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穿越生死線,重裝大鰲太 ——我的7天7夜鰲太行

憶江南

<p>  鰲太,就是鰲山和太白山的簡稱。他們都是秦嶺中部相對的高峰。 鰲山也叫西太白,因有一塊巨石酷似鰲頭而得名,海拔3477米,明顯標志就是有一個導航架,也叫“西導航架”,是過去通訊不發達時用于飛機識別的標識,也是鰲山之顛。太白山是秦嶺中部最高的一段,是我國青藏高原以東第一高峰,其中最高點拔仙臺海拔3767.2米。</p><p> 鰲太線是一條縱貫秦嶺鰲山與太白山之間的線路,也是秦嶺山脈海拔最高的一段主脊,被譽為中華龍脊,其風云變幻,云霧繚繞,奇峰林立,高山草甸,冰川石海令人無限向往,然與之齊名的路況艱險,狂風,暴雨,冰雹,濃霧,瞬息萬變,穿越時須高海拔負重,亦使其風險極高。據《中國鰲太穿越事故調查報告》顯示,近年來,鰲太線穿越事故的發生率,正在呈逐年上升趨勢,從2012年至2017年夏季,不足五年,已累計失蹤、死亡驢友多達46人。就在我們出發的8月15日,又一個驢友永遠的留在了鰲太線九重石海旁。“鰲太線”成為國內死亡率最高的一條線路,可以說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死亡線”,也成為秦嶺山區最自虐線路。</p><p> 這條線路穿越的難點,不僅在于需要長時間穿越無人區且得不到補給,且氣候多變、路況復雜,整個穿越過程大都行走在冰川遺跡形成的石海之間,遇到惡劣天氣就十分危險。途中需翻越17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是中國最艱難的五大徒步線路之一,也是眾多驢友向往的圣地。</p> <p>徒步裝備清單:19.865kg(不含鞋的重量)</p><p>1.遮陽帽:1頂; 0.07kg</p><p>2.頭巾:2條; 0.07kg</p><p>3.排汗內衣褲:1套 (含內褲2條);0.425kg</p><p>4.沖鋒衣上衣:1件;1.260kg</p><p>5.薄羽絨服:1件; 0.44kg</p><p>6.速干衣褲:穿1套,備短袖T恤1件;0.145kg</p><p>7.雨褲:1件;0.21kg</p><p>8.雨衣:1件;0.415kg</p><p>9.戶外吸濕排汗襪:2雙;0.155kg</p><p>10.登山鞋:中幫一雙;1.305kg</p><p>11手套:半指薄手套1雙;0.04kg</p><p>12.護膝:1副;0.280kg</p><p>13.雪套:1副;0.175kg</p><p>14.保溫水壺:1個(800ml)含水1.38kg</p><p>15.餐具:1套(鍋、爐頭、打火機(西安現買)、汽罐(俱樂部每人2罐配給)、筷子(2雙))1.11kg</p><p>16.帳篷:1套(內帳、外帳、地釘、地席)1.775kg</p><p>17.防潮墊:1個(單人);0.480kg</p><p>18.睡袋:1條;1.1kg</p><p>19.頭燈:2個;0.15kg</p><p>20.背包:60L徒步背包1個;2.30kg</p><p>21.登山杖:1對;0.40kg</p><p>22.重要證件:身份證、少量現金;</p><p>23.洗漱用品:防曬霜、香皂各一;面巾紙10小包;0.255kg</p><p>24.