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i>在皖南的那些古村鎮系列 1.</i></b></p> <p><b> 一早起來先繞著我們的住所協里山莊周邊走了一圈,發現這里的景色很美!早飯后去了計劃行程的第一站:盧村。</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盧村,安徽省黟縣宏村鎮轄村,距世界文化遺產地宏村鎮區以北約1千米,盧村山環水繞,風光秀麗。盧村古民居群為清道光年間四品朝議大夫盧幫燮所建,至今仍完整保存著志誠堂、思濟堂、思成堂等宅院。其中聞名遐邇的"木雕樓"為徽派木雕藝術的極品,由當時主人雇用兩位工匠花20年時間精雕細刻而成,被譽為"徽州木雕第一樓"。</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盧村,距今已經一千多年的歷史,相傳當年盧氏始祖為了躲避戰亂,路過此地,見這里山川秀麗,土肥泉甘,是個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于是舉族遷居于此,開啟了盧氏一支在黃山群山中的隱世生活。</b></p> <p><b>駟車橋</b></p><p><b> 村口有石橋,名駟車橋,始建于宋。橋的命名,是由于宋代盧村出了一位顯赫的人物盧臣忠。古人認為,駟馬高車,非顯貴者不得乘坐。盧村人以“駟車”命名橋是為了顯示盧氏家族的高貴。</b></p> <p><b> 村口的一株古樹,像是拖著半個樹身就要墜入水中,相互呼應的倒影,襯托出幾分靜美。</b></p> <p><b> 盧村靠山臨水,村西小溪名下門溪,村東小溪稱前街溪,至村南匯合而成豐棧河。村東民宅依溪而建,臨水一側多挑出,建有敞廊,別有一番情趣。一級級青石抬階,一座座小木橋,使人感覺身處山村,卻又似在水鄉。</b></p> <p><b>木雕樓</b></p><p><b> 盧村的出名,源于現存的7座木雕樓群,這是早年盧幫燮所居之所,建于清朝道光年間,因盧幫燮實在是太富有又官居四品,所以大家都叫他盧百萬、盧老爺,當年盧老爺善于經商,家富百萬,賺錢后還花錢捐款做慈善,而且還是個個四品官,一直做到朝政大夫,可以說顯赫一時。</b></p><p><b> 有錢又有權的盧老爺,自然也少不了文人雅士的愛好,官邸層級也需得和級別相對應,榮歸故里的盧老爺,斥資百萬,請了數名工匠,歷時20年,在盧村相繼建成了志誠堂,思濟堂,思成堂、玻璃廳等宅院,尤其是志誠堂,里面的雕刻,技藝精湛,圖案栩栩如生,取材既熱鬧喜慶,又樸實優美,簡直就是一座雕刻藝術的博物館,成為古徽州地區現存的最為精美繁復的木雕樓群,很多雕刻手法甚至已經失傳,只能在盧村看到,這也使得木雕樓更加珍貴。</b></p> <p><b>志誠堂</b></p><p><b> 志誠堂的木雕在這里是最經典的代表,僅木雕一項便由4個工匠用了25年時間才得以完成。各種人物、動物造型逼真而夸張,體現了工匠們精湛的技藝,以及房屋主人盧幫燮對于傳統藝術的極致追求。</b></p><p><b> 志誠堂是盧幫燮和大房、二房合住的地方,也是著名的盧村木雕樓代表作。</b></p><p><b> 志誠堂坐北朝南,前有橫道,兩邊拱門。最南面的圍墻兼有照壁的作用,中間墨書“福”字。</b></p> <p><b> 進入庭園,中間是甬道,兩旁花圃,圍墻上有漏窗。</b></p><p><b> 志誠堂的門樓,體現了徽州三雕中石雕和磚雕的手法。</b></p><p><b> 門罩磚雕,上層方框是四只石雕夔龍圖案,中間兩只作昂首前躍狀,兩側的夔龍則斜身作盤動狀。</b></p><p><b> 中間是一幅長軸式吉祥圖,自西往東依次雕刻著荷托蓮花、鴛鴦戲水、鳳鳴牡丹、松鶴延年、喜鵲登場,分別寓意為“連多生子”、“夫婦合”、“寶貴長”、“年壽高”、“喜事多”。門枋圖案的中心是人物,共有十八個人物形態。主人公居中,極盡瀟灑之態,兩側則是扛羅傘、拿戰旗的文武官員。</b></p><p><b> 垂柱旁方框、雀替浮雕。方框里刻戰事圖,反映的有水戰、有山地戰、有陣地戰,雕刻工藝精細入微,是不可多得的珍品。</b></p> <p><b>漏窗,雕琢草龍祥云圖案。</b></p> <p><b> 志誠堂里的木雕氣勢恢弘、內容繁多。兩側廂房的蓮花門從上到下,眉板、胸板、腰板和裙板,幾乎每寸木頭都雕滿了圖案;藝人們運用線刻、凹刻、凸刻、浮雕、圓雕、透雕等多種技法將宗法禮教、戲曲典故、世俗生活等雕刻在門窗上。人物造型生動,沉雄奔放、呼之欲出,畫面構圖飽滿、雕刻技法縝密繁復,不到一寸厚的木板上雕刻層次竟達四五層之多。</b></p> <p><b> 這里多數的人物雕刻,其臉部在“破四舊”時被破壞了,非常可惜!</b></p> <p><b>思濟堂</b></p><p><b> 又叫官廳,是五房居所,也是盧百萬的“辦公樓”。