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高平市老年書畫研究會組織機構</p><p>名譽會長:常全喜、韓晚枝</p><p>顧問:焦民甦、牛嘉澤、周有夫、侯澤民、袁世恒、朱潞城、李勝貴、朱喜慶、王來旺、胡群才、郭鴻成、崔玉柱</p><p>會長:連廣勝</p><p>秘書長:李剛(兼辦公室主任)</p><p>副會長:牛繼鎖、史月明、張永茂、武天寶</p><p>常務理事:牛江春(兼副秘書長)羅躍生(兼副秘書長)張春德、韓天有、韓毅、李春德、李桂枝</p><p><br></p><p>高平市女子書畫研究院組織機構</p><p>院長:李潤湘</p><p>副院長:程芳芳(兼秘書長)、賈艷麗、李愛英、 李育紅、郭福平、王麗英、馮建榮</p><p>理事:郜勝珍、李美玲</p><p><br></p> <p class="ql-block"> 趙輖!趙輖!趙輖!一個人們不太熟知的名字,近來在晉城、高平大地廣為傳頌。山西《黨史文匯》雜志有他英雄事跡的介紹,太行日報整版有他革命戰斗經歷的文章,晉城高平兩市黨史研究部門有他傳奇人生史料研究成果,故地馬村有他出生入死革命生涯紀念場館,英烈故居得于保護修繕并推出“筆墨頌將軍、丹青慰忠魂”書畫微展。</p> <p class="ql-block"> 他是一位高平最早期的共產黨員,參加過北伐戰爭、八一南昌起義的黃埔四期英才,長期從事黨的兵運工作的杰出戰士,為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而畢其一生的紅軍將領。嚴酷的革命形勢需要、短暫的革命生涯造就,一個從馬村“穿樓院”走出去小名叫瑞的熱血青年,在不同的斗爭場合留下許多不同的名字。據相關史料詳查有趙輖、趙輞、趙莘仁、趙辛人、趙周車等,并沉寂了近百年不為家鄉人民熟知、政府民政優撫、親屬子女祭祀和故土慰籍忠魂。</p> <p><b style="font-size: 20px;"><i>一、紀念場館落成、故地告慰英靈</i></b></p> <p> 趙輖革命紀念館,位于高平市西南馬村御馬廣場西側的新科幼兒園樓口,是馬村鎮黨委、政府和馬村村總支、村委會在黨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活動中,為了打造紅色教育基地,緬懷革命先烈,為本土早期走出去的共產黨人、黃埔英才、紅軍將領、埋名烈士趙輖同志臨時開辟的革命紀念館。</p> <p> 趙輖紀念館版頭,打頭四行小字“高平早期共產黨員、參加過北伐與八一南昌起義的黃埔英才、從事黨的兵運工作的杰出戰士、為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畢其一生的紅軍將領”,高度概括了趙輖的傳奇人生,一行黑體大字突出了展館主題,一幅雕塑組團畫面再現了血氣方剛的趙輖參加“八一南昌起義”的陣勢,一下把人引進了一段鮮為人知的革命歷史。</p> <p> 一段前言文字,告訴了人們這個姍姍來遲紀念場館的由來和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現實意義。趙輖烈士的生平簡介,簡短而傳奇。上面有他“少年充盈英雄氣、練功習武扮羅成、解米散粥濟貧困、立志報國出鄉關”叛逆性格的追溯和報國情懷的流露。</p> <p class="ql-block"> 太原國民師范,相當于山西的黃埔軍校,誕生革命的搖籃。1923年8月,十五、六歲的趙輖,懷惴著金色的夢想,投入革命的熔爐,在該校51班就讀。期間結識了許多革命積極分子,接受了進步思想,目睹了五四學潮風暴,參加了黨團組織活動。從版圖中可以看到,與之同校共讀的還有徐向前、薄一波、程子華、紀秀川、王世英等革命人物。</p> <p class="ql-block"> 1925年后半年,響應中共中央號召,經黨、團組織推薦,趙輖又奔赴廣州,考入了黃埔軍校四期,在步科第2團4連學習軍事,同年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據相關資料顯示,同期共學的還有劉志丹、郭化若、陳伯鈞、曾希圣、伍中豪、段德昌、趙尚志、王世英、紀秀川、林彪、張靈甫等國共要害人物。可見他的此段經歷非同一般。</p> <p class="ql-block"> “北伐戰爭”和“八一南昌起義”,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它是指1926年一1927年發生在中國大地上“反帝反軍閥”的革命戰爭和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的兩個重大事件。趙輖毅然決然參加了這次革命斗爭,北伐戰爭在賀龍任師長的國民革命軍第15師任排長、副連長。南昌起義在賀龍領導的第20軍3師教導團第8隊任隊長。先后經歷了沙河戰役、會昌戰斗、潮汕七日紅等,為掩護大部隊撤退轉移屢建戰功,身負重傷。</p> <p class="ql-block"> 1927年10月22日,他帶著傷痛加重病,在和組織失去聯系的情況下,執著找黨,忠貞不渝,抱病在上海寫下3000多字的《關于南昌起義暴動中20軍的斗爭情況報告》長信上報中央,此信連同周恩來、張太雷、李立三、葉挺、劉伯承等領導同志給黨中央的報告信一并收在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中央檔案館編印的《南昌起義》書中,可見此信史料價值彌足珍貴。</p> <p class="ql-block"> 1928年傷痛痊愈,趙輖又經組織安排,和鄧萍一起先在樊鐘秀、鄧寶珊建國豫軍,后又在楊虎城部從事黨的兵運工作。當時的國民軍三大巨頭都有革命傾向,可以說和趙輖等一班人艱苦卓絕的兵運兵暴工作有著密切關系。