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p><p>漓江就是一道山水長廊,從桂林到陽朔,一百六十多里的水路,山秀、水清、洞奇、石美,大自然的精華匯聚一處,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凡夫俗子前往獵奇攬勝。</p><p><br></p><p>其中,大名鼎鼎的徐宏祖,號霞客,這位中國最著名的旅行家,給我們留下了最優美的記錄。</p> <p><br></p><p>明崇禎十年,也就是1637年的農歷五月二十一,他從桂林出發,順江而下,來到陽朔,展開了他的奇妙冒險三日自助游(詳見《徐霞客游記——粵西游記日記一》)。</p> <p><br></p><p>“龍頭山錚錚露骨,縣之四圍,攢作碧蓮玉筍世界矣”。</p><p><br></p><p>陽朔縣城,在龍頭山和碧蓮峰之間,面積不大,步行二十分鐘就能穿行。</p><p>縣城內還有獨秀山,西郎山,都坐落在陽朔公園內。蟠桃路,疊翠路,西街將幾處景觀串聯起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西郎山在唐代已有名,這山遠看象一個大屏風,屏障西邊,又名“屏風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山腳下有莫休烈士墓,他是陽朔人,民國空軍第三大隊八中分隊分隊長。1938年3月25日奉命飛經魯南協同陸軍作戰,后返航途中與27架敵機遭遇,激戰中中彈跳傘犧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上還有很多不同時期的石刻,半山腰有會仙亭,山頂有臥云亭。</p> <p><br></p><p>“陽朔縣北自龍頭山,南抵鑒山,二峰巍峙,當漓江上下流,中有掌平之地,乃東面臨江,以岸為城……”</p><p><br></p><p>徐霞客在游記中,將陽朔縣的地形地貌寫得清楚明了。</p> <p><br></p><p>“東臨漓江,開三門取水。從東南門外渡江而東,瀕江之聚有白沙灣、佛力司諸處,頗有人煙云。”</p><p><br></p><p>“白沙灣在城東南二里,民居頗盛,有河泊所在。其南有三峰并列,最東一峰曰白鶴山。”</p> <p><br></p><p>在無數游覽的陽朔的文人墨客中,有一位自稱“陽朔天民”的大畫家——徐悲鴻先生。</p><p><br></p><p>他曾1935-1937年期間兩次到陽朔,寓居近一年。徐悲鴻故居就是1935年到1937年他避居廣西時居住的地方。這套故居,是當年廣西省主席李宗仁買下,相贈給徐悲鴻的。</p><p><br></p><p>故居的這塊牌匾,是其夫人廖靜文女士題寫的。</p><p><br></p> <p><br></p><p>1937年,徐悲鴻乘小舟從桂林到陽朔,為美麗的漓江風光所陶醉。他在《南游雜感》中寫道:“世間有一桃源,其甲天下山水,桂林之陽朔乎!江水盈盈之,照人如鏡,縈回繚繞,平流細瀉,有同吐絲。山光蕩漾,明媚如畫,真乃人間仙鏡也!”</p><p><br></p><p>寓居陽朔期間,徐悲鴻與夫人廖靜文進行了大量創作,著名的《晨曲》、《逆風》、《風雨思君子》、《古柏》、《走豈渡》、《雞鳴不已》、《漓江春雨》等大量名畫,都是該時期在陽朔的代表作。</p> <p><br></p><p>“陽朔天民”的朱文印章石刻。</p> <p><br></p><p>從徐悲鴻故居出來,旁邊就是孫中山先生演講處。1921年11月,孫中山率北伐軍從廣東溯江而上,到桂林駐蹕大本營時途經陽朔,在縣城發表了重要演講。</p><p>之后,他繼續溯江而上,沿途考察了騰蛟庵、漁村和興坪鎮。</p> <p><br></p><p>陽朔縣城夜景</p> <p>熱鬧的西街</p> <p><br></p><p>第二天一早,來到江邊。碼頭、女人一下子把我帶入到了兒時的記憶。</p> <p><br></p><p>有人說,生活需要煙火氣;要我說,不光是煙火氣,其實一座城市的人情味是能與自然親密接觸。</p><p><br></p><p>而陽朔恰恰就是這樣的。</p> <p><br></p><p>一說到煙火氣,肚子就咕咕叫啦。</p><p>得,循著煙火味,咱們來到碧蓮峰下的巷子里,找吃的。</p> <p>唐代詩人沈彬說,</p><p>陶潛彭澤五株柳,</p><p>潘岳河陽一縣花。</p><p>兩處爭如陽朔好,</p><p>碧蓮峰里住人家。</p> <p><br></p><p>果然碧蓮峰下住人家,還有地道當地早餐——桂林米粉。</p> <p><br></p><p>吃過早餐,前往陽朔邊上的銀子巖,車程約30分鐘,可能是途經十里畫廊,窗外景色宜人,一步一景,應接不暇,時間過得飛快。</p><p><br></p><p>銀子巖,被譽為世界溶洞奇!石柱,石塔,石幔,石瀑鱗次櫛比,“三絕”,“三寶”栩栩如生,形象逼真。</p> <p>“三絕”之一的音樂石屏</p> <p>三絕之一的雪山飛瀑</p> <p>繼續雪山飛瀑</p> <p>“三寶”之一的佛祖論經</p> <p>“三寶”之一的混元珍珠傘</p> <p>“三寶”之一的獨柱擎天</p> <p>離開銀子巖,再過十里畫廊,就來到了遇龍河。