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人至暮年,也是因為到了懷舊的年齡,我們這些戰爭的親歷者,對犧牲戰友的懷念之情越來越強烈!八一建軍節到來之際,他們的音容笑貌和激戰場景又一次浮現在眼前,歷歷在目,刻骨銘心。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如一冊冊滿是深刻的詩集,一頁頁打開,眼角流淌的淚花在詩集上留下淡淡的血痕。</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85年3月至1986年6月,原五九七團二營四連在上級編成內,參加了老山地區對越防御作戰。歷時一年多的時間,我們有趙廣來、潘宜安、何士兵、程健、汪世球、甘益秋、伏太祥、王瓊、宋振全、苗樹新、宋芝宏、陳學常、梁克全、胡化坤、嚴守寶、張先軍、李小龍、鄭寶武、梁嶺和徐吉田20位戰友在戰斗中英勇犧牲。他們把青春獻給了祖國,把生命融入了老山。我做為曾與他們朝夕相處、并肩戰斗而幸存下來的戰友,在他們犧牲后的這三十二年里,始終沒有停止對他們的懷念,他們的身影時常閃現在腦海,他們的話語時常回響在耳邊。特別是"5.31"(趙廣來犧牲)、"6.14"(潘宜安和何士兵犧牲)、"7.10"(程健和汪世球犧牲)、"12.2"(梁嶺等15位戰友犧牲)等幾場大的戰斗和戰友犧牲的日子,我的心情都格外沉重,寄托著對犧牲戰友的無限哀思!</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趙廣來,步兵第597團2營4連一班戰士。1966年9月出生,1984年12月入伍,1984年10月入團。原籍系山東省鄒縣看莊區看莊鄉金山村。1985年5月19日,他隨本班接防了全連防御陣地最前沿的左2號陣地,并和副班長一起堅守在最前出、最危險的1號哨位上。1985年5月31日凌晨,敵人一個連的兵力向我左2號陣地發起了攻擊,他在身負8處傷,左手和腿相繼被炸斷的情況下,仍堅持戰斗4小時,消滅敵人8名,直至流盡最后一滴血。戰后,戰友們把他譽為“鋼鐵戰士”,連隊黨支部追認他為中共黨員。1985年8月,上級為他追記了一等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1月,在新兵訓練時與全班戰友合影。(前排左一為趙廣來)</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1月,新兵班在組織戰術訓練。(后排左二為趙廣來)</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4月,趙廣來和全班戰友在云南硯山縣子馬鄉進行構筑工事訓練。(后排左二為趙廣來)</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趙廣來在訓練間隙,不忘看書學習。</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潘宜安,步兵第597團2營4連八班戰士。1964年4月出生,1982年12月入伍,1984年3月入團,原籍系安徽省安慶市十里鄉林業村。他為人忠厚,樂觀熱情,善于團結同志,對工作認真負責。上陣地后,隨本班堅守在最前沿的左3號陣地。1985年6月14日20時20分,敵一發冷炮落左3號陣地的4號哨位上,正在上哨的他頭部、腿多處受重傷,在往后搶運途中光榮犧牲。戰后,連隊黨支部追認他為中共黨員。1985年9月,上級為他追記了三等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4年,潘宜安與戰友方真久合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4年11月5日,為歡送本排即將退伍老兵,全排合影。(后排右二為潘宜安)</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4年11月,與戰友張祖民、方真久、汪世球合影。(前排右一為潘宜安)</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4月,和班長劉福貴等戰友在云南硯山縣的臨戰訓練場留影(右一為潘宜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何士兵,步兵第597團2營4連八班副班長。1965年7月出生,1983年12月入伍,1985年1月入團。原籍系江蘇省寶應縣黃騰鄉黃騰村。他嚴于律已,樂觀上進,對工作認真負責。上陣地后,隨本班堅守在最前沿的左3號陣地。1985年6月14日20時20分,敵一發冷炮落左3號陣地的4號哨位上,正在上哨的他腰部、胸部多處受重傷,在往后搶運途中光榮犧牲。戰后,連隊黨支部追認他為中共黨員。1985年9月,上級為他追記了三等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4年7月,與戰友在明水營房合影。(左三為何士兵)</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5月,在接防陣地前與老班長岳耀文在云南硯山縣子馬鄉合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4年10月1日,何士兵(左)、嚴守寶(中)和宋芝宏(右)三位烈士在山東章丘營房的合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4年10月,與戰友岳耀文、沈良江和唐加林在訓練場合影(左二為何士兵)。