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奇觀異景于無聲,潤筆點睛即驚雷 - 人物點綴主題專輯

灣區攝影天地BAPA

<p>風光攝影從技術到美術的講究眾多,其中之一是通過加入人物去增強故事性,幫助畫面平衡從而改善構圖,突出人與景的比例規模,或者以人物的衣著顏色豐富畫面,營造顏色反差。</p><p>這期微刊以風光攝影中的人物點綴為主題,收集了群友們的原創62張照片或視頻。景點或是湖光山色,瀑布河源,沙漠平川,深山老林,霧峰丘壑;或是皚皚白雪,火山熔巖,冰山洞穴,深海伴魚;或是城市風光,鄉間原野;或是春花遍地,秋葉滿目;或是雷鳴電閃,夜幕星空……。作者們都運用了以人物點綴的技巧構圖,使人與天地融為一體,賦予大自然一種靈動,謙卑于浩瀚蒼穹。愿讀者細細欣賞,領會作者的創意表達與心中的故事。</p> <p>1)標題:俯瞰冰島</p><p>攝影:北京張子</p><p>設備:DJI Mavic 2 Pro</p><p>參數:2K24P</p><p>后期:Final Cut Pro X剪輯</p><p>地點:冰島</p><p>創作思路:無人機的視角可以充分展示冰島豐富的地貌和地形變化,而在風光中加入人的元素會幫助進一步展示場景的宏大,也給作品帶來活力和沖擊力。</p><p>點評:航拍的俯瞰視角可以充分展示層巒疊嶂的氣勢磅礡。攝影師通過八小段視頻,以小紅人為參照物,通過無人機視角或橫向平移,或拉近或遠離,或旋轉或俯沖,盡顯壯麗景色與人的和諧關系,一個震撼和必須看的作品。</p> <h3>2)標題: 霧里看人人看霧</h3><h3>攝影:Xiu Yu</h3><h3>設備:Nikon D850 70-200mm f/4</h3><h3>參數:78mm ISO1800 f/5 1/320s</h3><h3>后期:單張成片</h3><h3>地點:Yosemite Mountain National Park</h3><h3>創作思路:難忘那個起霧的清晨,陽光射進優勝美地山谷,把彌漫晨霧照亮。同伴為了追光快步過河選擇機位。當她恰好走到我心目中的最佳位置,我馬上手持拍了一張。</h3><h3>點評:這張片子中人物非常小,卻非常重要。大樹和倒影構成的框架像個舞臺,小紅人恰到好處地顯現在大片霧的背景里,凸顯了大樹和背景巖壁的雄偉和巨大。</h3> <h3>3)標題:天堂之鏡</h3><h3>攝影:細雨&nbsp;</h3><h3>設備:Sony A7R3 18mm&nbsp;</h3><h3>參數:ISO 12800 20s f/2.8&nbsp;</h3><h3>地點: Mt. Shasta&nbsp;</h3><h3>創作思路:想在一個有山有水的地方嘗試拍燈繪,腦海里首先浮現的就是這個地方:雪山,湖水,樹木,星光,云霧,構成完美的對稱倒影。于是在近110度的高溫下,拉著御用毛豆,登山到湖邊,完成了這幅作品。</h3><h3>點評: "五行俱全"的自然風光,通透如鏡的完美倒影, 配上一個舞動光繪, 正是"畫龍點晴", 一幅非常有創意的作品。</h3> <p>4)標題:仰慕</p><p>攝影:鬼奶奶</p><p>設備:Nikon D800 24-70mm&nbsp;</p><p>參數:15mm ISO 200 1/30 sec f/11&nbsp;</p><p>地點:Garnet Lake,Eastern Sierra Mountains, California</p><p>創作思路:終于踏上了向往已久Eastern Sierra Mountainside。這里平均海拔一萬英尺,有無數的山峰和湖泊,每天早上太陽如期到來,撒上金色,讓它們如此壯觀,美麗。</p><p>點評:這張照片的標題十分貼切,朝陽下的Sierra恢宏大氣。登山者的豪邁姿態,無疑是點睛之筆。</p> <p>5)標題:夢回春海</p><p>攝影:Ray Cao</p><p>設備:Sony a7RIII 16-35mm F2.8</p><p>參數:16mm ISO 320 F8.0 1/640 sec</p><p>后期:單張</p><p>地點:California Highway 1&nbsp;</p><p>創作思路:每年四五月都是加州花海盛開的季節,這張以粉色野花作為前景,與遠處的加州海灘相映成趣。(注:本人注重保護環境,因此本圖拍攝時沒有踩踏花朵)。</p><p>點評:下午的斜射光透過霧氣散射到這片正當季的野花地,正是一天里拍野花的最佳時機。攝影師利用豎構圖將遠處沙灘的弧度和近景野花地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下坡的路人恰好定格在交接點上,讓整個畫面活躍起來。如果能對著前景多拍一張做焦點合成的就會更引人注目。</p> <p>6)標題:電閃雷鳴</p><p>攝影:Jing Quan</p><p>設備:Nikon D850 24-70mm&nbsp;</p><p>參數:46mm, ISO 80, 5 sec, f/13</p><p>后期:一張成像</p><p>地點:San Jose, CA</p><p>創作思路:八月夏夜,和朋友拍完銀河后連夜趕回家。凌晨四時許,路遇居住灣區二十余年首見強大電閃雷鳴。猶豫再三,還是決定冒險下車拍照,記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道道閃電像利劍劃破夜空,從云間一路奔下,瞬間直擊山脊,令人嘆為觀止!</p><p>點評:對于攝影師來說,拍閃電是可遇不可求,而且大多數情況因為閃電距離遠都只能用中長焦抓拍。攝影師把握住這難得的際遇,冒著危險,利用中短焦記錄下自己和閃電同框合照,不得不佩服/贊嘆攝影師的勇氣和運氣。</p> <p>7)標題:獨行</p><p>攝影:紫風鈴</p><p>設備:Nikon D810 70-200mm&nbsp;</p><p>參數:200mm ISO 1.0sec f/11</p><p>后期:一張出片</p><p>地點:死亡谷</p><p>創作思路:死亡谷的沙丘在晨光中顯得特別的安靜與神秘。天未亮我登到高點等待日出那一刻的美景,遠遠的看到一個獨行的人,在起起落落的沙丘中隨意行走,享受著寧靜時光。</p><p>點評: 晨光照在沙丘的邊緣而繪出清晰的線條、光、暗交織成畫,爬沙丘的獨行人也可能與獨行的攝影人起了對稱的鏡像。</p> <p>8)標題: Sunset Seeker&nbsp;</p><p>攝影: 又一村</p><p>設備: Nikon D750 14-24mm f/2.8</p><p>參數: 14mm ISO100 0.5sec f/18</p><p>后期: 單張</p><p>地點: Half Moon Bay</p><p>創作思路:這是大眾景點,拍攝時考慮要有不同一點的構圖。