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校史】湘潭基礎大學——歷史的印記

凌毅

2020年8月15日,酷熱的湘潭讓人不敢出門,可天空上的朵朵白云吸住了我的眼球,我忍不住出門在校園里拍了幾張照片,如此美景著實讓人心曠神怡。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8月15日的學校北院紅樓(攝影 凌毅)</h5> 在拍攝藍天白云下紅樓時,不禁感慨萬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每當我們騎單車上湘潭一大橋時,一眼望去最高的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了。從我第一天報到就看到它至今,整整陪伴了我37年了,當年它成為危樓準備拆掉重建時,無數校友聲淚俱下,要求學校保留下來。現在看來學?;ù罅饩S修改造保留下來是個英明決策。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8月15日的學校體育館(攝影 凌毅)</h5> 湖南工程學院的前身之一——湘潭基礎大學(簡稱基大),從成立到更名只有短短的六年,那六年早已經成為學校早期的一段歷史。那段艱辛的辦學歲月,那種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您還記得嗎?讓我們再重溫歷史,看看什么是“鍥而不舍、敢為人先”的校訓精神。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9年拍攝的紅樓(攝影 凌毅)</h5> 1978年4月22日,經黨中央批準,教育部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隆重開幕。會上鄧小平同志強調要“多快好省”地發展教育事業,指出教育事業必須和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相適應。要求進一步發展高等教育,以逐步適應四個現代化的需要。湘潭作為工業重市在工業蓬勃發展中嚴重缺乏技術人才。湘潭基礎大學就是在這種形勢下為適應四個現代化建設和本省市專業人才的急需應運而生的。<br><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9年拍攝的紅樓(攝影 凌毅)</h5> 早在1978年4月,湖南省教育局召集各地市分管教育的書記開會,提出擬在全省各地建立基礎大學的意向。 1978年8月,湖南省教育局召開開辦基礎大學工作會議,安排各地基礎大學開辦經費,教職工由駐地市調配。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湖南省決定成立十所基礎大學的文件</h5> 1978年10月31日,湖南省革命委員會在全國高等學校擴大招生會議前向國務院呈送了擴大招生的報告。1979年2月7日,湖南省革命委員會決定在長沙、湘潭、株洲等十個地區成立基礎大學。 1978年10月,原中共湘潭市委、市革命委員會根據全國高等學校擴大招生會議精神和中共湖南省委關于“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試辦基礎大學”的決定,結合湘潭市作為工業重市在工業蓬勃發展中嚴重缺乏技術人才的實際。擬定籌建湘潭基礎大學 (以下簡稱基大),隨即成立籌備工作小組。 1978年11月,經報請湖南省教育局批準同意,基大籌備小組開始首屆招生工作。遴選已達高考錄取線而未能進入本科院校的湘潭地區考生。 1978年12月,由省招生辦發出錄取通知書,湘潭基礎大學共招收機械制造和工業電氣自動化專業學生130人。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關于創辦湘潭基礎大學的文件</h5> 湘潭市于1979年1月8日就下發《關于創辦湘潭基礎大學的通知》文件,至此湘潭基礎大學誕生,明確由湘潭市領導,當年即開始招生。 <h5 style="text-align: left;">  2020年5月27日下午,我們走訪了原湘潭基礎大學的領導潘卓漢老師。</h5> 潘老給我們講述了最初“七八條槍”的故事: 1978年,湖南省決定成立10所基礎大學。市委委托宣傳部副部長趙樹坤辦理此事。市教育局副局長丁正任湘潭基礎大學第一任校長。79年剛剛過完春節,湘潭市政府在教育局召開了湘潭基礎大學第一次會議,市里決定撥款五萬元籌建基礎大學。學校參加會議共8人,其中正式成員有7人:三位校領導丁正、鐘建勛 、晏文彬,四位中層干部潘卓漢、喻月樓、王義生、劉 澤。列席了會議1人:當時還未調入基大的賀南喜。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年5月21日下午,我們走訪了原湖南紡織高專的老校長程應森</h5> 在程校長家里,我們聽他講湘潭基大創建時十八勇士的故事:當時學校辦學條件非常艱苦,急缺教師,為解決師資問題,市里要求各大企業和單位向基大提供2名教師。