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看到五子在封家大宅里發布的“40年的深圳30年的我”,讀著讀著忍不住留下了眼淚,仿佛看到五子奮斗的身影,為五子驕傲和自豪!在此我特意做成美篇,分享五子以及我們封家大宅的快樂!)</p> <p> 1990年,那是一個秋天。我從湖南岳陽來深圳尋夢,停薪留職,義無反顧,那一年深圳十歲。</p><p> 30年在深圳,若給40歲的深圳畫個像,深圳就是一個創客,信仰創新,崇尚創造,樂于分享,任何時候都可以從0到1,從零開始再出發。</p><p> 敢為天下先的先行,勇立潮頭的示范,就是深圳。</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工作從0到1:從湖南岳陽走向特區深圳</b></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b style="color: rgb(1, 1, 1);">印象</b></p> <p> 初到這座城市,跟我想象中的并不一樣。除了地標國貿大廈外未顯繁華,尤其住的地方是在木頭龍小區一樓停車庫用板房搭的,我跟爸媽共住一間,晚上就用布簾子相隔,感覺環境遠不如家鄉。</p><p> 直到父母帶我去國貿旋轉餐廳喝早茶,我眺望著遠方,仿佛也看見了夢想。到了夜晚,更是另外一番景象,車水馬龍,逛街的、宵夜的、跳舞的好不熱鬧,這個城市在繁星中忙碌,且高速運轉。這樣的場景,對于初來乍到的我來說還是有些惶恐的,于是,我在心里默念,我要努力,我一定要跟上這個節奏。</p> <p>《在板房隔間宿舍里度過的第一個生日,攝于1991.8.17 深圳羅湖木頭龍。</p> <p><b style="color: rgb(1, 1, 1);">速度</b></p> <p> 也許是因為我學的是計算機專業,找工作很快。一周時間一個人啃著面包坐著小巴幾乎跑遍了整個深圳,最遠的去到石巖,一路顛簸吐了好幾次。印象最深的是去田面村一家制衣廠面試,那時的福田到處是農田,沿著窄窄的田埂走向村子里三來一補的廠房,不料一腳踩進泥坑,嚇得哭了起來。后來這個地方,就成了我參與打造的國內第一個以工業設計為主導的田面設計之都創意產業園,或許就是冥冥之中的注定。</p><p> 第二周我就收到了好幾家的面試通知,父親希望我去國企的下屬企業,于是我選擇了離家近的春風路一家汽配商場,開始了從0到1的無紙化進銷存信息化改造。我既是程序員又是錄入員,從早到晚,每天加班,第一個月工資400元,第二個月就800元了,第三個月1200元,我的工作很有起色,雖然很累但頗有成就感,漲工資真讓我感受到了深圳速度和深圳的不拘一格。</p> <p>《我的第一份工作,又當程序員又當錄入員,攝于1990.10 深圳羅湖春風路》</p> <p> 印象最深的是年底我拿了5000元獎金,是10元一張的厚厚大信封,回到家我就跟爸媽說快來數錢啊,我成富翁了!爸媽也特為我高興,母親跟我一起數錢,她忽然就流淚了,說:這都是你拼出來的!我每天搬著板凳坐在路口等你加班回來,旁邊的士多店老板都陪我一起等,看見你安全回來我才放心啊!我也哭了,那一刻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魅力:<b>只要付出就有回報,哪怕你是寄人籬下,也能昂首向前。</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義工</b></p><p> 一年多的努力讓我從三級公司轉升到二級公司,入職全國第一個尋呼臺公司電腦部,從副經理到培訓部部長再到總經理助理。這期間我調來了深圳,成了有戶口的深圳人。1995年我加入義工聯,一干就是25年。成為第一批深圳五星級百名優秀義工,直到現在我都認為這是最值得我珍視的榮譽。</p><p> 1996年我們招收殘疾尋呼員的愛心舉措上了新聞聯播,愛心尋呼臺幫助了30位殘疾人就業并因此改變他們的人生,在他們身上我學會了剛強和堅毅。