目光所及,看到遠處有一位攝影師在拍攝日落。潮起潮落時,水面形成的線條猶如天空的云彩,兩者互相呼應。而攝影師則一動不動,似乎在專心享受日落美景和周圍的一切。</p><p>點評:大眾景點,要有與眾不同的構圖很難。作者打破常規,讓水面的拉絲和天空的云彩遙相呼應,水天交界左手邊的攝影師,平衡了右手邊的低礁石群,相得益彰。</p> <p>9)標題:穿越霧虹</p><p>攝影:劉力</p><p>設備:Nikon D850 20mm/1.8</p><p>參數:20mm ISO 200 1/250sec f/8,曝光補償:+0.7</p><p>地點:17 miles, California&nbsp;</p><p>創作思路:去年10月的一個大霧彌漫的早晨,我在17miles跑完步后不舍離去。隨著太陽漸漸升起,西邊的天空驚現一道霧虹。隨著太陽的升高,霧虹越來越低,終于等到專業自行車手穿越霧虹的一瞬間。</p><p>點評:作者抓住了難得的霧虹機會,霧讓畫面簡潔,落下的霧虹平衡了構圖,最終等到的專業騎車手,讓畫面增添了動感。</p> <p>10)標題:春天的約會</p><p>攝影:午后嬌陽</p><p>設備:5D4,EF16-35mm</p><p>參數:16mm ISO50,1/8sec,f/22</p><p>后期:單張出片</p><p>地點:Crescent City</p><p>創作思路:在春花遍野的Crescent City海邊,我們趁著潮水低落踏上了這座鋪滿粉色冰花的小島。我將放射狀的云彩,藍藍的海水,盛開的冰花還有礁石全部收入鏡頭。模特站在礁石上撩起裙擺自由放下,自然飄逸的瞬間,人與自然的融合讓這張畫面充滿了活力,呈現出我夢中的美景!</p><p>點評: 一大片的鮮艷冰花與涌動的放射云相映,配上紅裙飄動的小紅人,一個動與靜的畫面在說: 春天, 我來了。</p> <p>11)標題:洞里觀星</p><p>攝影:Donna Hom丹菁</p><p>設備:Canon 5D Mark IV Sigma Lens 14 mm f/1.8</p><p>參數:f/1.8, 14 mm, 5 sec/15 sec/30 sec, ISO 3200/2500/2000</p><p>后期:同機位同焦距,曝光時間不同。三張合成,分別對焦在洞里的石壁,銀河,人。</p><p>地點:北加州Davenport&nbsp;</p><p>創作思路:在這拍銀河的著名景點,算好從石洞里可拍到銀河并且潮水高度合適。安排同伴站在洞中觀星,營造浪漫的星空與人的互動。</p><p>點評:構圖上,利用了天然巖洞作為自然框架,把星空銀河展示其中。前景濕潤沙灘的反光形成了反V型,加上立于其中望向星空的著紅裙模特,也把viewer的視線焦點引向星空。技巧上,攝影師用了同機位同焦距分別對模特、巖洞,和星空對焦與不同曝光時間的三張照片合成,使得整張照片從前至后都非常清晰。</p> <p>12)標題:閃電般歸來</p><p>攝影:Lijinghua</p><p>設備:Sony A7R IV,Sigma 14mm Art</p><p>參數:14mm ISO 1600 2.5sec f/2</p><p>后期:兩張焦點合成</p><p>地點:Seacliff State Beach,Aptos, CA</p><p>創作思路:從八月初開始,加洲一號公路沿海開始出現像精靈一樣的藍光。我在Sunset 拍過藍光,效果不是很理想,但實驗了可用的拍攝參數。在一個炎熱的周日傍晚,我又去拍日落藍光,在拍延時的時候,很僥幸地拍到了這耀眼的一霎那,仿佛是不甘沉淪的亮光,劈開了黑暗。</p><p>點評:在灣區拍到藍波的機會本就不多,閃電更是難得。攝影師因緣際會抓拍到藍波和閃電同框實屬難上加難。</p> <p>13)標題:敬畏</p><p>攝影:Aidong</p><p>設備:Canon 5D2,70-200mm</p><p>參數:116mm,f/11,1/60s,ISO 50</p><p>后期:轉為黑白,強化光線細節</p><p>地點:Taft Point,Yosemite</p><p>創作思路:懸崖邊這塊巖石上,常有游人停下來俯瞰山谷。 我在遠處架好相機,等待合適的游人進入鏡頭。拍了很多,非常幸運能等到這一人一狗入鏡。 人,小心翼翼地前傾俯瞰,狗,誠惶誠恐地后退,充分顯現出人和動物對大自然的敬畏。</p><p>點評: 光線的細節,強化了畫面的層次,去掉彩色,突出了懸崖的巍峨,這一前一后的張力,黑灰白相間,以簡潔的方式,表達出該主題應有的凝重感。</p> <p>14)標題: 沙丘晨影</p><p>攝影: Jen (若影)</p><p>設備:Canon 5D4,100-400mm</p><p>參數:ISO100,f/16,1/80,135mm</p><p>后期:單張出片</p><p>地點: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p><p>創作思路:晨曦中,遠處的沙丘蜿蜒起伏,近處的沙丘有兩個旅行者正在攀登。陽光把他們的長長的身影投射在沙丘側面,使畫面靈動起來。</p><p>點評:通常的沙漠風光片構圖簡單,對比鮮明,但是可能會過于單調乏味。這張照片兩個行者拖著遠超過身型好幾倍的影子,打破了前景的平白,又在明暗的交際線上增添了生命的動感。而且落點又恰在視線九宮格的節點。可見攝影師精心準備和耐心的等待。</p> <p>15)標題:心花怒放</p><p>攝影:天甲</p><p>設備:Sony a7r + Canon11-24m</p><p>參數:11 mm 16s ISO800 F4.5</p><p>地點:Cottonball Basin, 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p><p>創作思路:死亡谷的干涸鹽床是很著名的,Cotton Ball的地貌很可愛,整片鹽床平原非常大,需要細致尋找結晶好的形狀。探索兩天后,找到一塊花朵形狀的鹽床,用我最愛的燈盞搶救了一下這個陰郁的日落。</p><p>點評:攝影師獨具特色的自拍照明方式不但將自己留影于這片神秘之地,也完美展現了干涸鹽堿地的美麗圖案和質地。前景的暖色調和背景的冷色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令人印象深刻。