有的來了有的沒來,組成學校第一批教師隊伍,建校初期最早的十八位教師:施惠仁、鐘又新(電機廠);戴瑞林(湘鋼);蔣 鐵、辛才根(錳礦);程應森(湘潭市第二機械廠);潘秋和(韶山電視機廠);郭振勛(電纜廠);周誦明(機械局);康立志(無業再就業);易文章(湘潭體校) ;黃啟根(半導體廠);鄭惠榮(護譚中學);龔炳桃(板塘鋪機械廠);曹陸森(市無線電廠);易源屏(雨湖區);余亮云(部隊轉業);數學老師譚世勛。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當年的木魚湖畔(攝影 潘秋和)</h5><p><br></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黃土高坡和木魚湖之間有一條水溝,算是當年的校界(攝影 潘秋和)</h5><p><br></p> 1979年2月27日,湘潭市委任命丁政任校長;首批招收的78級新生130人報到。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湘潭基礎大學第一任校長——丁政</h5> 1979年3月1日,基大舉行開學典禮。湘潭市委書記楊興洲、副書記譚景陽、王惠挺到會。副書記王惠挺在大會上講話。省高教局、中南大學(中南礦冶學院)、江麓機械廠等發來賀電賀信祝賀基大成立開學。1979年3月2日的湘潭日報報道了學校的開學典禮并發表了社論。3月21日,市編委批準基大教職工編制人數按學生比例 3:1 配備,定事業編制110人。4月12日,湖南省高等教育局明確基大1985年前的規模達到300—600人。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基大第一屆新生報到前收到的開學通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1979年3月1日湘潭基礎大學首屆新生開學典禮的珍貴照片</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學校第一任校長丁正在基大開學典禮上講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校長丁正在基大開學典禮上的講話原稿</h5> 湘潭市委書記楊興洲、副書記譚景陽、王惠挺到會。副書記王惠挺在大會上講話。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湘潭市委副書記王惠挺講話原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黎振旺宣讀任免通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基大副校長鐘建勛主持大會</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基大副校長晏文斌宣讀省革委會九號文件</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師代表施惠仁講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省高教局發來賀電祝賀基大成立開學</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南大學(中南礦冶學院)賀電</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麓機械廠給基大首屆新生開學典禮的賀信</h5> <h5>湘潭基礎大學開學紀念照:<br></h5><h5>第三排左起:喻月樓 王振飛 施惠仁 鄧振明 賀南喜 程應森 康立志 郭振勛 蔣 鐵 符 義 莫一丹<br></h5><h5>第二排左起:周誦明 王德華 潘秋和 易源屏 龔炳桃 鐘又新 戴瑞林 曹陸森 郭海林 吳湯姣 劉梅英<br>第一排左起:易文章 黃啟根 王義生 潘卓漢 鐘建勛 丁 正 晏文彬 李澤民 劉 澤 鄭惠榮 郭克岳 周小煌</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9年3月2日的湘潭日報報道了學校的開學典禮</h5> 當時基大的行政管理干部, 除1979 年底調來的一位副校長外,其余同志都沒 有高等學校工作經驗。因此,盡快熟悉高等學校工作規律,迅速改變外行狀態成為基大建設的當務之急。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br> 一是組織教職工用5個星期的時間、系統學習討論了高教60條,掌握了高校工作的有關方針、政策。<br> 二是組織5名教師對全市11個企業單位和工業局進行調查研究,就辦學方向、 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等重大問題廣泛征求意見。,經過2個月實地調查,了解到本市企業設備陳舊、技術落后、亟需更新換代。