)。1931年3月,惠區(qū)改稱九區(qū),為九區(qū)徘徊鎮(zhèn)。1936年并區(qū)后屬四區(qū)。1939年11月屬武安縣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1月屬武南縣一區(qū)。1944年8月屬武北縣九區(qū)。解放后改鎮(zhèn)為村。1945年9月屬武西縣六區(qū)。1946年7月復歸武安縣。1953年5月屬八區(qū)徘徊鄉(xiāng)。1956年7月撤區(qū)并鄉(xiāng)后屬徘徊鄉(xiāng)。1958年8月改屬徘徊人民公社,馬刨泉(今新安村)被劃為該村第十生產(chǎn)隊。12月劃歸涉縣。1961年5月重歸武安縣。仍屬徘徊人民公社。1979年新安村獨立,成為行政村。1984年3月機構(gòu)改革屬徘徊鄉(xiāng)(5月設徘徊鎮(zhèn))管轄至今。</p><p class="ql-block"> 全村有耕地1830.09畝,林地642、7畝。人口八百余戶,兩千六百余口人。均為漢族。主要姓氏有:左、李、趙、張、王,武、劉、郭、蘇、楊。“左”姓為本村第一大姓,占全村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左右。</p><p class="ql-block"> 徘徊村交通便利,省道S314磁左公路,縣道X105礦宋線在村東南交匯。省道磁左公路從村南東西穿過,縣道礦宋線在村東南北過境。邯長鐵路從村北通過,并在該村設有徘徊北站。市直單位在本村設有辦事機構(gòu),市教育體育局在徘徊村設有第十五中學。國儲河北五三七處行政機關建在徘徊村。</p><p class="ql-block"> 每年農(nóng)歷的二月初八、十月二十二是傳統(tǒng)的物資交流大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徘徊村的來歷</p><p class="ql-block"> “徘徊”的意思是1、來回地走;2、猶豫不決。</p><p class="ql-block"> 1、明朝以前該村叫“白家莊”、“閆家莊”。自山西移民后,村里設一察院,一次一位八旬巡按在此辦案后,把皇家玉印丟失,他在察院門口為此煩惱,來回踱步,從一村民那里找到玉印后,即興在察院門口寫下“徘徊鎮(zhèn)”三個大字,以示紀念。后人仿刻“徘徊鎮(zhèn)”名,石砌于村西閣門頂。</p><p class="ql-block"> 2、因該村地處出入山西交通要道,來往商人較多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3、此處為東峧河、石壩溝、南洺河三河交匯處,水流回旋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4、戰(zhàn)國時期,大將廉頗不敵秦兵,惆悵滿懷,苦想對策,騎著馬來回轉(zhuǎn),故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p> 徘徊村兩委辦公樓 徘徊村碑 徘徊村新貌-1 徘徊村新貌-2 <p>徘徊村新貌-3</p> 徘徊村新貌-4 徘徊村新貌-5 徘徊村新貌-6 徘徊村新貌-7 徘徊村新貌-8 徘徊村新貌-9 徘徊村新貌-10 徘徊村新貌-11 徘徊村新貌-12 徘徊村新貌-13 徘徊村新貌-14 徘徊村新貌-15 徘徊村新貌-16 徘徊鎮(zhèn)機關 徘徊派出所 徘徊鎮(zhèn)敬老院 徘徊鎮(zhèn)空氣質(zhì)量監(jiān)測站 徘徊北站 徘徊村國儲五三七處辦公樓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门市|
邯郸市|
曲靖市|
广丰县|
新营市|
兖州市|
崇仁县|
巴林左旗|
行唐县|
汕头市|
达拉特旗|
林口县|
十堰市|
武功县|
牙克石市|
资溪县|
基隆市|
海安县|
高州市|
治多县|
石景山区|
梧州市|
富宁县|
历史|
穆棱市|
迁西县|
盐池县|
万荣县|
榆社县|
翼城县|
隆德县|
金沙县|
射洪县|
腾冲县|
吴堡县|
林周县|
华坪县|
郧西县|
冀州市|
北海市|
辽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