</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4月,在硯山訓練場留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程健,步兵第597團2營4連衛生員。1964年7月出生,1981年12月入伍,1985年1月入黨,原籍系山東省青島市滄口區造紙廠宿舍。參戰前,從外單位調入四連任衛生員。他待人熱情,樂于助人,對工作認真負責,經常深入一線陣地為戰友服務,受到戰友們一致稱贊。為了加強一線陣地的衛生保障,連隊派他隨7班堅守在最前沿的左3號陣地上,他毫無怨言,不僅熱情周到地為戰友們服務,而且和戰友們一起堅守哨位。1985年7月10日下午18時,左3號陣地突然遭到敵人的冷炮襲擊,7班戰友所住的“貓耳洞”被敵炮火炸塌,造成洞內2死6傷的嚴重后果,其中的程健同志犧牲。1985年9月上級為他追記了二等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汪世球,步兵第597團2營4連七班副班長。1964年10月出生,1982年12月入伍,1984年3月入團,原籍系安徽省安慶市十里鄉茅嶺村。他積極上進,訓練刻苦,有著良好的軍事素質。上陣地后,一直堅守在全班最危險的哨位上。1985年7月10日下午18時,左3號陣地突然遭到敵人的冷炮襲擊,7班戰友所住的“貓耳洞”被敵炮火炸塌,造成洞內2死6傷的嚴重后果,其中的汪世球同志犧牲。戰后,連隊黨支部追認他為中共黨員。1985年9月上級為他追記了三等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2月,與全班戰友在章丘營房合影(后排中為汪世球)。</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初,與戰友岳耀文和潘益壽在宿舍內合影(左為汪世球)。</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4年冬,與戰友在連隊合影(前排中為汪世球)。</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5月,與全班戰友在硯山訓練場合影(右二為汪世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甘益秋,步兵第597團2營4連四班戰士。1964年8月出生,1984年12月入伍,1983年3月入團。原籍系山東省兗州市官莊鄉東垛莊村。他性格活潑,處事老練,善于團結同志。1985年5月,隨本班接防了541號陣地,圓滿完成了防御作戰任務。1985年12月2日對敵405號陣地出擊拔點戰斗中,他被編到第一突擊隊第一強擊組。在戰斗打響的前一天,向敵前沿秘密接敵途中,遭敵炮擊,胸部、頭部受重傷,在往后方搶運途中光榮犧牲。戰后,連隊黨支部追認他為中共黨員。1986年2月,上級為他追記了二等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5月,與戰友在硯山合影(右二為甘益秋)。</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5月,與戰友李小龍(右)在硯山訓練場切磋武藝,為上陣地做準備。</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7月,從防御陣地下到627休整時,與戰友們合影(右二為甘益秋)。</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9月,與班長蔣道義在南溫河合影(左為甘益秋)。</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9月,甘益秋在南溫河留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伏太祥,步兵第597團2營4連二班戰士。1965年8月出生,1983年12月入伍,1982年5月入團。原籍系江蘇省南京市下關區唐山路189-4號。他為人耿直仗義,性格活潑剛烈,接受任務爽快。1985年5月,隨本班接防了全連最前沿的140號陣地后,他主要擔負全班白天的觀察哨,下哨后還主動擔負起全班的后勤保障任務,為全班取水取飯取彈藥,毫無怨言。在對敵405號陣地的出擊拔點的戰斗打響的前一天,突然接到連指揮所命令,要求他和另外2名戰友補充到第一突擊隊時,他毫不猶豫,愉快地服從決定,并于當天夜間就到達位置。1985年12月2日戰斗打響后,他隨第一突擊隊的戰友們一起迅速沖上405號陣地,在搜剿敵4號洞時,遭敵炮擊,壯烈犧牲。戰后,連隊黨支部追認他為中共黨員,1986年2月,上級為他追記了二等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3月,向云南開進前,伏太祥在部隊駐地明水留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10月,伏太祥在南溫河的出擊405的模擬訓練場留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4年3月,伏太祥與老鄉戰友在駐地明水合影(后排左二為伏太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王瓊,步兵第597團2營4連一班戰士。