五房張雙鳳是一位上得廳堂的女子,所以盧百萬常常在這里接待訪客,帶著五姨太一起進行社交活動。</b></p> <p><b> 廳堂前的長案桌上設置講究“東瓶西鏡”,即東邊放一花瓶,西邊放一面鏡子,中放一時鳴鐘,象征:終(鐘)生(聲)平(瓶)靜(鏡)。</b></p> <p><b>玻璃廳</b></p><p><b> 玻璃廳又稱雙茶廳,庭院里有三顆百年的古樹,左邊是兩顆茶樹,故稱雙茶廳。玻璃廳是盧百萬最小的妾所住的地方,玻璃廳為中西合并結構,距今已有180多年的歷史。屋主盧百萬在經商時出使了德國,玻璃是從遙遠的德國進口來的。</b></p> <p><b>私塾</b></p><p><b> 盧百萬共有二十四位兒女,于是自設私塾。私塾同樣是精美木雕結構為主,窗框調有冰梅紋,取其梅花香自苦寒來,暗指讀書人寒窗苦讀。聽說通常這冰梅窗對面有另一種雕花紋路——蝙蝠(福)、鹿(祿)、猴(侯)。兩窗彼此相距十步,比喻十年寒窗,終有日平步青云,福祿連連。</b></p><p><br></p> <p><b> 有一扇木雕“冰梅窗”,窗下是一間“暗房”,是房主子孫“面壁思過”的地方。</b></p> <p><b>思成堂</b></p><p><b> 思成堂是盧百萬三房四房太太住的宅子,因他們都不太受寵,所以房子做得不如其他的棟高大。但思成堂里有三絕:“事事如意”、“竹墩”、“龍泉”,非常具有特色。</b></p> <p><b>事事如意</b></p><p><b> 門罩的上方有一個磚雕鏤空的葫蘆形通風口,葫蘆又稱“如意”。</b></p> <p><b>竹墩</b></p><p><b> 取材于整塊的“黟縣青”,形狀看起來像是一捆書或者竹子,所以又叫做竹墩。是清朝嘉慶年間的,工藝精美、巧奪天工,距今有200多年的歷史。</b></p><p><b> 竹子比喻做人要高風亮節、挺拔向上,書卷暗含“讀書破萬卷”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之意。據說盧百萬的子女們就坐在上面讀書學習,為的是時刻告誡他們只有讀萬卷書,方能行萬里路,也有節節高升的意思。</b></p> <p><b>龍泉</b></p><p><b> 宅內的地板上有一個用石頭蓋住的洞口,打開里面是一口泉井,名曰盧村龍泉,深不見底。僅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竹筒取水,水清而甘甜,如遇戰亂年景,房門緊閉,依靠家中屯糧,還有這源源活水,即便數月,也不成問題。</b></p><p><b> 據盧家后人介紹說,這口井除了取水用,在天氣炎熱的時候打開井蓋,活泉的清涼之氣,能起到降溫的作用。</b></p> <p><b> 思成堂里的木雕并不像盧村木雕樓群的其他宅子那么精美,上百年過去了,這里的木雕上鎏金依然鮮明。</b></p> <p><b>崇德堂</b></p><p><b> 終于見到一座有名字的豪宅--崇德堂,外觀為兩柱一間三樓牌坊式門罩,也就是俗稱的“商”字門。由于沒開放,網上查到的資料也非常有限,說崇德堂始建于明代隆慶年間,迄今已有四百多年了。</b></p> <p><b>崇德堂前面有一塊鵝卵石鋪成的地坪。</b></p> <p><b>述理堂</b></p><p><b> 又名“雉翠園”,建于清朝早期,是一棟典型的四合屋,三樓結構形式的徽派古民居。“述理堂”就是闡述為人之理、處事之理的意思,述理堂由南園、過院和正院組成。</b></p> <p><b> 盧村“依山建屋,傍水結村”顯示出了它的選址巧妙,村落利用流動的溪水和豐富的山林資源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得整個村落與周圍環境非常協調。盧村的居民傍水而居,枕山面河,讓我想起了陶淵明的那句:“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天然而自足。這種自由的狀態正是無數人向往的田園生活。</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2016年11月4日拍攝于安徽黟縣盧村。</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阳市|
沙田区|
崇阳县|
陆丰市|
海淀区|
临安市|
弋阳县|
广西|
株洲县|
怀化市|
宁乡县|
囊谦县|
广汉市|
静乐县|
双流县|
乌拉特前旗|
寻乌县|
平利县|
龙南县|
台江县|
松阳县|
札达县|
伊金霍洛旗|
邛崃市|
黔东|
汶上县|
大新县|
平安县|
图们市|
隆子县|
额济纳旗|
监利县|
和政县|
怀仁县|
福安市|
资源县|
瑞丽市|
宁强县|
治多县|
城步|
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