</p> <p>16)標題:追星逐波</p><p>攝影:Jessie Liu</p><p>設備:Nikon D750 16-28mm&nbsp;</p><p>參數:16 mm ISO 2000, 20 秒, F2.8</p><p>后期:一張出片,壓暗高光,加強銀河。</p><p>地點:加卅,Sunset Beach&nbsp;</p><p>創作思路: 得知海邊藍波再現,我們立馬前往。在沒有前景的海灘,我們請出紅衣模特提燈作為前景,營造出神秘幻想氛圍。夏天海邊易起霧,我們連去三天,只有這天云清氣朗。趕在月亮升起前拍了這張銀河藍波,留下美好的回憶。</p><p>點評: 灣區能拍到藍波的時間就是夏天最熱的一段時間,也是海邊多霧的季節。攝影師把握到這個難得的空窗機遇記錄下藍波和銀河同框,紅衣毛豆的加入讓平淡的海灘前景多了一些看頭。要是毛豆的位置能再移后一些,這樣頭就不用頂著水平面了。</p> <p>17)標題: 無題</p><p>攝影: 西關</p><p>設備:Canon 6D.</p><p>參數:Samyoung 14 mm</p><p>后期:單張出片</p><p>地點:Alabama Hills, California</p><p>創作思路:美女影友客串模特,以這個著名的Arch Stone 做構圖進行創作。為了在清晨的順光中突出人物主體,采用仰視的角度,天空背景映襯人物輪廓,改善構圖明暗。采用高反差黑白處理,壓暗天空的亮度,讓稀薄的云更加突出,增加畫面的活力。</p><p>點評:攝影師充分利用了石拱的傾斜,讓模特站在傾斜的上方,配以超廣角拍攝出的云的沖擊,讓畫面動感十足。仰角拍攝增添了模特的挺拔,后期天空稀薄云的處理手法值得一贊,是一幅優秀的黑白作品。</p> <p>18)標題:鹽田龍影</p><p>攝影:龍飄飄</p><p>設備:Canon 5D3 17-40mm&nbsp;</p><p>參數:19mm ISO 50 1/8 sec f/16&nbsp;</p><p>地點:Alviso Marina County park,CA</p><p>創作思路:金秋十月,Alviso鹽田進入最精彩的季節。鹽埂曲折蜿蜒,天邊彩云似蛟龍出水,龍的傳人在水一方,構成一幅美麗圖畫。</p><p>點評:鹽田在灣區是一景,隨每年氣候變化,時有時無。作者抓住機會,用人物點綴增強畫面的三維立體感。云與人在鹽田的倒影為照片添彩。</p> <p>19)標題:初雪映秋葉</p><p>攝影:周憬旻</p><p>設備:Nikon D850,24-70mm</p><p>參數:40mm,ISO 64,f/11,1/400 sec</p><p>后期:一張出片</p><p>地點:Cook's Meadow,Yosemite National Park</p><p>創作思路:雪后的優勝美地,Cook's Meadow邊,尚未掉落的秋葉在白雪映襯下顯得格外鮮艷。我選擇了幾根排成一排的橡樹枝做主角,意外發現縫隙之間專注工作的攝影師成為驚喜的點綴。</p><p>點評:色調柔和協調,樹枝帶來線條和韻律感。樹枝的走向恰到好處地將視線引向右下角的攝影者。美中不足的是點睛位置稍偏,整個畫面也略顯擁擠。</p> <p>20)標題:秋日戲水</p><p>攝影:潘勤</p><p>設備:Sony a7r3 24-105 mm</p><p>參數:105mm ISO 100, 1/125s f/11</p><p>后期:裁剪二次構圖</p><p>地點:Silver Lake, Eastern Sierra</p><p>創作思路:和攝友們在Eastern Sierra尋找秋色的一個中午,我們在湖邊一個樹蔭下休息,湖中間在船上玩水的少女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陽光,秋色,倒影,少女構成了祥和的畫面。</p><p>點評:美麗的湖光秋色,加入戲水少女之后,不但成為畫面的吸睛之點,還替作品融入了故事性和動感。后期裁剪得當,突出了重點元素。</p> <p>21)標題:停車坐看霧海晚</p><p>攝影:Bill Wang</p><p>設備:Canon EOS Mark IV, EF24-105mm</p><p>參數:80mm, ISO100, f/18, 30 sec</p><p>后期:單張出片</p><p>地點:Mt Tamalpais</p><p>創作思路:七月中旬的一天,預測Mt Tam有霧海,傍晚時分來到山頂,云遮霧繞,遠處的舊金山已經被淹沒在霧海之中。登上旁邊的山坡,準備拍攝車軌,忽然發現遠處山路的彎角處,兩位攝影師也在欣賞眼前的美景,成為霧海車軌的意外點綴。</p><p>點評:Mt Tamalpais 是灣區攝影愛好者的最佳“后院”之一。攝影師依托藍調時段,凸顯出明亮且曲折的的赤橙車軌。似乎不經意中,在車軌盡頭又囊括了同行的身影,頗有惺惺相惜的感覺。</p> <p>22)標題:花海迷路</p><p>攝影:Danwen</p><p>設備:Nikon D5000, 18-250mm&nbsp;</p><p>參數:92mm ISO200 F16</p><p>后期:單張</p><p>地點:Antelope Valley, California&nbsp;</p><p>創作思路:去年春天,南加州野花大爆發,姹紫嫣紅,漫山遍野,到處是花的海洋,色的天地。走在花海中的小路上,被熱情不羈,艷麗奪目的鮮花包圍著,情懷意亂,迷失了自我。</p><p>點評:花海色彩有反差有層次、路徑蛇形延展做引線,游人相間,流連忘返,如親臨仙境般,如何不癡迷!</p> <p>23)標題:后山春雪</p><p>攝影:硅谷菜農</p><p>設備:Canon 50D,70-200 F4</p><p>參數:焦距70mm, ISO160, f/9, 1/5000s&nbsp;</p><p>后期:LR 局部亮度調整</p><p>地點:Sierra Vista OSP San Jose&nbsp;</p><p>創作思路:去年早春的一天,夜雪飄降,初綠的山野銀裝素裹。踏雪采風,登高四顧,山頂云霧尚未散去。有紅衣攝友走入鏡頭,留下了這幅不常見的硅谷雪山圖。</p><p>點評: “后院”風光照難在捕捉不同尋常的時光。照片中,借用前景的紅衣攝友的背影,沿著他的遠眺視線,透過晨初的彌散霧氣,我們被帶到了起伏的山丘,蜿蜒的小路,以及若隱若現的遠山。