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是自己的執拗,又或是水到渠成的緣分,還有就是舒姐有意無意的成全。本該五年前成行的新藏線終于在五年后的那個秋天圓夢219國道,與舒姐、老張,還有臨時加入的老邱,以及年僅20歲的司機桑杰一起踏上了這條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p> <p><br></p><p>新藏線的起點是新疆的葉城,終點是西藏的拉孜縣,全程2138千米。這條公路在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四條高大山脈中蜿蜒穿行,其中約1700公里在海拔4000米以上。</p> <p>嚴格來講,我們此次走的是藏新線。起點在拉薩,終點是喀什。</p> <p>D1,拉薩-班戈</p><p>D2,班戈-多瑪-雙湖</p><p>D3,雙湖-尼瑪</p> <p>在阿里你會一錯再錯,大錯小錯,一時間分不清哪錯歸哪錯。</p> <p>這已經是我第三次踏足納木錯了。</p> <p>翻過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就是海拔4718米的納木錯,她的面積約192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也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p> <p>色林錯位于班戈縣、申扎縣和尼瑪縣交界處。幾十年來,色林錯面積不斷擴大,以至于超越納木錯成為西藏第一大湖。</p> <p>達則錯位于尼瑪縣,名氣雖不如色林錯,卻是一個既寧靜又充滿生機的湖泊。</p> <p>清澈的湖水滋養出豐茂的植被,孕育了藏羚羊、藏牦牛、野馬、野驢、旱獺等各種野生動物以及雪雞、斑頭雁等鳥類。相比之下,更深得我喜歡。</p> <p>新藏線擇道阿里大北線,全因不想與前些年的路線重復。而大北線的重頭戲是位于雙湖縣的世界最大的冰川——普若崗日冰川。</p> <p>到達雙湖縣是下午一兩點,直接與相關部門聯系辦理進山手續,并在縣干部的陪同下向冰川進發。遺憾的是走到半路卻因為接到天氣即將突變的消息而無功折返。知進退,明得失,懂取舍,只能留個念想,下次再去了。</p> <p>D4,尼瑪-文布南村</p><p>D5,文布南村-措勤</p> <p>尼瑪縣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但相比前一日的雙湖,尼瑪縣各方面的條件都要好很多。傍晚走在大街上,正趕上學校放學,與一名在校教師閑聊了幾句。在得知我們次日要前往文布南村,那老師禁不住侃侃而談,告知我們他就是文布村村民,當即熱情地幫我們聯系村里的住宿,臨走時還不忘提醒我們從縣城帶些蔬菜(因為文布村地處偏僻,物資欠缺)。當然那是多年以前,據說如今的文布村各方面條件都提高了不少。</p> <p>從尼瑪方向過去,最先讓我眼前一亮的便是當穹錯,那一汪幾百年前就與當惹雍錯相連的湖,由于地質和氣候的原因分離,成了眼前這小巧別致碧玉般的湖泊。</p> <p>高原湖泊大多冷峻而不食人間煙火,被當穹錯驚艷到的那一刻也這么覺得。然而隨著目光由遠而近,湖畔的青稞地、勞作的人們,以及草坡上的農舍、馬匹……使得清冷的人間仙境頓時有了煙火氣。</p> <p>這是我此行見到的第一場秋收場景,還是在這荒涼寒冷的藏北腹地。烈日下,藍天、雪峰、碧水、金燦燦的青稞和辛勤勞作的人們……有水源,有土地,有生命、有希望。