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一生跟黨走》紀念父親誕辰100周年

鋼鐵長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生跟黨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紀念父親誕辰100周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個世紀之前,父親出生在黃河南岸邊的東明縣,是黃河入魯第一縣。父親參加革命之后,前20年扛槍,后20年屯墾戍邊。不管是槍林彈雨的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的祖國建設,都堅定不移跟黨走,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父親是出生在一個貧農家庭的獨生子,爺爺周渭濱、奶奶段芬。父親周培然1938年1月,參加八路軍。1939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在冀魯豫邊區二大隊,八路軍115師344旅特務團,冀魯豫支隊2大隊,1940年5月,在八路軍5縱2旅5團,1941年2月,改編為新四軍3師8旅23團,1943年9月,劃歸第115師兼山東軍區所屬濱海軍區23團,又重回歸八路軍序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抗戰時期, 陳家集子戰斗全殲日軍35師團的一個中隊,在蘇北戰場上,創造了一個殲滅戰的范例,振奮了鹽阜區軍民抗日的士氣。擔任主攻部隊的新四軍3師8旅23團成了當地人民稱頌的英雄部隊,到現在當地老年人還經常懷念那些為國捐軀的英雄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3年春,日軍為確保其蘇北與南京、上海、杭州之間的占領區,加強對沿海重要港口的控制,騰出兵力執行機動作戰任務,加緊調整兵力部署,對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蘇北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3師副師長兼8旅旅長張愛萍負責領導8旅、7旅以及鹽阜地區武裝力量在內線與敵人展開斗爭,由于部署周到,首場攻堅戰,陳集子戰斗便取得了勝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5連在連長馬正全帶領下投入戰斗,家父周培然時任班長,被部署在一線攻擊方陣中。攻擊剛開始,日軍輕重火力同時阻擊,強大的火力壓制了我攻擊部隊的行進,進攻開展得十分緩慢。當父親起身,剛要沖鋒的時候,一槍被日軍打中了左胳膊 ,貫通槍傷,頓時鮮血直流。胳膊也抬不起,只能耷拉著,被連長制止沖鋒下去進行包扎。經衛生員初步檢查,由于是貫通傷,子彈沒保留在體內,掛彩后只能撤出了戰斗。</b></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父親任偵察班長化裝照。</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整裝待發的23團戰士。</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 1945年,日本投降后,同年10月,父親隨山東軍區二師5團,從灤家口登船,在遼寧莊河上岸,中間躲大風在鴕鵠島休息了兩天。由于第一次在海上乘船,大部分人都暈船,吐的膽汁兒都要出來。入東北第一仗是北鎮突圍戰。柳條溝阻敵,首創國民黨新一軍。之后參加了,“三下江南”,“四戰四平”。在三戰四平(四平攻堅戰)時,父親頭皮被炮彈擦傷,頭發光禿,留下了腦震蕩的后遺癥(與上次在陳家集子戰斗胳膊槍傷,建國后評定為三等乙級革命殘廢軍人)。</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1948年底,時任338團二營營長的父親,隨四野大軍秘密入關,迅速實施對天津的包圍。天津戰役,攻城部隊分東、西二個方向,在103首長(劉亞樓)的指揮下,29小時,于1949年1月15日解放了天津衛。部隊在楊柳青休整,父親參加了四野組織的營以上干部赴北平參觀。1949年4月,38軍越河北,經山東,過河南到了長江邊的湖北宜昌,突破國民黨長江防線。一路南下,湖南花橋戰斗于1949年10月1日,恰逢新中國成立日,為共和國成立獻上了一份厚禮!衡寶戰役后,部隊打到廣西剿匪。1950年1月,部隊北上河南信陽休整,開荒種糧。</b></p><p><b style="font-size: 20px;">?</b></p><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50年5月,父親先后在中南軍政大學軍事系,21步兵學校,第五步兵學校(信陽),中南軍區第34速成學校(南昌)學習。1956年,到全軍新組建的十個步兵預備師之一的,步兵預備第七師,先任軍士教導團團長,后任第19團團長。</b></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父親在東北與老戰友合影(1946年)。</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父親禮服照。</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與戰友合影(武漢東湖1952年)。