1964年11月出生,1983年12月入伍,1985年10月入黨。原籍系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縣遙墻鄉王家樓村。1984年底從外單位調入四連一班,1985年5月隨本班接防了全連最前沿的左2號陣地,防御戰斗中,他機智靈活,作風頑強,多次打退敵人的偷襲和襲擾,為全班取得“5.31”戰斗的勝利,榮立集體一等功做出了重要貢獻。他遇事冷靜,顧全大局。在對敵405號陣地的出擊拔點的戰斗打響的前一天,突然接到連指揮所命令,要求他和另外2名戰友補充到第一突擊隊時,他毫不猶豫,愉快地服從決定,并于當天夜間就到達位置。1985年12月2日戰斗打響后,他隨第一突擊隊的戰友們一起迅速沖上405號陣地,在搜剿敵4號洞時,遭敵炮擊,壯烈犧牲。1986年2月,上級為他追記了二等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9月,王瓊與本班戰友在南溫河合影(左一為王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宋振全,步兵第597團2營4連八班戰士。1965年3月出生,1983年12月入伍,1982年6月入團。原籍系山東省陽信縣溫店鎮汪福村。1985年9月12日從長山要塞區原守備25團補充到四連。他身材不高,眼睛不大,但渾身透著機靈。1985年12月2日,對敵405號陣地出擊拔點戰斗中,他被編為第四突擊隊第二強擊組隊員。戰斗打響后,他被臨時抽調擔負由連指揮所向北長形高地增架電話線的任務,途中遭敵炮擊,彈片擊穿了鋼盔,頭部受重創,光榮犧牲。戰后,連隊黨支部追認他為中共黨員。1986年2月,上級為他追記了二等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7月,被確定為參戰對象后,原部隊為他們掛上了大紅花(前排右為宋振全)。</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7月,宋振全與老鄉戰友合影(前排右為宋振全)。</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10月,宋振全與戰友在南溫河模擬訓練場合影(左二為宋振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苗樹新,步兵第597團2營4連五班戰士。1966年4月出生,1984年12月入伍,1985年4月入團。原籍系山東省兗州市王因區婁莊鄉苗營村。他為人忠厚,工作踏實。1985年5月,他隨本班接防了143號陣地,出色地完成了防御作戰任務。1985年12月2日對敵405號陣地出擊拔點戰斗中,他被編到第一突擊隊第二強擊組。戰斗打響后,他隨本班向敵405號陣地發起了勇猛的沖擊,在5號洞口接近途中遭敵炮擊,光榮犧牲。戰后,連隊黨支部追認他為中共黨員。1986年2月,上級為他追記了二等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10月,苗樹新與本班戰友們在南溫河模擬訓練場(右一為苗樹新)。</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11月,苗樹新與老鄉戰友在小石洞休整地合影(右二為苗樹新)。</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4月,苗樹新在臨戰訓練地云南硯山留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4月,苗樹新與戰友張傳文、唐加林在硯山合影(右為苗樹新)。</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7月,下陣地休整時與戰友在627高地合影(左一為苗樹新)。</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10月,苗樹新與盛傳金在小石洞炮十二師車場留影(左為苗樹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宋芝宏,步兵第597團2營4連八班副班長。1966年4月出生,1983年12月入伍,1985年7月入黨,原籍系江蘇省寶應縣黃騰鄉潘家村。他皮膚黝黑,濃眉大眼,聰明好學,積極上進。1985年5月,他隨本班接防了左3號陣地。1985年6月14日,副班長何士兵同志犧牲后,連隊決定由他接替副班長職務。期間,他積極配合班長工作,要求堅守最危險的哨位,多次打退敵人的偷襲和襲擾。1985年12月2日,對敵405號陣地出擊拔點戰斗中,擔任第二突擊隊第二強擊組副組長。戰斗中,他帶領兩名戰士主要擔負本突擊隊的開辟通路的任務。戰斗打響后,他們在我炮火的掩護下,順利地打開通路,并迅速向405陣地發起了沖擊,他們以最快了速度直插到高地的主峰。就在他們搜剿敵人時,被敵炮火覆蓋,壯烈犧牲在405陣地的頂端。1986年2月,上級為他追記了一等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4年1月,在新兵訓練時與全班戰友合影(后排右一為宋芝宏)。