數碼產品:手機(1個)、數據線(2條)、充電寶(2個)、手機防水袋;0.735kg</p><p>25.食品:5天主食(山之廚5袋、白吉饃餅4個(西安現買的)、方便面3袋)、零食及副食(干果7小袋、豆奶粉7小袋、五香牛肉2袋,牛肉干15小袋、黃瓜咸菜1袋、香菇醬1瓶、火腿腸7根、士力架巧克力6個);3.96kg</p><p>26.水袋、凈水器及水:3升水袋(1個)、凈水器(1個)、水2升;2.355kg</p><p>27.常用藥品:個人常用的口服藥品(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感冒藥(一日兩次,一次一片)、消炎藥、鎮痛藥(一日三次一次一片)、胃腸道藥、葡萄糖粉、抗過敏藥物(一日一次一片)、口罩4個;0.18kg</p> <p>徒步穿越總人數20名,其中:領隊(2人):雪碧、行者殘狼。隊員(18人):憶江南、仰天長嘯、老韓、Fred(高山流水)、細羽無痕、原味、列子、LL、勝哥、果果、歲月靜好、喜洋洋、@。。。、侯、?? 山 野 ????????、民權_養老-紅星、過客、憶江南(河南的,與本人重名)。其中:LL、果果、喜洋洋、@。。。等4人,因自身原因,于徒步第3天從導航架附近下至23公里處下撤,其余16人均走完全程。</p> <p class="ql-block">本次徒步行程(全程73.04公里,累計拔高5747米,負重20公斤,剔除休整時間,實際用時5天半)。</p><p class="ql-block">8月15日:濟南~西安~太白南灘(徒步起點)</p><p class="ql-block">8月16日:南灘(苗圃)~窩鋪營地</p><p class="ql-block">8月17日:窩鋪營地~~藥王小廟~盆景園(3250米)~白起廟~西跑馬梁~鰲山導航架(3475米)~臨時營地</p><p class="ql-block">8月18日:臨時營地~藥王廟(3361米)~麥秸嶺(3500米)~水窩子營地(3100米)</p><p class="ql-block">8月19日:水窩子營地(3100米)~飛機梁(3481米)~梁1、2、3~2800營地</p><p class="ql-block">8月20日:2800營地~南天門草甸~金字塔~金字塔1、2、3~九重石海(3520米)~太白梁頂~大石河營地(3174米)</p><p class="ql-block">8月21日:大石河營地(3174米)~萬仙陣(3564米)~東跑馬梁~雷公廟(3533米)~大爺海(3590米)~拔仙臺(3767米)~大爺海(3590米)~大文公廟(3495米)</p><p class="ql-block">8月22日:大文公廟~小文公廟~保護區大門~上板寺~板寺新村~佛云閣索道上站(徒步終點)~佛云閣索道下站~下板寺~景區車~湯峪~西安~濟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D0: 8月15日,徒步穿越活動集合日。來自山東(7人)、河南(3人)、天津(2人)、湖北(2人)、山西(2人)、北京(1人)、重慶(1人)等全國各地的18名驢友匯集古都西安山野俱樂部,下午3點乘大巴車自西安出發,向徒步起點太白縣南灘(海拔1670米)苗圃進發(出于預防上山被查原因,領隊沒安排大家自塘口進山),尋找露營地,準備明天鰲太徒步。