中共棗陽黨史辦編印的《棗陽革命史》一書,雪懷“關于鄂豫邊特軍事工作報告”一節中寫道:趙莘仁,又名趙辛人,趙輖,山西高平人,黃埔軍校四期畢業,共產黨員,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任20軍3師教導團8隊隊長,后長期在國民黨軍隊從事兵運工作。掩護和安排了程子華等一大批共產黨員革命干部……。</p> <p class="ql-block"> 1930年秋,為了加強黨對鄂北紅軍的領導,派趙輖、何尚志等到鄂豫邊區工作,1931年2月黨中央任命趙莘仁為紅9軍第26師師長。一時軍威大振,邊區根據地迅速擴展,取得了反圍剿斗爭的節節勝利。在鄂北棗南彭家沖一次奪崗突圍戰斗中,由于敵強我弱,寡不敵眾,趙輖師長沖鋒在前,不辛被蹓彈擊中壯烈犧牲,年僅24歲。戰斗勝利結束后,隨軍戰士就地掩埋了師長的遺體,又投入了新的更殘酷的戰斗……。</p> <p class="ql-block">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艱苦細仔的努力搜尋、到處尋訪,先后從多處國家級文獻辭典找到記載趙輖的辭條史料;國家檔案局、圖書館館藏資料收編的長信報告;鄂北豫南多地黨史研究資料、書刊詳細記錄趙輖開展革命斗爭活動的情形,基本還原出了趙輖烈士光榮而悲壯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馬村自古英雄輩出,特別是為了新中國的誕生和建設,先后涌現出了以趙輖為突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們為了革命和建設拋頭顱、灑熱血、奉才智、獻青春,譜寫了一曲曲愛黨、愛國、愛民的華章。共和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歷史不會忘記!</p> <p class="ql-block"> 掩卷沉思,這一切給我們今天所有活著的人于啟迪。習近平總書記的三個發問問得好:長征能活下來的人有多少?紅軍戰士靠得是什么?他們圖得是什么?在此,我們能為無數先烈做些什么?</p> <p><b><u>二、趙輖故居修繕、筆墨傳頌將軍</u></b></p> <p> 趙輖烈士的發現,晉城、高平兩市黨史研究、軍退部門作為重大研究課題,得到相關領導的高度重視和親筆批示。馬村鎮村兩級馬上行動,首先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對烈士尚存的故居進行保護維修。其次,和高平市老年書畫研究會、女子書畫研究院聯袂舉辦“筆墨頌將軍、丹青慰英靈”專題創作微展活動,并適當進行展館布置和編輯本期專題美篇。</p> <p> 原前任市老年書畫研究會會長朱喜慶老師,主動讓賢,支持鼓勵年輕一代早擔責任。他擅長章草、魏碑、美工、國畫、剪紙、彩燈彩門制作等。他這副自撰自書對聯字句對仗,緊扣主題,把趙輖烈士生死兩地忠肝義膽、為國捐軀的革命精神表達的淋漓盡致。</p> <p> 詩書大家袁世恒老師,年近八旬,筆耕不輟,吟詩作對,常有美書佳句供人欣賞。協會大小活動從不缺席,為人處事謙遜隨和,沒有半點官員習氣。他這幅自撰自書頌聯更是無可挑剔,盡把英烈趙輖功可鑄、史可銘的緬懷之情溢于言表。</p> <p> 人稱鬼才的著名工藝美術大師李勝貴老師,書畫、彩繪、塑像、插圖、板話題圖樣樣精通,件件出彩。這次不僅為紀念活動提供了書法作品,還同時承擔著大型“紅軍師長趙輖英雄傳”連環組畫(40件)創作任務。</p> <p> 年過八旬的秦世英老師,是一位早期的工藝美術大師。書畫兼工,筆健縱橫,從不倚老賣老。他借來毛主席的《沁園春.長沙》“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詩句,以表達趙輖英雄青少有為、精忠報國的鴻鵠之志。</p> <p> 詩書畫兼能的胡小茍老師,筆名拆姓曰古月,每日一詩已數年。他當然是要自書自作詩來者,一首七言律詩把趙輖黃埔英才、南昌義旗、南征捐驅、永流芳名的革命生涯概括到家了。</p> <p> 書畫功底深厚的王來旺老師,多年從事書畫教學工作。退休多年又常居京華,始終支持和參與老協活動工作。其自撰五字聯又篆隸入筆,古樸典雅、斬釘截鐵,一股錚錚傲骨之氣躍然紙上,字字力透紙背,猶如英雄再世,浩氣長存。</p> <p> 書畫達人崔玉柱老師,每晨一書一畫如同旭日東升,在群里微信屆時發布,成為書友們睜開朦朧睡 眼的第一縷陽光。這幅立軸對聯,魏碑入隸、隸中有魏的用筆,揮灑自如、蒼勁有力,把趙輖烈士追尋馬列矢志不渝的忠貞信念表達的十分深刻。</p> <p> 長期從事政工工作的郭鴻成老師,習書半路出家,退休之后尤為用功,從地書轉入臨帖,多年咬住魏碑書體不放,終成一些正果。一幅工體長聯兼小字述白,大字主題突現,小書婉約抒情,一個活脫脫的青年才俊、革命先驅、紅軍將領的英雄形象塑身在我們面前。</p> <p> 書畫兼工皆能的苗旭東老師,是我市老工藝美術廠的知名美工師。本人淡泊寧靜,執意不上作者照片,把畫面全部讓給他鐘情的山水“無盡黃山造化奇”和隸書長聯。在作者的心目中,山體是將軍的傲骨,山峰是英烈的忠魂,山谷是英雄的胸襟,瀑泉是烈士的血淚,風光是家國的造化,長聯是歌頌的點睛之筆。</p> <p> 高平市“丹華翰墨情”活動總策劃文建強老師,平遙古城人氏,客居古泫長平,發揮書畫專長,辦書班、搞活動、舉公益、交書友,為文化底蘊厚重的高平注入了一股清新之書風。他這幅八尺長聯,隸書瀟灑、小草精道、頂天立地、氣度非凡。</p> <p> 供職長治市的軍旅書家趙文亮,多年師從張繼、張世剛老師學習。得知家鄉趙輖革命紀念館落成,特地寄來書作,以表拳拳赤子之心。