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7月17日,自駕游第十四天。預告多日珊珊來遲的暴雨終于降臨重慶。清晨,我們在暴雨中駛離重慶,沿著包茂高速公路踏上返程。在重慶與貴州交界處隱匿著一座靜謐的古鎮,鮮為人知。</p><p>龔灘古鎮位于烏江與阿蓬江交匯處,隔江與貴州沿河縣相望,是酉陽“千里烏江,百里畫廊”的起點,自古以來便是烏江流域乃至長江流域的貨物中轉站 。</p> <p>下高速,經彭水,奔酉陽,沿著烏江一路南下。因為整個重慶地區處于雨帶,一路雖雨勢減弱,江面始終霧氣朦朧,如跌入仙境。</p> <p>好在自駕,遇到水墨山水畫般的景色,找個合適的停車點,下車拍照。沒有人催促,想停就停,想拍就拍。不錯過美景,不留下遺憾。</p> <p>我們深知,就是同一地點,不同的氣候,不同的時間,會產生不同的光影,可遇不可求。</p> <p>雨天出行,雖然會增加路途風險,尤其在山區。但也會呈現不一樣的美景。就像這一路縹緲的美景,稍縱即逝。</p> <p>以往畫中賞美景,如今已成畫中人。</p> <p>一條霧帶,猶如天橋橫跨烏江。</p> <p>透過隧道望去,美美地一幅畫。</p> <p>翻山越嶺行駛274公里,一路美景相伴。走走停停拍拍,終于在飽覽沿途美景后于下午一點到達龔灘古鎮。</p> <p>龔灘古鎮的門票很親民,16元一位,60歲以上半價,65歲以上全免。這是一路走來所到景區最便宜的了。</p> <p>因為古鎮建在山崖上,從烏江畔的游客中心可乘坐自動扶梯直達古鎮老街,免去登山之累。</p> <p>因為龔灘古鎮坐落于烏江邊,擔心洪水淹了古鎮,原計劃夜宿彭水縣城。到了龔灘古鎮,立刻被美景所吸引,淡綠色的烏江水,江面陣陣飄來薄紗輕霧。紅色的吊腳樓坐落在山崖之上,根本不用擔心洪水的侵擾。當即決定,夜宿龔灘古鎮。抬頭仰望,今夜入宿于此——唐街客棧。</p> <p>客棧老板很會做生意,因為去景區大門口接網訂的游客而偶遇我們,一番說服,我們跟隨他來到客棧下方。游客的車不能進入景區,而古鎮又座落于山上,攜帶行李非常不便,老板承諾幫我們提行李,退房時幫我們把行李送達停車場。</p> <p>參觀三層樓的唐街客棧,從江邊石階上行數十米,第一層為客棧餐廳唐街魚莊,二樓三樓為客房,三樓大門出口即是古鎮老街。</p> <p>客棧餐廳,下午二點多,老板夫婦為我們做了一頓可口的午餐。</p> <p>第一次入住吊腳樓,好山好水好風景。空氣清新,靜謐溫馨。</p> <p>帶陽臺的客房,清晨坐在陽臺捧一杯熱茶,看江面霧氣升騰</p> <p>入住客房,推窗見景。</p> <p>沿江的吊腳樓,鏤空的木質欄桿與窗楣,古樸中透著精細。</p> <p>烏江對岸的貴州,孤零零的小屋座落于江邊,看不到山路,唯一出行的方式是門前的小船。</p> <p>客棧大門位于老街,出門即可老街漫步。</p> <p>古鎮老街在重建中保存了原有的風貌。一些有歷史意義的古建筑保存完好,有些大門禁閉,謝絕參觀。吊腳樓多為新建,主要功能是餐飲與客棧。但如今旅游蕭條,游客稀少,生意難做。最有年代感的要數青石板路,幾百年來到踩踏,石板已無棱角,在雨水的浸潤下油光烏亮。