</p> <h3>24)<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標題:月光下的探戈</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攝影:HawaiiBlue</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參數:24mm, ISO 1600, 8 sec</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地點:巴塔哥尼亞,阿根廷</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創作思路:我正兒八經地跳探戈舞已經有兩年了,所以去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就毫不猶豫地帶上了裙子和高根鞋。希望能在當地跳上一曲真正的阿根廷探戈。</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山腳下的禮品店買到了戴在頭上的紅花,又找到英國攝影師Andrew幫我圓了這個夢。</h3><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點評:在絕美的三塔峰下,神秘的瀑布旁,正當秋色最濃,皓月當空之時,攝影師和同伴衣香鬢影,熱情奔放地演繹著阿根廷探戈。這是最美風景和最佳創意完美結合的范例。</span></h3> <p>25)標題:冰藍異界</p><p>攝影:袁泉&nbsp;</p><p>設備:Nikon D800 14-24mm&nbsp;</p><p>參數:14mm 快門優先</p><p>后期:三張曝光合成</p><p>地點:Juneau, Alaska</p><p>創作思路:阿拉斯加州首府Juneau附近的這個冰洞,純凈蔚藍,激流遄遄。2015年終于得償所愿,走入夢幻。在恍如奇異世界的冰洞入口,紅色外套的同伴與周圍的藍色形成很棒的色彩反差,正是我腦海里構思過無數遍的點睛構圖。</p><p>點評:近處的急流奔涌,中景的厚重巖石,遠方的純凈冰壁形成了很好的距離感和透視感。水流的曲折將視線引向明亮的洞口和紅色的人物,恰到好處地實現了動靜、明暗、和色調的對比。</p> <p>26)標題:山外有山</p><p>攝影:徐梅(夢中畫)</p><p>設備:Nikon D850 17-35mm&nbsp;</p><p>參數:17mm ISO 64 1/20 sec f/11</p><p>后期:多張接片</p><p>地點:美國科羅拉多州</p><p>創作思路:凌晨兩點半從營地摸黑出發,去完成多年的心愿,攀登一座4300多米的山峰。中途在這里休整,請LD做毛豆,拍攝了這張山外有山的全景圖。之后越爬越高,視野更加開闊,真是無限風光在頂峰!</p><p>點評:作者用多張接片記錄了雄偉壯觀的群山細節,在1/3線上的毛豆遠眺的目光把注意力拉到了遠處的山外之山,毛豆很好地起到了引導線的作用,把近處和遠處的山峰連接起來。</p> <p>27)標題:晨霧疏影</p><p>攝影:西風</p><p>設備:Sony A7R3,24-240mm</p><p>參數:ISO50,F16,6s</p><p>后期:單張出片</p><p>地點:Trillium Lake</p><p>點評:湖邊升起的薄霧,延續到山腳的霧絲,再升到山頭的彩霧,好一幅寧靜的畫面。攝影師及時捕捉到的一葉輕舟和泛舟人,增添了動感的元素。作品色彩自然,光影柔和。</p> <p>28)標題:一步之遙</p><p>攝影:奔馳野馬</p><p>設備:Canon 5DS + 16-35 f/2.8L</p><p>參數:25mm f/11 ISO 200 1/100s</p><p>后期:單張后期調色</p><p>地點: Whitaker Point, Arkansas</p><p>創作思路:Whitaker Point的懸崖據說是阿肯色州內最著名的求婚場所,距停車場約2英里。山路不難走但時有山獅出沒,我提高警惕持槍前往。懸崖下是穿越Ozark森林的Buffalo River, 早晨經常是云霧繚繞。</p><p>點評:人物作為點睛之筆的佳作。左側山體右側峽谷的走勢形成強烈的視覺引導指向懸崖的尖端。人體的深色調與身后的云霧相襯很好地形成對比,有效地烘托了主體。</p> <p>29)標題:小舟晨曲</p><p>攝影:Willa Wei</p><p>設備:Nikon D850 70-200mm&nbsp;</p><p>參數:185mm ISO 720 (auto) 1/250 sec f/4.5</p><p>后期:單張出片</p><p>地點:Caddo Lake, Taxes</p><p>創作思路:神秘仙湖的清晨,泛舟經過這幾棵高大并排苔蘚密布的禿柏,一棵仍然掛著秋色的紅葉。恰有迎面劃來的小船為靜湖平添動感,被我收入鏡頭。后期處理時底色調成藍灰, 提亮加強紅色增加色彩的冷暖對比。提亮樹后薄霧及壓暗森林密集部分來營造整個圖片的氣氛及透視感。</p><p>點評:清晨在暗光下拍攝,作者使用高ISO保證一定的快門速度讓行走中的船與人清晰呈現。后期對光的處理加強了畫面的縱深感。圖中人物為作品帶出享受仙境般清晨的故事,讓讀者感受到其中的喜悅。</p> <p>30)標題:On Top of the Mountain</p><p>攝影:毅梅</p><p>設備:Canon 5D3 11-24mm&nbsp;</p><p>參數:11mm, ISO 100, f/11, 0.5 sec</p><p>后期:多張曝光和景深合成&nbsp;</p><p>地點:Lake Powell, Utah</p><p>創作思路:這是一個早年印地安人居住的洞穴。 由于外面的光線很強,而洞穴里面很暗,拍攝時只有用曝光合成。為了突出洞中土山的高大和彰顯光線的方向,我們輪流跑上去做模特嘗試了多種不同的造型。一次非常快樂的拍攝經歷。</p><p>點評:這是一個坐船才能到達的景點,作者通過曝光合成完美展示這洞穴巖壁的紋路和質地,加入小紅人充分體現了洞穴的宏大,增加了看點。</p> <p>31)標題:夢入歐湖</p><p>攝影:Jerry Shao</p><p>設備:Sony A7RIII + 16-35mm f/2.8 GM</p><p>參數:21mm ISO50 1/160sec f/11</p><p>地點:Lake O’Hara, Yoho National Park, Canada</p><p>創作思路:加拿大落基山的明珠Lake O’Hara每年僅在6月下旬至9月下旬開放,每日限流百人以內。走在雪山冰湖之間,感受時間長河穿越。徒步10km見到這碧藍的Lake McArthur,朋友趕緊換上紅裙,定格她在加拿大最美的夢境。</p><p>點評:浮云下的雪山,如鏡的冰湖,輔以模特飄逸的長裙,一幅如夢的畫面。