</p><p> “我的付出真的微不足道,而我獲得的精神財富卻是我一生的寶貴財富,令我終生受用!” 這句話是我在2007年第十一屆十大杰出青年評選上的演講,短短三分鐘贏得多次掌聲,感恩深圳,讓我獲得了這個至高無上的榮譽,那一年,我40。</p><p> 1997年我調任翔龍尋呼臺擔任臺長時就一直是義工隊隊長,我更喜歡這個職務。那時認識了叢飛,他當時是義工藝術團團長,幾乎是光桿司令。我就帶著我們義工隊藝術團跟叢飛一起經常深入戒毒所、勞教所、敬老院、殘疾人康復站等慰問演出。</p><p> 1998年我們在蓮花北康復站掛牌助殘基地,每逢節假日我們都會跟康復站的朋友一起度過,直到今天從未間斷過。雖然叢飛不在了,但他的奉獻精神永存,他的女兒飛飛也是一個非常有愛的好孩子,康復站的殘疾朋友也都成了我們的親人。</p> <p>《與蓮花北康復站殘疾朋友一起過圣誕,攝于2003.12.24 深圳福田》</p> <p>《與叢飛一起做義工,攝于2004.12.25 深圳福田蓮花北殘疾人康復站》</p> <p>《與蓮花北康復站殘疾朋友過中秋節,攝于2005.9.15 深圳紅樹林》</p> <p>《小小義工邢熙靜,飛飛接過爸爸叢飛的班。攝于2019.7.9 深圳》</p> <p> 愛是可以傳遞的,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深圳,每十個人里就有一個是志愿者,志愿者之城彰顯了城市的溫度,正是這樣的溫度點亮了城市之光,來了就是深圳人。</p> <p>《電影《因為有愛》首映式,有幸成為三個人物原型之一,攝于2001.3.23 深圳》</p> <p>《深圳十一屆十大杰出青年評審會獲獎現場,攝于2007.12.6 深圳》</p> <p><b style="color: rgb(1, 1, 1);">行業從0到1:從電子通信走向工業設計</b></p> <p> 從1992年到2005年間,我經歷、參與和見證了尋呼行業的興衰,BP機被手機替代,行業在迭代,城市也在迭代。日新月異的手機行業催生了工業設計從0到1,華強北熱鬧非凡,電子信息零配件應有盡有,全球電子產品超過80%在深圳制造。</p><p> 與此同時,全球金融危機、文化沙漠、產業外遷、《深圳,你被誰拋棄?》引發熱議,把這座城市置于艱難境地。深圳沒有退縮,整個城市又開始從0到1。文化立市戰略為城市打開了一扇擁抱世界的窗,“兩城一都“的路徑讓越來越多的來深建設者有了歸宿感,而我也是在2006年投身于設計之都建設當中,從0到1。</p><p> 2008年,深圳成為中國第一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設計之都稱號的城市,我的職務也從CEO到了行業推手秘書長,肩上的擔子無疑更重了。作為行業推手,如何讓行業強大起來?是職責也是使命。我認為唯一的出路就是國際化,六個字“走出去!引進來!”。SIDA成立的第一年我們就在寶安區舉辦了每年一個國際主題的中國(深圳)國際工業設計節,牽手了香港、臺灣、新加坡、芬蘭、丹麥、瑞典、美國、德國、法國等十余個設計發達國家和地區,推動了深圳與赫爾辛基建立友好城市,雙方在深圳設立了中芬設計園,如今已成為深港科創合作區里的知名。</p><p>國際化設計創新集聚區,接待中外政屆商界及業界參訪團逾10萬人次。</p> <p>《中芬設計園開園,攝于2014.11.28 深圳福田》</p> <p><b style="color: rgb(1, 1, 1);">城市從0到1:從山寨之城走向設計之都</b></p> <p> 九年前,深圳設計首次代表中國闖進被譽為世界設計風向標的倫敦百分百設計展,開啟了中國參展的零的突破,在此之前這個展從來沒有中國人的身影。</p><p> 這個突破我們花了整整兩年時間,中間經歷了很多波折。第一次申報,被評審委員會告知,你們中國只有山寨,沒有設計!NO DESIGN,JUST COPY!我們被拒絕了;第二年我們繼續申報,還是同樣的理由被拒。于是我們把他們請到深圳,通過實地考察,把從申報材料到設計優化的每個環節全面提升。