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共和國開國上將

閩鷺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唯有犧牲多壯志 敢教日月換新天</h3></font></h3> <h3>  鋼鐵長城熱血鑄 軍旗獵獵將星輝</h3> <h3> 湖南省嘉禾縣人。一九二六年參加國民革命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七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師連長。參加了北伐戰爭和南昌起義。</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湖南宜章黃沙堡游擊隊隊長,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連長、營長、第一縱隊參謀長、第十二師師長,紅一方面軍獨立第五師師長,紅八軍軍長,紅六軍團軍團長,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紅三十一軍軍長。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O師副師長,冀熱察挺進軍司令員,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兼華北軍政大學副校長,第四野戰軍參謀長兼華中軍區參謀長。</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央軍委軍訓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部長,國防部副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農墾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校長,國防部副部長兼軍事學院院長和第一政治委員。</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h3><br></h3> <h3> 原名李德三。陜西省眉縣人。一九二五年入平涼第二軍官學校學習。畢業后任西北軍排長、連長。一九三一年參加寧都起義。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連長,湘贛邊獨立一師參謀長、第三團團長,紅十七師參謀長兼十三團團長,紅六軍團參謀長,紅二軍團參謀長,紅二方面軍參謀長,援西軍參謀長。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參謀處處長、參謀長,太行軍區司令員,晉冀魯豫軍區參謀長。</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軍區參謀長,第二野戰軍參謀長兼特種兵縱隊司令員、政治委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兼云南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志愿軍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兼計劃和監察部部長,國防部副部長,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副主任兼國防體育協會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委顧問。</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陜西省渭南縣人。一九二四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一九二六年入黃埔軍校學習,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三師九團營政治指導員,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排長、連長。參加過北伐戰爭和湘贛邊界秋收起義。</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團連長,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三縱隊九支隊支隊長,紅一軍團第十二軍代參謀長,紅十二軍第三十六師師長、軍長、獨立團團長,紅五軍團第十四師師長,紅軍大學校長兼政治委員,紅軍中央縱隊參謀長,紅三軍團第四師師長,紅四方面軍第四軍參謀長,紅軍大學參謀長,軍委一局局長。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O師三五八旅旅長,呂梁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第一縱隊司令員,西北野戰軍、第一野戰軍副司令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和總參謀部軍訓部部長,濟南軍區副司令員,總后勤部部長。</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安徽巢縣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八年到上海,從事黨的秘密工作。</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共上海滬中區委宣傳委員,中央蘇區國家政治保衛局執行部部長,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政治保衛局局長,紅軍工作部部長,中共中央聯絡局局長。參加了長征。</h3><h3> 西安事變時,任中共赴西安談判代表團秘書長。</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駐上海、南京、桂林辦事處處長,八路軍總部秘書長,中共中央長江局秘書長,中共中央社會部副部長、情報部副部長。</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駐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團秘書長,中共中央社會部部長,軍委情報部部長。</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共中央社會部部長,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副部長,中央軍委總情報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湖南省瀏陽縣人。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九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粵漢鐵路長岳段工會糾察隊中隊長,湘鄂贛邊區赤衛隊支隊長兼政治委員,湘東獨立一師團政治委員、師政治部主任、師政治委員,紅八軍代政治委員,湘贛軍區代司令員,紅六軍團政治委員,紅二軍團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O師三五九旅副旅長、旅長兼政治委員,兼中共延安地委書記、延安軍分區司令員、衛戍區司令員,八路軍南下支隊司令員。</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共新疆分局書記,新疆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鐵道兵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國務院農墾部部長、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常委,中共中央黨校校長。</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河南省新縣人。一九二六年在國民革命軍第一師任連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二七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黃麻起義。</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紅四軍三十一師班長、排長、營長,紅四方面軍第十二師三十四團團長,紅九軍副軍長兼二十五師師長,紅四軍軍長,紅四方面軍騎兵司令員。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校務部副部長,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旅長,山東縱隊第三旅旅長,山東縱隊參謀長,膠東軍區司令員。</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東線兵團司令員,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山東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三兵團司令員,華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南京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兼南京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軍委常委。</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湖南省郴縣人。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八年參加湘南起義。</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工農革命軍第七師政治部組織干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十一師三十三團宣傳中隊長、連黨代表,第三縱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紅十二軍教導隊政治委員,三十六師政治委員,紅一軍團第一師三團政治委員,第二師政治部主任,第一師、第二師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六八五團政治處主任、副團長、團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平西支隊司令員,八路軍第四縱隊政治委員,挺進第十一縱隊司令員,晉察冀軍區第五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二旅政治委員。