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問世間扇為何物</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扇子有風,拿在手中,有人要借,等到立冬”一首戲謔的童謠流傳古今,冬爐夏扇,人人都知道扇子是度夏的生活必需品。但細細想來,扇子又何嘗僅僅是搧風之物?在漫漫的歷史長劇中,一把原本用來拂暑納涼、驅蟲趕蠅的日用品,成為演繹人生的道具,寄寓著千情萬感,積淀了深厚的人文。</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清明上河圖》是900多年前北宋時期汴梁城都市生活的風俗長卷,描繪出汴京城內及近郊在清明時節市井生活的真實景象。仔細觀看,圖中大約有八九個人物手持扇子。這些扇子從種類上來看,可分為團扇、蒲葵扇和羽扇。其中有一個道士模樣的人,手拿扇子,掩住臉部,這把扇子似為羽扇。圖中大凡手持蒲葵扇的多為下層勞動人民。而騎馬官員、貴婦和行路的文人雅士,則手持團扇。可見人世間的舞臺上,扇子早已分門別類,與不同階層的人物對號入座,成為人物身份的符號與象征。</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帝王的雉羽宮扇用作儀仗,有“敝風日”、“示威儀”之意,顯示帝王、王妃至高無上的地位;團扇為宮中仕女、大家閨秀、窈窕美人所用;南宋以后折扇漸興,它們往往是公子王孫、墨客文人、乃至行商坐賈的掌中玩物。最為市井化的扇子是蒲扇、葵扇、芭蕉扇,價廉耐用,為民間百姓所樂用。</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扇子更成為特定人物的象征。諸葛亮羽扇綸巾,談笑風生。輕輕揮動潔白的羽毛扇就揮來了東風,揮來滿船的箭,也揮來蜀國的一分江山。諸葛亮手中的鵝毛扇是足智多謀的象征。“鞋兒破 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 他笑我,一把扇兒破……”濟公和尚背插著一把破蒲扇,腰懸酒葫蘆,似醉亦醒。漢鐘離坦胸露腹,搖著一把芭蕉扇,怡然自得,大俗即大雅。扇子已經成為他們形象的一個特征,彼此不能分離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其實用手中的扇子借以遮面的并不只是憔悴的美人。細觀《清明上河圖》無論是道士,還是文人雅士、婦女,所用之扇的形象都明確地體現了古代遮面的風俗。書生文人、顯官貴婦以及庶民百姓如果在大街陋巷碰見熟人不愿寒暄打招呼,就采取以扇障面,對方會意,并不嗔怪你怠慢,反而認為以扇障面是對自己的禮貌之舉。這種約定俗成的習慣在漢代已經形成。這也解開了清明時節何以用扇子之謎。 </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回眸歷史的舞臺,扇子演繹出道不完,說不盡的故事,而且大都與女人相關。秦淮河畔“桃葉團扇傳情”的佳話流傳至今。晉代書法家王獻之有個情人叫桃葉,王獻之為她賦詩:“桃葉復桃葉,桃葉連桃根,相憐兩樂事,獨使我纏綿。”而桃葉則作“團扇歌”三首回贈:“七寶畫團扇,粲爛明月光,與郎卻暄暑,相憶莫相忘。”“青青林中竹,可作白團扇;動搖郎玉手,因風托方便。”“團扇復向誰,侍許自障面;憔悴無復理,羞與郎相見。”一把團扇成為她羞澀表情的“暗語”。至于孔尚任的《桃花扇》更是一曲悲壯愛情的頌歌。“南國佳人佩,休教袖里藏,隨郎團扇影,搖動一身香。”侯方域送給李香君的題詩扇,是感情的信物,也是品質與人格的象征。李香君血灑扇面,成為千古絕唱。一把桃花扇寄寓著孔尚任“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心愿。</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一把扇子能讓一個女人頓時萬般嫵媚,也能讓一個女人頓時倍感凄涼。扇子里藏著女人的命運,寄托著性格情感。 西漢的班婕妤在《怨歌行》里寫道:“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班婕妤被漢文帝先寵后棄,以“秋涼團扇”自比,此后這四個字成了棄婦的代名詞。至于《紅樓夢》里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更是讓人印象深刻。曹雪芹這場撕扇子的好戲可謂構思精妙絕倫,把寶玉的乖張,晴雯的剛烈與任性,寶玉與晴雯的心意相通表現得淋漓盡致。</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扇子與女人的故事不只是在中國古代層出不窮,在國外也如此。在歐洲,扇子是婦女的飾品,伏爾泰說過:“不拿扇子的婦女,猶如不帶佩劍的男子。”畢加索有一幅名畫——《扇子女人》。舞臺上西班牙斗牛士之舞中手持扇子的女郎,給人以難忘的印象。據說西班牙女子,愛以羽扇傳情達意,透過“扇語”表達細膩的情感,尤其是年輕美貌的女子,手里總是拿著一把羽扇,用扇子做出各種動作,表達不同的情感。</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畢加索的名畫《扇子女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在源遠流長的歲月里,扇子是人間活劇的道具,是傳承文化藝術的載體,其本身也是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交融的結晶。扇面書畫成為一種專門的藝術。在小小的方寸之間,有著一個豐富的世界。富貴平庸之人愛工筆畫的花卉仕女,散淡之人愛潑墨山水,端方之士景仰圣賢畫像,高潔之士題詩以明志。至于書法更是一絕,正、草、篆、隸題上詩詞,咫尺之間見真趣味,閑來讀上幾句,陶冶真性情。小小一方扇,其人的審美情趣和境界可窺一斑。也可以說人生百味盡在其中。</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此扇面書法是內弟洪克齊的杰作:</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現代的生活讓曾經無處不有的扇子漸漸隱退,但我相信不會絕跡。炎炎夏日手拿一把扇子,輕輕地搖,既環保又有利健康,讓燥熱的心緒在返璞歸真中找尋一份自然的清涼,這是人們永恒的情愫。作為源遠流長的物質與精神財富,也必將得到傳承弘揚。你看看廣場上中國大媽們上百人組成的木蘭扇方陣,隨著樂曲的旋律,嘩嘩的聲浪中,木蘭扇齊刷刷展開,那種氣勢令人震撼,可謂“巾幗不讓須眉”。</b></p><p><b style="font-size: 20px;">問世間扇為何物?它傳送來的是驅熱之風,蘊含的卻是傳承古今的風俗,世間人物的風度,生死相許的風情,藝術升華的風物。扇子一定會在今日及未來的人間舞臺上,演繹出新的精彩!</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圖片選自網絡)</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闻|
合阳县|
凤冈县|
漠河县|
台州市|
沅江市|
正蓝旗|
昌黎县|
太康县|
普洱|
临高县|
阿拉尔市|
郓城县|
忻州市|
平度市|
东宁县|
澜沧|
奉贤区|
连云港市|
垦利县|
九江县|
广汉市|
安远县|
宁城县|
沐川县|
连平县|
惠来县|
灌阳县|
海南省|
永顺县|
永仁县|
丰顺县|
廉江市|
乌鲁木齐县|
扎赉特旗|
信丰县|
九龙城区|
拉萨市|
桓台县|
和平县|
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