急需大量有理論基礎、自學能力、操作技能、解決問題的工程技術人員。當即調整培養計劃,要求畢業后成為手腦并用的合格技術員和助理工程師。在此基礎上參照省高教局頒發的教學計劃,結合我市具體情況,制定了符合基大和湘潭實際情況的教學計劃。由于有了明確可靠的教學計劃,為師資調配、設備添置也提供了依據。<br> 三是向其它院校和兄弟基礎大學學習,爭取他們的支持和幫助?;螽敃r的9名副科級以上的干部、4名教研室副主任和許多教師先后到湖大、湘大、中南礦冶學院、長沙工學院和衡陽基大、株洲基大、長沙基大等院校對口學習,不僅學到了辦學經驗,還在師資、教材、資料、儀器設備等方面爭取了支持和援助。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潘卓漢老師捐獻的基大成立時用過的茶杯</h5> 基大成立之初,市委便迅速配備了基大黨政領導,批準成立三個職能部門,任命了中層干部。1979年6月,選舉產生基大團委。7月10日,基大黨委決定成立共青團基大委員會。1979年12月,基大黨委決定成立校治保會和機械、電類、基礎課三個教研室,形成學校直接管理,各部門、專業、教研室協助組織教學的管理體制。1980年2月1日,基大成立學術委員會。1980年5月19日,基大成立工會。同年8月8日,基大編制1981—1990年長期計劃。1981年1月28日,市編委同意基大設立學生管理科。1981年6月5日,基大制定1981—1985年規劃。1981年12月6日,丁政任基大黨委書記。1982年4月15日,基大黨委將原機關黨支部分設為機關支部和教師支部。1982年9月8日,基大黨委同意校工會第二屆委員會7位成員名單?;髲拈_辦到1984年9月 ,一直沒有成立紀檢組織、紀檢工作由校黨委統管。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校徽</h5> <b>讓我們再看看基大建校初期艱苦奮斗的一些感人故事:</b> 基大創辦之初寄寓湘潭十二中,條件艱苦,困難重重。學生一律走讀,可是學校遠離鬧市,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為了照顧學生困難,保證教學質量,學校決定學生都可以在校就餐,家遠的留校住宿。于是向十二中借一間破舊房間做食堂,既不遮雨,又不避風。一名干部帶領六個臨時工,只有一輛單車采購、運輸、聯絡,承擔了近300名師生員工包括十二中部分學生的膳食任務。因為經常停電,井水抽不上,就自己挑水,去聯系消防車送水。自己種菜、養豬、辦小賣店、理發室,力爭自給自養。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基大老食堂、活動中心(凌毅 2020年4月1日拍攝)</h5> 辦學之初,醫務室只有一個人,負責三百多師生員工的醫療、護理、采購、保管,平均每天給15-18人看病,還要抓愛國衛生運動。直到邵陽紡校搬遷過來,醫務人員才增加至5人。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學生喜愛的活動場所——黃土高坡(凌毅 2003年4月30日拍攝)</h5> <p class="ql-block">  辦學之初,教學辦公條件也十分艱苦?;蠼栌檬屑t樓四樓五間教室(480平方米)上課,自建了平房五間(130平方米)作為辦公、實驗及遠道師生住宿。一度出現幾個人共一張自習桌,幾個班共一間教室的現象。</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9年課堂上,后面電視機箱里面是一臺電視機,用來學習高數和英語電大的課(校友徐浩貽提供圖片)</h5> 由于師資缺乏,有部分課程共享了電視大學的教學,下圖通過教室后面的電視機箱,曾看過央視的鄭陪蒂的外語課,邵士敏的高等數學課。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人帶著雙胞胎孫子在紅樓前玩耍(凌毅 2016年7月拍攝)</h5> 辦學之初,師資奇缺,公共外語課甚至不得不采用電大的方式,收看電視教學。各專業課老師幸得市內各企業支援工程技術人員擔任。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基大首屆畢業生與教職工及市領導合影</h5> 1979年6月23日,市革委會決定:“將原市教育局直屬的十二中,改為湘潭基礎大學領導,對內為基礎大學中學部,對外仍保持湖南省湘潭市第十二中學的名稱不變”。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紅樓(凌毅 2009年2月12日拍攝)</h5> 辦學之初,經費拮據、場地奇缺,如何保證實驗教學?沒有場地,就騰出辦公室、利用職工宿舍。一個普通電氣試驗也得分班分組連續開兩三天,而且講課老師要兼試驗員和保管員。普通化學實驗,開始只有一臺天平和一些簡單的試管試劑,仍然每期每班開出四、五個實驗。其他各種實驗也都克服困難、因陋就簡、精打細算、自己安裝設備、制作儀器,千方百計多開實驗。