</p><p><br></p><p>身側的桑杰告訴我那是文布北村。聽他這么一說,腦子里一下子便有了方向,那也意味著離南村已越來越近了。</p> <p>一個多小時后,隨著同伴情不自禁的贊嘆聲看向車窗外,滿眼盡是藍。藍的天,比天更藍的水。</p><p>桑杰說這便是當惹雍錯。</p> <p>當惹雍錯是中國第二深的湖泊(230米),僅次于長白山天池。在我眼中他雖算不上最美,但他卻有著神奇的魔力。時而明凈,時而深邃的湖水在不同時間,不同方位,不同光線下,隨心所欲地變幻著不能程度的藍。深藍、淺藍、天藍,寶石藍,孔雀藍,松石綠、翡翠綠……讓一顆煩躁不安的心莫明地平靜下來。</p> <p>坐落在當惹雍錯湖畔的文布南村是一個深藏在藏北腹地的原始藏族村落,遠離公路,面朝圣湖,遠眺神山,猶如與世隔絕一般。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宗教人文和優美的自然風光而深得不少資深旅行愛好者青睞。</p> <p>到達南村已經是下午兩點多,安頓好住宿,大姐請客棧主人幫忙找來四個藏族小伙用摩托車載我們去象雄遺址。</p><p>裝飾拉風的摩托車在山間蜿蜒的羊腸小道上馳騁,刺激而驚險。至懸崖處,改徒步,并不難行。巖壁能清晰看到一些既非彩繪,亦非雕刻的圖案符號,更像巖石與生俱來的紋理。大姐說那是象雄文。</p> <p>古象雄王朝是青藏高原在吐蕃王朝之前的王國,鼎盛時期人口眾多,疆域遼闊,西起今阿里地區的崗仁波齊(上象雄),橫貫藏北的尼瑪、申扎一帶(中象雄),東至今昌都丁青一帶(下象雄),具有極強的軍事力量。而中象雄的中心就位于達果雪山和當惹雍措的附近,也就是我們所處的文布村范圍內。達爾果”和“當惹”都是古象雄語,意為“雪山”和“湖”,被雍仲本教徒奉為神山和圣湖。</p><p>據象雄經書記載古象雄王朝已有一萬八千年,因此,古象雄文明才是西藏文明真正的根。而古象雄文明又以“雍仲本教”的傳播為主線得到發展,并創造了最初的藏文化。轉神山圣湖、插風馬、刻瑪尼石、堆瑪尼堆等等,都是本教的遺俗。就連當年吞米桑布扎創造的藏文都是在象雄文字的基礎上改良而來。</p><p>因此,要了解西藏文明,必先了解古象雄文明,要研究藏傳佛教,就必先研究雍仲本教。</p> <p>回到住處,跟主人家買了新鮮的羊腿,和我們從尼瑪帶去的蘿卜一起,加水同燉,不到一個小時,一頓豐盛的晚餐(蘿卜燉羊腿、炒萵筍、米飯)便大功告成。一鍋美味至極的燉羊腿讓我們不由得感嘆:此味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嘗?以至于三日之后我們又在普蘭買了同樣的食材到塔欽如法炮制,可味道卻稍遜幾籌,嘿嘿,那是后話了。</p> <p>晚上八點多天才漸黑,日落雖然差強人意,但酒足飯飽的我們托住下巴瞇著醉眼,望著天邊漸褪的紅霞,伴著遠山、湖水和越來越明亮的繁星一起,編織一個只屬于我們的美麗而溫柔的夢……</p> <p>晨起,并沒見到期待中的晨曦,厚重的云層半天透不出陽光,桑杰說可能要變天,吃了些干糧就匆匆趕路了。果不其然,沒走多遠便飄起了雪,而且越下越大。沒一會兒功夫,已經白茫茫一片。</p> <p>“迷路了。”“我已經繞著經幡走兩圈了?!?lt;/p><p>車內的我們也意識到事情的嚴重,大雪覆蓋了本來就不明顯的土路,完全看不見車轍。那時候的藏北腹地還很閉塞,有的地區連手機訊號都沒有。迷路,是相當危險的。所以通常情況下都是兩車以上同行,互相照應。</p><p>桑杰下車,點了煙,繞車子走了一周,上車再次發動車子。直至半個小時后桑杰告訴我們已經走上正道,大家才放下心來。</p><p>于是問桑杰是怎樣找對方向的?