</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與學員合影(1952年于信陽五步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武漢東湖療養與戰友合影(1953年)。</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父親與新四軍三師8旅老23團老戰友魏長城合影(1955年4月于南昌34速成學校)。</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父母親(沈啟鳳)、大哥和爺爺在漢口合影(1953年)。</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父親立功證書。</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13師發給父親的功勞證(1948年)。</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解放軍第34文化速成中學畢業證。</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不同時期在不同單位,父親使用過的筆記本。</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父親用過的公文包。</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父親55年的校官呢子大衣。</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8年 1月24日,軍委成都會議后,黨中央、中央軍委發出《關于動員十萬轉業官兵參加生產建設》的指示,要求全軍轉業官兵去開發北大荒,屯墾戍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同年4月,從中原腹地安陽父親率領19團和軍士教導團二個團的官兵,隨全師成建制奔赴北大荒。列車徐徐啟動,車上車下惜別的人們淚如泉涌,向北、向北、向北挺進。春意盎然的車窗外油綠的麥田被甩在了身后,經華北平原,入山海關進東北,皚皚白雪映入眼簾,仿佛到了一個冰雪世界。車廂溫度急劇下降,軍官脫下身上的大衣,給在襁褓中的孩子裹上,歡歌笑語響徹在飛馳車廂里。專列經過三天行程后,停靠在一個叫福利屯的小站上。全體人馬又換乘汽車,終于到達目的地友誼農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友誼農場,是1954年前蘇聯政府援助建立的大型機械化谷物農場。為紀念中蘇之間的友誼,故命名“國營友誼農場”。官兵們受到了先期到達人員和農場同志的歡迎,按照統一部署,各營連分別安排到各分場和生產隊。王震部長任命父親為友誼農場副場長,我家住在中蘇友好紀念碑廣場西南角小樓的二層,這里曾是蘇聯專家樓。</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8年8月份,父親接到了合江農墾局的命令任合江農場(勤得利農場前身)場長,率領80名轉業官兵又奔赴黑龍江邊的合江農場。依傍界江黑龍江邊設立場部,西有額圖山、東有古城山,江邊碼頭向南是一塊平地,好似一個天然的大舞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北大荒啊!真荒涼。黑油油的土啊!草茫茫。又有兔子又有狼,就是缺少大姑娘。 ”二首民謠是這片亙古荒原真實荒涼景象的寫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墾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亙古荒原第一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屯墾戍邊舉軍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十萬官兵同奮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兵新傳齊努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風雪嚴冬不畏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如油黑土扎根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天當房來地當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東方太陽高高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里人煙稀少,大片樹林子和荒草地,沒有房屋居住。官兵們就自己動手伐木,搭馬架子住。所謂馬架子,就是用一根長一些的原木做屋頂,兩頭用兩根原木岔開成人字形支撐,上頭用鐵絲捆住,下頭埋在地里;兩個側面再綁上四根橫桿,形成“墻”的支架;然后在橫桿上別上柳條子,抹上草泥;屋頂蓋上茅草,屋里鋪上草,就成了居住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北大荒的冬季漫長,無霜期很短,春天到來時仍冰霜寒冷。界江黑龍江在勤得利江段,每年五一前幾天才跑冰排,開江時節是五一后幾日。