</p> <p>陳家灣的川主廟供奉的是李冰。李冰修建都江堰,使川西平原富庶起來,被封為川主。當時都江堰中有孽龍,興風作浪禍害人民,被他降伏保得四方安寧,因此四川境內各水域均設廟塑像,祭祀供奉。龔灘川主廟當年香火旺盛,廟外一街皆賣香燭,茶館、旅店、紅燒館云集,上碼頭腳夫、小販皆活動于此,來往之客不下千人。遺憾的是文革期間被拆毀了,但被毀的廟在重建中得到恢復。</p> <p>十里畫廊游船在此出發</p> <p>晚餐后,閑庭信步,欣賞夜色迷離下的古鎮。</p> <p>站在烏江邊,抬頭仰望古鎮,家家戶戶大紅燈籠高掛,耳邊不時傳來卡拉OK五音不全的歌聲,一片萬家燈火的祥和景象。</p> <p>龔灘鎮是川鹽入黔的重要中轉站,所轉運之鹽稱"客鹽"戚。墻上滿滿的各種字體的鹽字,在燈光的照射下格外醒目,也彰顯這“鹽”對于古鎮的重要性。</p> <p>被景觀燈照亮的游客中心及自動扶梯樓</p> <p>景區大門雖然鮮有游人,依舊燈火闌珊。</p> <p>古鎮牌樓與背后的大紅燈籠相映成輝</p> <p>第二天清晨,雨依舊不停地下著。龔灘古鎮由景區入口南門至北門全長三公里,而我們入住的唐街客棧離南門只有一公里不到。龔灘古鎮還有很多地方未涉足。早餐后,冒雨向北挺近,去看看不一樣的龔灘。</p> <p>靜靜地雨中古鎮</p> <p>在龔灘,冉是大姓,冉家院子,已有三百年歷史。它四周封閉,進入其中,有置身徽派民居的感覺。但是與徽派民居不同,它一面是開放的,吊腳樓廊伸向街面,正房和廂房都是穿斗式結構,都是龔灘地道的建筑風格。</p> <p>龔灘的西秦會館,是陜西商人在龔灘所建立的。它是龔灘向近代商品經濟邁進的一個標志。光緒年間,陜西商人張朋久最先來龔灘開設鹽號,并親自經手修建了"西秦會館",因會館的建筑風格和一般寺觀廟宇大致相同,紅粉涂墻,所以當地人稱之為"紅廟子"</p> <p>木刻古鎮圖</p> <p>站在古鎮中央大平臺上,遙望古鎮北邊,已被一片云霧遮掩。</p> <p>云霧漸漸散去,層層疊疊的吊腳樓若隱若現。</p> <p>橋重橋是橋中名橋,有"不知橋重橋,不是龔灘人"之說。橋重橋是由兩座橋重疊成的一座小拱橋,從下面的橋走到上面的橋只有幾步石梯,兩橋錯落有致。"這種橋上疊橋的橋,是龔灘獨有。下面的橋走得人多,還是橋。上面的橋走得人少,已長滿綠植。還有一種說法,上面的橋是官老爺走的橋,下面的橋是百姓走的。我們是平頭百姓,當然得走下面的橋。</p> <p>告別龔灘,云霧依舊。霧中看古鎮,回味更無窮。</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社会|
浮梁县|
钟祥市|
昌江|
南通市|
永靖县|
上饶县|
定远县|
河东区|
府谷县|
徐水县|
伊金霍洛旗|
大厂|
陇南市|
修武县|
漠河县|
临夏市|
双鸭山市|
布尔津县|
广西|
汨罗市|
黎城县|
柳江县|
五大连池市|
临猗县|
湖口县|
丰都县|
微博|
东丰县|
临泽县|
望江县|
多伦县|
东源县|
会东县|
简阳市|
永胜县|
铜川市|
府谷县|
九龙坡区|
高密市|
商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