他神情自若地回了“經幡”二字。</p> <p>機緣?巧合?幾乎每次進藏都會遇上大場面,這回也不例外。措勤~路遇大法會。</p> <p>D6,措勤-薩嘎</p><p>D7,薩嘎-瑪旁雍錯</p><p>天氣依舊不太好,別人眼里美麗的扎日南木錯也就只能錯過了。桑杰無奈地指向烏云密布下的水面說“那就扎日南木錯”。大姐豁達地說沒關系,等著我們的還有瑪旁雍錯呢。嘿嘿,也是,總不能什么好的都讓我們占了。我始終認為,太完美反倒不真實了。</p> <p>車行約一小時至茶妞溫泉。溫泉就在路旁,打開車門,濃烈的硫磺味撲面而來,遠遠就能看到升騰的水蒸氣,走近即可看到翻滾的泉眼,體感溫度也驟然升高,感覺就像是臨近沸點的熱水。</p><p>離開之際巧遇一群兵哥到此一游。</p> <p>傍晚到達薩嘎,桑杰去維修車子,我們則去補給物資,晚飯后去了旅館附近的郎瑪廳,滴酒不沾的我一時興起喝了拉啤。半杯下肚過敏癥就犯了,幸虧老張帶了藥,第二日安然無恙。</p> <p>仲巴境內的馬泉河是雅魯藏布江的源頭。</p> <p>不曾想洶涌的雅江源頭竟如此細水長流哈??</p> <p>還有公珠錯和五彩沙漠。</p> <p>比起五年前的土路,柏油路再舒服不過了。就連瑪旁雍錯各方面的條件都好了許多。</p> <p>到達瑪旁雍錯時候尚早,遠遠看見有人走進湖里,正納悶。車子很快駛近,原來是兩個印度人。一旁的大姐笑曰:“印度人一直認為圣湖是他們的。有錢人每年秋季包機到普蘭,先來這里沐浴凈身,再到神山朝拜?!币妰蓚€印度人在幾度低溫和寒風下還一臉享受,虔誠哈!至于神山圣湖嘛,呵呵,永遠只是他們的幻想。</p> <p>瑪旁雍錯的資料就不累贅了,是藏地難得的淡水湖,所以岸上日常用水都從湖里補給。</p> <p>瑪旁雍錯周邊還有為數不少的溫泉,已被有限度開發利用。半露天,用石頭壘起一排十個獨立的單間。雖沒有講究的情調和奢華的設施,但海拔4500多米,背靠神山,面朝圣湖,泡在舒服的溫泉水里,仰望星空。噢,是銀河,是我這輩子見過最璀璨浩瀚的銀河。四周萬籟俱寂,漆黑一片,唯獨頭頂繁星閃爍,抬高手指輕輕一劃,便成了這瑰麗的銀河。</p> <p>D8,瑪旁雍措-普蘭-塔欽</p><p>D9,塔欽-札達(托林鎮)</p><p>D10,古格</p><p>有人說瑪旁雍錯和旁邊的拉昂錯是岡仁波齊的一雙眼睛。而身處瑪旁雍錯,遙遙相對的岡仁波齊和納木那尼則更像守護左右的兩位勇士。</p><p>清晨在湖邊漫步,迎接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仿佛成了每次旅行的指定動作。此時,此刻,歲月靜好,安然若泰。</p> <p>雪山下的普蘭縣地處中尼印三國交界處。縣城的外貿市場不大,可以逛逛,五年前在那里買了印度的手織土布如今還躺在柜子里沒舍得用。</p> <p>科迦寺是普蘭縣的大寺,始建于公元996年,200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建于五世達賴時期的賢柏林寺,乍一看覺得像懸空寺,是一座建在山邊懸崖的寺廟。規模宏大的建筑群已毀于動蕩年代,如今剩下的只有遺址。</p> <p>山腳流淌著發源自神山的孔雀河,與獅泉河、象泉河和馬泉河這三大河流,并稱為“四大圣河”。</p> <p>普蘭至塔欽并不遠,柏油路已經修到鄉里。</p> <p>再見神山禁不住又憶起五年前與伙伴們兩日一夜的轉山。時光荏苒,往事依舊歷歷在目。</p> <p>海拔6638米的岡仁波齊峰是岡底斯山脈的主峰,也是四大河(印度河、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薩特累季河、恒河)的發源地(即西藏境內的獅泉河、馬泉河、象泉河和孔雀河)。