經過一個冬季封江冰層有一米多厚,大江開化,咆哮的聲響冰面聚集成小山包形態,順流東去,直瀉下游與烏蘇里江在撫遠境內會合,始向鄂霍次克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亙古荒原開墾,官兵們人拉鐵犁,開啟了千年荒原的第一犁,將種子撤在草甸子下。一壟壟向前,每壟都有300多米長。住在馬架子、地窨子里,條件好點的生產隊住在平房里,全是大通鋪,男、女各住一邊,中間用布隔開。吃著大鍋菜、土豆、白菜豆腐,偶爾改善加點肉。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沒有人叫苦,沒有人叫累,他們發揚在軍隊光榮傳統,能打硬仗,能打勝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9年5月,王震部長乘船到場視察,對農場發展、存在問題作出重要指示,首長的到來給全農場職工鞭策和鼓舞。這一年農場接納了一批山東支邊青年,山東姑娘、小伙充實到生產隊的第一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60年3月25日,經上級批準合江農場同撫遠縣合并。機關全部搬到同江辦公。合并后,仍保留合江農場名義,一套人馬兩個牌子,既是中共撫遠縣委,又是中共合江農場委員會。既是撫遠縣人民委員會。又是合江農場。父親既是撫遠縣委書記兼縣長,又是合江農場黨委書記。因此,父親于1962年出席了在京召開的中央擴大工作會議(七千人大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勤得利農場所處在邊疆地區,文革中父親被批斗,但時間很短又被結合到革委會任主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友誼農場歡迎轉業官兵大會(1958年4月)。</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父親在北大荒(1959年)。</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父親與蘇聯專家合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勤得利農場領導(部分)合影,中為父親。</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62年出席“七千人大會”代表證。</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父親和農場領導、合江軍分區首長在黑龍江上檢查邊防工作(1964年)。</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父親后排中,與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出席“二十年國慶”觀禮全體人員合影(1969年10月1日)。</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68年6月18日,經毛澤東主席批準將原東北農墾總局撤銷,成立沈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父親被任命為27團團長(在兵團歷史上唯一非現役團長)。6月22日,第一批接納北京知青,先后有上海、天津、寧波、哈爾濱、佳木斯等城市9300人來到27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27團及黑龍江省軍區合江軍分區邊防站,為了捍衛祖國領土的完整同蘇聯邊防部隊,曾經每年都發生戰斗。八岔島是我國領土。蘇聯邊防軍在開江之后經常挑釁。綁架我漁工,燒毀島上漁工房屋。還有農場額圖二道江子島,蘇聯邊防軍犯下了滔天罪行。農場英雄的漁工,同邊防站官兵英勇反擊,保衛祖國安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68年,八岔島事件為世界囑目。陳庭華同志臨危不懼,用斧頭砍下蘇聯炮艇高壓水龍頭。戰斗場面被中國新聞電影制片廠攝入紀錄片《新沙皇的反華暴行》中。陳庭華做為漁民英雄代表,帶著漁船、斧頭和砍下的蘇聯水龍頭在次年5月赴北京參加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舉辦的展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69年,27團馬云才4月1日作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代表出席了在北京黨的九大。陳庭華八一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42周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招待會。我父親“十一”赴北京參加了國慶二十周年觀禮。一年三項最高殊榮在沈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八年歷史長河中27團是獨一、唯一的。這是一個英雄的光榮團隊!&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知青在黑土地。</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手扛槍一手打糧的兵團戰士。</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界江黑龍江畔勤得利農場段。