</p> <p> 當任市老年書畫研究會會長連廣勝,正當年富力強,又受過良好的書畫專業學習。不負眾望,在三無條件下積極開展老協各項工作。他這次創作作品,用筆酣暢淋漓,構圖簡潔明快,遠近主次呼應,青松翠柏之中趙輖故居隱隱再現,意示著此地藏龍臥虎,英烈精神永存。</p> <p> 一身文藝范兒的青壯實力派李剛,打小就諳熟文化市場,七、八十年代就把晨光書畫社開的風生水起,至今仍風光不減。本人五體兼能,篆書尤為突出。這次創作特地篆寫高平文物活地圖常四龍老師的詩聯,可謂珠聯璧合、相映成輝,和埋名近百年的大英雄趙輖漸漸走向前臺的史實情節十分契合,又令人十分感慨!</p> <p> 文藝達人牛繼鎖,吹拉彈唱無所不能,高平鼓書“谷子好”是他每場活動的保留節目。不僅書藝大進,書品人品更是了得,他是高平好人、晉城最美鄉賢。這幅“鐵血鑄軍魂”大字行書,筆力雄健,揮灑自如,其軍字一豎屋漏痕,氣貫長虹,把趙輖師長的天地英雄氣概展現的一覽無余。</p> <p> 滿身藝術細胞的史月明,不僅書法個性,繪畫獨特,而且版面制作既是藝術工作也是業余產業,尤其是一把黃泥玩得不亦樂乎,其三農系列、鄉村記憶題材的泥塑作品走出省內外,贏得不少贊譽和大獎。此作毛主席七律詩句“虎踞、天翻”隸聯,下筆大膽,書寫靈動,借毛公雄才大略的氣度,把新中國今勝昔的變化和眾先驅慨而康豪邁表現的淋漓盡致。</p> <p> 詩聯大家,稅務小兵,我的業務舊部張永茂,書且自通,學有軔性。常有詩文楹聯諸見報端,更有《長平鐵血》詩文征集大部頭面世。這件詩書作品,有血有肉,感情至深,足見作者文字習書之功力。</p> <p> “百年武氏正骨”傳承人武天寶,自幼酷愛書法,榮退拾起所愛,勇猛精進,把正骨頭的臂力手勁注入軟毫筆端,似有一股仙氣升騰。這幅大字隸書立軸,上聯切住英雄南昌舉義會戰潮汕之畫面,下聯道出將軍故里召魂槐香思親之情懷。可謂忠魂與山水共在,將星與日月同輝。</p> <p> 詩文書畫兼工,自書自文最多的張春德,力主書法藝術當隨時代。每每大小書展皆為自己撰文添句,且文字雋永、立意深刻,多為人所不及。這幅自撰自書長聯,字句對仗,天人合一,又用趙之謙隸書筆意表達,文有新境,書有古意,堪稱文書敘事絕配。</p> <p> 供職京華剛剛離退的軍旅書家陳文新,我的高中學弟,平日書友。現役軍人對革命前輩的感情更有特別的含義,從他自撰的四言詩文當中可見一斑。此作文筆流暢,情感真摯,書風有度,洋灑成篇,文武張弛,心有靈犀。</p> <p> 以畫牡丹、山水見長的李春德,是一位從事工程裝潢的實業經管。雖然不多言談,但筆下縱有千萬豁,胸中自有百萬兵。你看他這幅“雪融山河春”圖,畫面上的山與水、瀑與煙、溪與河,意境里的雪與花、白與綠、冬與春,真是包羅萬象,吹盡狂沙始見金。一種趙輖將軍山的偉岸、水的長流、冬的嚴酷、春的暖心的高尚情懷耐人尋味,值得敬仰。</p> <p> 多年從事晉煤集團煤礦政工的羅躍生,酷愛書法,獨鐘二王,退職閑賦,定居老家,主動加入到老協隊伍增磚添瓦。這幅行書作品特選古月頌詩,筆下行云流水,文中情深意長,千秋筆墨表情達意的意境十分動人。</p> <p> 有書畫專業學習背景的牛江春,因為喜愛,所以喜歡。又經常隨子女南下定居,從不忘汲取文化發達區域的藝術養分,并把所見所聞即興創作、當地展訊發送群里與大家分享。在此,特例給他兩個展示窗口,一書一畫,相映成趣。此幅篆書自撰聯,筆觸老辣,金石意味,釋文落款,撐格開張,很有大家氣象,和趙輖將軍的大將風度很搭很配。</p> <p> 牛江春這幅山水圖,構圖大膽,運筆純熟。遠峰近山占滿主體畫面,只留右側一小邊以煙云小峰輔之。其懸崖峭壁刀劈斧砍、披麻帶皺、濃淡渲染,偉岸雄奇,有壓倒一切之勢,而另側空靈處,則小中見大,虛中藏實,朦朧煙雨之下縱有氣象萬千。其篆書長聯也洋洋灑灑,古風拂面,把革命先驅、紅軍將領趙輖烈士不畏艱險,胸懷大志的高大形象刻畫的維妙維肖。</p> <p> 一直擅長行草的董發生,近期玩起了漢隸,且有模有樣不分伯仲。這幅隸聯作品,選取撰聯高手春德之文,把沉寂近百年的埋名英雄趙輖將軍終可得到家鄉故土無限擁戴的欣慰溢于言表。</p> <p> 有高平牡丹畫王之稱的張小牛,傲雪紅梅也十分得心應手。這次為傳頌紅軍將領趙輖,特地挑戰自己改變畫風,取蒼松翠柏菊花黃為題,以嫻熟的筆法、巧妙的構思、高遠的意境暗喻英雄精神不倒、忠烈千秋永存。</p> <p> 收藏、篆刻、書法大家王吉紅,高功習書,低調行事,常在一些書畫名人圈里游走。這幅古風隸聯,線條瓷實、用筆沉穩、不溫不火、仙氣十足,既有石門銘自然雕鑿的影子,又有泰山金剛靜寫安詳的氣息。極其富有英烈不為名利,泰然處之的高尚情操。</p> <p> 五體兼能的李鐵富,我的高中學弟,一直從事紡織企業政工管理工作。退休后加入老協活動行列,更加用功上心,由過去多自由書寫為現在的取法乎上,習書成績裴然。創作這幅魏碑自撰長聯,可謂字書兼工,內容切題,奉獻上自己敬仰英雄、緬懷先烈的一片赤誠之心。</p> <p> 最擅長歐楷的郭生才,是一名服務家鄉百姓幾十年的鄉村赤腳醫生,加入老協活動為他打開了一扇學習提高的大門,大小活動樂此不彼,真草隸篆樣樣涉及。這幅自撰篆書長聯,有功底、有突破、有主題、有思考、有視覺沖擊力。</p> <p> 長平書院輔導教師賈敬華,年輕有為,習書為業。創作的這幅“青山、明月”隸書作品,既有自我風格,又有張遷拙意,聯中數字大小左顧右盼不落俗套,上下高低錯落排列有致。</p> <p> 身材魁梧鐘愛書法的靳剛毅,名如其人,洪鐘嗓門,剛強堅毅。但玩起書法來卻柔情似水,一片癡情。他創作的這幅隸書作品,選取古月所撰的頌聯,按照自己的理解做了安排,并未循守長聯的慣性,仍不影響主人翁贊頌英烈功垂青史、激越后人思想情愫的表達。</p> <p> </p><p> 從事青少年活動教育工作的年青后生王天剛,不僅書法寫的好,而且攝影技術一流,常在書友群里推送書法攝影作品與之共享。