</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保安副司令員兼沈陽市衛戍司令員,遼西軍區、遼吉軍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七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四十四軍軍長,第十五兵團司令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廣東軍區第一副司令員,第十三兵團司令員,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一副司令員兼第一副政治委員、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沈陽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湖南省湘潭縣人。一九二六年參加農民赤衛軍。一九二八年參加平江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三團分隊長,紅軍隨營學校大隊長,紅五軍第一師一團團長,紅三軍團第四師副官處處長、師參謀長,紅軍學校第二隊隊長,紅五軍第一師師長,興國模范師師長,少共國際師師長,紅三十軍參謀長,紅六軍團參謀長。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O師教導團團長,三五八旅旅長,獨立第二旅旅長,晉西北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教育長、副校長、第七分校校長。</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呂梁軍區代司令員、司令員,晉綏野戰軍第二縱隊副司令員,西北野戰軍第七縱隊司令員,第一野戰軍七軍軍長。</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第一野戰軍參謀長,西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訓練總監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兼戰術研究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四川省達縣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二八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九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共青團中心縣委書記,共青團中央局秘書長,少先隊中央總隊訓練部部長、參謀長、總隊長,紅三軍團笫四師政治部主任,第十一、第十三團政治委員,軍委騎兵團政治委員、代團長。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江浙省委軍委書記,豫皖蘇省委書記,八路軍蘇皖縱隊政治委員,八路軍第五縱隊三支隊司令員,新四軍三師九旅旅長,三師副師長兼蘇北軍區副司令員,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淮北軍區司令員。</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前敵委員會委員,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七兵團司令員兼浙江軍區司令員,華東軍區兼第三野戰軍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國務院國防工業辦公室副主任,國防科委主任,國家科委第一副主任,軍委科技裝備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福建省長汀縣人。一九二九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O年加入中國共產黨。</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軍第十二師教導大隊政治委員,第十一師三十二團政治委員,紅一軍團第二師四團政治委員,紅一軍團第一師政治委員、師長兼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獨立團團長,獨立第一師師長,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冀中軍區司令員。</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晉察冀野戰軍第二政治委員,華北野戰軍第三兵團司令員,第二十兵團司令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華北軍區參謀長、京津衛戍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二十兵團司令員,華北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北京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第一副總參謀長、代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副總參謀長兼福州軍區司令員。</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h3><br></h3><h3><br></h3> <h3> 湖北省黃安(紅安)縣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O年轉入中國共產黨。</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二二五團班長、排長、連長、營長,紅十五軍團第二二四團團長,第七十八師副師長、師長。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八團副團長、六八九團團長,三四四旅副旅長、代旅長,新三旅旅長兼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大隊大隊長。</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副司令員、第三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十二兵團第二副司令員兼四十軍軍長和湖南軍區副司令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第十三兵團副司令員,中國人民志愿軍副司令員,志愿軍第十九兵團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福州軍區司令員,中共福建省委第一書記,蘭州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軍委常委。</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原名李湘舲。湖南省汝城縣人。一九二五年參加愛國學生運動。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汝城縣總工會委員長兼工人武裝糾察隊隊長。一九二七年參加工農革命軍。</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第二師二團一營黨代表,贛西游擊大隊指導員,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縱隊政治委員、第七師政治委員、軍政治部主任,紅十三軍第三十九師政治委員,紅軍總政治部宣傳科科長,紅一方面軍政治部敵工部部長,紅九軍團政治部主任、政治保衛局局長,軍委二局政治委員,西北國家保衛局執行部部長,紅一方面軍政治部統戰部部長。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駐西安、武漢辦事處處長,駐南京辦事處主任,軍委總參謀部一局局長,軍委經濟建設部部長,軍委秘書長兼二局局長,中央情報部第三室主任,軍委作戰部副部長。</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軍委作戰部部長兼一局局長。</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三部部長、三部政治委員。</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湖南省平江縣人。一九二五年參加工人糾察隊。一九二七年參加平江農民暴動。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國共產黨。</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平江縣雇農工會委員長,中共湘卾贛省委副書記兼工會委員長,湘鄂贛軍區政治部主任,中共湘卾贛省委書記兼湘卾贛軍區政治委員。參加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一支隊一團團長,一支隊副司令員、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新四軍第七師副師長。</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魯南軍區政治委員,中共魯南區黨委書記,魯中南軍區司令員,華東支前委員會主任、支前司令部司令員,中共中央山東分局第一副書記,山東軍區副政治委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山東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中央復員委員會秘書長,中央軍委人民武裝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隊列部部長,動員部部長,中央軍委人民武裝委員會副主任,總參謀部顧問。</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湖北省陽新縣人。一九二六年在本鄉參加組織農民協會。一九三O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三軍團第三師教導大隊政治委員、第六師十六團政治處主任,第四師十一團政治委員,陜甘支隊第二縱隊十一大隊政治委員,紅一軍團第四師政治部副主任,紅二十七軍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政治部組織部組織科科長,晉察冀省委軍事部部長兼阜平縣動委會主任、縣長,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區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冀中軍區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北岳軍區笫二政治委員兼第一縱隊政治委員。