</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遠眺五星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農場美麗的月亮灣。</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勤得利農場黑龍江墾區第一個漁展館。</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nbsp; 1969年10月中旬,父親赴京參加完國慶二十周年觀禮活動后,回到哈爾濱。向兵團首長匯報國慶觀禮活動后準備返回27團,接到通知兵團第一副司令員顏文斌同志找父親談話。兼任兵團司令員汪家道同志未到職,顏副司令主持兵團全面工作。父親立即從駐地北方大廈趕到顏副司令的辦公室,此時兵團蒲更生副政委、政治部段景岳主任己到齊,顏副司令立即宣布認命父親為兵團化肥廠第一任廠長。段主任講命令隨后就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兵團化肥廠是原東北農墾總局在1966年經國家計委批準籌建。由于“文革”及兵團成立的原因始終沒能開工建設。化肥廠批準是按照國家中型氮肥廠進行建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浩良河鎮歸伊春市南岔區所管轄,北依小興安嶺,南臨三江平原。湯旺河從小鎮流過。由于地勢哈佳鐵路從這里走了個S線,鎮上的浩良河火車站是個三等小站。兵團化肥廠就建設在小鎮的西北隅。1970年4月20日,廠區破土動工。舉全兵團之力,2團、18團、64團、化建營,及化工部紅旗總隊、吉化、黑龍江省安裝公司、黑龍江省火電一處、黑龍江省輕化安裝公司、哈爾濱市建工局一公司等多個單位,組成參加建設的大會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對工業是個門外漢的父親,利用到化工部開會的機會向化工專家學習。向來廠會戰老工人請教初步學到,掌握了化工企業的基夲知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化肥企業首先要解決水的問題,西山洞是日夲侵華時留下的,引西山洞水而下至二龍眼水庫,要修明渠引水入廠。明渠的建設是重中之重。當年建明渠是沒有機器的全是人工開挖,土方建設勞動強度很大。當時知青在工地能吃五、六個大饅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廠領導帶頭參加勞動己形成好的風氣,不管是明渠挖溝、廠房基建工地,都能看到廠領導的身影 。為早日建廠投產,而加倍奮戰。父親工作很忙有時半個月都難見到一面。去兵團駐地佳木斯向首長匯報工作,去北京化工部要指標。一回到廠家門不入直接到工地現場解決施工中所遇到問題。五十多歲的父親精力真是充沛,有些熟識小青年直呼父親為老周頭,那是一個親切的愛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經過三年的風霜洗禮,廠房聳立,機器順利按裝。各項機器設備調試正常。兵團化肥廠建成。經兵團首長批準,于1974年9月29日點火投產。為國慶25周年獻禮!父親很遺憾沒能參加廠建成投產的慶典,1973年8月,父親調離兵團化肥廠到新的工作崗位任職。</b></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揮手者是父親參加挖明渠勞動。</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第一次生產出尿素,兵團戰士的歡快笑容。</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兵團化肥廠俱樂部。</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兵團化肥廠全景。</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1973年8月,在佳木斯兵團大院,任茂如政委的辦公室任政委對父親講,兵團黨委已決定調你到第三師工作,任司令部副參謀長。父親到任后,分管全師農業生產及邊防工作。</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三師下轄十二個團一個鋼鐵廠,分布在三市八個縣。土地穿插交錯,控制面積9650平方公里。是兵團六個師人口最多的師。珍寶島就在三師防御區內,邊防安全工作任務重大。</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這是共和國領袖們倍加關注的地方</b></p><p><b style="font-size: 20px;">這是人民解放軍復轉官兵再建卓越功勛的地方</b></p><p><b style="font-size: 20px;">這是廣大知識青年奉獻如火青春的地方</b></p><p><b style="font-size: 20px;">這是大批科技精英創造人間奇跡的地方</b></p><p><b style="font-size: 20px;">這是見證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之路的地方</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上面五行字印刻在紅興隆博物館(國家三級博物館)正門大廳的中央,她的內容涵蓋了從友誼農場、兵團第三師、黑龍江農墾紅興隆管理局70年的墾荒史。是對幾代農墾人精準、概括、濃縮、高度的評價。