這幅自撰魏碑長聯,有氣勢、有敬仰、有感恩、有緬懷。把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的青少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表達的一覽無余。</p> <p> 最愛寫顏體的魏治平,現仍在職工作,業余愛好書法學習,喜歡正大氣象。這幅顏楷立軸,內容選取四龍老師頌詩,用自已最擅長最喜歡的書體來創作,把顏楷結構方正茂密、筆力雄強圓厚、氣勢莊嚴雄渾的陽剛之美和趙輖將軍的傳奇人生和英雄氣概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書以言志。</p> <p> 書畫兼工的趙海龍,繪畫更為上手。這幅繪畫作品,一改往日傳統繪畫風格,頗具現代宣傳畫風,你看在那五星紅旗背景下,一副軍人敬禮剪影形象赫然居中,其上空一隊軍機掠空而過,剪影下部空檔又一三軍儀仗列隊擎旗而入。再下兩行大字“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壯我軍威、興我中華”和框內“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明確點題,居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寫意圖形點綴紅色底圖之上,祖國、國旗、軍人、軍隊、海空諸多元素匯集一起,表達了億萬人民愛黨、愛國、愛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強烈愿望和革命情懷。</p> <p> 一生鐘情毛體書法的李雪寧,深得偉大領袖毛主席書法字體布局嚴謹、用筆恣肆、遒勁剛健、大氣磅礴之精髓。作者選取毛主席詩詞“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一首,既表達了對偉大領袖的崇敬,又表達了對革命先驅的緬懷,同時,也展示了毛體書法獨具一格的藝術風采。</p> <p> 長期供職煤炭系統工會工作的王安民,先精行草,后工隸書,他參加老年大學書法班學習,先從曹全工整碑刻著手,漸涉石門頌摩崖石刻入門。這幅有石門筆意的頌詩立軸,用筆沉著、灑脫自如、縱橫錯落、意趣橫生,把石門原拓字隨石勢、隸中草書的味道和謳歌趙輖將軍馳聘疆場戎馬一生的英雄氣概渾然一體。</p> <p> 精熟顏楷多年的王林云,有過軍旅生涯,長期從事商貿企業的政工管理工作,寫得一手好字,深得單位領導賞識。退休參加了市老年大學書法班,更加如魚得水,書藝長進。這幅岳飛滿江紅長詞作品,通篇顏楷滿滿的正能量,堂堂的英雄氣,八千里路云和月,待從頭,收拾舊河山。</p> <p> 以歐楷小字見長的龐晚明,多年從事運輸、保險行業工作,喜歡書法藝術。退休參加市老年大學書法班,興趣更加濃厚。這幅歐體大字長聯,內容取之世恒老師撰聯,其張馳有度、筆力凝聚、平中見險、放大有勢,把趙輖將軍血灑疆場,魂歸故里的懷念之情藏于字里行間。</p> <p> 書法達人張喜才,有過軍旅生涯,75歲高齡,多才多藝,會編能寫,作品頗多。尤其是他躬身多年,書寫四大名著,征訂152本的壯舉讓人望其項背,使人刮目相看,此舉被省市電視臺、多個網站、赴外展覽等廣為傳播。這幅榜書立軸遒勁有力,氣宇軒昂,以其古稀書家之筆,書其趙輖將軍浩然之氣,十分不易。</p> <p> 酷愛書法藝術,苦苦上下求索的韓貴法,仍在市場監管部門供職。這幅自撰自書長聯,下筆大膽、線條纖細、一改隸書字距寬行距窄的規范,反其道而行之,也給人耳目一新的一種新鮮感覺。特別是把趙輖將軍的名字嵌入聯中,富有創作新意。</p> <p> 一生喜歡書法藝術,工于漢隸的馮恒通老師,年過七旬,學習書法的熱度不減,有一股活到老學到老的沖勁。這幅隸書長聯選取春德撰文,其尾句“千古恨、一城驚”聊聊數字把對趙輖英年早逝的惋惜和埋名重現的欣喜交織在一起,讓人更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之份量。</p> <p>一直鐘情二王行草的郜三民,是一生從事教學與管理的基層教育工作者。寫好方塊字,做好中國人是他特別崇尚的教學理念。這幅“春風、后輩”行書聯軸,用融雪、感恩二字表情達意,一股唱英雄、嘆英雄、贊英雄、愛英雄的敬意之情油然而生。</p> <p> 書法奇人張勝德,長年筆耕不綴。近年花了不少時間,用小楷書寫《毛澤東選集》1一5卷,近日接近尾聲。獲悉紅軍師長趙輖紀念活動,欣然命筆書下毛主席詩詞《清平樂、蔣桂戰爭》,告慰英靈“收拾金砙一片,分田分地真忙”。</p> <p> 著名作家、原高平市作協主席李潤湘老師,年過七旬忽然心血來潮迷上了書法,而且玩得有模有樣,不過她與其它書法人不同的是先有字外功夫,再提筆舔墨步入書界,還不長時間斗膽聚攏一幫書畫女子成立了“高平市女子書畫研究院”,她的作品自然是自撰自書了,一紙章草古樸厚重、自然大方,文氣十足,與趙輖將軍的威武之魂一張一弛,渾然天成。</p> <p> 結緣于文聯領導工作的王桂英,熱衷于文學藝術,鐘情于書法學習,較高的文學素養為業余的書法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這幅“青山、蒼松”隸書聯軸,大開大合,顧盼生姿,雖出自小女子之手,卻有大丈夫氣質。</p> <p> 有工藝美術學院學習背景的程芳芳,從事書法美術教學工作十多年。這件魏碑立軸作品,選取毛主席詩詞七律長征一首為主題,同時輔之一段小字行書,將趙輖英烈短暫的一生交代的清清楚楚。其通篇筆法跳越、點畫峻厚,有用筆結體之規范,有自我揮灑之率性。</p> <p> 喜歡律動舞步,又能靜心讀書的李愛英,既可追求時尚,又樂與古人對話。此作“身許、名懷”曹全隸書長聯,柔情似水、秀麗挺拔,充滿敬意,字如其人。