在宗教意義上,他既是世界公認的神山,也被印度教、藏傳佛教、雍仲本教和古耆那教認作世界的中心。所以,常年在此處轉山的信徒絡繹不絕 。</p> <p>札達也是邊境縣,海拔要比普蘭縣再低一些,跟拉薩差不多。所以,無論是轉山后還是走新藏線,到這里休整再合適不過。還可以看土林,參觀托林寺和古格遺址。</p> <p>進入札達地界,除了土林就只有土林了,基本上看不到綠色。</p><p>汽車在山谷間穿行,路兩旁浩浩蕩蕩幾十公里的土林如影隨形地陪伴著我們到達縣城。根本無須發揮想象力,似乎眼睛看到的就是真實——一個王國被魔法瞬間凝固,所有的一切都停頓下來,城堡、宮殿、房舍,駿馬、士兵、百姓……穿梭其中,也只有在峽谷中蜿蜒流淌的象泉河告訴我,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杰作。</p> <p>這種地貌叫河湖相,是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湖盆升高,水位線遞減,又歷經風雨侵蝕,洪水沖刷和風化剝蝕而形成的獨特地貌。</p> <p>五年前因為等土林日落而差點兒在札達露宿街頭,幾經周折在托林寺借宿一宵。第二次來到札達自然而然又住在了托林寺對面新開的的客棧。既方便拍土林的日出,又方便參觀托林寺。</p><p>托林寺是吐蕃后裔吉德尼瑪袞的孫子益西沃為仁欽桑布譯師翻譯佛教典籍在阿里地區修建的第一座寺院。后來,阿底峽大師入藏,古格王為了譯經和弘法的需要,在原寺的基礎上擴建了托林寺的規模,其后托林寺成為古格王朝弘揚佛教的最重要道場。</p> <p>在札達的一天半里,我和大姐前后花了半天的時間在寺里轉悠。巧遇敦煌研究院的老師調研,老師還耐心地給我們講解大殿內極具史料價值的關于古格王和阿底峽大師、仁欽桑布等在一起的壁畫。在老師眼里,托林寺壁畫的價值絕對不亞于敦煌的壁畫。</p> <p>和五年前一樣,來到古格遺址已經是正午。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主要參觀遺址的壁畫(敦煌研究院老師的提議)。不巧,正趕上幾個大殿的修復工程,不對外開放。后經大姐與古建隊的老師協調后得以入內參觀。</p> <p>與參觀托林寺的壁畫不同,在這里,哪怕在殿內也無須借助手電,在自然光線下精美的壁畫一覽無遺。雖然歷盡滄桑,依舊色彩紛繁,絢麗奪目。雖然無緣老師推薦的古格慶典圖,但度母殿的度母、菩薩已經令我們嘆為觀止。不禁感嘆幾百年前是哪位畫功精湛的繪畫大師用如花妙筆給后人留下這些美好的讓人過目不忘的菩薩形象,仿佛脫壁而出。一雙悲憫眾生的佛眼,一個融入慈悲的微笑,足以令我在佛前駐足二十多分鐘不舍離去。</p> <p>站在300多米的高坡上俯視古老王城的殘垣斷壁,雖然滿目蒼涼,但王宮、廟宇、佛塔、碉樓……仍隱約可辨。破敗的王城與延綿數十公里的土林融為一體,仿佛在給人們講述一個久遠又神秘的故事……</p> <p>一個興起于十世紀,有著七百年燦爛歷史的王朝,經歷過十六位世襲國王,擁有過十萬民眾的龐大王國在一場名為拉達克的戰爭中灰飛煙滅,一夜間消失得無影無蹤。</p> <p>高坡之上,一望無際的黃土,前塵往事早已隨黃土淹沒在歷史長河,留給世人的只剩下那些依舊輝煌燦爛的藝術瑰寶。</p> <p>D11,札達-東嘎皮央-獅泉河</p><p>D12,獅泉河-界山達坂-大紅柳灘</p><p>D13,大紅柳灘-三十理營房-葉城</p> <p>東嘎皮央遺址是中國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的佛教古石窟遺址。