北岳軍區、察哈爾軍區司令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華北軍區副參謀長兼干部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動員部部長,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二十兵團政治委員,志愿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政治委員,炮兵政治委員,武漢軍區第一政治委員,總后勤部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遼寧省海城縣人。一九二二年參加東北軍,次年入東北講武堂學習。畢業后任東北軍連長、營長、少校副官隊長,沈陽同澤俱樂部主任,第五十三軍一一六師參謀處長,六四七團、六九一團團長。一九三六年任東北武裝同志抗日救亡先鋒隊總隊長。一九三七年五月加入中國共產黨。</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冀中人民自衛軍司令員,八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兼冀中軍區司令員、冀中行署主任,冀中區總指揮部副總指揮,晉綏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晉綏分局委員。</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員兼西滿軍區司令員,東北軍區副司令員兼東北鐵路總局局長,東北人民政府鐵道部部長,中共中央東北局委員,軍委鐵道部副部長兼鐵道兵團副司令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副部長、代部長,中央軍委軍事運輸司令員,總參謀部軍事交通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政治委員。</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四川省敘永縣人。一九二O年赴法國勤工儉學。一九二一年加入共產主義小組。一九二五年任中國共產黨旅歐總支部書記。一九二六年赴蘇聯入莫斯科中山大學,任中山大學學生會總支部局副書記,翌年轉入列寧格勒軍政大學學習。一九三O年回國。</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政治部秘書長,第十二師政治委員,隨營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彭(湃)楊(殷)軍政干部學校政治部主任兼第十師政治部主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西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中共川康邊省委書記,中共中央西北局組織部部長,紅軍大學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政治部主任,八路軍野戰政治部主任兼民運部部長,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部長兼新華日報社社長,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江西省興國縣人。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O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共青團興國縣委書記,紅四軍軍委青年委員,連、營政治委員,第十師三十團政治委員,紅一軍團政治部青年部部長,紅軍總政治部青年部部長,少共國際師政治委員,紅一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陜甘支隊第一大隊政治委員,紅一軍團第二師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政治部副主任,三四三旅政治委員,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魯西軍區政治委員,一一五師政治部主任兼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遼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遼東省委書記,南滿軍區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特種兵司令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委員,總政治部副主任,總干部部副部長、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軍事科學院笫二政治委員,蘭州軍區第一政治委員。</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h3><br></h3> <h3> 原名姜鳳威,別名姜炳坤。湖南省寧鄉縣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二六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七年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一九三O年國。</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獨立一師黨代表,中共湘贛省委宣傳部部長,湘贛軍區政治委員,湘贛省蘇維埃政府財政部部長兼國民經濟部部長,紅十八師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紅六軍團政治部主任、代政治委員,紅二軍團政治部主任,紅二方面軍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O師政治部副主任、主任,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晉綏軍區政治部副主任。</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野戰軍政治部主任,西北野戰軍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戰軍政治部主任。</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西北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湖南省瀏陽縣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七年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連黨代表、團、師政治委員,紅軍干部團政治委員,紅二十八軍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br></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東進縱隊政治委員,冀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冀南區委書記,冀南行署主任,冀魯豫軍區司令員,中共平原分局代書記。</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二縱隊政治委員,中共中央晉冀魯豫中央局組織部部長,中共豫皖蘇分局書記兼軍區政治委員,華東野戰軍第三副政治委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共南京市委副書記,第四兵團政治委員,中共云南省委書記兼云南軍區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副書記,西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西南軍區副政治委員,中共中央副秘書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干部部副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第三機械工業部部長,中共東北局第一書記兼沈陽軍區第一政治委員,第七機械工業部部長,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上將軍銜。</h3><h3><br></h3> <h3> 別名賴鵬英。江西省贛縣人。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八年參加工農革命軍。</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連黨代表、支隊政治委員,第三十三團團長兼政治委員,第十二師參謀長,第三十團、三十一團政治委員,紅五軍團第十三軍政治部秘書長,第三十七師政治委員,紅五軍團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長,第十三師政治部主任,紅一軍團第二師五團政治委員,第一師政治委員。軍團組織部副部長,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六科科長,中共陜甘寧省委軍事部副部長、代部長。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參謀處處長,江北指揮部參謀長,新四軍參謀長。</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政治委員,東滿軍區副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政治委員,第四十三軍政治委員,第十五兵團政治委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第十三兵團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干部部第一副部長,北京軍區政治委員,沈陽軍區第二政治委員。</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安徽省金寨縣人。一九二九年參加商南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三師八團班長、排長,紅四方面軍第十師二十九團連長、營政治委員,第二七四團政治處主任,紅三十一軍第九十三師政治部主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大隊一支隊支隊長、第四大隊副大隊長,太行軍區軍政大學第四團團長、抗大第五分校副校長,蘇北鹽阜軍區司令員,新四軍第三師參謀長、副師長。</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遼西軍區副司令員,黑龍江軍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四十三軍軍長。</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十五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中國人民志愿軍副司令員兼后方勤務司令部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副部長、部長,國務院國防工辦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部長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廣東省樂會(瓊海)縣人。