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走大同邊塞長城,展民營企業雄風</p> <p>8月15日,大同長城學會與孫記包子餐飲有限責任公司在左云摩天嶺長城段,聯手組織了一次徒步文旅活動。主題為"走大同邊塞長城,展民營企業雄風"。</p> <p>清晨,小雨瀝瀝,薄霧蒙蒙。濕潤了空氣,潤澤了心田。原野里五顏六色的莊稼象新繪的水彩畫般美麗迷人。涼爽的秋風,纏綿著白色的蕎麥花、藍色的胡麻花、紫色的馬鈴薯花,金色的向日葵花,花香四溢,沁人心脾。</p> <p>左云縣胡副縣長、大同長城學會顧曉會長,孫記包子餐飲有限公司董事長孫長富,大同日報社、大同電視臺等媒體界的記者朋友,大同長城學會會員與孫記包子員工一百多人,在雄偉的鎮寧樓前,莊嚴宣誓:愛我中華,護我長城!</p><p>大同長城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管學功領誓!</p> <p>孫記包子員工高唱店歌,響徹云霄!</p> <p>青春飛揚,成就夢想,以店為家,合作共贏。二十載創業之路,艱辛困苦,靠著誠信厚道物美價廉,打造出老百姓喜愛認可的本土餐飲品牌:孫記包子!</p> <p>六百年的滄桑歲月,湮沒了多少黃沙古道。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創造了多少文化瑰寶。大自然的雨雪風霜,人類的自相殘殺,烽火連天的入侵,無休無止的斗爭……歷經磨難,能幸免于難的建筑古跡可謂鳳毛麟角!但長城卻留了下來!雖然千瘡百孔,雖然傷痕累累,但它的雄姿猶在,風骨堅硬,巨龍蜿蜒,威風凜凜。</p><p><br></p> <p>大單巴,聳立在古長城腳下的充滿異域風情的哥特式建筑,與澳門大三巴遙相呼應。建于清光緒2年,是中國天主教七處圣地之一,梵蒂岡為其建檔。曾毀于1900年的庚子之亂,據說山西巡撫被逼殺頭。光緒二十七年重建,全盛時于容納信徒800多人,文革中,教堂徹底被毀,留給世人的只有一座殘破的塔樓……</p> <p>文化在交流融合中發展升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比如長城腳下的這座殘損的青磚建筑,高大挺撥,裝飾優雅,象個大鼻子洋人,充滿異域風情。但他依偎在黃土筑成的長城巨人腳下,沐浴著日月精華,欣賞著花木蘭、孟姜女的英姿,聽著走西口二人臺小調,啃著老玉米、燜山藥,脫口一句:這狗的香死了!是不是看著挺順眼,挺和諧。其實玉米、馬玲薯也是從西方傳來的,胡麻是從胡人處傳來的,但你能說它現在不是左云特產嗎?</p><p> 所以有人形容八臺子是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農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匯處。能站在四種文化四種文明交匯的地方,不是誰都有這個福氣的!</p> <p>長城學會里的專家學者,一邊行走一邊進行學術交流,</p> <p>月華池——一座讓人浮想聯翩的袖珍城池,文人騷客賦予它無窮的想像,有人說它住過如美家眷,將軍夫人;有人說它在月光如水的夜晚,看到嫦娥下凡,與將士觥籌交錯,翩翩起舞;中國人富于想像,所以才有了七仙過海、封神演義,西游記白蛇傳……也可能是古代精神生活過于匱乏,既無互聯網,也沒有抖音快手,只能躺床上瞎想。就象小時候村里二楞跟我們說:毛主席天天吃油炸糕哩!</p><p> 其實它就是個土圍的圐圙,也可能囤兵,也可能圈馬,也可能儲草料。左云作家李日宏有篇論馬市的文章,說它原本準備作馬市,后因地勢平坦,無險可守,擔心蒙古人放馬游韁一路沖殺,有個總兵將其停用,在寧魯堡又新建一馬市,即現在鎮寧樓前的馬市。我覺的還比較靠譜!</p> <p>長城人合影</p> <p>我從遠古走來,向未知走去。紅塵滾滾,世事難料,天道輪回,都有定數。以此美篇,留作此次游記紀念!</p><p>謝謝閱讀!</p><p><br></p><p>部分照片由李鳴放,楊日等老師提供,一并致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罗县|
德清县|
辽宁省|
东乡|
荥阳市|
探索|
安义县|
大悟县|
色达县|
谢通门县|
互助|
彭阳县|
凯里市|
道孚县|
海晏县|
阿克|
泸水县|
陕西省|
亳州市|
安吉县|
定州市|
白山市|
德惠市|
三河市|
平安县|
增城市|
鄢陵县|
南汇区|
长子县|
正安县|
会昌县|
东海县|
临高县|
社旗县|
外汇|
定日县|
辉县市|
海盐县|
南溪县|
舒城县|
楚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