</p> <p> 從事社區管理服務工作的李育紅,興趣愛好廣泛,尤喜書法藝術。這幅“終有、再無”行書作品,寫盡英雄豪氣,富有二王筆意。</p> <p> 多年從事單位政工財務管理的郭福平,恵質蘭心,熱愛生活,喜歡與書法裝點人生。此作以毛主席七言律詩“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為題,通篇行云流水,張弛有度,點畫精到,結體嚴謹,用圣教序的千古書風把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摧枯拉朽砸碎舊鎖鏈,排山倒海建設新世界的革命氣勢表現的十分到位。</p> <p> 精熟于剪紙、書法藝術的馮建榮,擁有自已的剪紙藝術工作室。她這幅篆書作品選取杜甫《登岳陽樓》詩篇,其用筆圓轉、線條勻凈,以大詩人杜甫面臨命運坎坷仍富有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來隱喻趙輖先烈舍身取義,為國捐軀的英勇事跡。古今愛國愛民者,無論處于什么時代,其精神境界都有異曲同工之妙。</p> <p> 結緣書法時日不長的郜勝珍,多年從事集團財務監管,領辦有旗下商貿公司和諸多兼職。繁忙的經營活動,并未影響她對書法藝術的熱愛,反而成為她忙里偷閑的享受,先工顏體上路,又轉魏碑深入。這幅“溪山、松柏”書聯,有原帖書風底蘊,顯自由揮灑率性,具筆出刀鋒韻味,隱含趙輖將軍在艱難困苦的斗爭中,猶如一把剛刀利劍,直插敵人心臟,為了新中國的勝利。</p> <p> 從事美術教育工作的賈艷麗,自幼受到父輩的熏陶,酷愛書法繪畫,并以書畫教育為鐘愛事業。</p> <p> 有就讀山西師大美術系學習經歷的李美玲,雖從事美術兼歷史教學工作多年,但愛上書法則是近年來的事。有藝術氣質的滋養,學書法也就輕車熟路。這件仿石門頌筆意“識德、揆文”長聯,出于一個纖柔女子之手,用筆率意、奔放靈動、中收外放、長槍大戟、筆劃細而不弱、結體開而不散,有英雄長馳直入、將軍沖鋒陷陣的藝術美感。</p> <p> 從事教學工作的郜淑琴,是華夏博學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會員,曾多次在全國規范漢字書寫大賽、中小學書法教學骨干教師書法大賽獲獎。這件“憂民、征南”豎聯行書作品,有基二王功底,加魏碑筆意,書英雄豪氣,抒贊美之情。</p> <p> 高平“詩情花藝”花店創客,高級花藝師康秀蓮,書藝自通,時尚淑女卻偏愛篆書古體。這件魏碑立軸,選取毛主席《沁園春.長沙》詩詞,用新近上手的魏體書寫,大有崇高英雄、挑戰自我的勇氣。不是作者和作品站在一起,不敢相信此作會出于一位鉛華少女之手。</p> <p> 已當奶奶輩的王桂菊,愛上書法不亞于她對小孫孫的喜歡。特別工勤歐體中楷,偶爾也放縱一把大字,掙脫煩雜家務和兼顧照管孫孫,積極參加市老年大學書法班學習,頗獲一些心得。這件歐楷巨篇,選取張子耀頌詞內容,整幅中規中矩、峻麗雋秀,暗合趙輖將軍才俊英姿、威武不屈之風度。</p> <p> 居在晉城,活動高平群里活躍的李桂枝學妹,鐘情書法藝術,歐楷尤為上心,近期又涉獵繪畫,頗獲書畫同源之理。這幅自撰自書歐楷長聯,嚴謹工整、筆力遒勁、書文并茂、字句傳神。</p> <p> 酷愛書法、瑜伽、音樂的牛英紅,高平車站工作,業余體驗“虞美人瑜伽艾心養生館”,傳承著修行修心修德健康養生文化。她創作的這幅“振興、卓著”行書作品,運筆嫻熟,線條流暢,動感十足,干凈利落,富有瑜伽的形體美和音律的節奏美。</p> <p> 自由擇業者王慧芳,喜歡瑜伽、游泳、旅游,更為癡迷書法。有著現代青年說走就走之率性,又具文藝女性平心靜氣之軔勁。這幅鴻篇巨制小篆作品,通篇古風彌漫,用筆講究,又選取毛主席《沁園春.長沙》詩篇,意指趙輖師長早年參加革命為國捐軀的英勇獻身精神。</p> <p> 本期美篇制作者、本次活動策展者、本項工作推動者、趙輖烈士追尋者和“趙輖革命紀念館”圖文主要編纂者韓天有,退休閑賦在家,遵守不能兼職社團組織之規定,雖不能直接披掛上陣,但仍不計苦累盡量發揮余熱,除擔任高平市老年大學書法輔導教師外,還舉賢薦能,策劃和推動多場主題書畫展覽活動。本人這幅自作頌詩,用偏愛的漢隸書寫,以表達自己對故土英烈的一片崇敬之心和一種責任擔當。</p> <p><b>三、挖掘紅色資源、傳承革命精神</b></p> <p>八一前夕,7月31日鎮黨委政府組織安排了隆重的紀念活動,晉城、高平兩市相關領導和部門聞訊趕來,參加了所有活動,并提出了高標準的要求。</p> <p>先是近距離參觀趙輖革命紀念館,全面系統了解趙輖烈士的革命英雄事跡,從就讀太原國民師范、考入黃埔軍校、參加北伐及南昌起義、從事兵運工作和擔任紅9軍26師師長英勇犧牲幾個方面進行深刻闡述。</p> <p> 與會人員一并參觀了趙輖故居,流覽了英雄生于斯長于斯的地方,聽取了在場年歲最大老者講述趙家高樓院的故事。</p> <p> 各位領導及觀眾饒有興致地參觀了趙輖故居書畫展 。這次“趙輖烈士故居書畫展”,得到了馬村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馬村黨總支、村委會的鼎力相助和高平市老年書畫研究會、市女子書畫研究院的積極配合,以及廣大書畫愛好者的共同參與,使得這次不同尋常的趙輖故居館展能夠及時與觀眾見面。</p> <p>聞訊趕來的部分書友在主要展室前留影,雖然故居空間窄小破舊,但書家的萬丈豪情與將軍的沖天氣場足以洗涮百年的塵埃與歲月的滄桑。</p> <p> 參觀第三站,在古鎮大牌樓右側,一組趙輖宣傳標識在青松花草擁簇之下格外醒目。只見一面紅9軍26師軍旗迎風飄揚,一組八一南昌起義的雕塑畫面映在旗下,幾行突出趙輖烈士革命生涯的警句奪人眼球,讓人一下就有一種探其究竟的沖動。