一九二四年畢業于黃埔軍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副隊長、隊長,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營長、團參謀長、代團長,第七十三團團長。參加過北伐戰爭和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第二十五師師長。</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軍大學軍事教員,軍委干部團上干隊科長、隊長,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團參謀長,紅二方面軍參謀長。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O師參謀長兼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七分校校長,晉綏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副司令兼晉綏軍政干部學校副校長,華北軍區第一兵團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晉北野戰軍、第十八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太原前線指揮部副司令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川西軍區司令員兼成都市市長,西南軍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兼外軍訓練部部長,總參謀部顧問。</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湖北省黃安(紅安)縣人。一九二六年入黃埔軍校學習。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廣州起義。</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工農革命軍第四師排長、副連長,中國工農紅軍教導大隊大隊長、支隊長,紅八師參謀長,獨立第六師師長,第六十二師師長,江西軍區參謀長,紅九軍團參謀長,紅軍大學教育科科長,紅四方面第三十軍參謀長。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軍委一局局長,晉察冀軍區第二支隊支隊長、軍區副參謀長,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冀察軍區司令員。</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野戰軍第二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晉冀魯豫野戰軍副參謀長,鄂豫軍區副司令員,第二野戰軍四兵團副司令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云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高級系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兼軍事出版部部長、院校部部長。</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湖北省黃安(紅安)縣人。一九二三年參加工人運動。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八年參加黃麻起義。</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鄂豫邊區總工會籌備委員會委員長,中共卾豫邊特委常委,卾豫皖中央分局常委,省蘇維埃保衛局局長兼卾豫皖游擊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十師政治委員,紅四軍政治委員,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副主任,中共川陜省委書記兼川陜蘇區游擊總司令,紅四方面軍后方縱隊政治委員、政治部主任,紅三十一軍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陜北公學分校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副校長、校長,濱海行署副主任兼秘書長。</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遼東省、安東省實業廳廳長,遼寧行署主任,東北民主聯軍后勤部東線戰勤司令員,東北軍區后勤部部長,第四野戰軍后勤部第二部長。</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南軍區后勤部政治委員,中國人民志愿軍后勤部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第一副部長兼副政治委員,武裝力量監察部第一副部長。</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貴州省三穗縣人。一九二六年入黃埔軍校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二七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連指導員,參加了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二十八團一營連長,井崗山留守處主任,紅四軍、紅十二軍副官長,紅軍大學校務部部長,紅軍總兵站站長,軍委總供給部部長兼政治委員,軍委先遣工作團主任,紅一方面軍后勤部部長,黃河兩延衛戍司令員。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校務部部長。一九三八年赴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一九四六年回國。</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總后勤部政治委員,東北人民解放軍軍需部部長,華中軍區軍需部部長。</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南財經委員會委員,中南軍政委員會輕工業部部長,中南軍區后勤部部長,中南軍區第一副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兼院務部部長,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湖北省麻城縣人。一九二七年參加黃麻起義。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國共產黨。</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一師三團排長、連長,十一師十二團營長,十一師十一團團長、師長,紅四軍副軍長、軍長。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副旅長,獨立旅旅長,東進縱隊司令員,冀南軍區司令員。</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冀南縱隊司令員,第二縱隊司令員,中原野戰軍第二縱隊司令員,河南軍區司令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南軍區副司令員兼河南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武漢軍區司令員兼湖北省軍區司令員,福州軍區副司令員,中共中央軍委顧問,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司令員。</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h3><br></h3> <h3> 江西省興國縣人。一九一九年入韶關滇軍講武堂分校學習。曾任贛軍排長、連長、代營長。一九二五年入黃埔軍校,任隊長、連長、政治大隊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六年被派往江西從事群眾運動。一九二七年任南昌軍官教導團參謀長。</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共贛南特委軍事部部長兼省軍事部辦事處主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教導團團長,紅三軍、紅四軍參謀長,紅一軍團參謀長,江西省軍區參謀長,教導師參謀長,軍委隨營學校校長,紅十五軍團參謀長。參加了長征。<br></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軍委教育局局長,綏德警備司令,軍委參謀部部長兼延安衛戍司令,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分校校長,軍委情報部第三室副主任。</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冀察熱遼軍區、東滿軍區副司令員,遼寧軍區司令員,東北軍區參謀長。</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江西省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法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湖北省麻城縣人。一九二七年參加黃麻起義。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國共產黨。</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班長、排長,紅四方面軍第四軍十師二十八團連長、副營長,三十團營長、團長,第十師師長,第四軍軍長、軍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旅長,冀南軍區副司令員,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兼第六縱隊司令員,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十縱隊司令員兼桐柏軍區司令員,第四野戰軍五十八軍軍長,湖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第二政治委員。</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原名蘇七生。湖南省平江縣人。一九二八年參加平江農民暴動。