在太白縣鸚鴿鎮吃飯的時候,天是下著蒙蒙細雨的,可老天爺好像要考驗我們似的,等我們快到南灘時下起了傾盆大雨,先給了我們一個下馬威。到了南灘,大家怕淋濕衣服,只能把背包從車下拿到車上,在車上穿好雨衣。下車后,大家沿著泥濘小路匆匆前行,可眼前的羊腸小道變成了河道,有的地方無處下腳,只能蹚水,雨衣也根本不管用了,渾身濕透了,鞋也灌滿了水。走著走著,前邊一條小溪道,因暴雨原因變成了河流,擋住了我們的去路,可必經之路不能繞行,只能涉水,領隊率先過河接應大家,河流湍急,有的地方根本占不住,大家相互幫扶,有驚無險,全部安全通過。過河后,天已黑得看不出道,大雨繼續下著。安全起見,領隊決定讓大家在附近扎營。天黑的看不到人,又下著雨,大家只能冒雨扎帳篷。雖有頭燈,扎營有點手忙腳亂,畢竟露營第一遇到這樣的天氣狀況,還有就是整理背包時誤將地席放在背包最下層,往外拿不放便。等拿出地席時,背包快淋濕了。由于沒有冒雨扎帳篷的經驗,先扎了內帳,后扎外帳,最后放的地席,順序全部顛倒了,導致內帳進水了,只能扎完帳篷后先清理水,再睡覺。衣服濕了,鞋和襪子也濕了。由于衣服只備用一套,得留著晚上穿。鞋沒有備用的,看來明天出發只能穿已濕的衣服和鞋了。帳篷外下著大雨、刮著大風,心里老是擔心帳篷被刮壞,還有帳篷外轟隆的河水聲振耳,這一夜睡的不好??</p><p class="ql-block">人在水中行</p> <p>南灘臨時營地(海拔1836米),集合日宿營地,宿帳篷。</p> <p>  D1: 8月16日,徒步穿越第一天(南灘~窩鋪營地)。早上5點45分起床,雨還在下,只能在帳篷內準備早餐,燒開水后泡上一包山之廚,準備早餐,同時整理背包,早餐后收帳篷,準備出發。由于帳篷全濕,加上一些濕衣服,今天的背包變得重了,感覺重了5、6斤。近期鰲太雨大,將原來無水驢道變成了水道,將原有的小溪變成河流。泥濘的道路很滑,有時腳會陷入很深的泥中,拔腳很是困難。有時為了安全期間,在樹林里繞來繞去,實在沒得繞,必須蹚水過河,可河流湍急,人通過時,幾乎站不住,有馬上被沖倒的感覺。一路雨,一路水,一路泥濘。水在驢道流,人在水中走。經過一陣緩慢拔高,在即將進入快速大拔高之際,來自山東臨沂的一個隊員身體出現狀況,嘔吐不止,走得特慢。為了等她,其他隊員只能走一陣歇半天,團隊整體行進的速度受阻。4個多小時才走了三公里。按這個速度,黑天前不可能到達盆景園營地。領隊看她實在走不動了,在中午12點半,決定今天全體隊員在窩鋪營地臨時扎營。扎營休整,明天繼續徒步。今天到盆景園扎營的計劃泡湯。雨還在繼續下著。</p> <p>窩鋪營地(海拔2510米),徒步穿越第一天宿營地,宿帳篷。</p> <p>D2: 8月17日,徒步穿越第二天(窩鋪營地~~藥王小廟~盆景園~白起廟~西跑馬梁~鰲山導航架~導航架附近臨時營地)。早上5點半起床,早餐后,7點半出發。今天的背包還是沒有減輕,依然是40多斤。道路依然泥濘一片,非常難走,一路拔高至盆景園開始午餐,可這時天又下起了雨,無奈不敢休息,匆忙背起背包繼續出發,向西跑馬梁進軍。西跑馬梁這一段少了泥濘路,多了石頭路,有的石頭上長滿了青苔,踩不穩容易滑倒、崴腳,大家小心翼翼的攀爬,尤其是在攀爬西跑馬梁最陡石海時,多數是雙腳在石頭之間跳動前行,遇到陡立的石頭,有時得手腳并用。雖然走相有些難看,但相對安全。一路艱辛,直到導航架。導航架,鰲太穿越打卡地。剛拍了幾張照片,天氣又下起了大雨,風裹著雨,雨順著風,吹打在臉上,有點小疼。