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有一次陪母親住院的時候,認識了一位患有癌癥的中年男人。</p><p><br></p><p>他是家里的頂梁柱,妻子溫柔,兒女孝順,正是一家人好好相聚的時候,可是老天爺實在太殘忍,硬是在這個時候要剝奪他的生命。</p><p><br></p><p>能看得出來,這家人的生活條件并不好,但他們省吃儉用,盡力去滿足男人任何一個微小的愿望。</p><p><br></p><p>他們吃穿都是最差的,但男人打一針就要1000多,化療一次3000多,他們都會把錢及時交上。</p><p><br></p><p>很多人可能無法體會癌癥家屬的心情,親人的生命已經被判了死刑,感覺異常絕望。</p><p><br></p><p>然后這短暫的一段陪伴時間,又可能是今生最后的一次相伴緣分,想要加倍珍惜,不想讓病人留下什么遺憾,更不想讓自己留下什么遺憾。</p><p><br></p><p>這種情緒是極其復雜的,每一天都是度日如年,很漫長很難熬,都說癌癥病人不容易,其實患者家屬也很不容易。</p><p><br></p> <h3>你見過大城市腫瘤醫院外面的人行天橋嗎?</h3></br><h3>很多人晚上在那里打地鋪睡,像一個流浪漢,這些人是病人的家屬。</h3></br><h3>可能有人會問,他們為什么不睡好一點的賓館?</h3></br><h3>因為他們陪著病人輾轉過很多城市,在成年累月的顛簸和花費中,把積蓄掏完,而后面還要用多少錢,他們心里沒有底,這讓他們不敢再多花一分錢。</h3></br><h3>只要有一絲希望,他們都會傾家蕩產去治,只要能剩下一分錢,他們都會花在病人身上,這是他們內心堅持的東西。</h3></br><h3>這是一群常年在絕望中生存的人,負債累累、微乎其微、艱難度日、心灰意冷,是他們身上共同的關鍵詞。</h3></br><h3><strong>也正是因為他們長期處在絕望和困境中,所以哪怕有一點點善意或光芒照射到他們身上,也會足夠讓他們感動。</strong></h3></br><h3><strong>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故事,正好和他們相關。</strong></h3></br><h3> <p>2003年,在江西省腫瘤醫院旁的小巷子里,萬佐成和熊庚香夫婦支起了一個油條攤,每天早出晚歸賣油條。</p><p><br></p><p>有一次,他們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對夫妻牽著自己十歲的孩子走到他們的攤位前,小心翼翼地問能不能借他們的廚房炒個菜。</p><p><br></p><p>原來她的孩子生了重病,而孩子此刻就想吃一口媽媽做的飯,所以這對夫婦很想要滿足孩子的愿望。</p><p><br></p><p>聽了這個孩子的故事,萬佐成夫婦二話沒說就答應了。</p><p><br></p> <h3>那一天,孩子心滿意足地吃到了媽媽親手做的飯,而在醫院外有一個地方能夠借鍋炒菜的消息,傳回了醫院。</h3></br><h3>這個醫院很特殊,大部分病人都是腫瘤病人。</h3></br><h3>而這些病人大部分都有兩個特點,第一是沒錢,看病花去太多的錢,第二是希望能夠吃到家人熟悉的味道。</h3></br><h3>出于這兩個目的,于是很多癌癥病人的家屬聞訊而來,想要借這里的煤灶炒菜。</h3></br><h3> <h3>一開始,萬佐成夫婦分文不收,免費給他們提供炊具和調料。</h3></br><h3>但那時,他每天就要用掉一百個蜂窩煤和20多元的水費,開銷很大。</h3></br><h3>后來病人家屬過意不去,堅持要給他們錢,兩口子于是象征性地每個菜收5角,即使這么多年物價飛漲,他們也只是漲到了1塊錢。</h3></br><h3>病人家屬都非常感謝他們,而他們卻覺得自己只是舉手之勞而已。