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著名畫家殷本崇與岳陽樓史話</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曾君華</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14年7月</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今年6月上旬,我在上海拜會了我岳陽市著名畫家殷本崇。殷老師提到上個星期回了趟岳陽,看到何林福先生所寫的《毛澤東與岳陽樓的史事考辨》,深感其文史料詳實,文筆優(yōu)美,特拜托我?guī)沤o何林福先生,表示有機會想和他當(dāng)面切蹉交流。何林福先生文中所述之事,殷老師本人當(dāng)年就是親歷者,每個細(xì)節(jié)他都記憶猶新,因而他不無憂慮地說:“何林福先生的文中也有一些疏漏筆誤之處,如果哪天他不在世了,就會以訛傳訛,再也說不清了,我們要對歷史負(fù)責(zé)呀!”</b></p> <p> <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談到岳陽樓公園牌匾“岳陽樓”三個字的由來,殷老師慢慢回憶道:“我是1960年調(diào)岳陽樓公園工作的。1961年冬天的一個上午,當(dāng)時擔(dān)任岳陽樓公園管理所的所長陳憶吾先生,要我到他家里去一趟……”陳憶吾先生是開國十大將陳賡將軍的五弟,當(dāng)時他對殷老師說:“現(xiàn)在岳陽樓公園的牌匾‘岳陽樓’三個字是三十年代國民黨湖南省主席何鍵題寫的,我覺得不妥當(dāng),應(yīng)該換掉,想請毛主席題寫,小殷你執(zhí)筆,以岳陽樓管理所的名義給毛主席寫封信,郵寄給我嫂子(陳賡的夫人傅涯,陳賡大將已于1961年3月去世)轉(zhuǎn)交毛主席?!币粋€多月后,中共中央國務(wù)院給岳陽樓公園管理所回了信,信中說:毛主席認(rèn)為郭沫若先生題寫更為適合。隨信寄來了兩幅郭沫若先生題寫的“岳陽樓”,郭老圈了其中的一幅,并附字條:請酌處。</b></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現(xiàn)在岳陽樓公園的牌匾“岳陽樓”三個字,就是用的郭沫若先生自己圈定的三個字。由于回信不是郭沫若先生郵寄的,因而信封上沒有郭老的筆跡,不是現(xiàn)在廣為流傳的“岳陽樓”三個字是采用的郭沫若先生寫在信封上的三個字。郭沫若先生是文學(xué)大師,著名的考古專家,治學(xué)十分嚴(yán)謹(jǐn),題寫毛主席委托的重要牌匾,定會字斟句酌,不可能出現(xiàn)那種筆誤。加之現(xiàn)在的“岳陽樓”三個字筆力深厚、方正大氣,不可能是當(dāng)時寫信封時隨手揮筆而就。按常理推論應(yīng)是:郭沫若先生十分繁忙,郵寄信件書寫信封等事務(wù)應(yīng)該是由秘書或辦公室的同志代為處理的。至今仍流傳的郭沫若將“岳陽樓”三個字寫了一地,從中選了三幅,親自郵寄給岳陽樓公園管理所,而“岳陽樓”牌匾書體卻是選用郭沫若先生寫在信封上的字,這一說純屬向壁虛構(gòu)?,F(xiàn)今連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莫言先生都信了這一誤傳,撰文戲說,可見謬誤影響之深,應(yīng)予以澄清,還歷史本來面目。</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殷老師又回憶起岳陽樓公園里“懷甫亭”書體的由來:1962年春天,時任岳陽樓公園管理所所長陳憶吾先生要殷老師向時任市委書記張月桂打一個報告,請求特批2000元資金,用于重修已被毀壞了的“懷甫亭”,同時請殷老師設(shè)計一張懷甫亭的建筑圖紙。很快,張月桂書記批了該項資金,殷老師設(shè)計的懷甫亭建筑設(shè)計圖紙也得到了專家的一致認(rèn)可。一天,陳憶吾找到正在組織施工的殷老師說:“我想請毛主席題寫‘懷甫亭’的牌匾,你執(zhí)筆寫封信,我再托我嫂子轉(zhuǎn)交毛主席?!币粋€多月后,中共中央辦公廳回了信,信中說:毛主席認(rèn)為朱德委員長書寫更適合。并隨信寄來了朱德委員長題寫的“懷甫亭”三個字。</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殷老很認(rèn)真地對我說:“毛主席未能親筆為岳陽樓主樓和懷甫亭題寫牌匾,并不一定是毛主席謙虛禮讓。