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胡正雄老師實驗教學(校友徐浩貽提供圖片)</h5> 基大從開辦起就注意按德智體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要求,制訂教學計劃。以機械制造專業為例,共開設基礎課 7 門,分別為數、理、化、哲、經、外、體;技術 基礎課 10 門,分別為理力、材力、制圖、公差、機概、熱處、金工學、 設計、電 工、 計算機;專業課五門,分別為切削原理、切削機床、機制工藝、 液壓傳動、企 業管理。上述課程均按??平虒W計劃規定的內容、時間及教學環節進行教學 (包括 講授、實驗、實習、畢業設計等)。 隨后 ,又陸續制定實施了《學生成績考核辦 法》 、 《學生考勤暫行辦法》、 《教師工作量試行辦法》、 《學生下廠實習計劃》、 《教務科工作職責》、 《課程設計指導書》、《畢業實習具體內容及計劃安排》,借鑒 其它高校 《關于各教學環節工作的原則規定》,提出了 《關于提高教學質量的幾點 意見》。1982年,學校又修訂了4個專業的教學計劃并依此制訂了36門課程教學大綱,實行了《學生獎學金制度試行辦法》、制訂了《金屬工藝學實習目的要求》,起草了《畢業答辯試題》、 《畢業設計指導書和畢業設計計劃》、 《教研室工作條例 (試行草案)》,并修訂了《教師工作量試行辦法》。1983 年,實施了《學生人民獎學金實施細則暫行辦法》,并再次修訂各專業教學計劃 ,以電氣工程專業為例,共開設公共課3門,分別為政治、體育、外語;基礎課3門,分別為數學分析、工程數學、普通物理;技術基礎課10門,分別為機械制圖、工程力學、機械學原理、電工原理、模擬電子技術、脈沖電子技術、電機學、變流技術、自控理論、算法語言;專業課4門,分別為電力拖動控制系統、電子測量、工廠供電、微機原理與應用;總課時2192學時,其中公共課426學時,基礎課及技術基礎課1460學時,專業課306學時,實踐性教學環節共25周(不包括實驗)?;箝_辦后開設的課時總數、教學時數、教學進度等符合省高教局制訂的教學計劃要求。學校還規定校領導都要抽出時間到課堂聽課,教務科要組織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并要求中層以上干部全部參加,同時加強教學檢查力度,規范教學秩序,強化教學管理。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廖翊希老師電子實驗教學(校友徐浩貽提供圖片)</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合唱比賽(校友徐浩貽提供圖片)</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明寢室(校友徐浩貽提供圖片)</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進校門上坡的路(凌毅 2016年7月拍攝)</h5> 體育教學也是從零開始,一位老師帶七個班、三百來名學生,又上課、又訓練、又管器材,還要參加校際比賽、組織全校運動會。卻忙而不亂、累而無怨,斗志昂揚,展現了這所新建高校教師的風采。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步云梯(凌毅 2016年7月拍攝)</h5> 辦學之初,圖書館是一無場地、二無人員。學校訂閱報刊三十多種,安排一名老師到湘潭大學圖書館脫產學習兩年,其后逐年進人、購書、籌建書庫、閱覽室。到1986年已有藏書十萬冊。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學校圖書館( 凌毅 1012年9月12日拍攝)</h5> 辦學之初,湘潭市委及有關部門想方設法改善學校辦學條件,除撥付開辦經費外,還及時把市十二中從1979年下半年起改為基大領導,將十二中的教職工、房屋、土地、教學設備及校辦工廠進行清理登記,移交給基大統一管理。同時,在開辦之初,撥款23萬元建教工宿舍2400㎡;1980年3月,同意基大新建教學、辦公及實驗用房2000㎡,總投資15萬元,同年4月26日,同意新建廚房宿舍800㎡,投資5萬元;另外,還同意基大征用土地。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三棟”教工宿舍(凌毅 2016年7月拍攝)</h5> 1979年湘潭市房管局出資23萬在校內建了三棟共48套教工宿舍,就是現如今我們叫的“老三棟”(教工2、3、4棟),其中用12套與十二中調換教室。我就住過“老三棟”的一室一廳和兩室一廳。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綜合樓(凌毅 2018年3月19日拍攝)</h5> 1980年學校自建一棟2448平方米的四層樓房。教學、辦公、實驗、住宿擠做一堆,叫“綜合樓”名符其實。我1983年大學畢業到基大,就住在“綜合樓”,那段艱苦奮斗而又充實快樂的日子讓許多在“綜合樓”住過的師生終身難忘。