入鏡的模特不但凸顯出雪山的高聳,還點綴了作品一縷的紅色。</p> <p>32)標題:嚴寒冰雪映英姿</p><p>攝影:石頭城</p><p>設備:Nikon D810 14-24mm&nbsp;</p><p>參數:14mm ISO 100 1/8 sec f/13</p><p>后期:單張出片</p><p>地點:Banff National Park</p><p>創作思路:冬天的加拿大落基山銀裝素裹,千姿百態,令人迷戀。各種冰洞更是蔚為奇觀。這個冰洞很小,最里面只能容下一人,而且很滑,一旦跌倒就難站起。為拍這張照片,頗費了一番功夫。冰洞里冷調讓身著紅妝的女攝影師更加英姿颯爽。</p><p>點評:攝影師用高超的技巧,拍攝出了晶瑩蔚藍色的冰洞和冰掛的色澤,透明感。冰洞盡頭的小紅人,為寒意的畫面增添了溫暖感,也添加了畫面的縱深感。</p> <p>33)標題:夢幻圣海倫斯山</p><p>攝影:SFHongyu</p><p>設備:Sony a7r2 24-240mm&nbsp;</p><p>參數:94mm ISO 100 1/30sec f/11</p><p>后期:單張出片</p><p>地點:Mt Adams</p><p>創作思路:應朋友之邀我參加了Mt Adams backpacking and summiting trip。這是我第一次帶著大齒的crampon和冰鎬登雪山。冬天為保暖所有的衣物都多且厚,加上相機和三腳架,我自然更辛苦些。但在9000ft的營地見到的夢幻日落和日出讓一切都超值。</p><p>點評:曖光把霧照得通透也落到近景的雪地上。遠山近嶺有虛有實。人物安排的位置正好在雪地上,形成深淺色的對比,同時彰顯人與周圍環境的比例。</p> <p>34)標題:熱泉</p><p>攝影:Edcool 愛得酷</p><p>設備:佳能 EOS 5D IV, 佳能16-35mm f/2.8L</p><p>參數:焦距16mm, ISO100, f/6, 1/80s</p><p>后期:單張出片,廣角校正</p><p>地點:黃石國家公園</p><p>創作思路:黃石公園冬天的早晨,陰天多云。碧藍的熱泉在清晨的空氣中彌漫著熱氣。漫步在池邊彎曲的步道上,非常愜意,因而產生了自拍的念頭。由于風向發生變化,我基本上看不見自己的相機。機遇偶然的一個窗口才拍到了這張片子,頗為幸運。</p><p>點評:霧氣彌漫使景致虛實相間;整個畫面的冷色調被一個紅衣人的暖色沖擊而起到點睛的作用。</p> <p>35)標題:仰望大峽谷</p><p>攝影:Ning Lin, OD, MD</p><p>設備:Leica Q</p><p>參數:28 mm, ISO 320, 1/250 at F/11</p><p>后期:單張, LR and Nik</p><p>地點: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p><p>創作思路:幾年前和朋友一起去大峽谷走Rim to Rim。到達谷底,站在這切割出大峽谷的科羅拉多河畔,抬頭仰望,深深地被這壯麗的自然景觀所震撼,也很佩服勇敢的漂流者。</p><p>點評:攝影師利用小船和峽谷在大小和動靜中營造對比,充分地展現出大峽谷的雄渾和巍峨。</p> <p>36)標題:藍色清晨</p><p>攝影:Lyra&nbsp;</p><p>設備:Nikon D810 14-24mm&nbsp;</p><p>參數:1/5 sec f/11 24mm ISO 64</p><p>地點:Dog Mountain, Oregon</p><p>創作思路:五月的哥倫比亞河谷野花盛開,連夜爬上狗山看日出,偶遇了一位同樣早起的徒步者。</p><p>點評: 一幅充滿了鮮明顏色和三角形線條的好作品!攝影師巧用對角線將黃色野花和云霧翻滾的山景分成兩個三角形,將早行者定格于交錯的線條之間,讓整個畫面生動起來。</p> <p>37)標題:落基山</p><p>攝影:老邊</p><p>設備:Canon 5D Mark IV</p><p>參數:11mm ISO 100 1/100 sec f/16</p><p>地點:加拿大落基山</p><p>創作思路:雪后清晨,天空白云滾滾,初升的太陽照亮了碧綠的湖面和四面的雪山。這時正巧一個素不相識的紅衣模特出現在眼前,頓時 讓整個畫面一亮。用11mm超廣角拍出的人物只占很小的比例,正好襯托出落基山的雄偉壯觀。</p><p>點評:利用11mm超大廣角鏡, 最大程度地把O湖的碧水、白云和初雪都收入框內。難得一位小紅人站在懸崖邊讓美景更加吸引人。</p> <p>38)標題:Be a fish(我是魚)</p><p>攝影:盧冰</p><p>設備:Nikon d850 , 8-15mm&nbsp;</p><p>參數:F9,1/160,ISO100</p><p>后期:爆框版!ps 調白平衡少許銳化</p><p>地點:夏威夷毛伊島海底</p><p>創作思路:這是我今年瘟疫之后的第一次下水,心情無比激動!這張照片正好是我的心情寫照:只想變成一條魚和魚群在一起,像它們一樣自由自在。</p><p>點評:游魚的視角,通透的光線,柔和的色調,給人魚共舞的靈動,增加了層次感,也凸顯出簡潔的線條美。灑脫而有序,生機勃勃。</p> <p>39)標題:水&nbsp;</p><p>攝影:天馬(馮超)&nbsp;</p><p>設備:Nikon D850 24-70mm</p><p>參數:29mm ISO 64 0.8sec f/16</p><p>后期:用Nik Silver Effect 轉黑白,為增強氛圍,暗化瀑布周圍的山石,柔化瀑布頂端,銳化人的身體,讓后背肌肉更有立體感。&nbsp;</p><p>地點:Silvers Falls State Park, Oregon</p><p>創作思路:這是一個網紅景點,大部分的人都是在棧道上從上往下拍瀑布。我在瀑布的底部找到這個機位,心中已有這幅畫面。正好有一位游人小伙子,脫去上衣,要去玩水,我就讓他走到理想的位置,定格數三,實現了這幅作品。</p><p>點評:豎直畫面和黑白低調很好地烘托出飛流直下的磅礴氣勢。人物和瀑布的尺度對比非常震撼。水流的虛幻絲化與人體的健美剛勁相映生輝,十分亮眼。瀑布如果少許右偏,與人物拉開距離,或許構圖更為韻律生動。</p> <p>40)標題:雪域秋色</p><p>攝影:Christine Wu&nbsp;</p><p>設備:Sony a7RII 16-35mm&nbsp;</p><p>參數:16mm ISO 50 F8</p><p>后期:單張</p><p>地點:Lake O’Hara Banff National Park, Canada&nbsp;</p><p>創作思路:金秋遇上初雪,對攝影愛好者是最幸運不過的了,尤其是在美麗而又難以接近的奧哈拉湖區。