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張通透的片子,高光、陰影之間的過渡應該是連續的,高光、陰影的顏色也應該有所區別,這樣才能形成對比,不至于讓整體看起來灰蒙蒙的。</h3></br><h3>今天就以平時最容易感知的冷暖色調為例,如何給高光和陰影建立冷暖對比,從前期到后期解決色偏、色弱的難題!<br></br></h3></br><h3>冷暖色是根據人的心理感受劃分的,人像中常用冷暖對比來表達不同的情緒;</h3></br><h3> <h3>靜物中常利用背景和物體自身顏色的反射來強化冷暖對比,從而突顯主體;</h3></br><h3> <h3>在風光中利用自然光、人造光等建立冷暖對比關系,讓畫面層次豐富。</h3></br><h3> <h3><strong>一、冷暖對比就是亮部與暗部的對比</strong></h3></br><h3>冷暖是相對的,簡單而言亮部暖暗部就冷,亮部冷暗部就暖,灰部是固有色也是最純的色。</h3></br><h3> <h3>傾向如果有強弱,那就必然有最強暖色和最強冷色。最強冷:藍色;最強暖:黃色。</h3></br><h3> <h3>然而在拍風光時,應該選擇逆光,因為逆光能讓冷暖對比自然的呈現出來。</h3></br><h3> <h3><strong>二、拍冷暖的片子如何選擇時機和機位</strong></h3></br><h3><strong>1.時機的選擇:</strong>自然的色溫差在不同的時間段呈現的冷暖對比是不同的,陽光越發強烈的時候,就會消弱這種冷暖對比。</h3></br><h3> <h3>比如:選擇在陽光燦爛的時機去拍攝,時刻不對,天空會帶著強烈的藍色,整個畫面顯得炫目刺眼。</h3></br><h3> <h3>然而當華燈初上,夕陽西下之時,亮部顯得暖,暗部顯得冷,天空與地面就會形成各自的冷暖對比,整個片子就顯得和諧。</h3></br><h3> <h3><strong>2.機位的選擇:</strong>在選擇機位的時候應該充分借助自然光、人造光、以及不同物體的反射光加強冷暖對比,把遮擋法、低角度應用到構圖當中。</h3></br><h3> <h3>天空與地面的色溫差</h3></br><h3> <h3>城市燈光與天空的色溫差</h3></br><h3> <h3>夕陽被云層等遮擋產生的色溫差</h3></br><h3> <h3>人造光源間的色溫差</h3></br><h3><strong>三、后期如何調節冷暖對比</strong></h3></br><h3>夕陽落下的真實顏色是黃,而不是紅;海水的藍是那樣暗淡,這些看似幅度較大的后期流程,步驟卻特別少 。給大家介紹三種方法,也可以綜合應用:</h3></br><h3><strong>1.粗暴的調整:</strong>通過白平衡調整,讓冷暖色調都能呈現出來——如果色溫顯著偏向冷暖中的一方,則不會出現冷暖對比,而是冷或暖與白色的對比。</h3></br><h3> <h3><strong>2.分級別調節:</strong>分開調節藍色、青色,黃色、橙色的色相和飽和度;</h3></br><h3>偏暖:紅、黃、橙越偏黃,飽和度越高,整個片子就偏暖。</h3></br><h3> <h3>偏冷:同理綠色、藍色、紫色越偏藍,飽和度越高,整個片子就會偏冷。</h3></br><h3> <h3><strong>3.區分高光、陰影:</strong>整體原則,亮部暖暗部就冷,亮部冷暗部就暖,在亮部加入冷色,在暗部加入暖色。</h3></br><h3>法一:在Camera中通過分離色調調節高光或者陰影</h3></br><h3> <h3>調節前后對比</h3></br><h3>法二:在ps中打開圖像,通過色彩平衡強化冷暖關系,這一步一般放在調色最后一步做,首先確定中間調。</h3></br><h3> <p>調節前后對比</p><p><br></p><p>所以調節冷暖對比的主要思路是:應該重視在連續不斷的陰影 ,高光部分之間找到平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岢岚县|
叶城县|
和政县|
昆山市|
呈贡县|
理塘县|
通海县|
榆树市|
江达县|
金华市|
昌宁县|
周口市|
池州市|
夏津县|
泸州市|
若羌县|
巴马|
吉林市|
公主岭市|
绥德县|
运城市|
新邵县|
如皋市|
松溪县|
奉化市|
明溪县|
延安市|
鄱阳县|
兴隆县|
应城市|
长治市|
封丘县|
浠水县|
兴海县|
同仁县|
营口市|
安化县|
鹤庆县|
安西县|
南部县|
西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