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O年轉入中國共產黨。</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一師三團排長、連政治委員、師經理處政治委員,紅三軍團第四師十團總支部書記,第五師十三團政治委員,第四師十二團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隊長、大隊長,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政治委員、教導第三旅政治委員,魯西軍區政治委員,八路軍第二縱隊政治委員,中共中央平原分局黨校校長,冀魯豫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一縱隊政治委員,第二野戰軍五兵團政治委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貴州軍區政治委員、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貴州省委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海軍政治委員、第一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中共上海市委第一書記。</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h3><br></h3><h3><br></h3> <h3> 原名劉振東。福建省武平縣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閩西游擊隊排長,紅四軍隨營學校學員班長,紅十二軍連長、營長兼營政治委員,紅四軍第三縱隊八支隊政治委員,第十二師三十五團政治委員,第十一師政治委員,紅一軍團第二師政治委員,第一師師長,陜甘支隊第二縱隊副司令員,紅一軍團第二師師長。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部長、教育長。一九三九年赴蘇聯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一九四五年國。</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東北軍區參謀長,第四野戰軍十四兵團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兼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國防科委副主任。</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湖北省孝感縣人。一九三一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二十五軍第七十五師二二五團連指導員、營政治委員,紅十五軍團第七十五師二二五團政治委員、師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八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獨立團團長,三四四旅旅長,新四軍第四師十旅旅長,第三師十旅旅長兼準海軍分區司令員,第三師副師長。</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吉江省委書記兼吉江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十四兵團副司令員兼三十九軍軍長。</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南軍區空軍司令員,東北軍區空軍司令員,中國人民志愿軍空軍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兼空軍學院院長、政治委員,沈陽軍區副司令員,新疆軍區司令員,軍事科學院副院長。</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湖北省黃安(紅安)縣人。一九二九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O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軍第十師三十團團部政治指導員,紅三十軍第八十八師二六三團營政治教導員、團政治委員,紅四軍第十一師副師長、師政治委員,第十師師長。參加了長征。<br></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七六九團團長、副旅長、旅長,太行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太行縱隊司令員。</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三縱隊司令員,第二野戰軍三兵團司令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第三兵團司令員兼重慶市市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員兼炮兵學院院長,沈陽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北京軍區司令員,國務院副總理。</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廣西東蘭縣人。壯族。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百色起義。一九三一年轉入中國共產黨。</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排長、連長,瑞金紅軍學校軍事教員,紅軍干部團營長,紅軍大學特科團代團長,教導師特科團團長。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總部隨營學校校長,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訓練部部長、副校長,山東縱隊隴海南進支隊政治委員,新四軍第三師九旅政治委員、旅長,第四師副師長。</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蘇北兵團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十兵團政治委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駐越軍事顧問團團長,廣西省省長,公安軍副司令員,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第一書記,自治區人民委員會主席、自治區政治協商會議主席,廣西軍區第一政治委員,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書記,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廣州軍區第一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湖北省荊門縣人。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并轉入中國共產黨。</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工農紅軍第一軍一師一團教導隊區隊長,紅十二軍第三四師參謀處處長、參謀長,紅一軍團司令部作戰科科長、教導營營長,第四師參謀長,紅十三軍參謀長、代軍長,紅一軍團隨營學校校長。參加了長征。<br></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參謀長,晉西支隊司令員,八路軍一一五師參謀長,山東濱海軍區司令員。</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參謀長,華東野戰軍參謀長兼西線兵團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參謀長兼第八兵團司令員和南京警備司令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華東軍政大學副校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訓練部部長、教育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司令員兼特種工程指揮部司令員、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顧問。</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四川省達縣人。一九二六年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三團排長、連長,贛西第三游擊縱隊參謀長,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軍二團政治委員,紅軍學校第三分校學生總隊政治委員,紅三軍第七師師長,紅五軍團第十五軍軍長、軍團參謀長,第十三師師長,紅四方面軍第九軍、四軍參謀長,紅二方面軍第六軍團軍團長。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O師三五九旅旅長,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部長、第二分校校長,軍事學院副教育長,陜甘寧邊區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員,一二九師三八五旅副旅長,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參謀長。</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駐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熱河執行小組代表,東北軍政大學教育長,合江軍區司令員兼東北軍政大學上干大隊大隊長,東北軍區第一前方指揮所副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十二兵團第一副司令員兼四十五軍軍長。</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湖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訓練部副部長、副教育長兼學術研究部部長、教育長、副院長、代院長,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院長。</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湖南省平江縣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七年參加工農革命軍。