天氣陰沉雪地里并不好攀登,就在覺得力氣快要用盡時我看到了最美的風景。</p><p>點評:巍峨山巒披著薄雪,群山環抱的高山湖,靜謐的倒映天上的云彩,畫面正中的金松添加一抹秋色,左下角的紅衣人,將一幅壯美景色片,帶入了個人經歷和贊嘆。</p> <p>41)標題:泛舟勇者</p><p>攝影:Andy Wu</p><p>設備:Nikon D810, 24-70mm @62mm, CPL</p><p>參數:f5.6, 1/160,ISO160</p><p>地點:Columbia River Gorge</p><p>思路:之前就聽說過這個瀑布是膽大泛舟者的 proving ground, 但也知道能在好光的時候剛好碰上一沖而下的勇者是可遇不可求的。當我瞥見那正在努力準備垂直沖下瀑布的獨木舟時,趕緊手忙腳亂的調整快門,很幸運地抓住了沖入彩虹的一瞬間。</p><p>點評:遠看, 是一幅令人心動的彩虹瀑布;細看,一個令人心驚的泛舟者!觀者不禁也會在問: 然后呢?這張作品達到了令人想下去的效果。如果稍微拉近,可能會更有沖擊力。</p> <p>42)標題:朝圣</p><p>攝影:清景無限</p><p>設備:iPhone 7+</p><p>后期:Snapseed,濾鏡,涂抹微調</p><p>地點:Coconino National Forrest, Sedona, AZ</p><p>創作思路:遠足爬山是對大自然的朝拜。Sedona乃靈修圣地,與爬山伙伴一起同游,抬頭一看,驢友們鮮艷的著裝,艱難的步履,讓我聯想起在川西看到的藏民。讓我肅然起敬、一種超自然來到靈界的的感覺。</p><p>點評:如果沒有人物的點綴,這張片子的效果會大打折扣。美西南獨特的紅色巨巖,不少是原住民的神圣象征。穿行其中,感受鬼斧神功,是作者的初衷吧!</p> <p>43)標題:海邊巖漿</p><p>攝影:Henry Yang</p><p>設備:Canon 5D II 24-105 mm</p><p>參數:24mm ISO 200 1/80 sec f/8</p><p>后期:單張</p><p>地點: Hawaii Volcanoes National Park</p><p>創作思路:2016年夏,夏威夷大島火山在時隔三年后首次入海。我們及時飛往大島,近距離觀看這大自然的神奇一幕。片中攝影師位置看似驚險,其實左邊還有充足緩沖區和大批游客。</p><p>點評:火山熔巖入海難得一遇,作者抓拍到另外一位近距離拍攝的攝影師,讓畫面增添了故事性,地表熔漿細節突出,后期作者可以考慮稍微壓暗天空,增加對比,更加突出巖漿。</p> <p>44)標題:雪山湖影</p><p>攝影:Charlie(網名銀子)</p><p>設備:Nikon D850 14–-24mm</p><p>參數: 焦距16 mm, ISO100 , F11 , 1/100s 1/50 s 1/25s 三張曝光合成。</p><p>地點:Canada,Lake O'hara</p><p>創作思路:2019年深秋,加拿大第一場瑞雪降落在神奇瑰麗的Lake O’hara湖中,皚皚白雪、嬌艷紅葉、銅銹色堅硬壁立的山巖、碧綠如翡翠的湖水、紅衣攝影人,集天地人之靈性于一幅美麗的油畫中。</p><p>點評:兩山之間與天空形成的三角形構圖優美。畫面中天空與雪山的冷色與樹的金紅暖色帶來視覺上的沖擊;人物由于背景的干擾以及附近大量的紅黃色調顯得不夠突出,或許通過后期調整可以改善。</p> <p>45)標題:等風來&nbsp;</p><p>攝影:張賓(網名:賓果)</p><p>設備:DJI 御2</p><p>參數:28mm, 1/40s f/6.3 ISO100</p><p>后期:Photoshop</p><p>地點:中國青海冷湖行政區俄博梁</p><p>創作思路:當時是早上,我用無人機在記錄小伙伴爬雅丹的內容,正好太陽光照射在雅丹群上,遠處陰云密布,我就立刻把視頻記錄切換到攝影創作了。</p><p>點評:高空俯拍賦予畫面恢弘的場景,整體渾厚豐富的影調敘述著大漠風沙的故事。灰調背景上人物的亮度和尺度對比,反襯出西域的蒼涼悠遠。</p> <p>46)標題:誰與爭鋒</p><p>攝影:喬文杰</p><p>設備:Canon 5DS R, EF 100-400mm</p><p>參數:200mm ISO 100 1/1000 sec f/8</p><p>后期:兩張合成&nbsp;</p><p>地點:法羅群島</p><p>創作思路:爬山兩小時,終于看到夢寐以求的四個島嶼剛好排在一條線的畫面。對面山脊陡峭,懸崖相間,狹窄處只有一米寬,凸凹不平,令人膽怯難以挪步,拍了幾次都不理想。沒想到一位年輕人三步并作兩步地跑了過去,我趕緊連拍,把其中的兩張合成,得到了這幅作品。</p><p>點評:層次清晰,四個島嶼,遠近高低,各領風騷。水面光影,勾勒出柔美的線條。健步如飛的人,展翅高飛的鳥,遙相呼應,妙趣靈動。 云涌水天,神秘深邃。</p> <p>47)標題:攝影師</p><p>攝影:LaRRy Deng</p><p>設備:Nikon D850 14-24mm&nbsp;</p><p>參數:14mm ISO 100 1/6 sec f/11</p><p>后期:景深合成&nbsp;</p><p>地點:蝙蝠山,冰島</p><p>創作思路:蝙蝠山常年有云,拍云容易但拍到火燒云就要看運氣了。三分九宮構圖,合理安排前中后景,由前景的泡沫引入到遠處被點燃的山峰。</p><p>點評:左右兩邊的泡沫,黃金點上的攝影師,山下的晨霧,云霧繚繞的火燒云... 美景如畫!</p> <p>48)標題:高山仰止</p><p>攝影:Jia Jia</p><p>設備:iPhoneX手機拍攝</p><p>拍攝地點:意大利多洛米蒂的三峰山附近</p><p>創作思路:去年初夏,三峰山上積雪封路未能成行。秋季再訪。徒步踩點時發現了那座面對巨大險峻山峰的小山頭。在另一小山坡上找到拍攝點時,云霧已遮擋了背景山峰和小山的山谷,最終只是拍到手機照。次日大雨,不見山峰,回程補拍終成遺憾。這張照片表達了人在大自然中的渺小,應該時刻懷有敬畏之心。</p><p>點評:云霧遮蓋住大部分仙境,恰到好處地遺留下山峰和小紅人相互呼應,充分體現了大自然的險峻和人類的渺小。</p> <p>49)標題:山河</p><p>攝影:流星</p><p>設備:佳能60D 18-135mm&nbsp;</p><p>參數:18mm, ISO 200, 1/320s, f/14</p><p>地點:中國新疆塔縣</p><p>創作思路: 這張照片拍攝于下午,天上烏云滾滾,而右側的太陽光線,沖破云層,投射到地面,湖水碧藍,場景大氣,現場的視覺沖擊力非常震撼。