我們的執著和堅韌最終感動了評審團,那個從0到1是具有里程碑予意義的,更是一段脫胎換骨的經歷,它讓我們強烈意識到,原來設計可以融入生活,設計可以帶來全新的“商業原型”。它同時也給了設計師們一個全新的視野,回國后紛紛開始拓展全國業務,從作品到產品,從產品到商品,以設計的勢能帶動著整個珠江三角州制造業轉型升級,這個長達9年的影響蔓延至今,就像咱們每天看到的層出不窮的新品,幾乎都出自工業設計行業人之手。</p> <p>那一年,深圳30歲,我來深圳20年。</p><p>《深圳設計首次參加倫敦百分百設計展,攝于2011.9.22倫敦》</p> <p><b> 這個先行故事還有升級版。</b>三年后深圳設計在歐洲唱響,商務部主動來深圳找到我們,于是深圳展區升級為中國館。2013年起,深圳出臺《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若干措施》,深圳打造了屬于自己的全球規模最大的國際工業設計大展,而今已經成為全球工業設計第一展,尤其是2014年世界設計組織的秘書長來深圳參加第二屆設計大展,我們建議在全球化萬物互聯時代應該修改工業設計定義,這個建議被采納,包括我們在內的全球100多個設計組織參與修訂,2015年全新的工業設計定義誕生了,這是繼1980、1996后的第三次定義,而這一次定義的起源是在深圳。<b>設計之都,讓深圳這座城市更有遠見。</b></p> <p>《倫敦百分百設計展 深圳展區升級為中國館,攝于2014.9.18倫敦》</p> <p><b style="color: rgb(1, 1, 1);">創客從0到1:從深圳創客走向全國雙創</b></p><p><br></p> <p>《”與深圳同創造”首屆深圳國際創客周 閃耀紐約時代廣場 攝于2015.3.15美國紐約》</p> <p> 2012年我們開始推動創客發展,讓設計師與工程師牽手,設計工作室與創客空間鏈接,科技插上了設計了翅膀,讓產品從0到1,有顏值,有溫度,有賣點。</p><p><br></p><p> 2015年,”Make With Shenzhen 與深圳同創造”的廣告閃耀紐約時代廣場,吸引了全球創客的目光。深圳在全國出臺了《關于促進創客發展的若干措施》,舉辦了首屆深圳創客周,發布了《全球創客深圳宣言》。</p><p><br></p><p> 尤其是2016年第十二屆國際微觀裝配實驗室全球年會FAB12引來了全球700個FABLAB云集深圳,那一年全國雙創周的主會場就設在深圳,每天超過十萬人來深圳灣創業廣場,整個城市因創新而沸騰,李克強總理以“超乎預期,難以想象”八個字為深圳雙創點贊,讓深圳成為了全球矚目的創客之城。我們再也不用羨慕舊金山的空氣中能聞到創新的味道了,我們也永遠忘不了老外們予以深圳十萬工業設計師的掌聲。</p><p> </p><p> 兩個小故事至今記憶猶新,一個是FABLab創始人尼爾教授把全球年會首次落在中國深圳舉辦并為深圳山寨摘帽正名。記得那是2014年市領導帶隊去巴塞羅那出席FAB10年會,了解到兩年后的FAB12可能會放在中國舉辦,上海或深圳。我當時毫不猶豫找到了尼爾教授并介紹了深圳的創新生態和創客氛圍,邀請他來深圳。五個月后他帶著團隊來了,他愛上了華強北,他說在美國從創意到原型需要至少六個月的時間,而在深圳只需要不到兩周,因此他說外界說華強北山寨是不公平的,他認為這是快速微創新,是深圳為加速全球創新提供了舞臺。深圳行讓尼爾教授決定了FAB12就在深圳舉辦,2015年我帶領團隊去麻省理工參加授旗儀式,波士頓刮起了深圳創客旋風。2016年如愿以償,FAB12創下了年會史上規模之最,影響力之最,尼爾教授跟時任馬興瑞書記說:深圳是唯一全球范圍內創新,產業鏈最完備的不可復制的城市!</p> <p>《麻省理工大學FAB11大會上授旗儀式,攝于2015.8.8 美國波士頓》</p> <p> 正是這樣的底氣我們又迎來一個第一,2019年第三屆UNLEASE全球青年創新集訓營活動首次在中國深圳舉辦,來自全球1200個創新精英集聚深圳,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貢獻智慧和解決方案,這是匯聚全球創新力量為世界賦能的深圳格局和深圳擔當。