</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4年2月,宋芝宏在新兵訓練結束時的留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4年5月,宋芝宏在營房南側唐王山留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陳學常,步兵第597團2營4連八班戰士。1966年10月出生,1984年12月入伍,1983年6月入團。原籍系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市郊鄉佟樓村。他性格活潑,積極上進。1985年5月,他隨本班接防了左3號陣地,出色地完成了防御作戰任務。1985年12月2日對敵405號陣地的出擊拔點戰斗中。他被編到第二突擊隊第二強擊組,同另兩名戰友一起主要擔負本突擊隊的開辟通路的任務。戰斗打響后,他們在我炮火的掩護下,順利地打開通路,并迅速向405陣地發起了沖擊,他們以最快了速度直插到高地的主峰。就在他們搜剿敵人時,被敵炮火覆蓋,壯烈犧牲在405陣地的頂端。戰后,連隊黨支部追認他為中共黨員。1986年2月,上級為他追記了一等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7月,下陣地休整時,與本班戰友在627高地合影(左起依次為陳學常、宋芝宏、劉福貴和姜濤)。</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梁克全,步兵第597團2營4連八班戰士。1964年10月出生,1984年12月入伍,1985年5月入團。原籍系山東省棗莊市孟莊鄉峨山口村。他為人忠厚,吃苦耐勞,工作積極,上進心強。1985年5月,他隨本班接防了左3號陣地,戰斗中他不怕艱苦,不畏強敵,出色地完成了防御作戰任務。1985年12月2日對敵405號陣地的出擊拔點戰斗中。他被編到第二突擊隊第二強擊組,同另兩名戰友一起主要擔負本突擊隊的開辟通路的任務。戰斗打響后,他們在我炮火的掩護下,順利地打開通路,并迅速向405陣地發起了沖擊,他們以最快了速度直插到高地的主峰。就在他們搜剿敵人時,被敵炮火覆蓋,壯烈犧牲在405陣地的頂端。戰后,連隊黨支部追認他為中共黨員。1986年2月,上級為他追記了一等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10月,梁克全和第二突擊隊的戰友們在南溫河模擬訓練場。</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11月,梁克全在小石洞休整的帳篷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胡化坤,步兵第597團2營4連二班長。1965年10月出生,1983年12月入伍,1985年6月入黨,原籍系江蘇省寶應縣下舍鄉官橋村。他為人忠厚,積極上進,有著良好的軍事素質和組織指揮能力,遇事沉著冷靜,英勇果敢。1985年5月上陣地時,他時任二班副班長,隨本班堅守在最前沿的140陣地1號哨位上,多次打退敵人的偷襲和襲擾。6月份接任班長后,帶領全班堅守陣地96個晝夜,抗擊了敵人20余次進攻和偷襲,全班無一傷亡。出色地完成了防御作戰任務。1985年12月2日對敵405號陣地出擊拔點戰斗中,擔任第三突擊隊第二強擊組組長。帶領全班迅速沖上405號陣地,在戰友的配合下,攀上崖壁貼近了5號洞口,在準備向洞內投擲炸藥包時,被洞內的敵人投出的手雷炸傷,滾下崖壁,壯烈犧牲。1986年2月,上級為他追記了一等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4年春節前,胡化坤和王小軍、何士兵為參加連隊春節文藝晚會進行排練(右為胡化坤)。</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4月,胡化坤與全班戰友在臨戰訓練地硯山的合影(后排右為胡化坤)。</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10月,胡化坤在南溫河模擬訓練場。</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11月25日,在405出擊拔點作戰動員誓師大會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嚴守寶,步兵第597團2營4連四班戰士。1965年12月出生,1983年12月入伍,1984年9月入團。原籍系江蘇省南京市大廠區長蘆鄉白龍村嚴營。他為人忠厚,工作主動,訓練刻苦,上進心強。1985年5月隨本班接防了左5號陣地后,擔負本班的輕機槍手,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圓滿完成了防御作戰任務。1985年12月2日對敵405號陣地出擊拔點戰斗中,他被編到第一突擊隊第一強擊組。戰斗打響后,隨本班率先向敵405號陣地發起沖擊,途中遭敵炮擊,光榮犧牲。戰后,連隊黨支部追認他為中共黨員,1986年2月,上級為他追記了二等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10月,與本班戰友在模擬訓練場。(右二為嚴守寶)</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10月,與戰友在模擬訓練場。(左一為嚴守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張先軍,步兵第597團2營4連七班副班長。