與會人員當然不會放過這個絕妙的地方。</p> <p> 最后一站,全體人員驅車來到鎮西老馬嶺,為 安放在“趙輖紀念園”的趙輖銅像揭幕。此園位于老馬嶺閣老村大路上的老圪堆,高嶺雄居崇山峻嶺之中,競天貫日,名崇五岳。人們通過之字文化長廊,拾級而上,登高望遠,全鎮山川一覽無余,盡收眼底,一派生機,蔚為壯觀。嶺頭青松翠柏,灌木蔥郁,清風拂面,白云可掬。一道黨旗壁墻黨的誓詞赫然其面,旁邊一尊紅軍將領趙輖烈士的半身塑像巍然挺立,將軍炯炯有神的雙目凝視著 馬村大地,基座前面刻有趙輖師長的生平簡介,整個場景與滿目的松柏,鮮紅的黨旗,莊重的誓言,遍野的山花融為一體,化身于雄關峻嶺之中。崗周嶺地,閣老紅森林油桃采摘園,永安蘭花果蔬釆摘基地,大路上古松蓬避暑山莊等環圍其中。再向西行,著名的長平古戰場“空倉嶺”就近在咫尺,一峰雞鳴三縣的吾神山也在視野之中。 此園的建造,旨在依托古今高平雄關空倉嶺文旅風景名勝區,閣老農林文旅康重點試范區,趙輖紅軍將領為代表豐厚的紅色資源,著力打造紅色教育基地,生動活潑開展黨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著重體現“黨建工作引領一切經濟發展”的政治理念。 </p><p> </p> <p>莊嚴的宣誓,雄壯而熟悉"我們走在大路上”的歌曲,響徹云霄。</p> <p> 筆者抽空,瞄住了在場活著的英雄老戰士李德義,在一棵松樹底下合個影。李老可是鄰村去年代表晉城參加過天安門國慶檢閱的光榮老兵。和我們紀念的趙輖將領一樣光榮,值得世人尊敬。</p> <p> 你要知道,這四處趙輖紀念場館,是馬村鎮村兩級在踐行黨的“不忘初心”主題教育活動中,用短短兩個月時間,從動議設計到部署實施克服重重困難突擊完成的,可謂馬村神速。因此,受到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好評。以下擇其一二,足以反應群眾心聲。</p> <p><br></p><p>七律.賀紅軍將領趙輖紀念館落成</p><p>一—兼贈趙輖革命先驅追尋者天有鄉兄</p><p> 文/張永茂</p><p>飲馬英才歲月稠,</p><p>情懷熾熱念公輖。</p><p>遍尋典籍增人事,</p><p>博引旁征累案頭。</p><p>驅腐未央身已去,</p><p>彰陳舊事話原由。</p><p>談資豐滿難傾訴,</p><p>活現當年壯志酬。</p><p><br></p> <p>頌趙輖將軍</p><p>文/常四龍</p><p>飲馬河畔英雄曲,光華四野頌歌放。</p><p>志滿神州懷天下,勢如虹霓映楚江。</p><p>長劍直指云路遙,大旗高舉風雨蒼。</p><p>重霄百年史不磨,銘記將軍永流芳。</p> <p>趙輖烈士頌聯</p><p>文/張春德</p><p>上聯:終有芳名千秋志</p><p>下聯:再無忠烈萬古愁</p><p>上聯:潮汕樓頭 難忘七日</p><p>下聯:槐花嶺畔 共仰千秋</p><p>上聯:走出鄉關無一信</p><p>下聯:歸來飲馬是忠魂</p><p>上聯:義薄云天 間關萬里鋼軍勝</p><p>下聯:功在報國 俎豆千秋馬村尋</p><p>上聯:心痛臥佛山難忘英雄千古恨</p><p>下聯:魂歸槐花嶺共仰名將一城驚</p> <p>七絕 魂歸故里</p><p> 文/古 月</p><p>烈士英魂載譽歸,長歌一曲淚花飛。</p><p>赤心甘灑滿腔血,換得山河世代輝。</p><p> 為紅軍將領趙輖烈士紀念舘落成題</p><p> 六月二十七日晨</p> <p>【憶秦娥 · 花似雪】</p><p>緬懷紅軍將領趙輖烈士</p><p>文/李桂枝</p><p>花似雪,</p><p>臥佛紅田緬英烈。</p><p>緬英烈,</p><p>北伐南昌,</p><p>壯懷激烈。</p><p>彭家沖戰灑熱血,</p><p>如今人間換新顏。</p><p>換新顏,</p><p>弘揚精神,</p><p>中華鵲樂。</p><p>注:花—祭奠紅軍將領趙輖烈士的白花兒</p><p> 臥佛—英烈故居馬村</p> <p>魂歸故里</p><p>文/武天寶</p><p>三十一日祭趙輖,鄉里各界拜穿樓。</p><p>英魂終歸吉祥寺,塑像矗立關隘口。</p> <p class="ql-block">不能讓我們的英烈還在陣地守候</p><p class="ql-block">文/韓天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個響亮的名字,</p><p class="ql-block">一個不期的邂逅,</p><p class="ql-block">一句淡淡的口信,</p><p class="ql-block">一段重重的辭條。</p><p class="ql-block">民國十二年八月,</p><p class="ql-block">太原國民師范學校,</p><p class="ql-block">來了一位懷惴夢想的青少。</p><p class="ql-block">1925年黃埔軍校四期,</p><p class="ql-block">走進一名追求真理的士兵。</p><p class="ql-block">北伐戰爭他是賀龍的部下,</p><p class="ql-block">南昌起義他打過劃時代的槍聲。</p><p class="ql-block">會昌潮汕戰斗留下過足跡,</p><p class="ql-block">他置身斷后為了大部隊撤退。</p><p class="ql-block">負傷重病他從未倒下,</p><p class="ql-block">離散組織孤生一人他沒想偷生。</p><p class="ql-block">萬般無奈仍不忘給中央寫信</p><p class="ql-block">樊鄧兩部他潛身兵暴兵運。