</p> <p>《Unlease 全球青年創新集訓營開幕式,攝于2019.11.6 深圳南山深圳灣》</p> <p> 承辦全國雙創周深圳主會場,真是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每天早八點晚九點的籌備工作部署會上我說的最多的就是這八個字。其實雙創周的八個活動中的主題展示區域只有450米長,而我每天都要走無數個來回,每天超過2萬步,終于在髕骨骨折尚未完全痊愈情況下再次復發疼痛難忍,只能坐著輪椅指揮了。</p><p><br></p><p> “輪椅雙創周”讓我更加堅強堅韌。尤其是在距離開幕的那一周幾乎沒合過眼,那時累得簡直都不敢靠著墻,因為一靠就會睡著。當聽見蘋果CEO庫克為深圳點贊,當聽到馬云、馬化騰為深圳點贊,當聽到無數創客為深圳雙創點贊時,我的一點點付出又算得了什么呢?</p><p><br></p><p> 雙創周的經歷令我終生難忘,正如國家部委領導對我說的,這是我一生中不可求的實現人生價值的難得機會,讓我學會了更加堅強。我的字典里沒有退縮,只有前行,成功沒有捷徑,唯有,拼盡全力!</p> <p>《深圳晚報跨版頭條全國雙創周深圳主會場開幕,攝于2016.10.12深圳 新華社提供》</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設計輸出 從先行到示范</b></p> <p> 十年磨一劍,十年沒休過假。特別榮耀深圳設計代表中國設計從跟跑走到了并跑階段,下一個十年,迎來了新使命,那就是引領。再次從0到1,從先行到示范。</p><p><br></p><p> 2017年,我帶著團隊,從深圳到雄安,從特區到新區,從政策規劃到營造氛圍,從產業對接到載體建設,深圳設計點亮未來之城,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雄安賦能。我們創作的二個“我來雄安了”成為網紅,一個是雕塑成了網紅打卡地,一個是歌曲成為央視70周年一首歌一座城的入選歌,這也是我人生中寫歌的從0到1。</p><p><br></p><p> 我們承辦的首屆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得到工信部領導的高度評價,被雄安領導點評為設計周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盡管在活動籌備期間我失去了我最愛的父親,但我相信他老人家會為我而高興的,父親生前總是對我說:”一定要成功!你代表的不是你自己,而是深圳。”父親給我的最后一個生日禮物是一句話:創新創新再創新!起點起點再起點!2020年極不尋常,設計行業十分艱難,即便在疫情期間,我們承辦的金蘆葦國際工業設計獎首屆征集數量就打破了世界記錄,無論是石家莊的HIDC還是定州的DIDC,無論是秦皇島的中瑞設計港還是在江西的JIDC,我們打造的每一個載體都已成為當地轉型升級和轉變創新觀念的強大支撐,這個示范效應綻放的依然是深圳敢為天下先的城市之光。</p> <p>《”我來雄安了”雕塑成為雄安地標,網紅打卡地,攝于2019.11.12 雄安容城》</p> <p>《與父親一起度過的最后一個生日,攝于2017.8.17 深圳》</p> <p>2020年5月,我們在青島城市原點的廣興里老里院打造了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幾天前上了新聞聯播,老里院煥發出新活力,如今那里成了青島人的網紅打卡地,這是我們示范青島的縮影。“南深圳 北青島”已經成為當地人的最得意的網紅詞。</p> <p>《改造后的老里院,QIDC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攝于2020.5.28青島》</p> <p>《石家莊、江西、定州的工業設計創新中心、秦皇島的中瑞設計港、雄安的未來工業設計研究院》</p> <p><b>世界從0到1:從設計新生走向設計燈塔</b></p> <p> 2020年7月,我當選SIDA會長,迎來新使命。