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 2020年7月13日<br data-filtered="filtered">作者:賈慧茹(原鐵道兵5810部隊學生20連)<br data-filtered="filtered">編輯:漢唐雄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紀念陜西省三線學兵參加襄渝鐵路建設五十周年</h3> 三排九班長喬紅梅(右一)、十班長張春仙(右二)、十一班長王衛民(左二)、十二班長李惠霞(左一)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超越極限</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為搶修施工便道裝大石頭)</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一班羅小平回憶</div> 連里、排里經常給十一班安排一些急難險重的施工任務,而且施工中面臨的困難多、風險大,所以不是光苦干就行,必須開動腦筋,想辦法去完成各項艱巨困難的任務。 記得原來十一班去裝過一次大石頭,主要是哪兒塌方了,要的石頭越大越好,所以就用的那個老式的鐵皮翻斗車在山溝地下,衛民帶著我們十一班去找大石頭,當時碰見一個石頭特別大,一個車就只能裝一塊石頭,你想想那個石頭有多大。在溝底下,到處都是小石頭、大石頭,我們車就停到疙里疙瘩的地上,我們當時年齡都小,不知道咋樣把那個大石頭能裝到車上。大家也都想了好多辦法,后來我們班長衛民就想了個可操作的好辦法,她跑去找了兩個棍子,就搭到車和地上之間,又找了個繩子,當時我們就是前邊人站在車上拉著繩子,石頭后面的人推著,就這樣連推帶拉,一點一點把那個大石頭終于拉到車上,最后衛民讓大家一起松手。這件事我也記得可清楚,因為當時把我的手給壓爛了,而且壓的比較厲害,所以我一直記著這件事情。我當時就心想著:衛民真聰明,那么大的石頭,就硬是動腦筋帶著一群都才十幾歲的女娃,最終把那個大石頭裝到車上了。時間大概是七二年,而且是個雨季,老下雨呢,就是通向紫陽溝隧道那條便道有個地方塌方了,而且是一個大坑,裝運物資的軍車過不去了,所以就要用超大的石頭把它墊住,這樣才不影響隧道施工的進度,像這種搶修公路、施工便道的任務是經常性的,這次任務是連里直接安排十一班去找大石頭的。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超越極限</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六)</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女風槍手)</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一班羅小平回憶</div> 有一年的冬天,快到過元旦的時候,不知為啥,可能是前方隧道施工吃緊、人手緊缺吧,從連里挑了七八個能干活的人進隧道打風槍。因為大家都沒去打過風槍,第一次都可激動。進到隧道以后,里頭黑黑的,洞里到處都在滴水,頂上底下,像下雨一樣,但是大家心情都很激動。那個風槍特別沉,為啥呢,前頭有一個大疙瘩都舉不起來,反正舉起來以后,兩旁都是人,風槍前頭是個很尖的那種螺旋鋼筋,扎到墻上,想往里頭推,但推不進去,電源一開,兩邊的人員就一起一下子就把它頂到墻上一直鉆,嘟嘟嘟嘟,整個人骨架子都抖松了,但是大家都可興奮,因為沒干過這活。如果兩邊沒人,就靠自己的勁兒,根本把風槍都舉不起來。要打進去達到人家要求的那個長度,過去那個年代機械化比較落后,全要靠著風槍打眼。那次打風槍對我影響也是很深,洞里到處都流水,洞頂也流水,地下也流水,大家全身都濕透了,反正大家都是奮勇爭當主攻手。記得當時連里一共來了有七八個人,我記得好像有一排一班的和二排六班的人員參與了打風槍。大家在洞里都換著來干,反正是風槍一直在那打,沒有停。是個晚上,好像和開門紅還有那么一點兒聯系。頭一次打風槍,我們七八個人都比較激動,大家干得特別賣力,而且都干得很好,最后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撤出洞口。這次打風槍我印象比較深,因為那個風槍特別難掌握,當時是男的干的活,可能施工大會戰,人員緊張,才從咱連總共選了幾個女娃進洞打風槍,雖然很累,我們幾個女娃還是很激動。我記得沒有打過幾次風槍,所以記憶特別深刻。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熱血青春團隊</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賈慧茹(曾任三排長)回憶</div> 春夏秋冬,寒來暑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女學兵們日曬雨淋,奮戰在沙灘、隧道中,淚水、汗水、血水,不斷流淌……稚嫩的青澀逐漸地悄然褪去……脆弱的骨胳變得強壯…… 高強度超越極限的勞作,嚴格的紀律,團隊的協作精神,汗水沖刷著我們的稚嫩的心靈,使花季少女逐漸變得能吃苦、能忍耐、能堅守、敢擔當;變得善學習、善總結、善擇優,心智在成長,智慧在提高,才干在實踐中淬煉,堅韌的品格逐漸形成。三排的女學兵們個個都是具有堅毅品格的鐵姑娘了。 在艱苦的施工環境、枯燥的生活節奏中,連排都還盡量重視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當時在連隊教唱歌曲的有咱十一班長王衛民和連統計員王熙英二位有才藝的戰友擔任。衛民還是學兵20連拉歌總指揮,在全營大會開始前,她總能機智帶著全連戰友向部隊連隊發起挑戰,而且都能獲勝,當時氣氛相當活躍。 十一班的戴紅妹是有才藝的文藝骨干,她除了抓好連隊文藝建設,首先將三排黑板報每周一換,好人好事、生活常識、工程進度等等都是板報內容,豐富多樣,圖文并茂,貼近學兵生活。