據(jù)我考證,全國那么多古文物紀(jì)念地,除了長沙的‘愛晚亭’,毛主席再也沒有為其他地方題寫過牌匾,也許是因為‘愛晚亭’是青年毛主席求學(xué)的地方,是他革命思想形成的地方,是他‘會當(dāng)擊水三千里’的地方,對這片土地他有著十分深厚的情感吧!”</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說到現(xiàn)今懸掛在岳陽樓公園主樓二樓正壁的毛主席親筆書寫的杜甫詩《登岳陽樓》的書體來歷,殷老師說,上個世紀(jì)八十年代中期流傳:1964年7月,毛主席巡視南方后坐專列返京,在列車上書寫了這首杜甫的詩,并說有時任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的親歷回憶。此傳說實屬杜撰,不符合事實。因為上個世紀(jì)八十年代初期,他在新華書店看到了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手書古詩詞遺稿》,出版后記記載,此書體是在毛主席逝世后,工作人員在毛主席的臥室清理書案時發(fā)現(xiàn)的,毛主席書寫完后未落款,現(xiàn)在的落款還是殷老師仿照毛主席的書體加上去的。據(jù)殷老師考證:時任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的親歷回憶是子虛烏有之事,更經(jīng)不起推敲。此訛傳的由來是上世紀(jì)八十年代中期,岳陽文化局一位干部見此聯(lián)后,撰寫《毛主席手書〈登岳陽樓〉》時,憑想象編造出來的。該書體應(yīng)該是在毛主席逝世前不久書寫的,不應(yīng)該是1964年7月所書,如果是1964年7月所書,20多年后才面世也不符合常規(guī)。杜甫的詩句,十分符合晚年毛主席的身體和心理狀況。1995年殷老師陪同原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參觀岳陽樓時,談到這首詩的書寫時間,汪東興先生所說,證實了殷老師的結(jié)論。</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殷老師還饒有興致地說起他第三次給毛主席寫信,上個世紀(jì)60年代初,岳陽流傳著一句影響很大的楹聯(lián):</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八百里洞庭今入眼;</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五千年歷史又從頭。</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因其立意高遠(yuǎn),氣勢磅礴,和毛主席詩詞的風(fēng)格相近,很多人傳說是青年毛主席到岳陽農(nóng)村調(diào)研時登岳陽樓時所寫,有人建議將此詩聯(lián)寫入岳陽黨史。在岳陽樓管理所工作的殷老師本身就是一個很真的人,他做事治學(xué)也處處要求一個“真”字,他以一種認(rèn)真負(fù)責(zé)的態(tài)度對待這件事,在征得陳憶吾所長的同意后,他提筆向毛主席寫信,再次托陳賡將軍的夫人傅涯轉(zhuǎn)交給毛主席垂詢這件事情。數(shù)月后,中共中央辦公廳回復(fù)了信函,說毛主席看了來信,稱對這幅詩聯(lián)沒有印象。自此,再沒有人將那句詩聯(lián)與毛主席牽強到一起了。</b></p><p><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本文編輯:岳陽李斌彪</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作者曾君華</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曾君華與殷本崇夫婦</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殷本崇畫作</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阳县|
南京市|
玉门市|
昭苏县|
宜春市|
罗甸县|
罗田县|
黑河市|
镇雄县|
崇义县|
旬邑县|
大石桥市|
岗巴县|
扎赉特旗|
新津县|
天长市|
屯留县|
新龙县|
收藏|
搜索|
大方县|
宾阳县|
海原县|
宜都市|
广汉市|
搜索|
屏东市|
枞阳县|
仙游县|
大荔县|
尉氏县|
祁阳县|
福安市|
永春县|
张北县|
财经|
宽甸|
顺平县|
元氏县|
承德市|
吴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