于是,我讓同行的閨蜜站到小山坡上,拍下了這個山河壯闊的畫面。</p><p>點評:選景與構圖都顯出了大場景,烏云與光影在適當的后期的處理下加強了震撼感,加上石頭上的小紅人更令整幅作品更完美。</p> <p>50)標題: 峽灣的召喚</p><p>攝影: 冬夢</p><p>設備:Nikon D750,24-70mm/f2.8</p><p>參數:ISO 100,f/13, 1/1.6s,24mm</p><p>后期:單張出片</p><p>地點:Thingery, Iceland</p><p>創作思路:冰島的這座日本花園門面對山海,是很好的框架構圖元素。初夏的白夜凌晨,日出時紅云驟起,我匆忙用定時連拍記錄下自己奔向峽灣的背影。難得這張動態尚屬清晰,表達了當時擁抱自然激動心情。</p><p>點評:典型的框架中心構圖,主體突出對比強烈。漫天紅云和動態人物為靜謐的黎明注入活力,反映作者心境。本片的拍攝參數并非最佳,得到清晰的暗光動態確屬難得幸運。</p> <p>51)標題:夜靜星河出,耿耿辰與參</p><p>攝影:April Xie</p><p>設備:Sony 7RM2</p><p>參數:16mm ISO 640 20sec f2.8</p><p>后期:單張,Lightroom</p><p>地點:Mount Cook NP, New Zealand</p><p>創作思路:南半球的星空一直是我的拍攝夢想,自然而然Mount Cook NP就成了我這次拍攝之旅的重點。我構思的畫面有銀河, 星云(只有南半球才能看到), 和Mount Cook 同框。在PlanIt 的幫助下,找到了Plateau Hut 做前景。這是我們二十天行程里唯一的一個晴朗夜空。這也是我見過的最美的星空,沒有之一!</p><p>點評:皚皚雪山,銀河,只有南半球才有的星云,被作者巧妙的用觀星人連接在一起。引導線是被路燈打亮的小徑,盡頭的小木屋外,觀星人遠眺的目光引向了深奧的夜空。作品構圖布局深思熟慮,凸顯星空下寧靜的氛圍。如果現場可以用高ISO單獨曝光星空使銀河更清晰,會錦上添花。</p> <p>52)標題:掉隊的駱駝&nbsp;</p><p>攝影:Julia Rao&nbsp;</p><p>設備:Sony A9 100-400mm&nbsp;</p><p>參數:ISO250,1/400s, f/11&nbsp;</p><p>地點:壩上&nbsp;</p><p>創作思路:秋季的烏蘭布統壩上草原層林盡染,色彩斑斕,駝鈴聲聲。 三只掉隊的駱駝行走在夢幻的光影中。&nbsp;</p><p>點評:非常詩情畫意的片子,選景顯然深思熟慮,逆光打出了秋林的輪廓和色彩,也在駝隊走入陰影時打出輪廓和踢起的塵土,營造出空間帶入感。美不勝收的秋色中,聽到生活的節奏。</p> <p>53)標題:別有洞天</p><p>攝影:Jack Ou</p><p>設備:Nikon D3 28-300mm&nbsp;</p><p>參數:焦距45mm, ISO100, f/16, 1/125s (剛好是Sunny 16)</p><p>后期:三張, 把其他人刪除</p><p>地點:新西蘭 教堂灣</p><p>創作思路:教堂灣以哥特式教堂的石洞而得名, 也因站立水中的獨立沙質石而令很多人仰慕而來。我從天未亮開始拍攝,一直拍到游人的到來。適逢一對情侶從我身邊走過,停在洞邊靜靜地欣賞美景,正是我等待的片刻。</p><p>點評:攝影師以類似哥特式建筑的倒“V”型巖洞為框架,展示了洞外的美麗風光。 位于畫面黃金點向外眺望的一對情侶,增加了畫面的靈動。左側陽光的金黃色,與其他色彩形成冷暖對比而使畫面色彩更加豐富。</p> <p>54)標題:古城探秘</p><p>攝影:蔣怡(無欲則剛)</p><p>設備:Canon EOS 5D III+EF17-40mm f/4L&nbsp;</p><p>參數:35mm ISO 400 1/40 sec f/6.3</p><p>后期:單張</p><p>地點:約旦佩特拉古城(Petra, Jordan)</p><p>創作思路:佩特拉是約旦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地,其獨特之處是其建筑,都是在整塊的山體巖石上鑿出來的。進入這座群山環抱的古城,要穿過一條1.5公里的非常狹窄的峽谷,名為“蛇道”,走近它的出口,當卡茲尼神廟出現在我們眼前時,不禁為之而驚嘆!這里的人物點綴起了一種對比的作用,讓古城顯得格外的宏偉壯觀!</p><p>點評: 在構圖上,紅巖峽道起了引線的作用, 把視線帶向了古廟,剛好在峽道的終點站上了一個現代的小紅人, 為整個古老的環境帶來了人氣。</p> <p>55)標題: 雪中征程</p><p>攝影:太陽石</p><p>設備:Canon EOS R 70-200mm&nbsp;</p><p>參數:180mm ISO 400 1/800 sec f/9</p><p>后期:單張</p><p>地點:蒙古國西部</p><p>創作思路:時隔五年,今年二月的冬季轉場期間再訪蒙古西部。設想中迎面仰拍牲畜趕路的鏡頭頗具挑戰,因為牛羊會本能避讓前方的人而隊形大亂。幾天失敗的嘗試后,終于幸運地遇到這群膽大不避人的轉場牦牛。我匆匆趕到前面找到合適的背景,拍到了這組隊列相對整齊迎面沖來的牦牛和山羊。</p><p>點評:遠山如黛,白雪皚皚,一望無邊的牦牛羊群以及駕馭它們轉場的主人,組成一幅壯麗的雪域風光圖。</p> <p>56)標題:小“天空之鏡”</p><p>攝影:Grant Hou (尼瑪次仁·HG)</p><p>設備:Pentax K-5IIs, Pentax 55-200mm</p><p>參數:180mm, ISO 400, 1/250sec, f/8</p><p>后期:LR basic adjustments</p><p>地點:中國 青海省 茶卡鹽湖</p><p>創作思路:2015年探訪風聞已久的“小天空之鏡”—青海茶卡鹽湖。雖然無緣玻利維亞的烏尤尼鹽湖倒影,這個“小鏡子”的反射效果已經令人驚嘆。拍攝時正好頭頂上有一塊云,讓中午的陽光不那么刺眼,還用陰影造成了遠山不同顏色和亮度的反差。</p><p>點評:攝影師用水平對稱的構圖,拍攝下藍天、白云和雪山及其倒影的寧靜畫面。位于黃金點的小紅人既為冷色調添加了暖色元素,又增加了畫面的靈動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寧靜。