</p><p class="ql-block">紅九軍二十六師屢建奇功,</p><p class="ql-block">一九三一年不幸將星殞落。</p><p class="ql-block">無數資料共同一個指向,</p><p class="ql-block">讓苦苦尋找者為之一驚。</p><p class="ql-block">早期的共產黨人,</p><p class="ql-block">黃埔四期的精英,</p><p class="ql-block">威猛的紅軍將領,</p><p class="ql-block">英勇的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近百年悄然無聲。</p><p class="ql-block">他就是咱高平馬村籍奇人,</p><p class="ql-block">趙家老四名叫趙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翻開發黃顯舊的文書檔案,</p><p class="ql-block">推開那沉甸甸的歷史大門。</p><p class="ql-block">查閱著厚厚的蘇區辭典,</p><p class="ql-block">流覽過軍博紅色的展廳。</p><p class="ql-block">踏尋英烈走過的足跡,</p><p class="ql-block">重聞棗南彭沖陣地的槍聲。</p><p class="ql-block">走進鄂豫邊區紀念的展館,</p><p class="ql-block">細數著紅軍將星不朽的功勛。</p><p class="ql-block">聽到過趙家族人碎片的回憶,</p><p class="ql-block">看到過英雄故居殘破的情形。</p><p class="ql-block">這一切最讓人肅然起敬,</p><p class="ql-block">這一切更讓人十分寒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無數個問號在我腦際里盤旋,</p><p class="ql-block">感動之后該如何前行?</p><p class="ql-block">就是這樣一位顯赫的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不知因為什么原因?</p><p class="ql-block">被人遺忘的太久太久,</p><p class="ql-block">幾乎無人知曉這個大名。</p><p class="ql-block">國家級辭典有他的簡歷,</p><p class="ql-block">中央文獻有他的長信。</p><p class="ql-block">湘鄂邊特蘇區烈士墻有他的名字,</p><p class="ql-block">棗南犧牲地有傳頌他的百姓。</p><p class="ql-block">而當地民政部門烈士名冊,</p><p class="ql-block">卻找不到他的芳名。</p><p class="ql-block">將軍故里近百年悄聲無息,</p><p class="ql-block">競不知一點點內情。</p><p class="ql-block">家族后人只知早年犧牲在外,</p><p class="ql-block">直系親屬幾十年也沓無音訊。</p><p class="ql-block">是歷史發生了不該的誤會?</p><p class="ql-block">還是部門工作出現了疏忽大意?</p><p class="ql-block">是親情離散過長的淡薄?</p><p class="ql-block">還是人們走的太快忘掉了初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首經年戰爭事,</p><p class="ql-block">往日崢嶸歲月稠。</p><p class="ql-block">一九三一年的一天,</p><p class="ql-block">趙輖師長“同志們、沖啊”一聲大吼,</p><p class="ql-block">嚇得敵人膽寒心驚。</p><p class="ql-block">一場惡戰持續了四、五個鐘頭,</p><p class="ql-block">固若金湯的敵防被撕開一個口子。</p><p class="ql-block">可恨一顆罪惡的彈片,</p><p class="ql-block">一下擊中沖鋒在前的將軍。</p><p class="ql-block">英雄捷報未傳身先去,</p><p class="ql-block">將軍壯志未酬不甘心。</p><p class="ql-block">戰爭的硝煙巳經散去,</p><p class="ql-block">勝利的果實后來人享用不盡。</p><p class="ql-block">而我們的英雄,</p><p class="ql-block">仍長眠在他倒下的陣地。</p><p class="ql-block">沒有墳瑩、沒有香火,</p><p class="ql-block">沒有祭奠、沒有墓碑,</p><p class="ql-block">也沒有應有的名份!</p><p class="ql-block">更沒有多少人記起。</p><p class="ql-block">萬幸今天有了發現,</p><p class="ql-block">一顆耀眼的將星閃爍。</p><p class="ql-block">漸漸撩開神秘的面紗,</p><p class="ql-block">才知他是一名了不起的將軍。