領隊擔心前面的出什么意外,催大家趕快離開這一段路,因為曾經有驢友在此出過事。今天的行進速度依然沒快起來,原因是自白起廟開始,來自山東單縣的一個女隊員因自身身體原因,經常走在隊伍的后邊。天下著暴雨,又有走不快的隊員,為了安全起見,領隊決定放棄藥王廟扎營計劃,決定今天臨時扎營此地。等待天氣好轉,走不快的隊員身體也好有個調整機會。今天還是冒雨扎營。營地是高原草甸,地面高低起伏,到處都是小草堆,不是最佳扎營地,晚上腰又要受罪了,沒辦法,只能湊乎一夜了。</p><p> 期間發生的一件事,現在想想都后怕。爬上西跑馬梁大陡坡后,我在開闊地停下給手機充電,其他隊員未停留先走了,等我整理但充電設備后,再追他們時,周圍全是霧,能見度低,看不清路,也看不見他們,自己有點犯暈地往向反方向追去,可追了幾十步溝,仍看不見隊伍,認為可能錯了,但往哪走自己不知道,心想這一次完了,害怕的很,于是大聲呼叫。還好領隊聽到我的呼叫做了應答,只是霧太大,我沒有看見他在我身后不遠處。可謂有驚無險。要是領隊以為后邊沒有隊員,也跟著大部隊走了呢,四周被霧籠罩,能見度極低,我去哪找他們。</p> <p>警示牌</p> <p>藥王小廟(海拔3007米)</p> <p>進入松樹林</p> <p>途中休息</p> <p>盆景園(3250米),也叫怪樹林。據講10年前天氣大旱,三年沒下一滴雨,大松樹根系發達躲過了那場干旱,小松樹沒那么幸運,整個山梁小松樹全部枯死,只有留下干枝供來客參觀,全部呈現直立姿態,只是通通沒有枝葉,猶如盆栽植物般小巧美麗。</p> <p>天氣霧大,中午在盆景園路餐。</p> <p>路過白起廟(海拔3332米),曾經可能是一座氣派的廟宇,但如今已經殘破的只剩下三面石墻,面積有10余平方米,地上雜草叢生,屋頂早已不知去向,孤零零立于荒郊野外,任憑風吹雨淋日曬。原先還有個雕像,聽說,前幾年被文物販子以拖拉機為酬勞,雇傭村民搬走了。</p><p>白起,秦國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殺戮果決,因長平之戰坑殺趙國40萬俘虜而被后人所熟知,但終因殺孽太重而不得善終,被秦王賜劍自刎。其舊部悲憤之下,來此地修建了這座廟宇,但終究抵不過歲月的流逝,漸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p> <p>西跑馬梁。過了白起廟,進入鰲山西跑馬梁,這段路是石頭和泥巴組成的山坡路,被當地人稱為石梯子,如梯子般上個沒完。最后一段是亂石組成的陡坡,當地人稱為樓上樓,爬這個陡坡最快也要半小時的時間,但爬上去后應該視野開闊,但我們看到是濃霧一片。走了一段路,隱隱約約就可以看到鰲山導航架,這是鰲太穿越必須打卡的地方。</p> <p>高山杜鵑花果,長在葉子的背面,顏色為白色。平生第一看到。</p> <p>整個秦嶺山脊基本都由眾多大石頭組成,那么石頭從哪兒來呢?原來這些大石頭都是秦嶺山脈上古老的花崗巖、片麻巖。由于秦嶺地區在第四紀曾長期處于嚴寒氣候下,巖石中水凍結使巖石沿裂隙脹開,導致巖石崩解,產生巨石原地堆積或四處散落的現象,于是形成了這里到處可見的石海景觀。這也是秦嶺奇觀之一</p> <p>導航架附近尼瑪堆</p> <p>導航架,鰲太穿越必經打卡地。此架為三角形支撐,現大多木柱已經腐朽,幾根外圍支撐柱已經徹底斷裂,其余的幾根還比較結實的屹立著。