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葉落傾城秋意濃,時光知味醉西風。</p><p>繁華終究歸平靜,熾熱無端沒影蹤。</p><p>云點點,步匆匆。流年一曲寄飛鴻。</p><p>曾經多少癡情字,伴我長歌入夢中。</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歲月從未變老,而人情物事卻每天都在悄無聲息中變遷,那些當初以為特別艱難而沒有盡頭的苦日子,卻成了如今再也回不去已瞬息逝去的曾經,那些永遠離去了的親人和事件,永遠成為了生命中一觸即發的疼痛,盡數荒蕪成無法除去又無法觸及的痛悔和感傷;那種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憾悵,那些身處天涯又心在咫尺的難全人生,都成為今生抹不去的遺憾和感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昨日和幾位友人長分而聚,談到人生難以兩全的不由自主,一高友言說自己總是不分時日地努力工作,甚至忙得沒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因為他的身后有千余人要生存,普通人遇到不如意或是身體不適時,可以關了手機安心療養,而自己卻萬萬不能,身在位必須謀其事,這是做人的擔當和準則,也是推卸不了的職責。我聽了這番話頗有一種仰視的敬佩感,聯想自己這般普通人,除了推卻不掉的家庭責任,似乎失去了活著真正的價值和意義。人生的各處其所,讓生命呈現的方式成為千差萬別,然而不管身處何種境遇,都在不同的煩惱和紛雜中遇到千百種棘手之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是中元節,各個寺廟都在舉行各種規模的超度法會,讓故去的人們得到靈魂的救贖,祈望故去和活著的人們都不再遭受諸般艱難困苦。也正是因為這個令人窒息的日子,讓我不由得心生痛悔和感傷的心情,思憶起父母親在無比艱辛的歲月里,努力扶養兒女所經歷過的萬般艱辛,那一段段歷歷在目的時光,一件件都如芒刺背,如鯁在喉般錐痛著我的良心。父母之愛恩重如山,而當自己終于有能力回報大恩時,卻成了陰陽兩隔,再也無法償還半分,只能求助于寺院里的師父們,用超度的方式來彌補我們對父母虧欠,以救贖我們無法安放的靈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然而,不能散去的痛悔象滴在紙上的水一樣越殷越大,無法排解的思緒象遠處起伏的大山沉重而綿延,壓抑的情緒讓人有種想宣泄卻找不到出口的窒息感。我只好從書架上抽出一本《二十四史》,用書中的古人軼事來隔絕內心的無限傷痛,讀著一段段古人們的不同經歷,以書中記載的事件去感知古人的內心情懷,以文字的延展來感受古人們生命中的熱烈和豪邁,那些曾經熱血沸騰的鮮活人物們,以舍小家而為大家的民族家國情懷,分分鐘分崩離析了我心中揮之不去的自艾怨尤。</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性的貪嗔癡慢疑,讓人心永不停息地負荷著大大小小的諸多煩惱和欲壑難填的愿望,讓人的生活總是隨著身上發生的事情大小而跌宕起伏,我們普通人總是以自我為主,不能跳出貪嗔癡慢疑所衍生的悲歡苦辣辛的百味雜陳,被家庭瑣事和小我禁錮著自己不能伸展的思想,無法把自我的情緒轉化到更為廣大的天地間去,從而不斷放大自我無法遣懷的壓抑情緒,最后成為執念幽閉的憂郁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些胸中有天地的人們,都無一例外地把心中小我的傷感和痛悔化為一種大愛,回饋給更多艱難的人們,他們沒有時間去追憶過去和感懷小事,他們心中裝著一群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世界。這些人用犧牲小我的精神去關注和幫助更多的生命,把天下人當做自己的父母親人,把更多人的幸福當做自己的心愿和追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而另有一種人,他們深諳佛理,懂得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陰盛)是生命運行的本質;懂得一切苦難都是人世常態。他們認為既然一切無法改變,那就學會坦然接受,此心安處是吾鄉。再大再多的困境和不公平,他們都能從中找到思想的突破口,找到自我活著的安愉和趣味,從而做到“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而憂其民。”,樂觀豁達地對待生活中的諸多不順,成為不被任何困難擊垮的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之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千百年來,無數人以蘇東坡為人生導教,學習他既可以擁享士大夫式“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高雅生活,也可以安享普通農夫那種“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的率性人生。即使“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卻能夠灑脫地”倚杖聽江聲” ;縱使”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亦希望自己能夠坦然放下一切,做到”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們做不了安邦定國的大英雄,也無法成為劃時代的精神引領者,但我們可以在這些高尚人格的精神領航下,做一個安于現實,卻能夠把普通生活過成詩的凡人。大人物也有著大人物的煩惱,小人物亦有小人物的快樂。只要不違法亂紀,不違背正道和常倫,完全可以選擇自我酣暢的生活方式,讓生活充滿詩意和浪漫情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逝者如斯夫,未來尤可期,無法償還的就化作祝愿,能夠握住的不留遺憾,讓余生的每一天,都在實實在在而力所能及的優雅中度過,不羨慕也不嫉妒,不錯過也不荒廢,不自卑也不驕狂,在此后的人生沉浮中,把所有的痛苦和糾結,都化作坦然的微笑,逐日看淡,放下,向遠,隨緣……</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簡介:</span></p><p> 姚竹梅,中華詩詞協會理事,陜西詩詞學會會員,西安市作家協會會員,人物專訪作家,西北書畫交流中心總編,西部都市網記者,藍田沐心閣文化社副社長,大唐文化藝術社秘書長,西安金領書畫院秘書長,灃西墨林書畫家協會秘書長,豐京書畫研究院宣傳部長。作品發表于《當代中華詩詞庫》、《中華詩詞》月刊、《陜西文藝界》、《神州?時代藝術》??㈤L安開發報、《詩文薈萃?藝齋漫話》、《耀輝文苑》、《幸福南城》、《美篇精品》等多家刊物和網站。</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东|
晋宁县|
天等县|
高陵县|
祥云县|
石河子市|
察隅县|
龙游县|
兴安县|
嘉义县|
黑龙江省|
南川市|
嵩明县|
山丹县|
临江市|
阳信县|
雷山县|
彭阳县|
黎城县|
金寨县|
兴宁市|
隆昌县|
洛隆县|
吴堡县|
舟曲县|
布尔津县|
林甸县|
巴东县|
甘孜县|
仁布县|
兴义市|
黄平县|
武宣县|
大新县|
莱西市|
郴州市|
德州市|
乐平市|
图片|
策勒县|
泸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