</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共平江縣區委書記、游擊隊黨代表,平江縣蘇維埃政府文委主任,湘鄂贛省軍區政治部宣傳科科長,中共湘卾贛省委秘書長,湘卾邊中心縣委書記兼獨立團政治委員,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十六師政治部主任,湘卾贛軍區宣傳部部長。參加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一支隊一團政治處主任、支隊政治部副主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政治部副主任、蘇北指揮部政治部主任,新四軍第一師政治部主任,蘇中軍區、蘇浙軍區政治部副主任。</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華中野戰軍政治部主任,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政治部副主任,華東軍政大學副政治委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軍事科學院副政治委員兼戰史研究部部長、顧問。</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h3><br></h3><h3> </h3> <h3> 湖南省醴陵縣人。一九二五年入黃埔軍校學習。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二七年轉入中國共產黨。</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湖南萍醴游擊隊隊長,湘東南第二縱隊政治委員,紅軍學校第四分校校長,紅三十五軍參謀長,獨立第三師師長,紅二十一軍參謀長兼六十一師師長,紅軍大學第二大隊大隊長,紅十五軍團作戰科科長,紅三十軍、紅二十八軍軍長。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O師七一六團團長,雁北支隊支隊長兼政治委員,八路軍第四縱隊司令員。</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野戰軍參謀長,渤海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七師師長,駐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團執行處處長,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司令員,第三野戰軍九兵團司令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高級步兵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軍事科學院第一副院長兼計劃指揮部、外軍研究部部長,軍事科學院院長。</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h3><br></h3><h3> </h3> <h3> 湖南省汝城縣人。一九二五年在本縣參加農民運動。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參加湘南起義。</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軍部秘書,第十二師三十六團連黨代表,中共永興縣區黨委書記,紅四軍第三十一團一營營部書記、連政治委員,第三縱隊七支隊政治委員,紅一方面軍第三軍九師政治委員,紅五軍團第十五軍政治委員,紅軍總衛生部政治委員,紅三十一軍政治部主任,紅四方面軍教導團團長兼政治委員,援西軍政治部組織部長。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三支隊政治委員、第三軍分區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晉察冀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軍政干部學校副校長、副政治委員,華北軍政大學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華北軍政大學政治委員,華北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北京軍區政治委員。</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山西省河津縣人。一九一九入太原學兵團。一九二四年參加國民第二軍,任第八混成旅二團排長、連長、營長、中校副官。一九二七年轉入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任少校偵察隊隊長,先遣總隊支隊長。參加過北伐戰爭。</h3><h3> 大革命失敗后,任國民黨陸軍第三十八師八十九團中校團副,陸軍第二十八師上校團長。 ‘’九一八‘’事變后,率部參加長城、綏遠抗戰,后任國民黨陸軍第六十八師二一八旅少將旅長,陸軍第一O一師中將師長,陸軍第三十五軍中將軍長,晉陜綏邊區總司令部副總司令,綏遠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h3><h3><br></h3><h3> 一九四九年率部起義。后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任綏遠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綏遠省人民政府主席,綏遠省軍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二十三兵團司令員,華北行政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九軍軍長。</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原名唐昌賢,別名唐昌明。湖南省瀏陽縣人。一九二七年參加工人糾察隊和農民赤衛隊。一九三O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鄉蘇維埃政府宣傳文化委員,紅三軍團第二師六團連政治委員,七團總支部書記,軍團直屬隊政治處主任,第六團政治委員,第二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第四師十團政治委員,第二師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教導大隊政治委員,三四四旅政治部副主任,八路軍第二縱隊政治部副主任,冀魯豫軍區政治部主任,山東濱海軍區政治委員。</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山東野戰軍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華東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華東野戰軍政治部主任兼第三兵團政治委員,第三野戰軍政治部主任。</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華東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員,南京軍區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政治委員,政治學院院長、政治委員。</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原名葉啟亨。福建省南安縣人。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共青團福建省委宣傳部部長、代書記,福州中心市委書記,中共閩東特委書記,閩東軍政委員會主席兼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師師長、師政治委員。參加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三支隊六團團長,江南抗日救國軍副指揮,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新四軍第一師一旅旅長兼旅政治委員,第一師副師長,蘇中軍區司令員,蘇浙軍區副司令員。</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第三野戰軍十兵團司令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福建軍區司令員,中共福建省委第一書記,福建省省長,中共中央華東局書記處書記,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福建省軍區司令員、第一政治委員,福州軍區司令員、第一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第一政治委員。</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湖南省醴陵縣人。一九二八年參加工農革命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十一師班長、排長、連長,第四十五師管理科科長、九十三團團長,紅一軍團第一師一團團長、副師長,第二師師長。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隊長,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五團團長,三四四旅副旅長、代旅長,冀魯豫支隊支隊長,八路軍第二縱隊司令員,冀魯豫軍區司令員,陜甘寧晉綏聯軍教導第一旅旅長。</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野戰軍、冀魯豫軍區第一縱隊司令員,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華北軍區第二兵團司令員,第十九兵團司令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十九兵團司令員兼陜西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志愿軍十九兵團司令員,志愿軍副司令員、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戰役系主任,濟南軍區司令員,武漢軍區司令員,昆明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湖北省孝感縣人。一九三O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四軍十師政治部秘書長、三十團政治處主任,紅九軍政治部主任,紅軍大學政治部主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紅三十一軍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三八六旅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太岳縱隊政治部主任,太岳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司令員,晉冀魯豫軍區政治部副主任。