</p><p>竹筏漂流,已經讓我們期待已久啦。</p> <p>橋畔修篁下碧溪,君家元在此橋西。</p> <p>小小竹排江中游,魏巍青山兩岸走。</p><p>感覺真的很不錯。</p> <p>棄舟上岸,馬不停蹄前往相公山看日落。</p><p>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相公山成為網紅景點的。</p><p><br></p><p>相公山位于陽朔縣城東北方向,20多公里</p><p>自駕可以前往到相公山景區大門。</p><p>門口這塊牌匾,真的是十分契合主題</p><p>“盡收眼底”。登上山頂之后,你就會明白這塊牌匾的內涵的。</p> <p>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篇中說,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p><p>此刻,不要說話,請慢慢感受……</p> <p>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p> <p>從山上下來,已經七點多。下山的酒店,客棧非常多,環境幽靜,氣質高雅。^0^</p><p>秀一下外景</p> <p>再秀一下內景</p> <p>還有院落,庭院深深深幾許?</p> <p>最最重要的是,早上看日出非常方便。</p><p>從酒店出來幾分鐘就到,10分鐘就到上頂。</p><p>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p><p>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p> <p>離開相公山,回到酒店吃完早餐,再開車十分鐘,九馬畫山就能映入眼簾。</p><p>一路的美景,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啦,完全審美疲勞,徹底美色俘獲,無圖無真相,上圖。</p> <p>穿過果園</p> <p>還是果園</p> <p>終于看到九馬畫山!</p><p>據說當地一直流傳這樣的歌謠:畫山壁,看馬郎,問你神馬有幾雙?看出七匹中榜眼,能看九匹狀元郎。</p> <p>據說1960年,周總理和陳毅游漓江,總理問陳毅看出幾匹?</p><p>回答說,7匹。陳毅反問周總理看出幾匹?周總理回答,比你多得多。</p><p>陳毅說,一共才九匹,哪有多得多。</p><p>周總理笑笑,指了指水面說,還有水中的,一共18匹。</p><p>你看出了幾匹呢?</p> <p>徐霞客也曾這樣描述畫山:“其山橫列江南岸,江自北來,至此西折,山受嚙,半剖歸削崖,有紋層絡。綠樹沿映,石俱黃、紅、青、白,雜彩交錯成章,上有遠望如畫屏,故名畫山。”</p> <p>觀山如畫,攬水成詩。</p> <p>青山不墨千秋畫,</p><p>綠水無弦萬古琴!</p> <p>山花落盡山長在,</p><p>山水空流山自閑。</p> <p>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p><p>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p> <p>幾天下來,真是愛上陽朔的山山水水,流連忘返。</p><p>想起蘇東坡在江蘇陽羨(今宜興)買田養老,盡享天倫的故事。</p><p>不由得,我也萌生這樣的想法:</p><p>買田陽朔吾將老,</p><p>從來只為溪山好。</p> <p>【彩蛋】孫中山特意拜訪的騰蛟庵</p> <p><br></p><p>騰蛟庵是一個挺小眾的景點,位于漁村游覽路線,興坪鎮漓江邊的螺螄巖口。</p><p><br></p><p>明初有道士在此結草廬,萬歷二十七年(1599)建庵,清嘉慶十八年(1813)重建。磚木結構建筑,面積216平方米。</p> <p><br></p><p>廟不大,廟門三個黑色楷書大字“騰蛟庵”。據傳有興坪鎮古皮寨人何騰蛟乘船上京應試經過此庵時,狂風四起,暴雨不止,遂泊船于庵前,跨拜于庵內,作揖許愿曰:“吾上京應試,望神靈看書風止寸助吾前行,若應試遂愿,誓重建精舍重塑金身,以弘佛法以慧眾生。”</p><p><br></p><p>言畢,風停雨止,何順奔前程,上京應試后果中了二甲進士,官拜湖廣巡撫后,依誓還愿重修廟宇,騰蛟庵由此得名。</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邑县|
历史|
乐业县|
清涧县|
思南县|
常德市|
华蓥市|
临邑县|
平原县|
福清市|
阿尔山市|
叶城县|
昂仁县|
即墨市|
抚远县|
玛曲县|
信宜市|
绥江县|
兴化市|
温宿县|
恩平市|
吉木萨尔县|
白朗县|
贡山|
吉林省|
黑水县|
壶关县|
南乐县|
英德市|
桃园市|
溧水县|
仁寿县|
米泉市|
奎屯市|
特克斯县|
五莲县|
衡山县|
县级市|
徐汇区|
句容市|
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