不過在這氣候多變,冬季、夏季溫差70~80度的地方,估計哪天狂風會把他撲倒,若干年后這個導航架也只是剩下地名而已,供后人回憶。</p> <p>鰲山“導航架”,是穿行驢友的航標,南來北往的上鰲山還是鰲太穿越的,都要把目標定在它的身上,這個簡單的座標讓穿越鰲山的驢友找到了方向,在此與它合影以示登上鰲山之巔的見證。</p> <p>導航架旁,集體合影留念</p> <p>臨時營地(海拔3455米),徒步穿越第二天宿營地,宿帳篷。</p> <p>D3: 8月18日,徒步穿越第三天(臨時營地~藥王廟~麥秸嶺(蕎麥梁或魚背脊)~水窩子營地)。凌晨一點多,大雨滂沱,啪啪地敲打著帳篷,把我驚醒,我睡意全無。穿越的兩天都這么艱難,這次還能成功穿越嗎?難道就此打道回府。真的不敢想像。就這樣一直數著??到天明。雨小多了,但霧不小,風也大。領隊說下午2點左右拔營。因為個人原因,有來自山東的4名隊員,退出穿越,由此至23公里處下撤。去岳王廟的路,以石頭路為主,但大塊的石頭因為下了雨有些濕滑,走起來不得不小心翼翼,過了岳王廟向麥秸嶺進發,路也不好走,一會泥濘路,一會大石頭路,一會升,一會降的,爬升的很虐。過了麥秸嶺,一路下坡,天快黑了,大家一路狂奔至水窩子埡口扎營。今天依然是冒雨扎營。</p> <p>藥王廟,是用石頭堆積成的標志物,是為了紀念唐代藥王孫思邈而修建的廟宇,當年藥王孫思邈常年在鰲山采藥、修道,許多經典的藥理藥方就出自此處。</p> <p>繼續向遠方前進,腳下基本全是大石頭。</p> <p>麥秸嶺是鰲太穿越的第一道攔路虎,梁1、梁2、梁3,全部都是石海,自然堆積,巨石雜亂,幾乎沒有路,手腳并用,大部分石頭還是松動的,要是腳下沒踩好,旁邊會一大片崩塌。但和后面的塔1、塔2、相比,簡直就是小菜一碟。</p> <p>乳罩石,是某個女驢把胸罩掛在石頭上的地方,為了鼓勵后來的人,用這種特殊的方式表達。</p> <p>水窩子營地(海拔3100米),徒步穿越第三天宿營地,宿帳篷。</p> <p>D4: 8月19日,徒步穿越第四天(水窩子營地~飛機梁~梁1、2、3~2800營地)。早8點出發,當時天氣霧,走石頭路,去飛機梁,到達飛機梁時天氣變晴,經過紀念碑時天氣起霧,伴有大風。今天上升下降并不多,但是一直在石海里橫切,速度提不起來,一路小心翼翼。上飛機梁后經過8道梁,最虐是梁1、2、3,上時不但爬坡,還得爬大石頭,有時四肢并用,下時有時使用“腚剎”。一個字:虐。晚上7點安全抵2800營地扎營。</p> <p>水窩子營地開始就是上切爬石頭切到飛機梁。</p> <p>無盡頭的大石海</p> <p>頂棚梁</p> <p>初遇短暫難得的晴天和太陽,還有云海。大家在此曬帳篷、拍云海半小時,因為半小時后又起霧了。飛機梁走起!</p> <p>飛機梁頂上紀念在鰲太上遇難的山友的紀念碑。 鰲太線上遇上壞天氣是十分可怕的,大霧很容易讓人迷路,遇上大風雨雪天氣如果裝備不過關的話,很容易失溫,導致嚴重后果。</p> <p>危險點</p> <p>劍石</p> <p>云海</p> <p>這里到處是云海、花海、石海,更是山之海</p> <p>2800營地(實際海拔),徒步穿越第四天宿營地,宿帳篷。這里是埡口,是鰲山和太白山的分界線,被驢友譽為五星級營地。</p> <p>D5: 8月20日,徒步穿越第五天(2800營地~南天門草甸~金字塔~金字塔1、2、3~九重石海~太白梁頂~大石河營地(東源))。