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970年8月18日,江南小城宜興的宜城鎮,我們一批初中畢業生,響應毛主席“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號召,噙著淚眼,告別親人,邁出了人生里程的第一步,走上了“與貧下中農同吃、同住、同勞動”的插隊之路。當年的我們還是十六七歲甚至十五歲的孩子,是下放知青中年齡最小、文化水平最低的一個群體。農民伯伯們將我們叫為“六九屆的下放佬”。</p><p>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回想五十年前的場景:鋤田、拔草、插秧、割稻、脫粒,各種各樣的農活在磨練著我們。收工哨子響,等待著我們的是挑水、燒火、做飯、炒菜、洗衣等一系列家務活。搖船、挖草、挑糞、挑擔、罱河泥等重體力活更與男孩子結下不解之緣。四折、五折、六折,直至女八折、男十折,一次次評工分的過程記錄下我們的成長。后來,記工員、掃盲員、記賬員、拖拉機手、電工這些崗位派給了我們,不用說,這既發揮了知青的長處,也體現出農民伯伯對我們的信任。夏收夏種、“雙搶”、秋收秋種,周而復始,一年、二年、五年、六年,下放最長的知青,“修理地球”的活干了八年零四個月。熬啊熬,等啊等,終于等到了鄧公頒布的回城政策。知青生活,崢嶸歲月,啊,怎么說呢,只有歲月知道,里面包含了多少痛苦、迷茫、彷徨和寬慰、欣喜、歡笑,又包含了多少令人感嘆的顛沛流離和悲歡離合的故事。</p><p> 2020年8月18日,是我們插隊落戶五十周年的紀念日。于是乎,在沈憲民、徐強、閔瑾、李焱、史國強、李樂山等插友的組織推動下,有了這次“宜城六九屆部分知青上山下鄉五十周年紀念活動”,有了我們四十位“六九屆知青”在南山竹海深處的靜雅別院的意義非凡的重逢。</p><p> 五十年的光陰,昔日的俊男靚女變成了蒼蒼白發的老爺爺、老奶奶,歲月風霜的痕跡刻上了我們每一位的額頭。是的,也許有人會問,你們曾經在農村從事那么艱苦的勞動,后悔過嗎?我們的回答是:不后悔。</p><p> 為什么?上山下鄉對我們這些即將“奔七”的老者意味著什么呢?</p><p> 五十年的歲月像一個大熔爐,熊熊爐火讓我們“脫胎換骨”,那你千萬不要忘記燒起第一把火的地方。</p><p> 五十年的歲月像一場馬拉松式的足球賽,殘酷競爭的碰撞已讓我們能左右逢源,已經成為佼佼者的你,千萬不要忘記你曾經的“啟蒙教練”。</p><p> 五十年的歲月像一場接力賽,你手上最早的接力棒是鋤頭、鐵耙,后來也許是換了筆桿子,也許是方向盤,或是是電腦鍵盤,你把它們玩得得心應手,請千萬不要忘記它們的“前任”。</p><p> 五十年的歲月更像建造一座高臺,“九層之臺,起于壘土”。今天事業有成的你,會否認數年的農村歷練對你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所注入的正能量嗎?</p><p>五十載風雨,五十個春秋,五十年后的重逢,五十年的友情再敘。在農村摸爬滾打的經歷,使我們有共同語言、共同的情感,農村的經歷是人生閱歷中的精彩篇章。愿友誼長存,愿共同的經歷成為時刻銘記在心的寶貴財富。</p><p> 靜雅別院的兩天一夜,給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回憶。一張張照片、一段段視頻,錄下了我們人生璀璨的一頁。請我們這些已經含飴弄孫、頤養天年的爺爺奶奶們將其珍藏好,以便不時翻一翻,幫助我們開啟記憶之門,喚醒友誼之情。讓這些濃墨重彩的珍貴記錄伴隨我們一生,在我們腦海中永遠“定格”。</p><p> 借用李焱的詩句作為結束吧。</p><p> 并非凋花老樹,正欲山登水渡;</p><p> 一瞬童顏白首,百年人生信步。</p><p> 撰文/曹敏</p><p> 2020.8.20</p> <p>本次活動參加人員合影:</p> <p>當年插隊所在公社與會知青合影</p> <p>原芳橋公社</p> <p>原紅塔公社</p> <p>原新莊公社</p> <p>原大塍公社</p> <p>原十里牌公社</p> <p>當年就讀小學各班與會同學合影:</p> <p>城北、東域小學與會同學合影</p> <p>城北小學二班與會同學合影</p> <p>城北小學一、三班及東域小學與會同學合影;</p> <p>城南小學五(1)班與會同學合影</p> <p>城南小學五(2)班與會同學合影</p> <p>城南小學五(3)班與會同學合影</p> <p>城南小學五(4)班與會同學合影</p> <p>城南小學六(1)班與會同學合影</p> <p>明朝宜興周延儒會元狀元牌坊,左下角為當年城南小學校門,門上校名隱約可見。</p> <p>當年的城北小學操場</p> <p>當年的宜興縣一中</p> <p>當年的宜興縣工人體育場,1970年8月18日上午,在此召開“宜興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誓師大會”,下午即分片集體送往各公社。