1965年6月出生,1983年12月入伍,1985年11月入黨,原籍系山東省金鄉縣化雨鄉塘樓村。1985年9月12日從長山要塞區原守備25團補充到四連。他不僅長的精干,而且軍事素質非常過硬。1985年12月2日對敵405號陣地出擊拔點戰斗中,擔任第二突擊隊第一強擊組副組長。戰斗打響后,他一馬當先,率先沖上了302號陣地后,遭敵炮火襲擊而犧牲。1986年2月,上級為他追記了一等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9月,與本班戰友在南溫河休整駐地合影。(后排左一為張先軍)</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李小龍,步兵第597團2營4連四班戰士。1966年10出生,1984年12月入伍,1984年6月入團。原籍系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黃莊鄉黃莊村。他團結同志,樂于助人。1985年5月,隨本班接防了541號陣地,圓滿完成了防御作戰任務。1985年12月2日對敵405號陣地出擊拔點戰斗中,他被編到第一突擊隊第一強擊組。戰斗打響后,他隨本班向敵405號陣地發起了勇猛的沖擊,貼上405后,他看到五班長鄭寶武受重傷,就協助五班副班長王光才搶救鄭寶武,途中遭敵炮擊,光榮犧牲。戰后,連隊黨支部追認他為中共黨員。1986年2月,上級為他追記了二等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2月,在章丘部隊訓練場與戰友任立才參加四O火箭筒射擊訓練。(左為李小龍)</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2月,新兵訓練結束時留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李小龍在陣地上寫的日記。</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鄭寶武,步兵第597團2營4連五班長。1963年3月出生,1982年12月入伍,1985年1月入黨,原籍系山東省巨野縣雙廟鄉韓莊村。1985年5月,他帶領全班堅守143號陣地96天,圓滿完成了防御作戰任務。1985年12月2日對敵405號陣地出擊拔點戰斗中,擔任第一突擊隊第二強擊組組長。戰斗打響后,他帶領全班迅速沖上405號陣地,在向他們班主要攻擊目標5號洞貼近時,遭敵炮擊,在他雙腿被炸斷的情況下,用殘腿支撐起身體,并讓戰友踏著自己的肩膀來接近5號洞口,最后犧牲在5號洞口下。1986年2月,上級為他追記了一等功。他的事跡曾以“人梯精神”為題,登載在《解放軍報》的頭版頭條。</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3年12月,與戰友楚尊群、張永軍合影。(右一為鄭寶武)</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9月,與戰友郭壽榮在南溫河留影。(左為鄭寶武)</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11月25日,鄭寶武在405出擊拔點作戰動員誓師大會上。</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4月,鄭寶武與戰友在云南硯山合影。(右二為鄭寶武)</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梁嶺,步兵第597團2營4連副連長。1961年11月出生,1980年12月入伍,1983年6月入黨,原籍系安徽省渦陽縣供銷社。歷任戰士、文書、學員、排長、副連長等職。1985年5月,他擔任四連一排長,帶領全排接防了全連最前沿的左2、140、左1三個陣地。6月中旬,他被提升為副連長,仍留在140號陣地與戰友們共同戰斗,堅守陣地96個晝夜,圓滿完成了防御作戰任務。1985年9月,上級給他記二等功一次。在1985年12月2日對敵405號陣地出擊拔點戰斗中,擔任“連前沿總指揮”。在進攻戰斗中,沉著冷靜,英勇果敢,指揮突擊隊員僅用7分鐘的時間就占領了敵人的表面陣地,并迅速組織隊員轉入搜剿打洞。此時,敵人開始了瘋狂的反擊,用炮火405陣地進行覆蓋。我第一、二突擊隊出現了傷亡,突擊力量明顯減弱。在連指的統一指揮下,及時組織第三突擊隊加入戰斗,加強了突擊力量,加快了進攻速度,在2個小時內,完成了全高地8個洞穴中的7個洞穴的搜剿任務,并抗擊了敵人6次反撲。剩下的5號洞,敵人利用工事堅固和地形險要,作垂死掙扎。我突擊隊員多次打洞都未能奏效,使敵我雙方呈相持狀態。為了便于指揮和鼓舞士氣,他帶領通信員、報話員沖上405陣地的頂端,在搜剿敵哨位過程中,遭到敵人炮擊,他和身邊的報話員徐吉田同時受傷,他顧不了自己的傷痛,用急救包為戰友包扎,在把戰友轉移到安全的地方時,又一次遭到敵人重機槍的襲擊,英勇地犧牲在405陣地的頂端。后來戰友們把此高地稱為“梁嶺高地”。戰后,上級為他追記了一等功一次,并于1986年5月被成都軍區授予“戰斗英雄”榮譽稱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3月,梁嶺在向云南開進之前,與戰友蔣彪、常佩武在部隊駐地章丘合影。