</p><p class="ql-block">太原國民師范的花名冊里,</p><p class="ql-block">他和徐向前、薄一波</p><p class="ql-block">程子華、王世英同框。</p><p class="ql-block">黃埔軍校四期,</p><p class="ql-block">他和劉志丹、郭化若、蕭克</p><p class="ql-block">林彪、張靈甫等這些人物齊名。</p><p class="ql-block">北伐戰爭的炮響,</p><p class="ql-block">他是賀龍的部下,</p><p class="ql-block">南昌起義的槍聲,</p><p class="ql-block">他是周逸群的隨行。</p><p class="ql-block">潮汕惡仗負傷加重病,</p><p class="ql-block">部隊離散孤獨一人不偷生。</p><p class="ql-block">饑寒交迫信念不動搖,</p><p class="ql-block">舍身保槍主義不變心。</p><p class="ql-block">一封長信報告中央情況,</p><p class="ql-block">再度出山樊鄧兩部搞兵運。</p><p class="ql-block">紅色土地今安在,</p><p class="ql-block">棗陽彭沖高崗工事荒草叢,</p><p class="ql-block">英雄還在陣守傷心地。</p><p class="ql-block">只有那滿坡松林常作伴,</p><p class="ql-block">只有那層層稻田慰英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掩卷只想沉默,</p><p class="ql-block">回程陷入沉思。</p><p class="ql-block">今天活著的人們,</p><p class="ql-block">應該能為他做點什么?</p><p class="ql-block">我們不能再讓英烈孤守陣地,</p><p class="ql-block">我們不能再讓烈士名冊空格。</p><p class="ql-block">我們不能再讓英雄故居倒塌,</p><p class="ql-block">我們不能再讓烈士后代了無音訊。</p><p class="ql-block">我們不能再讓青少一代不知事理,</p><p class="ql-block">我們不能再讓革命初心丟之腦后。</p><p class="ql-block">習近平總書記三個發問問的好,</p><p class="ql-block">“長征中能活下來的有多少人?</p><p class="ql-block">紅軍戰士靠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他們圖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好在今天我們有了好的開端,</p><p class="ql-block">方方面面都在引起重視,</p><p class="ql-block">社會各界十分關注關心。</p><p class="ql-block">英雄入史入志入園需要共識,</p><p class="ql-block">鑒古知今不忘黨的初心。</p><p class="ql-block">全黨強化黨的建設,</p><p class="ql-block">圓夢正當時日進行。</p><p class="ql-block">將軍家鄉人民熱切期盼,</p><p class="ql-block">趙輖小兒英魂早歸故里。</p><p class="ql-block">英雄父老鄉親衷心祈愿,</p><p class="ql-block">故土青山埋忠骨,</p><p class="ql-block">讓我們的本土英雄、</p><p class="ql-block">紅色將軍、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共產黨員先驅者,</p><p class="ql-block">補上永久的紀念,</p><p class="ql-block">讓英靈共山河同在,</p><p class="ql-block">讓將星與日月同輝!</p> <p class="ql-block"> 讓我們永遠記取這個名字,讓我們前行不能忘掉初心。專題美篇聊表一片心意,多多轉發也讓我們獻上一份愛心!</p><p class="ql-block"> 最后鳴謝各位書友的鼎力相助,由于故居展出空間有限,展出的作品不會太多,很難滿足大家的創作熱情,在此,敬請各位書家涼解。為了感謝大家的一片熱情,特地制作這期專題美篇,盡可能把大家的作品一一展播,也算是對各位書友的一個不錯的交代。因本人對少數朋友不甚了解,再加之書畫實踐與經驗,學識與水平十分有限,對各位朋友作品的介紹與點評難免會有不妥、不準、不當、不敬之處,萬望海涵,并提出寶貴意見。至于編排順序,因內容較多,工作量較大,費時費工費力又費眼,多為隨機擺布,未分你輕我重,不必頂真較勁,快樂書法為要。再次感謝大家的支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亭县|
武穴市|
筠连县|
吴桥县|
垦利县|
锡林浩特市|
奈曼旗|
通海县|
万载县|
济源市|
岳西县|
阿坝县|
汾阳市|
酉阳|
健康|
天镇县|
英超|
尚义县|
杭锦后旗|
博爱县|
沙雅县|
武威市|
太保市|
青海省|
三门峡市|
荣昌县|
永定县|
长汀县|
从江县|
湘乡市|
乐昌市|
河西区|
蛟河市|
顺昌县|
图们市|
沧源|
丹东市|
织金县|
靖边县|
洛川县|
嫩江县|