</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笫八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第十八兵團六十軍軍長兼政治委員,兵團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西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濟南軍區代司令員兼第二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軍事科學院政治委員、顧問。</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湖北省咸寧縣人。一九二七年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任工農紅軍第一軍團團長,第二師師長。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五團團長,晉察冀軍區第三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二旅旅長。</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熱遼縱隊司令員,熱河、熱遼軍區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第八縱隊、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十四兵團副司令員,十三兵團司令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華南軍區、中南軍區副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兼軍政大學校長,軍委辦事組長。</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h3><br></h3> <h3> 廣西臨桂縣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百色起義。</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排長、特務連連長,紅三軍團第六十八團副團長、團長,紅三軍團第五師十三團團長、師長、軍團司令部作戰科科長、第十團團長,紅一軍團第二師副師長、第四師師長。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六團團長、副旅長、代旅長。一九三九年赴蘇聯學習軍事。</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北滿軍區參謀長,松江軍區司令員兼哈爾濱衛戍區代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三十八軍軍長,第十三兵團副司令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廣西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兼軍區軍政干部學校校長,廣州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h3><br></h3> <h3> 湖南省醴陵縣人。一九二四年先后入廣州軍政部講武學校和黃埔軍校學習。參加過廣東革命政府討伐陳炯明的第一、二次東征。</h3><h3> 后任國民黨陸軍第十師五十六團團長,陸軍第八十師少將副師長、中將師長,陸軍第二師中將參謀長,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國民黨軍政部中將處長,陸軍預備師中將師長,陸軍第七十一軍中將副軍長、軍長,東北第五綏靖區中將司令、第七兵團中將司令,華中‘’剿總‘’中將副總司令兼湖南省政府主席。</h3><h3><br></h3><h3> 一九四九年八月與程潛率部在長沙起義。后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任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第四野戰軍二十一兵團司令員,第五十五軍軍長,湖南省臨時政府主席,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湖北省松滋縣人。一九二九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軍排長、連長、連政治委員,紅三軍手槍大隊大隊長、營長,湖北獨立團團長,湘卾川黔獨立師師長,紅二方面軍第五師、第六師師長,紅二軍團新編第五師師長。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O師三五八旅七一六團團長,冀中軍區第三支隊司令員,第三五八旅副旅長兼晉綏軍區第三軍分區副司令員,鄂豫皖湘贛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江漢軍區司令員。</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野戰軍獨立第五旅旅長,第三縱隊副司令員兼五旅旅長,晉綏軍區副司令員,西北野戰軍第一縱隊副司令員、司令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第一兵團軍長兼青海軍區司令員,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四川軍區司令員,成都軍區司令員。</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陜西省安定(子長)縣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七年參加清澗起義。</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晉西游擊大隊副大隊長、大隊長,西北抗日反帝同盟軍第一支隊支隊長,紅軍陜甘游擊隊大隊長、總指揮。一九三四年赴蘇聯學習軍事。回國后,任沿河游擊隊司令員,紅三十軍軍長。</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第三團團長,警備第一旅政治委員兼關中軍分區政治委員。</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三縱隊副司令員、副政治委員,第二野戰軍三兵團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川東人民行政公署主任兼川東軍區副政治委員,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兼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副省長兼中共重慶市委第一書記,成都軍區第一副政治委員,中共云南省委第一書記,昆明軍區第一政治委員,云南省政協主席,中共中央西南局書記處書記。</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湖北省黃安(紅安)縣人。一九三O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任工農紅軍師政治部主任,軍政治部主任,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七七二團政訓處主任,三八五旅政治委員,太岳軍區副司令員。</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政治委員、第八縱隊司令員,第二野戰軍三兵團司令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川東軍區政治委員,中共云南省委第一書記,云南軍區、昆明軍區、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國務院公安部部長、副總理,中共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北京軍區第一政治委員,軍委辦事組成員。</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湖南省寧鄉縣人。一九一一年參加武昌起義后加入同盟會。一九一六年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曾任湘軍營長、團長。一九二六年參加過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獨立第二師團長,第四十軍三師副師長、師長,第八師旅長、師長。</h3><h3> 一九三七年任國民黨陸軍第七十九軍軍長。參加淞滬抗戰,后任國民黨軍第一軍軍長,第三十四集團軍副總司令,第三十七集團軍副總司令、總司令,河西警備司令部總司令,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新疆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h3><h3><br></h3><h3> 一九四九年率部在新疆起義。后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任新疆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二十二兵團司令員,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新疆軍區副司令員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漢名云澤。內蒙古士默特左旗人。蒙古族。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一九二五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一九二九年回國。</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共西蒙工作委員會組織委員、書記。</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蒙旗保安總隊政治部代主任、獨立旅政治部科長,新編第三師政治部代理主任,延安民族學院教育長,陜甘寧邊區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綏蒙政府主席,中共內蒙古工作委員會書記,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主席兼軍事部部長,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書記,內蒙古人民自衛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內蒙古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國務院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中央民族學院院長,中共內蒙古分局書記,綏遠省、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第一書記,內蒙古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二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遼寧省東溝縣人。