早上7點50出發,有霧有風有小雨,先沖南天門,再登金字塔。一路拔高,至南天門后雨不下了,但仍有大霧和大風,塔1、塔2、塔3真的都不好走,走泥濘道,鞋子和褲腿都是泥水;爬石海,石頭依然濕滑。最虐的一段是爬九重石海,整個石海,不僅路跡不明顯,而且垂直高度大,坡陡,組成幾乎全是不規則的大石頭,高低不平,有的石頭之間的距離較大,負重雙腳跳動困難,就得輾轉,四肢并用,爬起來很費勁,走得人崩潰,有時爬一會歇幾分鐘。直線1.5公里的距離,累計拔高400多米,用了2個多小時的時間。7點50抵達大石河營地露營。今天兩個字“很虐”。</p> <p>南天門草甸比較平緩,大家保持隊形,走走歇歇,也算為爬金字塔一二三熱熱身</p> <p>萬年之吻石</p> <p>今天偶遇云海</p> <p>鰲太穿越的高難度地帶——九重石海。這里是第四紀冰川遺跡,放眼望去是綿延幾公里的石群,很多巨石都有一米多高。</p> <p>九層石海又為稱為九重天,有人說是鰲太最累最難攀爬的一段路之一,這里海拔爬升將400多米。加之近日雨多,石頭濕滑,在上邊行的走難度又增加了。</p> <p>之所以被稱為九層石海,是因為這里大石頭眾多,都是亂石堆砌的陡坡,被草甸上上下下分成好幾層,需要爬升400多米到頂。</p> <p>九重石海,我終于爬上來啦</p> <p>九重石海頂(又稱大太白梁,海拔3520米)打卡。</p> <p>路遇風景。過了九層石海后下坡,差不多一個小時就到東塬大石河營地。</p> <p>大石河子營地(海拔3174米),徒步穿越第五天宿營地,宿帳篷。</p> <p>D6: 8月21日,徒步穿越第六天(大石河營地(東源)~萬仙陣~東跑馬梁~雷公廟~大爺海(大太白湖)~拔仙臺(八仙臺)~大爺海~大文公廟)。早上冒雨出發,開始小雨,后來刮著大風,一路拔高至萬仙陣,到達高山草甸區,路不但泥濘,有時還要穿越過不規則大石頭。雨大風大,特冷,冷得渾身哆嗦,咬牙切齒。大家擔心失溫,加速前行,不敢停留,幾乎是一口氣走到大爺海客棧。在大爺海客棧吃完一碗酸湯面條后,身體才稍微有點暖和氣。吃完飯領隊帶領我等8人輕裝攀登拔仙臺,另外6人留在大爺海客棧等我們返回。上下石海,左出右突,拔高150米,問鼎拔仙臺。自拔仙臺返回后,我們一行14人經大爺海向大文公廟進發。到達文公廟后入住客棧多人房住宿,搭了6晚的帳篷,終于可以睡20個人雙層大床房啦!晚上胃不太舒服,不想吃飯,要了一碗面,僅吃了一半。客房里整理一下東西,很快就睡了。</p><p><br></p> <p>從營地出發,上到坡頂,再向前走一小段很快就到達了萬仙陣。</p> <p>萬仙陣。之所以被稱為萬仙陣是因為這里有成千上萬的瑪尼堆。到達這個地方距離鰲太穿越完成只剩下一小段的路程了,據說驢友們很放松就在這里堆起了瑪尼堆,久而久之,這里越堆越多就形成了現在的這個樣子。</p> <p>雷公廟,算是遺址了。</p> <p>大爺海客棧</p> <p>大爺海客棧菜單及價格,一瓶可樂要30元。</p> <p>太白山是秦嶺中部最高的一段,是我國青藏高原以東的第一高峰,其中最高點拔仙臺海拔3767.2米。有拔仙臺三字的石碑豎立頂端。太白山的由來傳說很多,什么太白金星,太白姑娘等等,比較可信的是山頂終年積雪,冰封不化,其它各處也是白雪皚皚,在陽光的照耀下銀光四射,景致格外壯美,號稱“太白積雪”六月天,被譽為長安八景之一。