(中為梁嶺)</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4月,梁嶺在云南硯山的臨戰訓練駐地留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9月,梁嶺與戰友在南溫河休整駐地合影。(左二為梁嶺)</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10月,梁嶺與第一突擊隊的隊員們在模擬訓練場合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11月,出征前與戰友黃平在小石洞合影。(右為梁嶺)</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11月,出征前與連長陳興強在小石洞合影。(右為梁嶺)</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11月29日出征前,老連長陳希順和黃平在為梁嶺整裝送行。</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11月25日,梁嶺在405出擊拔點動員誓師大會上。</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5年11月29日,全副武裝的梁嶺與突擊隊員在辛寨的進攻出發陣地合影。(左一為梁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徐吉田,步兵第597團2營4連報話員。1966年4月出生,1984年12月入伍,1983年12月入團。原籍系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后孟鄉后樓村。1985年5月隨連指揮所進入左4號陣地,主要擔負對營指的無線通信保障任務。1985年12月2日對敵405號陣地出擊拔點戰斗中,他隨連前指擔負通信保障任務。戰斗打響后,他跟隨副連長梁嶺沖上405號陣地的頂端,在配合梁嶺搜剿殘敵時,遭敵炮擊,頭部負重傷,犧牲在405號陣地的頂端。戰后,連隊黨支部追認他為中共黨員。1986年2月,上級為他追記了一等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血灑南疆的英烈們永垂不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為國捐軀的戰友們英名永存!</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張張年輕的面龐,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三十年前的炮火硝煙中永遠的留在了祖國的南疆,青春的姿容化作了邊關巍峨的高山,挺拔的青松,不朽的忠魂化作那藍天上飛翔的白鴿,為祖國和人民帶來一片和平的天空。</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十五年,歲月悠長,山河已無恙,倒下的英烈們是戰友們心中不滅的記憶,他們一起經歷了生的無畏,死的壯烈,因為經歷過,才更懂得,因為懂得,才永生無法忘記!天地英雄氣,悠悠戰友情。為國捐軀的英烈是國家的記憶,民族的歷史,他們不應該被忘記,忘記了昨天,今天我們還剩下什么!唯有銘記歷史,緬懷英烈,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才有希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都昌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編輯:張玉軍</span></p><p>本文為原創</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編輯:張玉軍,1963年2月生,山東省東營市人,1980年9月自地方考入濟南軍區軍醫學校,1983年7月畢業至2004年11月在步兵第138師醫院先后任化驗員、檢驗軍醫、主治醫師、防疫所長。1985年3月至1986年5月參加對越防御作戰(兩山輪戰),時任步兵第138師醫院化驗員,參加了“5.31”、“9.23”、“1.28”等戰斗的傷員救治,完成了戰時的醫療保障任務,1985年5月在云南老山前線入黨,1986年4月在老山前線師后勤部嘉獎。在部隊20多年受嘉獎多次,1998年因工作突出,榮立三等功一次。2004年12月轉業地方,選擇“自主擇業”,現在濰坊市區某綜合門診部工作。2015年1月加入公益組織——濰坊市奎文區徒步協會,任宣傳部部長,2016年至2019年連續四年獲得“最佳宣傳獎”。</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团风县|
聂荣县|
青川县|
泽库县|
廊坊市|
湄潭县|
龙海市|
海原县|
永定县|
香格里拉县|
荣成市|
大方县|
凌云县|
太白县|
锦州市|
浮梁县|
竹山县|
大邑县|
景洪市|
博湖县|
隆化县|
乌海市|
呼和浩特市|
封开县|
茂名市|
随州市|
枞阳县|
东海县|
江源县|
临猗县|
万荣县|
水富县|
金阳县|
汉寿县|
浦城县|
麻阳|
哈巴河县|
博客|
班戈县|
佛山市|
新巴尔虎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