并踴躍參加文藝活動編排,如舞蹈、對口詞、快板、獨唱等,使連排文藝生活非常活躍。 九班長喬紅梅有藝術特長,業余時間組織大家吹拉彈唱,使班排氣氛相當活躍。九班長還帶著大家訪貧問苦,帶著不舍得吃的白糖去紫陽渡口老船工家慰問,至今還記憶深刻。班里高香花母親病故,她帶頭在班里組織大家捐款獻愛心。但九班長自己的老父親也突然病故,但她卻強忍悲痛,帶著戰友們照常施工。 十二班長李惠霞組織管理能力很強,帶領全班人員和十一班并肩戰斗在隧道施工一線,都能出色地完成連、排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特別是班里女學兵組織紀律性強,后期連里從班里抽調了不少施工骨干,補充到連隊新設立的崗位上。 副排長趙熳莉在中學已入團,而且放棄學校好的分配單位,堅決寫血書來參加襄渝鐵路建設。我和十班長張春仙是中學同學,二人在學校已入團,也知道不去三線能分到好的單位,但是我們兩人都積極報名參加三線建設。我還因是家中獨生子女,學校二次都沒有批準,我最后找到區教育局,部隊才又給中學增加了一個名額,才來到三線的。 三排之所以積極向上,思想穩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在鐵道兵部隊大熔爐里,向解放軍學習,在艱苦環境中鍛煉成長。三排有不少領導干部子女,如羅小平、張質、劉香草、蒲小琦等戰友,都能嚴格要求自己,各方面表現都很突出。 一個連隊、班是基層,三排之所以帶得動、打得響、有戰斗力,就是四個施工班的班長和副班長都起到了關鍵帶頭作用。二年零八個月的時間里,班里戰友們所有的事她們都要操心到,遇到各種困難總是想辦法去解決,帶頭人很關鍵,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十一班劉桂云曾說:“咱們累,誰有咱班長衛民累,扛木頭,大頭、重頭都是班長,而吃飯,大家施工辛苦,有時打來的飯班長看不夠吃,就自己少吃甚至沒有飯吃,炊事班也沒有飯了,還要餓著肚子去工地。”由于班長們帶頭作用好,班、排凝聚力很強。班長們都是獨自帶著戰友們施工作戰,勇往直前、能征善戰,完成施工任務都很出色,所以三排是一個光榮英雄的女學兵團隊。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結語</b></h1> 陳忠實,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在2007年《踏過泥濘中》寫道:“在那場以摧毀和破壞為特征的劫難中,三線學兵連的中學生們卻成就了一樁建設的業績。襄渝鐵路鋪擺在秦嶺巴山漢水之間,40多年來火車日日夜夜呼嘯穿梭往來,這是寫在陜西大地上的長卷詩篇。面對過去面對今天面對將來,那些當年的中學生們,都會是一種安慰一種自豪一種自信。即:在國家和民族處于劫難的年月,他們選擇了建設;以自己的青春年華,以自己血肉之軀以至生命,義無返顧地踏過了國家和民族發展歷程中的泥濘;也踏過了自己生命歷程中的泥濘,心靈永遠都是一種最可自信的慰藉;面對兒女以至孫兒都可以心安理得地說,在那個破壞和摧毀為特征的年代,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選擇了建設。” 三線學兵用花季的青春,用汗水、淚水、鮮血及生命為我們的社會塑造了一種值得稱道的三線精神為我們的新時代揚起了一面永遠會獵獵飄揚的信念之旗! 曾經的浴血奮戰,留在了我們學兵心底的回憶,巍然聳立在“石梁子”和“馬坊梁”隧道,永遠記錄著我們學兵20連戰友們的豐功偉績,是我們永遠的驕傲,是我們壯麗青春的寫照! 我們女學兵20連,在陜西省紫陽縣任河嘴沙灘、隧道奮戰了九百多個日日夜夜,伴隨石梁子、馬坊梁隧道的修通,在1973年4月連里的戰友們分批退場,奔赴新的工作單位,為祖國建設繼續拼搏奉獻! 五十周年慶典,紀念我們三線學兵出發的日子,不忘初心,把我們特殊的經歷,化為終生的精神財富,讓三線精神在不會重演歷史的今天和未來永存吧! 學兵戰友們,讓三線精神伴隨并激勵我們自信勇敢地奔向遠方…… 曾經奮戰在襄渝鐵路上的141個三線學兵連隊都是英雄的連隊!向曾經奮戰在襄渝鐵路上的三線學兵致敬!并深深地、深深地祝福……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們一起走過的友誼</b></h3> 戰友們,我們一起走過浸透著血汗的青春歲月:一起走過建設襄渝鐵路的苦樂年華。<div> 唯有經歷過患難,友情才會這么濃厚,唯有承受過艱苦歷練,友情才會這么練達成熟,唯有骨子里帶有的三線精神,才從戰友們身上透露出時代氣息。<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近五十余載的襄渝情結,使我們戰友之間彼此掛念,如今都是奔七的人了,各自都還為社會、家庭發揮著余熱。在此,祝福我們自己,健康、吉祥、青春常駐!祝福我們的家人幸福安康!祝福我們的未來更加美好!<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戰友們,我們繼續攜手邁向新時代,笑看人生百年!</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對戰友姐妹們的祝福</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中旗|
晋城|
亚东县|
合阳县|
嵊泗县|
武宁县|
铜川市|
吐鲁番市|
商都县|
高雄市|
全椒县|
水城县|
筠连县|
乃东县|
永登县|
克拉玛依市|
太仓市|
营口市|
石门县|
琼海市|
晋宁县|
车致|
讷河市|
务川|
桐城市|
曲阜市|
荣昌县|
修文县|
泗阳县|
上杭县|
北宁市|
南岸区|
通榆县|
开鲁县|
长子县|
绥阳县|
黑水县|
尼勒克县|
伊金霍洛旗|
锡林浩特市|
武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