</p> <p>插隊前后部分六九屆同學合影留念:</p> <p>宜興縣知青代表大會芳橋公社代表團</p> <p>知青“農業學大寨積極分子”代表證</p> <p>知青插隊時期各種證件</p> <p>知青證</p> <p>一九六九年初中畢業證書</p> <p>曹敏同學自學參加高考準考證</p> <p>曹敏同學畢業研究生統一分配工作報到證</p> <p>曹敏被批準為中共預備黨員通知書</p> <p>本次活動地點:</p><p>江蘇溧陽南山竹海靜雅別院</p> <p>茶話會</p> <p>歌舞秀</p> <p>宴會:</p><p>大家雖在一地同城,卻已多年甚至五十五年未見。喜相逢,舉杯互敬,共祝健康平安幸福!</p> <p> 活動期間,數位插友詩興大發,雖行文簡陋,卻奉上一顆真誠熾熱的心!</p> <p>張卓平朗誦潘建平長詩《知青情懷錄》</p><p>(點擊視頻聆聽朗誦。)</p> <p><br></p><p>《知青情懷錄五首》</p><p>1(潘建平)</p><p>記得當年離課堂,</p><p>稚氣尚存發猶黃。</p><p>上令下達消城籍,</p><p>船行逶迤送下鄉。</p><p>四顧茫然陌生地,</p><p>身不由己心慌惶。</p><p>家舍回望于今別,</p><p>泥路坎坷步踉蹌。</p><p>阡陌交錯圍谷場,</p><p>村邊樹冠罩蔭涼。</p><p>無憂蟬兒齊聲唱,</p><p>風舞綠禾浪疊浪。</p><p>豬圈牛棚暫作房,</p><p>饑腸未充哨聲響。</p><p>農活雖簡學不易,</p><p>平生所知半用上。</p><p>舉鋤揮鐮鐵鍬扛,</p><p>糞桶稻籮扁擔長。</p><p>汗滴入土不惜力,</p><p>臉黑手糙常帶傷。</p><p>叁仠風雨胸中藏,</p><p>甜酸苦辣自己嘗。</p><p>冬去春來雪化時,</p><p>歸燕舊巢收翅膀。</p><p>五十年際兩鬢蒼,</p><p>抬眼古稀巳在望。</p><p>喜怒哀樂多少事,</p><p>黃粱熟時皆過往。</p><p>2(徐強)</p><p>下鄉一別五十載,</p><p>今日相聚情最真。</p><p>歡歌笑語滿堂飛,</p><p>開懷暢飲無醉人。</p><p>慨嘆時光匆匆過,</p><p>人生能有幾度春。</p><p>聲聲祝福寄同學,</p><p>事事如意皆順心。</p><p>3(任建平)</p><p>五十年前聽黨話,</p><p>告別學堂來下鄉,</p><p>十六虛歲正青春,</p><p>日復一日種田忙。</p><p>五折工分拿一年,</p><p>為了生存別無法,</p><p>臟活累活搶著干,</p><p>忙到年頭無進餉。</p><p>別人回家有指望,</p><p>我要回家愁滿腸,</p><p>家庭負擔仍艱辛,</p><p>別無他法鄉下忙。</p><p>件件農活樣樣會,</p><p>養過河蚌做過坯,</p><p>忙到年頭糊個口,</p><p>現在想來實難忘。</p><p>改革開放送春風,</p><p>下放知青有指望,</p><p>我從農村到供電,</p><p>幾十年來如一晃。</p><p>這次同學重相聚,</p><p>我們都是有緣人,</p><p>昔日年少已成熟,</p><p>歡聲笑語聚一堂。</p><p>暢談過去話未來,</p><p>相互祝福頌安康,</p><p>童心不老常交往,</p><p>插友同學情意長!</p><p>4(程嘉姮)</p><p>人生風景無數,</p><p>誰能回頭再度;</p><p>珍惜知青牽手,</p><p>笑看夕陽同步。</p><p>5(李焱)</p><p>步程嘉姮六言四句韻:</p><p>并非凋花老樹,</p><p>正欲山登水渡;</p><p>一瞬童顏白首,</p><p>百年人生信步。</p><p><br></p><p><br></p><p> </p> <p>結束語</p><p> 南山竹海清風爽,靜雅別院笑聲揚,奔七插友喜重逢,友誼再譜新篇章。兩天一夜的活動在一片歡聲笑語中落下了帷幕,六九屆的插友們帶著美好的記憶各奔東西。愿諸位永葆一顆年輕的心,給別人一個燦爛的微笑,給自己一個真誠的自我,給生活一個完美的定位,以博大的胸襟、積極的心態,健康的身體,去迎接下一次的重逢!</p><p>再見!</p><p> 撰文/曹敏 攝影/薛兵</p><p> 照片提供/胡萱 徐云芬</p><p><br></p><p>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阆中市|
永胜县|
农安县|
芮城县|
重庆市|
鞍山市|
方城县|
凯里市|
志丹县|
高雄县|
应城市|
防城港市|
南昌市|
炉霍县|
剑河县|
沙雅县|
米泉市|
乌恰县|
格尔木市|
紫云|
武乡县|
微博|
延庆县|
库尔勒市|
峨山|
平果县|
秭归县|
胶南市|
浦东新区|
杨浦区|
文化|
福贡县|
汨罗市|
临沭县|
赤峰市|
堆龙德庆县|
广灵县|
榆中县|
蓝山县|
克东县|
碌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