雙區驅動下的深圳,我們要以更高標準更大格局讓設計為城市賦能。帶領行業成為”設計燈塔”是我們的目標,“設計新生”是初心,“和而不同”是格局,全球化、平臺化、品牌化是戰略。3+3的生態體系是路徑,打造點線面三個平臺三個載體,其中三個平臺指設計研究院、設計基金、設計云平臺,三個載體包含設計創新中心、設計學院、國際設計生態城,為產品、為產業、為城市賦能,我希望以這樣的藍圖構筑起新SIDA的新未來。</p><p> 若說洞見未來,我認為設計5.0的時代一定會到來,那個時候,人人都是設計師,只要有想法就能在云上設計出來,在社區里制造出來。萬物互聯的時代,整個城市會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設計中心,而城市里的每一個人都是設計師,為美好的生活而設計,為可期的未來而設計。</p><p> 城市迭代,從0到1。世界迭代,從0到1。</p> <p> 30年在深圳,特別想對40歲的深圳說感恩,感恩這座城市予以我的機會,英雄不問出處,讓我這個普通的外地人實現了人生夢想。我付出的真的太少了,城市予以我的太多了,讓我從普通員工到CEO,從秘書長到會長,從市政協委員到省政協委員,每一步都凝聚著這座城市的包容,“容人”、“容敗”、“容異”。還記得去年在人民大會堂領獎時激動地落淚時的場景,《我愛你中國》音樂回蕩,設計界70年70人捧著重重的獎牌飽含深情唱著這首歌,那個瞬間我特別想對深圳說:我愛你!深圳!其實,像我這樣在深圳打拼的外地人有千千萬萬,正是他們如小水滴一般默默地付出才匯就特了深圳奇跡的大江大海。</p> <p>《榮獲人民政協70周年70篇優秀提案《關于將設計融入社會民生,打造美麗甚深圳的提案》,攝于2019.12.5 深圳政協 》</p> <p>《深圳時政協五屆四次、五次會議與許戈輝委員聯袂大會發言,為深圳設計鼓與呼,分別攝于2013.1.14 2014.1.22 深圳政協禮堂》</p> <p>《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 中國設計70人特別貢獻獎,攝于2019.12.12 北京人民大會堂》</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生命不息 奮斗不止</b></p><p><br></p> <p> 30年來,我跟所有深圳奮斗者一樣每一天都在努力工作,不知疲倦。因此我的綽號挺多的:鋼鐵戰士、拼命三郎、工作瘋子等,總是有人問我為什么總是充滿激情和干勁兒,我想說是源于心中的那盞燈:信念!心中有光,步履不停!我特別喜歡羅曼羅蘭的這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它們!</p><p> 下一個十年依然會像今天這樣,孜孜以求,生生不息!</p><p> 下一個十年,50年的深圳,40年的我。</p><p> 深圳,會再次迭代,從0到1,以新奇跡,屹立在東方之巔。</p><p> <b> ——寫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b></p><p><b> 2020.8.26 于深圳福田</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安市|
武威市|
博客|
临猗县|
河南省|
上栗县|
定边县|
惠东县|
安西县|
抚松县|
郯城县|
麟游县|
满城县|
姜堰市|
枣阳市|
定安县|
工布江达县|
庆安县|
定边县|
玉溪市|
安西县|
华坪县|
昂仁县|
和政县|
若羌县|
睢宁县|
绥棱县|
霍城县|
犍为县|
富源县|
德令哈市|
巨鹿县|
澳门|
班戈县|
乡城县|
邛崃市|
亳州市|
邳州市|
常熟市|
噶尔县|
罗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