</h3></br><h3> <h3>治療癌癥已經花去太多的錢,外面的飯菜太貴,病人家屬買不起,而在這里自己買菜做一頓飯,至少能夠省下兩倍的錢,這個廚房對他們來說,恰好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h3></br><h3>于是這里被他們親切地稱為<strong>“一元抗癌廚房”。</strong></h3></br><h3>做一件善事不難,懷有一顆善心不難,難的是這么多一直堅持做善事。</h3></br><h3>而在和腫瘤醫院只有一墻之隔的小巷子里,萬佐成夫婦只收一塊錢的善事,整整做了17年。</h3></br><h3>現在,萬佐成夫婦已經60多歲了,油條攤的收入對他們來說僅夠維持生活,而還要為癌癥家屬提供廚房,自己賠進去太多太多。</h3></br><h3>有人說:你傻不傻,到底圖什么呢?</h3></br><h3>萬佐成夫婦卻說:<strong>“有的病治不好,但讓病人吃好,家屬的遺憾就少一些。”</strong></h3></br><h3> <h3>簡單樸實的一句話中,充滿了無限的善良。</h3></br><h3>這對夫婦做的事情影響到底有多大?</h3></br><h3>沒人知道,只知道每天中午從腫瘤醫院奔涌而出的人絡繹不絕,這條小巷子里買菜做飯的人們已經成為了一條亮麗的風景線,<strong>這是最溫暖的人間煙火。</strong></h3></br><h3> <h3>整整17年,萬佐成夫婦具體幫助了多少人?</h3></br><h3>沒人知道,只知道這家廚房這么多年從未停歇,人流量最多的時候 每年有一萬多人。</h3></br><h3> <h3><strong>這些人,在這里面對著世界上最殘酷的疾病和分離,也共享著最平凡的溫暖和善良。</strong></h3></br><h3>一個中年女子在這里做飯給自己患病的父親,她一直后悔說,如果自己之前懂事一點,自己的父親就不會這么累,或許就不會得這個病......</h3></br><h3>說著說著,她的眼淚就掉入了灶臺里面,她后來哽咽著說:<strong>只要他能活著就好.....</strong></h3></br><h3> <h3>一個媽媽在這里給兒子做平時愛吃的飯菜,他的兒子患上了淋巴癌,她說兒子想吃什么就會做什么給他吃。</h3></br><h3>面對記者的采訪,她說,<strong>醫好他的病,就算是賣房子我也不會放棄的。</strong></h3></br><h3>話音剛落,她就鼻子一酸,轉過臉去,眼淚快要滾落下來。</h3></br><h3> <h3>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得了肺癌的老大爺,他家里人都很忙,沒時間照顧他,他就一個人看病,一個買菜到這里做飯。</h3></br><h3>他樂觀地說:<strong>老天爺給了我們這個任務,我也推脫不了。能活一天是一天,對不對?</strong></h3></br><h3> <h3>萬佐成夫婦在腫瘤醫院呆了很多年,所以他們明白這群癌癥患者們到底有多難。</h3></br><h3>除了提供廚房,他們還會幫忙做心理輔導。</h3></br><h3>他們時常勸來這里想不開的病人家屬:樂觀一點,放平心態,這個也可以變好,也有一些活了十來年的。</h3></br><h3> <h3>他們能夠為這些癌癥患者做的不多,一個灶火,一句安慰的話,但恰恰是這些東西,幫助很多人燃起希望,走出困境。</h3></br><h3>在萬佐成夫婦的廚房里面,有一面早已泛黃掉皮的墻壁,那面墻壁令人非常震撼,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病人家屬的電話,邀請他們去自己的家里做客。</h3></br><h3> <h3>他們已經離開,卻留下了自己的聯系方式,向萬佐成夫婦表達感謝。</h3></br><h3>在我最艱難的時候你們拉了我一把,謝謝,在我最絕望的時候你們給了我鼓舞,謝謝。