這里是北大荒精神(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發祥地。三師下屬的18團的前身叫友誼農場。是1954年前蘇聯政府援建的大型機械化谷物農場。為紀念中蘇之間的友誼,故命名“國營友誼農場”,有“天下第一大場”的美譽。父親1958年轉業后曾在該場擔任過副場長。兵團成立后18團己有十萬多人口,該團的團、營、連許多干部曾是父親原部隊的老部下。父親在三師工作期間到18團檢查工作時間最多,因為該團不僅是三師的重點也是全兵團的重點。20團、21團曾是鐵道兵的老底子,都是三師人口較多,土地面積較大的團。而22團、58團同時肩負著邊境安全。其它28團、29團、30團、31團、32團都距城市較近。26團是兵團的戰備值班團。</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三師所處的三江平原,冬季漫長,夏季較短,無霜期很長。由于所處的地理位置屬于寒帶。北大荒的春天,來的很晚。春耕是在每年的五一節前后,春耕是兵團最忙碌的季節。將一粒粒種子撒入黑土地。大型農業機械,在一望無際的農田中耕種。這個時節父親是最忙碌的,他要挨著一個團接一個團的下去檢查工作。一連半個多月都不登家門。后來聽小車班的司機講父親穿著農田鞋,車上帶著軍用小鐵揪,下地塊,看種子播種的深度及墑情。經常在地頭組織會議研究對策。確保播種進度。</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光照時間長,農作物生長期長,是北大荒農作物的特點。大豆,玉米,小麥等播種后的田間管理也是十分繁重的工作。這里農田的壟距是75公分。每塊地壟長,有的在500米。黑土地上的作物長勢良好,但同時,雜草眾生。除草又成了一個很艱巨的工作。田間施肥,防蟲,灌溉。都是很累的體力活。父親下團深入田間檢查。一身土一身泥。回到招待所簡單洗洗后吃過飯還要趕往下一個團。經常上午在19團的長林島,傍晚就趕到21團的雁窩島。當時通往各團都是沙石路,吉普車也跑不快。</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1969年,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后,中蘇邊境局勢仍然十分緊張。21團擔架營在珍寶島戰役中,獲得了集體榮譽。26團作為兵團的戰備值班團,軍事訓練,從未間斷。真正做到了一手拿槍,一手抓糧。父親每年都要多次深入到26團,檢查指導戰備訓練工作。組織進行野營拉練,實彈射擊,并要配合邊防部隊協同合成訓練,完成了沈陽軍區,兵團交辦的各項軍事任務。曾出席在京召開的全國邊防工作會議。<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b style="font-size: 20px;">?</b></p><p><b style="font-size: 20px;"> 1976年,隨著兵團撤銷,三師更名為黑龍江省農場紅興隆管理局,父親任副局長。</b></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黑龍江省第五屆人大代表證(1977年)。</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紅興隆博物館。</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父親與58年轉業官兵合影(1988年)。</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父親回訪兵團化肥廠。</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父親駕鶴已有29載,今年又是父親誕辰100周年。懷念父親,他老人家音容笑容時時縈繞在我們的心間。父親常說:戰爭年代沒被打死,有了你們一幫熊孩子,我知足了。父親首長、老連長、老紅軍馬正全大爺講:周大個子(父親在部隊時綽號)一聽到槍響,就往前沖!朱福林叔叔講:我一當兵就在你爸當連長的6連,你爸轉業到北大荒受苦了……人過留名,雁過留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父親一生聽黨指揮,不計個人得失,嚴于律己,廉潔奉公。始終保持著軍人的優良作風。即便到了晚年,衣冠整潔,上衣領扣緊鎖,腰板挺直,走起路來大步流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懷念是一種痛苦,辛酸,也帶有一絲的甘甜。歷史印證過去的腳步,也照亮前行的道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20.7.15寫于海口海甸島</b></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父母親與子女及第三代人合影。</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巩留县| 苏尼特左旗| 沙湾县| 普陀区| 玛多县| 敦煌市| 雅江县| 镇安县| 百色市| 黄龙县| 阜康市| 瑞昌市| 锦屏县| 新竹市| 灵台县| 陇西县| 沙洋县| 章丘市| 鹤岗市| 宁河县| 萨嘎县| 白玉县| 兰西县| 化州市| 平果县| 洪湖市| 崇仁县| 乐业县| 石渠县| 海口市| 德化县| 年辖:市辖区| 河北省| 双江| 北碚区| 神池县| 晋州市| 文登市| 武功县| 都兰县| 日喀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