一九三O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五軍政治部秘書,紅三軍團政治部秘書處處長兼政治教導隊政治委員,軍團保衛局執行部部長,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長,工人師政治部主任,紅八軍團政治部敵工部部長,紅軍大學政治委員,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兼敵工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野戰政治部敵工部部長,八路軍總司令部秘書長,八路軍野戰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兼軍法處處長。</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軍政學校政治委員,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副主任,東北野戰軍政治部副主任兼聯絡部部長、后勤部政治委員,東北軍區政治部主任。</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東北軍區副政治委員,沈陽軍區政治委員,中共遼寧省委書記,國務院文化部顧問。</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湖南省瀏陽縣人。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O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八軍政治部宣傳大隊長,紅三軍團連政治委員、營政治委員、五師十四團政治處主任,第四師十團政治委員,紅一軍團第一、第四師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六團副團長、團長兼政治委員,獨立旅旅長兼政治委員,魯西軍區副司令員兼三四三旅旅長,魯西軍區司令員兼教導第三旅旅長,延安軍事學院高干隊隊長,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七縱隊司令員、第一縱隊司令員,第二野戰軍五兵團司令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貴州省人民政府主席、省軍區司令員,總高級步兵學校副校長、第二高級步兵學校校長,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二十兵團司令員,志愿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北京軍區司令員,沈陽軍區副司令員,新疆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副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湖南省瀏陽縣人。一九二五年任鄉農民協會副委員長。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八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五軍第二縱隊二大隊四中隊黨代表、特務大隊政治委員,紅五軍黨委秘書長,紅三軍團政治部保衛大隊政治委員,紅五軍第六師七團政治委員,第二師政治部主任,紅三軍團教導營政治委員,軍團衛生部政治委員,軍團保衛局二科科長,中央軍委直屬第八十一師政治部主任,紅二十七軍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組織科科長、干部科科長、組織部部長、第二分校政治部主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副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組織部部長,第四軍分區政治委員,冀中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野戰軍第三縱隊、第二縱隊政治委員,第二十兵團政治部主任,第十九兵團政治委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第十九兵團政治委員兼陜西軍區政治委員,中國人民志愿軍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福州軍區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顧問。</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山西省崞(原平)縣人。一九二七年參加南昌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二十八團特務連黨代表,中央蘇區紅一縱隊教導隊黨代表,第二支隊支隊長,紅四軍第二十九團團長,紅四軍軍需處處長,紅一軍團供給部部長,前敵指揮部供給部部長。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總供給部長,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冀晉軍區司令員。</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冀晉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駐張家口第五小組中共代表,晉察冀軍區參謀長,華北軍區參謀長,第四野戰軍第二參謀長。</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南軍區第二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機械工業部部長、第一機械工業部部長,國家經委副主任,中央軍委國防工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國防工業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兼國防工業政治部主任。</h3><h3><br></h3><h3>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黃麻起義。</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一師三團排長、連長,紅二十五軍七十四師二二四團營長、副團長,紅四方面軍第十師二十八團副團長,三十團政治委員,紅三十軍第八十八師政治委員,紅四軍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津浦支隊指揮,山東縱隊副司令員兼第一旅旅長,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魯中軍區司令員。</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東線兵團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七兵團司令員,后兼浙江軍區司令員。</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第八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九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沈陽軍區副司令員,濟南軍區副司令員,福州軍區副司令員,中共中央軍委顧問。</h3><h3><br></h3><h3> 一九五六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h3> 湖南省安化(漣源)縣人。一九二八年參加平江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h3><h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排長、中隊長,大隊長,紅三軍第三縱隊支隊長,第九師二十七團團長、師長,紅一軍團第一師師長,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一軍參謀長。參加了長征。</h3><h3><br></h3><h3>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參謀長,抗日先遣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決死第一縱隊副司令員、旅長兼太岳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h3><h3><br></h3><h3> 解放戰爭時期,任冀熱遼軍區參謀長,駐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團執行處副處長,西滿軍區參謀長,東北軍區后勤部參謀長兼西線后勤司令員、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后勤部第二部長。</h3><h3><br></h3><h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東北軍區后勤部部長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學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工業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政治委員,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后勤學院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顧問。</h3><h3><br></h3><h3> 一九五八年被授予上將軍銜。</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宁市| 七台河市| 大邑县| 天台县| 浦江县| 泸溪县| 莆田市| 朝阳县| 赤水市| 抚远县| 新邵县| 宁陕县| 左权县| 仁寿县| 安达市| 宁海县| 瓮安县| 岳普湖县| 康定县| 泽普县| 海林市| 河南省| 威信县| 万盛区| 堆龙德庆县| 修文县| 泽库县| 临城县| 长子县| 正镶白旗| 赣榆县| 上蔡县| 日照市| 邓州市| 湘阴县| 阜南县| 木兰县| 长岭县| 桦甸市| 密云县| 斗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