</h3></br><h3>曾經有一個病人,出院的時候特地來見了石佐成夫婦:<strong>我治不好要回家了,就想親自來跟你們說聲謝謝。</strong></h3></br><h3>哪怕他身體很虛弱,哪怕他可能需要別人攙扶,也要趕過來見萬佐成夫婦一面,因為這一面可能是最后一面,今生今世再也沒有機會了。</h3></br><h3> <h3>這一幕,當我在視頻里面看到的時候,眼睛瞬間就濕潤了。</h3></br><h3>萬佐成夫婦真的很偉大,他們做的事情真的很有意義,這份正能量也感動了很多很多人。</h3></br><h3>去年,已經干不動的萬佐成夫婦關閉了自己的油條攤,但是抗癌廚房還在繼續開放。</h3></br><h3>他們仍會每天堅持凌晨4點起床,給來做早餐的家屬點上煤灶。</h3></br><h3>他們改變了很多東西。</h3></br><h3>原本吵鬧喧嚷、每個人都恨不得快點走過的小巷,原本愁云密布,低沉冰冷的醫院,卻因為一個幾平米的廚房,而變得柔和溫暖起來。</h3></br><h3> <h3>它在那里,就像是迷霧處打出來的一束光,并不強烈,卻足以舒展開他們憂愁慘淡的面容。</h3></br><h3><strong>用善良接力善良,用溫暖回報溫暖,應該就是所有世間美好發生的意義。</strong></h3></br><h3> <h3>人生海海,我們在其中沉沉浮浮,有高峰,也必然有低谷。</h3></br><h3>我們身處低谷時如同溺水的人一樣沉重地呼吸,雙手卻一次次地撲空,眼看就要被無邊的絕望所吞噬。</h3></br><h3>這時,如果有人伸過來一根樹枝,就會將我們從深淵中解救出來,甚至就此改變我們的人生走向。</h3></br><h3>在時光里沉淀得越久,這份雪中送炭的恩情,就越是滾燙,越是刻骨銘心。</h3></br><h3>萬佐成夫婦的故事被央視和人民日報采訪之后,刷屏上了熱搜,很多網友都說自己看哭了:</h3></br><h3> <p><b>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b></p><p><br></p><p>在央視視頻下面有一句評論很感動我:<b>生病是人生的大事,而在那段時間能不能感受到善意也是。</b></p><p><br></p><p>在《奇葩說》里,有人曾經問馬東:心里很苦的人,要多少東西才能填滿?</p><p><br></p><p>馬東回答說:<b>心里很苦的人,只要一絲甜就能被填滿。</b></p><p><br></p><p>這個回答,一下子就擊中了我。</p><p><br></p><p>我覺得這就是人應該要善良的意義,哪怕是很微小的善良,也會讓飽嘗過生活敲打的人,感到彌足珍貴。</p><p><br></p><p><b>所以,請保持內心的光,因為你不知道誰會借此走出黑暗。</b></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yMTc1OTE3Nw==&mid=2247528902&idx=1&sn=db155a89dfb6032fc2c8dee6e2a56ef5&chksm=f9d40160cea388769b48883a8fa5528b8026bb7a25aafcbc72109ad539dbe63acfd42f53e8cd" >查看原文</a> 原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溧水县|
兴安县|
旺苍县|
武定县|
寿阳县|
冀州市|
察雅县|
博爱县|
比如县|
隆安县|
乌海市|
上蔡县|
华池县|
秭归县|
镇原县|
贵德县|
新巴尔虎左旗|
广丰县|
普兰县|
滦平县|
德清县|
炉霍县|
旬邑县|
克山县|
武城县|
织金县|
若羌县|
广平县|
根河市|
乌鲁木齐市|
双鸭山市|
社旗县|
龙南县|
桂平市|
黄石市|
肥西县|
卓资县|
鄂伦春自治旗|
汾西县|
读书|
鸡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