</p> <p>拔仙臺是以道觀命名,傳說是姜子牙封神點仙的地方,拔仙臺頂小觀上供奉著據說姜尚封神點仙所坐的椅子,世人不可動坐。</p> <p>大爺海不是海,它是一個高山的湖,素有太白明珠之稱。位于太白主峰拔仙臺下方,海拔3590米,是太白山保存較完整的典型冰斗湖。</p> <p>從大爺海出來就進入成熟的景區山道,不過從大爺海到大文公廟還是需要經過一段比較漫長的下坡路。沒有景,一路走,挺乏味的。</p> <p>大文公廟(海拔3568米),徒步穿越第六天宿營地,宿多人床板房。</p> <p>8月22日,徒步穿越第七天(大文公廟~小文公廟~保護區大門~上板寺~板寺新村~佛云閣索道上站(徒步終點)~佛云閣索道下站~下板寺~景區車~湯峪~西安~濟南)。昨晚下了一夜的雨,早上雨停了,領隊通知大家,近期雨大,加之下山查太嚴了,為了安全和不被罰款,改變原來計劃今天經羊皮溝,鸚鴿鎮出山的行程,改由經景區坐纜車,湯峪鎮出山。不按計劃行,有點小遺憾。但總體滿意,畢竟鰲太穿越心愿達成,只是出山口不同而已。一路下行,快到小文公廟檢查站時,大家間隔分頭穿越,避免被查票。至佛云閣索道站,大家統一坐索道后乘景區車出山返程。</p> <p>大文公廟,再遇云海。抓住徒步穿越的尾巴,大家狂拍!</p> <p>一路山腰穿行至小文公廟</p> <p>保護區大門</p> <p>古冰川地貌</p> <p>纜車觀景</p> <p>盤山公路十八彎</p> <p>自8月15日起至22日止,經過7天7夜(剔除休整時間,實際徒步時間5天半),重裝20公斤,遭遇鰲太惡劣的狂風、暴雨、濃霧天氣,幾乎每天都是在風、雨、霧中行,見到太陽的時間加上來不過2個小時,陰天無雨天氣不到1天。狂風吹得站不穩,暴雨滴打得臉都疼,濃霧幾乎鎖住雙眼,有時前后看不到同行的友友。徒步從雨中開始,至返回濟南,一身濕衣服,一雙濕鞋穿了7天7夜。汗水、雨水混合一起,貼在身上一天,吃路餐和刮大風的時候,冷的咬牙切齒,直達哆嗦。進水的鞋,踩起來像穿去泳池的吸水拖鞋,每一步都有噗呲噗呲的聲音。灌進鞋里的水,泡得兩只腳發木、發脹、發白。手套也濕了,戴著也不是,不戴也不是。事實證明,不管你的鞋子衣服是不是goretex,是不是始祖鳥猛犸象,雨下大了,下久了,還是會濕,跟裝備的牌子真的沒有關系。好歹還有備用的一身衣服留著晚上鉆睡袋時穿,要不然真不道自己能不能全程走下來。穿泥濘,走草地,尤其是爬石頭組成的陡坡石海,垂直上升高度大,又擔心滑跌摔傷和崴腳,虐得人崩潰,累得人不想走。生與死的考驗,在穿越鰲太線,得到了真正的詮釋。鰲太穿越,所給的體會是在大自然面前,人類依然還是很渺小。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且行且珍惜!</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江市| 岳阳县| 清苑县| 东乌珠穆沁旗| 隆林| 四子王旗| 赤水市| 昌乐县| 包头市| 崇仁县| 英山县| 通道| 和田县| 客服| 南充市| 厦门市| 晋城| 龙陵县| 林州市| 忻州市| 汉川市| 庄河市| 辉县市| 贞丰县| 太康县| 临西县| 越西县| 肇州县| 巴青县| 颍上县| 同德县| 石台县| 大埔区| 宁阳县| 洛南县| 海盐县| 龙泉市| 庆云县| 新化县| 柳江县| 崇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