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綜合樓夜色(凌毅 2018年3月17日拍攝)</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綜合樓夜色(凌毅 2018年3月17日拍攝)</h5> <h5>2018年10月16日我用無人機拍攝的綜合樓拆除之前照片,白色是綜合樓,遠處是紅樓。</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綜合樓遠眺(凌毅 2018年10月16日拍攝)</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綜合樓遠眺(凌毅 2018年10月16日拍攝)</h5> <h5>2018年10月20日,老同志返校聚會時在綜合樓的留影(攝影 凌毅)</h5> 由于教師數量不足,大量聘請兼職教師來校上課。以 1981/1982 學年第一學期為例,全校學生 455人,分11個班上課,本校的講課教師只有42人,從湖南大學、湘潭大學、湘潭礦業學院等單位外聘的教師多達26人。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8001班畢業照</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8002班畢業照</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基大首屆團委學生會干部合影</h5> 1982年5月,省計委、省教育廳同意湘潭基礎大學開辦紡織專業,并向全省招生。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基大1984年團委學生會干部合影</h5> 1982年10月7日,為進一步適應國民經濟和教育事業調整的要求,積極為全 省紡織工業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和為湘潭市培養工業建設人才,湖南省紡織工業局與湘潭市政府簽訂 《關于合辦湖南省紡織專科學校的協議》 (以下簡稱協議),協議規定“將湖南省湘潭基礎大學更名為湖南省紡織??茖W校” (以下簡稱紡專),“由湖南省紡織工業局和湘潭市人民政府合辦,共同領導”,同時確定 “為了使省紡織工業局能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辦好省紡織??茖W校,將省紡織中專由邵陽市遷往湘潭市,安排在湘潭市十二中舊址,作為省紡織??茖W校附屬中專部,組成新的領導班子,統一領導和管理 (保持中專體制不在合辦之列)”。10月13日,省紡織工業局和湘潭市人民政府將《關于合辦湖南省紡織??茖W校的協議》呈報省人民政府。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基大85年干部專修班畢業照</h5> 當年還建有一棟四合院學生宿舍,沒多久就拆掉了,您還記得嗎?(攝影 潘秋和)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攝影 潘秋和)</h5> 1983 年1月11日,省計委同意紡校搬遷到湘潭市原十二中舊址,在校生500人。 4月27日,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復函省紡織局和湘潭市政府,同意“合辦省紡織??茖W校,按1600人的規模進行籌備?!?,“在國家未批準之前,仍保留基礎大學和紡織工業學校 (從邵陽搬遷湘潭)名稱,組成一個統一的領導班子,省局和市雙重領導?!?5月10日,市政府、省紡織局召開專題會議,就籌建省紡織??茖W校亟待解決的一些問題進行了認真的討論,議定了具體事項并組成臨時領導小組,由譚惠秋任組長,鄭曾銓任副組長。同年7月,紡校派出基建人員到湘潭與基大基建人員通力合作,揭開了紡?;ǖ男蚰?,8月18日,基大向市規劃處報送 《湖南省紡織??茖W校規劃設計任務書》。12月,市委和省紡織局聯合派出機構改革工作組進駐基大和紡校開始機構改革工作。從此兩校人員投入了艱苦創業的工作。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當年的你我意氣風發,如今都到了退休的年齡了</h5> 原來偏僻荒蕪的寶塔嶺上,三五年間雨后春筍般冒出了一棟又一棟樓房,開始顯得欣欣向榮,氣象煥然。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5年</h5> 1984年5月2日,省計委決定湘潭市十二中學搬遷。5月19日,省紡織總公司向紡織部呈送《關于申請合辦湖南省紡織專科學校的報告》。6月6日,根據省政府復函,基大和紡校(以下統稱學校) 組成統一的領導班子。7月31日,省紡織總公司批復省紡校擴初設計計劃。9月,省紡校搬遷湘潭,基大和紡校正式開始合址辦學。