洞窟內保存了大量精美壁畫,素有“第二敦煌”的美譽。</p> <p>那時候的東嘎皮央遺址算不上是常規景點,從托林鎮出發約兩個小時的車程,全程土路,路牌并不明顯。</p> <p>行至一個小村落會發現北面山崖上散落著數以百計儼如蜂巢的洞窟,這就是遺址的所在地。密密麻麻的洞窟遺址號稱“里千戶,外千戶”。很多洞窟內都有壁畫,保存較好的是東面山崖上幾處壁畫遺址。它的形成及其年代,目前在眾多的西藏歷史、宗教、文化檔案中沒有記載,是一個尚待解破的文化之謎。但有一點可以確定,洞窟壁畫有近千年的歷史,考古、研究價值極高。</p> <p>我們到達東嘎遺址時,敦煌研究院的老師們已經在那里進行勘察工作了。為免打擾,我們安安靜靜參觀后就離開了。</p> <p>庫地達坂險,猶似鬼門關!麻扎達坂尖,陡升五千三。黑卡達坂旋,九十九道彎。界山達坂高,伸手可摸天。</p> <p>論高海拔和惡劣的氣候,新藏線獅泉河至葉城一段應該是各線最艱苦的一段。對我們來說最難的并不是高海拔,也不是吃住條件差,而路況。當年219正在修路,限時放行??涌油萃莸拇臧迓芬呀浰闶呛昧?,浮土路才是最崩潰的(足有十厘米厚),遇來車又或是與軍車同行,揚起的塵土根本看不見前路。</p> <p>由于路況和同伴通行證的問題耽誤了時間,過界山達坂已是傍晚。原計劃天黑前能到達目的地的,可事與愿違,路況實在太差,車子跪半路了。方圓百里高海拔無人區只剩我們五個人,桑杰鉆到車底修車,我們打著手電照明。屋漏偏逢連夜雨,大半個小時車子沒修好,還飄起了雪,氣溫驟降不說,曠野忽聞狼嚎,此時的我無論心理還是生理都直哆嗦,只能祈求汽車快點兒修好。半小時后汽車再次發動,勉強撐到了大紅柳灘已夜深。第二日向店主打聽才知道拋錨處是令人聞之色變的“死人溝”附近。也不知道是不是,反正沒被狼叼了去已經謝天謝地了。</p> <p>據說1957年解放軍進藏先遣部隊從新疆進藏的連隊曾在泉水溝一夜之間因高反而全軍覆沒,于是這里就改名叫“死人溝”。</p> <p>因為修車耽誤了不少時間,我們近中午才出發,下午在三十里營房吃了午飯,接著連過幾個達坂,入夜終于到達新疆界的邊防站。前不挨村后不著店,被迫繼續趕往葉城。卻又因為各方面原因差點兒迷路,最終在零晨三點到達葉城,疲憊不堪的我們在路邊大排檔點了烤肉和啤酒當是晚餐,亦是早餐作為慶賀。</p> <p>D14,葉城-喀什</p><p>中午從葉城出發至喀什。來到南疆最大的城市當然是大吃特吃,烤羊肉、烤包子、抓飯、大盤雞,各種瓜果干果應有盡有。喀什老城、高臺民居、艾提尕爾清真寺……走了個遍。</p> <p>2013年嶄新的219公路全線貫通,據說一天就能從葉城到日土。</p><p>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可以重踏這條傳奇的公路。</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滦南县|
吴川市|
维西|
中西区|
襄垣县|
水城县|
贡嘎县|
乌拉特中旗|
潢川县|
紫阳县|
盐山县|
乾安县|
新化县|
宜兰县|
额尔古纳市|
祁阳县|
安康市|
留坝县|
棋牌|
鄂尔多斯市|
伊通|
沧州市|
塔河县|
会同县|
成武县|
神农架林区|
祁东县|
社旗县|
韶关市|
威海市|
常州市|
闵行区|
全南县|
新沂市|
临漳县|
巴里|
陇川县|
平安县|
陕西省|
集贤县|
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