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我的家鄉在西安城東的白鹿原上,在每年的農歷六月原上的每個村子都會迎來一次忙罷后的家庭式聚會,這種聚會并不是單單的家里幾口人坐在一起吃個飯聊個天那種場面,而是每個村子都會在一個固定的或單數或著雙數日子里迎來外村的與本村有著親戚關系的客人,他們紛紛帶著自己的孩子提著出門走親戚所帶的禮物趕到本村走親訪友,從早上來的第一頓飯“臊子面”開始一直到下午四五點吃了饃菜喝了親戚自家釀的稠酒后又匆匆的趕往回家的路上。這種串門式的走親戚活動有一個很熱鬧又很親切的名字:“過會”。</p><p><br></p> <p>這種“會”和平時人們所說的“會”是不一樣的,在村子里看不到像趕廟會似得那些密密麻麻,人群擁擠買東西的場景,而是當你走進村子的每家每戶都會看到有客人在家,三五人聚在一起聊天,問著今年的麥子收成如何,娃們的上學或者工作,婚事如何,老人長輩身體如何……等等關心的話語。這時的大人們聚在客廳那個不停轉動的吊扇下面開心聊著,并不時的將目光投像外面院子連蹦帶跳的孩子身上,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幸福的笑容。</p> <p>這種過會的風俗好像只有長安地區有,輪到那個村子過會,前一天就會有好多賣菜的商販趕到將要過會的村子,有開著農用三輪車的有擔著擔子的,他們都會湊到一起將新鮮的蔬菜一一擺開,將一個提前錄好音的喇叭放到車頭上,打開開關清脆的一聲……新鮮蔬菜來咧,聲音瞬間傳遍整個村子,只見三五成群的村民會趕過來挑著明天要待客所用的菜。這里面有我最愛吃的,更是每年過會大多數人都要買的一道菜“蛇豆”,長長的翠綠的豆子上有白黃色的紋路好像蛇一樣,但和肉炒著吃味道甚美。</p> <p>長安人待客,上午的第一頓飯就是臊子面,過會這天一大早主家便要在廚房里忙碌著,將要炒臊子的所有蔬菜一個個洗干凈后,切成小丁和肉一起炒好加上水放入調料,嘗好味道后撒上一把韭菜茉放到后面的小鍋里保溫著,前面的大鐵鍋里燒著水,每家鍋灶旁案板上搟好的面已經用搟面杖當作尺子,將面在搟面杖的輔助下用刀劃成了韭菜葉寬窄的細面條,撒上了面圃整整齊齊的擺放在案板上,等著客人進門后就能很快的吃上一碗臊子面面。吃罷上午飯后,客人們開始和家人拉家常,或者串門子打牌,到了下午四五點又開始坐席,下午的正餐就是饃菜,七碟子八大碗的擺滿了整張桌子,盆子里放的油塔子還有帶著紅點點的旦旦饃不停的冒著熱氣,男人們喝著啤酒,女人和小孩們喝著親戚家自釀的稠酒,或者果啤,大口大口的吃著肉菜,這種“菜饃就酒越吃越有”的典型老陜吃法也彰顯著當地濃厚的地域文化。</p> <p>每個村子的會都是這樣有規律的進行著,也不知道長安這種過會的民間風俗是起源于何時,就這樣祖輩一直傳承到今天,小時候當時村里人多,過會時村子還挺熱鬧,有的村子還會請來戲班唱戲或者演兩場電影來增添幾份熱鬧的氣息。隨著近幾年村子里進城務工人員和年輕人在外創業的人越來越多,村子里基本上都是年齡大的老人在家的居多,現在村子里過會似乎人們也不太重視這個節日,到了自己村里過會,在家的人依然會待客,而平日在外的人有的因工作原因也就不會特意為了過會而遠路往回趕。所以現在的村子里過會也沒有了兒時記憶中那些熱鬧的場景了。雖然沒有了當時過會的熱鬧場面,但是這個長安當地特有的傳統節日還是每年會定時的到來,不為了吃喝,就為了能和親朋好友在忙罷后的這個時間走到一起聊聊天,拉拉家常我覺得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會過完了外甥們就又開始等著迎接舅家給他們送曲蓮饃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仪征市|
中卫市|
玛沁县|
保山市|
沧州市|
阳新县|
桦甸市|
桐梓县|
邯郸市|
蒙阴县|
普定县|
林甸县|
左贡县|
咸丰县|
深泽县|
巴彦淖尔市|
北辰区|
镇江市|
准格尔旗|
湟源县|
奉新县|
闽清县|
宜黄县|
开阳县|
达孜县|
廊坊市|
元朗区|
漳州市|
永和县|
仁布县|
沙坪坝区|
梁平县|
汾西县|
清新县|
开封县|
突泉县|
全南县|
镇宁|
和政县|
栖霞市|
拜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