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校友李永峰提供圖片)</h5> 到1984年8月,基大征地十畝,先后新建了綜合樓、教師宿舍、小圖書館等,建筑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并建起了物理、化學、金相、電類、機織、針織等6個實驗室和1個紡織保全工場,開設了機械制造(后改為機械工程)、工業電氣自動化(后改為電氣工程)、機織、針織等4個專業,累計招生847人,還招收了兩年制企業管理專業和工業經濟管理專業干部專修學員共75人,一年制的干部培訓和技術人員進修提高班學員共87人。圖書館藏書4萬多冊。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校友李永峰提供圖片)</h5> 到1984年邵陽紡校搬遷過來時,基大已有教職員工134名,開設機械制造、工業電氣自動化、機織工程、針織工程、企業管理五個專業,在校學生447名,培養畢業生403名。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校友李永峰提供圖片)</h5> 早在1982年10月湖南省紡織廳和湘潭市政府就達成了合辦湖南省紡織專科學校的協議,1984年報送紡織部,1985年7月湖南省政府同意湘潭基礎大學更名為湖南省紡織??茖W校。 至此,湘潭基礎大學走完了它的歷史過程,也成為許多人心中永久的記憶。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當年的老師,有您認識的嗎?</font></b></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義生,基大成立時四位中層干部之一(凌毅 2014年9月21日拍攝)</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喻月樓,基大成立時四位中層干部之一(凌毅 2020年9月9日拍攝)</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袁立庸副教授,全國政協委員</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黃啟根,基礎課部主任</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張雨林,1980任學校工會副主席(凌毅 2014年9月16日拍攝)</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麥華老師(凌毅拍攝于2018年10月19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楊育春老師(凌毅拍攝于2018年10月19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世浩老師(凌毅拍攝于2018年10月19日)</h5> <h5> 肖迪明:1983年7月大學畢業到湘潭基礎大學任教,法學碩士。曾任湖南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委主任、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員,湖南省司法廳黨組書記、副廳長,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F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照片 郭星華提供)</h5> <h5> 郭星華: 湘潭基礎大學首屆畢業生,留校任教?,F為我國著名法律社會學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導,法律社會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學會法律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名譽會長(原會長)</h5><p><br></p> (急需當年的照片和文物及回憶錄進行充實,親愛的校友們,您還能找到嗎?)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潘秋和老師拍攝的紅樓照片</font></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鲁特旗| 隆尧县| 北京市| 如东县| 新沂市| 高安市| 富阳市| 塔河县| 云南省| 岑溪市| 扬州市| 铜川市| 藁城市| 遂宁市| 普格县| 马关县| 昌吉市| 兴宁市| 龙陵县| 垣曲县| 黄浦区| 阜新市| 勃利县| 光山县| 梅州市| 武汉市| 荥阳市| 施秉县| 曲阜市| 喀喇| 疏勒县| 敦化市| 三明市| 桃江县| 襄樊市| 雷波县| 南昌县| 武陟县| 莲花县| 中阳县| 永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