</p> <p>57)標題:翱翔于阿爾卑斯之巔</p><p>攝影:Jeff Tang</p><p>設備:iPhone 11</p><p>參數:正常iPhone 設置</p><p>后期:三張全景拼接</p><p>地點:法國滑雪勝地Valmorel,斯巴達勇士冬季賽上空</p><p>創作思路:今年冬天去法國Valmorel參加斯巴達勇士冬季賽,體驗了滑翔傘滑雪。穿著滑雪板翱翔于阿爾卑斯山之巔,景色優美,刺激非常!技藝高超的向導是前滑雪傘世界冠軍,帶著我上下翻飛。趁著翻騰的間隙,我一連三張拍下了高空看到的美景。</p><p>點評:這是人物點綴自然的一種不同視角,表現的是一種現場感和親歷感。除了俯拍的宏大場面,滑雪鞋提供了色彩和距離的對比。</p> <p>58)標題:遠古與當下</p><p>攝影: Jackie 青子</p><p>設備: Sony a7 iii,16-35 mm</p><p>參數:35mm,ISO64, 1/125S, f/8</p><p>后期:Lightroom單張</p><p>地點:冰島</p><p>創作思路:流水與冰川長年沖刷而成的冰島藍冰洞,在全球氣候暖化中隨時面臨消融。我們一行四人跟隨當地導游,在白茫茫的冰川上頂著寒風負重疾走一個多小時前去探訪。到達冰洞時,在這個游客路過洞口的瞬間按下了快門,一路的辛勞與忐忑頓時煙消云散。</p><p>點評:這是個難得而且可能會消失的景點。作者在嚴寒下負重到達,記錄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冰洞細節分明,遠處的小紅人襯托出冰洞的雄偉,添加了畫面的活力。</p> <p>59)標題:攝影師</p><p>攝影:雨南京</p><p>設備:Sony A7Rm3 24-240mm</p><p>參數:24mm ISO800 1/400 sec f/11</p><p>后期:簡單調整</p><p>地點:Patagonia</p><p>創作思路:Patagonia的三塔,幾個閑散游人,我正趕拍日落,來了這一對登上大石頭擺拍。聽到他們的朋友在喊,快跪下來求婚吧!稍遠處的我趕緊按下了這個絕佳的風景。</p><p>點評:落日余暉,三塔碧水,甜美一霎。旅途風景,因之難忘。</p> <p>60)標題:馬特洪峰</p><p>攝影:張毅(網名:KCHO)&nbsp;</p><p>設備:Canon 5D3 24-70mm&nbsp;</p><p>參數:40mm ISO200 1/500s f/11&nbsp;</p><p>后期:明暗調整,降噪處理。</p><p>地點:Switzerland,Zermatt,Riffelsee</p><p>創作思路:馬特洪峰是阿爾卑斯山脈中著名的山峰。在拍攝山峰、水中倒影和水邊仰望山峰的人時,一只滑翔傘從巖石后面飄向山峰,給畫面增添了色彩。按下快門,留住這可遇不可求的瞬間。</p><p>點評:著名的網紅景點,雪山潔白巍峨,倒影清晰。恰到好處的滑翔傘和峰下孤獨的拍照人相互呼應,既加強了景與人比例的對比,又讓畫面增加了看點,同時也留予人故事 ... 拍照人是專門在為滑翔傘留影嗎?</p> <p>61)標題:古城迷霧</p><p>攝影:Howard Liu</p><p>設備:Nikon F100 17~35mm&nbsp;</p><p>參數:20mm Velvia50 1/100 sec f/4</p><p>后期:膠片掃描后轉黑白。</p><p>地點:約旦,佩特拉。</p><p>創作思路:造訪“玫瑰紅城”佩特拉遇上10年不見的連日陰霾,古城西部的“僧院”在濃霧中若隱若現,就在我有點失望地收拾背包準備離開之際,一個戴頭巾的女孩騎著毛驢慢慢走近,仿佛穿越時空的行者,和迷霧中的古跡相映成趣,我趕忙抬手按下快門。這是相機里膠卷的最后一張,定格了整個約旦之行最讓我激動和難忘的一刻……</p><p>點評:攝影師利用膠片高反差的特性定格住白頭巾白座騎的女孩凝視著霧霾中古跡的一刻,很好地表現出整個畫面在新與舊,明與暗,黑與白的對比沖突,充滿了故事性。</p> <p>62)標題:雪山峽谷夢</p><p>攝影:Jay Huang</p><p>設備:Nikon D810,20mm, F1.8</p><p>參數:F1.8, ISO 6400 20 sec&nbsp;</p><p>后期:七張豎拍拼接</p><p>地點:Reflection Canyon, Lake Powell, Utah</p><p>創作思路:首次乘船游反射峽,在半途探路時霍然發現原來當地人心目中的神山 — Navajo Mountain 雪山就在旁邊,而且這個雪山在以往的反射峽片子里從來沒有見過。于是臨時改變拍攝計劃,當晚爬上此處記錄下這銀拱從神山為起點跨越反射峽的全景。正在峽谷旁經典拍攝位忙碌的攝友身影有效地突顯了峽谷的壯觀。</p><p>點評: 浩瀚夜空,銀拱橫貫。拼接拍攝既涵蓋了宏大場景,又很好地刻畫了影像層次豐富的細節,展示出西部地貌的雄渾滄桑。該作品同時囊括銀拱灣流峽谷雪山紅巖等多種自然元素,而夜行者映射出人與自然關系:渺小而堅毅。</p><p><br></p> <p><br></p><p><br></p><p>感謝所有提供照片、背景資料的攝影愛好者!</p><p>本期責任編輯:Donna Hom丹菁</p><p>本期編輯組成員:午后嬌陽,冬夢,Danwen,清景無限,Jen若影,神采奕奕,細雨,硅谷菜農,Bill Wang, Jack Ou區捷,陳錚,Jay Huang。</p><p>灣區攝影天地群是由幾個原灣區攝影沙龍和三谷中文學校攝影班的同好創立,立足灣區,為灣區本地和其他關心灣區攝影的同好提供分享和交流的平臺。</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刊載的所有攝影作品均屬作者本人原創。歡迎大家圍觀轉發。敬請讀者遵守著作版權法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定,如欲將刊載作品用于其他用途時,須征得作者的書面許可。</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容县| 天镇县| 龙泉市| 大邑县| 河南省| 格尔木市| 高密市| 新竹县| 磐石市| 紫金县| 巴马| 农安县| 高要市| 古浪县| 通化市| 盱眙县| 抚州市| 永德县| 卢龙县| 元氏县| 乌拉特前旗| 乌兰县| 甘南县| 海阳市| 若尔盖县| 塔城市| 东宁县| 上虞市| 临安市| 咸丰县| 象山县| 昌平区| 泉州市| 梅河口市| 巴彦淖尔市| 卓尼县| 乐山市| 洞口县| 汝阳县| 蓬莱市|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